绿林网

《西洋镜:一个英国战地摄影师镜头下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读后感大全

《西洋镜:一个英国战地摄影师镜头下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读后感大全

《西洋镜:一个英国战地摄影师镜头下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一本由[英]菲利斯•比托著作,台海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元,页数:16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西洋镜:一个英国战地摄影师镜头下的第二次鸦片战争》读后感(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珍贵影像

爆发于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史称英法联军侵华战争。这场战争爆发的真正原因是因为西方列强对于自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从中国所攫取的割地、赔款、内地贸易、港口通商,特别是在销售鸦片、传播基督教方面的特权,仍贪得无厌地感到不满足。经英国与法国联合,又在美国和俄国的共谋下,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继续他们将中国变成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计划。这其中充满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宗教等利益的因素。

《西洋镜:一个英国战地摄影师镜头下的第二次鸦片战争》读后感(二):历史的定格

菲利斯·比托作为最早的战地摄影师之一,用相机记录下中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的社会情貌,留下了大量照片资料。这些照片具有不可估量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还原了一段我们不愿直面却决不能忘的历史。书中呈现的影像不仅局限于战争,也包含很多建筑物,宏大的皇家建筑或者是微小的民间一隅,都通过比托的精湛技术得以留存。许多建筑,已经在战争和岁月变迁中损毁,如果没有比托的照片,我们将无法领略其风采和精妙之处,甚至不知道它们曾经存在于这世上。

比托沿着中国的纵干线,将大连、天津、北京、广州、香港等地区的景象拍摄下来。其中有血与火之战结束后的遍地横尸,有被洗劫后一片残败的“万园之园”,有志得意满、衣冠楚楚的既得利益者肖像,有在世界范围内也不落下风的古代建筑。在中国自身摄影技术还未发展起来的背景下,镜头下的一切都很珍贵而难得。

《西洋镜:一个英国战地摄影师镜头下的第二次鸦片战争》读后感(三):150多年前硝烟中的丑陋与美

一天,两个强盗走进了圆明园,一个抢掠,一个放火。可以说,胜利是偷盗者的胜利,两个胜利者一起彻底毁灭了圆明园。人们仿佛又看到了因将帕特农拆运回英国而臭名远扬的额尔金的名字。

当初在帕特农所发生的事情又在圆明园重演了,而且这次干得更凶、更彻底,以至于片瓦不留。我们所有教堂的所有珍品加起来也抵不上这座神奇无比、光彩夺目的东方博物馆。那里不仅有艺术珍品,而且还有数不胜数的金银财宝。多么伟大的功绩!多么丰硕的意外横财!这两个胜利者一个装满了口袋,另一个装满了钱柜。然后勾肩搭臂,眉开眼笑地回到了欧洲,这就是两个强盗的故事。

我们欧洲人自认为是文明人,而在我们眼里,中国人是野蛮人,可这就是文明人对野蛮人的所作所为。

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分别叫作法兰西和英吉利。

————雨果

《西洋镜:一个英国战地摄影师镜头下的第二次鸦片战争》读后感(四):硝烟过后的狼藉影像,弥足珍贵

1856年,西方列强为了能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以牟取更大的利益,英、法趁着太平天国运动期间,以亚罗号事件及马神甫事件为由,在俄、美的支持下再一次向清朝政府发动战争,史称“第二次中英战争”,也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于1860年底,以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结束。《西洋镜:一个英国战地摄影师镜头下的第二次鸦片战争》里面收录的正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期所拍到的照片。

《西洋镜:一个英国战地摄影师镜头下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系列的第七辑,收录了英国战地摄影师菲利斯·比利在1860年3月-11月期间,随英法联军一路北上时所拍下的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有关的照片。从他的镜头能看到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前后的各个场面,联军由香港开始从南到北进攻,进京途经的广州城、大连湾、天津各炮台和北京城是看到的方方面面都有着相关的照片记录,还有恭亲王奕䜣签署条约时的照片,更有圆明园、清漪园等皇家园林被抢劫焚毁前后的照片,每每看到这些,无不痛心疾首一番。

天津 北炮台内部一角

《西洋镜:一个英国战地摄影师镜头下的第二次鸦片战争》读后感(五):眼见为实的历史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大门被打开了一条缝儿,西方列强不断地涌入,但“五口通商”这条缝儿已不能满足列强们的需求,当时的世界霸主英国借“亚罗号事件”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而国内人民对清政府的无能日益不满,洪秀全用宗教的外衣掀起了太平天国运动,中国处在内忧外患,风雨飘摇之中。

中学时候,学这段耻辱的历史时,书本上满是文字和数字,年幼的我对这场战争没有直观感受,无法想象究竟发生了什么,这次有幸看到菲利斯·比托的摄影作品后,才对这场侵略战争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菲利斯·比托是现在战争摄影的先驱,先后拍摄了克里米亚战争(1856)、印度叛乱(1858)、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日本下关战争(1864)、苏丹起义(1885)等战争场景,他也是第一个拍摄北京的摄影师。1860年3月,比托来到香港,因与英军总司令格兰特私交甚好,得以跟随军队拍摄他看到的战争及中国。

《西洋镜:一个英国战地摄影师镜头下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就是比托此行的影像记录。囿于当时摄影技术的限制,比托没办法拍到激烈的战斗场景,但即使是战斗结束的照片,也能唤起人们对惨烈战斗场面的想象,另值得赞叹的是比托多是全景拍摄,在当时只能拍单张后期进行拼接,可见比托的拍摄功力。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