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上海王》读后感1000字

《上海王》是一本由虹影著作,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页数:36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上海王》读后感(一):谁是真正“上海王”

山河易代命运沉浮,

哪知今日人上人,

也曾零落成泥碾作尘。

十里洋场势力诡谲,

一个眼神便让洪门易主,

谁是真正“上海王”?

爱恨情仇缠绕不清,

假戏真做手刃仇人,

只为梦里奠亡魂!

摩天楼上“平步青云”,

却见亲人行渐远,

是非成败转头空。

《上海王》读后感(二):上海滩里应该不仅仅只有小女人气的吴侬女子……

重写海上花三部曲,就这部改得较多。这书最先在2003年出版,再版时,我改了一次,动得最大,我是校对英文版时,编辑就每个细节仔细问我。

我索性把书中母女关系重新理了一遍,改成目前这个样子。由此书改编的电视连续剧连续在上海北京台湾等地播放,也在新加坡放映。我一集也没敢看。为什么?因为改得面目全非,不合情理,看了生气,何必?

有评论家在报纸上写文章。“虹影不是上海人,怎么能写上海?”我读到这可爱的评论,就笑了:写秦淮河妓女,只有请南京人了。小说出版后,自居专家的老上海,历史考据癖,对细节特别在意,他们仔细寻找我的“硬伤”,至今没有人找到。

有不少人说,虹影的确很怪,在封内页上竟然做了个史无前例的声明:“本小说绝非向壁虚构。”虹影喜欢写“真人真事”,本性难改。小说《K》吃了三年官司,她倒真是衣带渐宽,荷包缩小,终不悔;又说思来想去,只有一种可能:虹影对自己让人上当的能力非常有把握,腾挪凌虚卖关子。

其实都错了。诸葛亮无兵卒守城,索性开门;《上海王》事事有典,才摆出枪炮侍候。

近年出版的上海背景小说,大多是小姐小打算,小资小情调,给人的印象,以为上海的现代性,就是小女人气。甚至今日的“上海品格”,也有意望小气里走。此可谓大错特错。我认为现代上海的开拓者,无论华人洋人,女人男人,都有点气魄。既然有胆子声明“欢迎对号入座”,我当然明白,谁人的先辈安坐在里面!

为回答所有这些书外是非,本修订本加了“章外章”,毫无保留地坦白我在上海的几年生活经历,以及写作经过。读者幸勿错过。如果有批评家看了,还认为我作假,那我就对他投降。

《上海王》读后感(三):人间清醒筱月桂

优秀的女性许多地方是相通的。

从卑贱如草的妓院丫头进化至名副其实的“上海王”,筱月桂身上既能看到《银狐》里颜如玉的通透练达风情万种,也能看到《飘》里斯嘉丽的炙烈果敢积极进取。

人生三段感情里,常力雄算得上筱月桂生平唯一的知己与伯乐,黄佩玉只是皮肉交易的恩客,她深爱的,偏偏是那个谨小慎微规行矩步的余其扬,恋她却不敢要她。

这种女强男弱模式与男尊女卑传统碰撞后的裂痕,犹如陈家洛之于霍青桐,卓一航之于练霓裳,早已有分定。

如果没有强行安插一个不知所谓的“讲述者”,虹影这部小说的可读性还是极强的,故事有看头,文字有力量。

随手摘录两处。

一是重返上海惨淡经营戏班的筱月桂对新黛玉说不能和余其扬在一起的理由,极为现实和清醒。

哪承想,她后来和余其扬携手打下江山,以为两人不再需要出卖自己,遂主动向阿其提出结婚,还是被拒绝得猝不及防。

原来,还是不够清醒。

二是成为申曲皇后的筱月桂,深知流量重要性,对当时的营销号和黑粉写了这首打油诗,深谙“黑红”之道。

《上海王》读后感(四):我是传奇

《上海王》是一部彻底颠覆百年来,人们固执印象中特有的娇嗔、嗲糯的上海“作”女形象。

“我认为现代上海的开拓者,无论华人洋人,女人男人,都有点气魄。”作者虹影如是说。一如这部小说的主人公筱月桂就是这样一位如行走于江湖的男人般——义薄云天、豪情万丈。

主人公小月桂从小父母双亡,在舅舅家长大,不甘心在乡村里、在舅妈的苛刻中过日子。于是只身决定“闯荡江湖”,当然也可以理解为“离家出走”。可想而知,身单力薄无依无靠的小月桂被拐卖到大上海的一家妓院,应该也在情理之中的。

因为天生一双大脚,个子又太高,显然没过妓院老板新黛玉的审美合格线,可也误打误撞,索性做不了倌人,便干不出接客那档子事,反而得以清清白白做个干粗活笨丫头了。

妓院是风月场所,是最有故事的地方。

1907年前后的上海正处风云际会、乱世争雄的局面。青帮、洪门等帮会组织,意欲反清的革命党人,军阀政客,外国租界势力,等等,各种思想、各派势力都在这十里洋场碰撞交织,甚至擦枪走火,每天每时每刻上演着惊心动魄的故事。

于是,不谙世事的小月桂居然无意中成为一系列重大事件的亲历者,一并牵扯进与三代上海黑帮大佬们的爱恨情仇,而使自己的命运从此改写,血影刀光,悲欣交集。

第一个改变小月桂命运的是洪门老大常力雄。这个当时上海滩势力最大的帮会头子情有独钟,偏偏喜欢上了这个在新黛玉眼里丑八怪般的乡下来的丫头。那是小月桂有生以来最幸福的日子,从来没有人这么欣赏她、宠爱她、由着她,反而滋长了她骨子里天生的却被压抑住的那股子反叛不服输的劲儿。

用现在时髦的话说,就是霸道总裁爱上无名丫头那档子事儿。

可事事总归无常。幸福来得太晚,又走得太快太突然。常力雄死在一场帮会血拼中。小月桂也被迫离开妓院,度过了一生中最悲惨的日子。为了活下去,她不仅卖唱更卖身,成立了唱上海滩簧的如意班,纯朴的唱腔竟然也迷倒了不少惯于听阳春白雪的的上海本地人。

而彼时,黄佩玉成为了洪门帮主,小月桂于是借着帮派跟班余其扬的帮助,设计委身黄佩玉,并利用他,将如意班的生意做大,让自己的名声响彻上海滩。不久之后,小月桂自演苦肉计,九死一生之下炸死黄佩玉——她终于为常力雄、为她生命中她最珍惜最爱重的男人报了仇。

之后,小月桂又顺势扶持余其扬坐上了洪门掌门之位。一个是年轻的上海王,一个是红遍上海滩的名伶,两人投资戏剧、电影、银行、实业,呼风唤雨荣及一时。

然而他们的爱情却没能修成正果。

帮会仇杀、黑道阴云、妓院风月、性感名伶兼女英雄、母女同爱一个男人的不伦之恋,阴谋与爱欲、贪婪与诱惑,男人翻云覆雨的世界竟都由着这个出生于乡下的女子掌控,就连男女床笫之事,这女子都惯掌握主动权。

无论身处何年代的女强人,都会被笼上各种恩怨情仇、风华绝代的神秘面纱。

在纷乱的战火年代,能明哲保身已属不易。要成为更好更强的奇女子真需要开阔的胸襟与大勇气。要有足够的入世,来洞悉这慌乱世间的繁华与寂寞,才不辜负一个女人丰润的盛年。

因了这部《上海王》,因了这个如匪似王的筱月桂,作家虹影彻底被贴上“女权作家”的标签。可以说,这部小说,是作者对“说话假模假式,做事朝三暮四,为人做张做致,而且不把女人当人”的中国男权世界的无情嘲讽,也是对“敢说敢做,做事为人,都讲个风骨,有真性情在”的黑道女人的大力褒扬。

可是,筱月桂这样一个“比男人还敢铤而走险”的女人最终的结局如何呢?

正如作家本人所说:“我的命运尚是未知之数,筱月桂也一样。”

于是这个开放式的收稍,给掩卷微笑的读者留下了千人千面的广阔遐想空间与墨香里的无尽余味。

《上海王》读后感(五):十里洋场一人身

虹影说,如果做关于小月桂的记录片,她会从盛装的新黛玉出现在新浦码头的一幕开始。可我却觉得,应当始于新黛玉死前,筱月桂重回一品楼时。往事如烟,从小月桂到筱月桂,从书寓丫头到妓女到戏子,从被人鄙夷到万人敬仰,她一步一步走来的诸多不易,一一在眼前上演,恍如隔世。那种感觉,让人几欲泪目。像是黄粱一梦,醒转时已是半世伶俜。 素来喜欢民国,爱那时文人的自由,乱世里新旧交替的文明,以及独属于那个时代的“旗袍”韵味,对民国的小说亦是有着一种别样的情愫。故而,看到这本书的第一眼,便陷了进去。忽远忽近,隐隐约约的调子响起,泛黄纸张一般的时代感,二十世纪初的上海霎时出现在眼前。是,一种很神奇的感觉。 翻开书页,便见一则声明:“本小说绝非向壁虚构,欲对号入座者,详见第二十九章。”初时以为,不过是欲擒故纵的噱头。再往后看,才知作者虹影最爱写真实故事,即使曾与人对簿公堂,仍是“冥顽不灵,不知悔改”。这部《上海王》,依旧是确有其人其事。 故事整个的时间界定,是在民国。女主角初时只是一个让人瞧不上眼的大脚丫头,无父无母,舅父舅母不愿抚养,勉强做了“一品楼”的粗使丫头,却仍是少不了被人数落嫌弃。 没有小巧玲珑的三寸金莲,没学过撩人心弦的苏州弹评,甚至,连女子应有的羞怯也不曾有。以那时美人的标准来评判,她的确一无是处。 可在“一品楼”鸨母新黛玉看来一无是处的小月桂,却偏偏入了洪帮门主常力雄的眼。他与她相隔三十多岁,却仍是动了心。那种动心,虽在风月场中,并不同于他以往的逢场作戏。他私心里觉得,她是懂他的人。美人易得,知己难求。而她,兼而有之。 常力雄已过天命之年,又在上海滩摸爬滚打多年,见过的女子应当是数不清。可小月桂是不同的,她的身上有不容于那个时代的“自由”和女子身上少有的胆魄。不同于寻常女子的羞涩怯弱,她是在枪林弹雨面前也可以面不改色的人。 可是,在那时的人看来,这样的女人是不祥的。她的一生,也的确风波不断。许多次如同行走在悬崖峭壁之上,一个不留心,便是尸骨无存。 筱月桂的一生有过三个男人,皆是洪帮门主。而她从低贱的书寓丫头,到门主的情人,到更为低贱的下层妓女,再到一无所有的戏子,直至成为名满天下的名角。她的一辈子,的确称得上是传奇了吧。可谁又知晓,她心底的不甘和无奈呢?十里洋场繁华无限,她却至始至终都是孑然一身。 虹影说,最初写“筱月桂”时,没有报社出版社愿意刊登出版这个故事,甚至在她最初在网上连载时,读者对筱月桂的评价也大多是谩骂和不屑。按照传统的评判标准来说,筱月桂的一生实在有太多的不堪。“妓女、黑社会、暗杀,这些忌讳摆到一起了。这个筱月桂很难做人生楷模。”这是作者得到的“忠告”。 的确,筱月桂虽为申曲名家,名满上海滩,可她身上的许多污点,却是无法洗去的。 然而,我读这本书,却觉通篇尽是筱月桂的“有口难言”。她办戏班,拍电影,办实业,成为众人口中的“上海王”,可她想要的婚姻却终究只是泡影。余其扬给出的答案是:“像我这样的人,家里不能有一个悍妇。”是啊,彼时身为洪帮门主的他,若是娶了一个能够教自己臣服的女人,何以在外人面前威风凛凛? 他大概没有想过,筱月桂这样一个经了大风大浪,无惧生死,每每能够在紧要关头力挽狂澜的人,为了嫁给他,甘愿做妾室,背后又是如何的辛酸和无奈。她想要的,只是一个家罢了。常力雄留给她一个女儿,黄佩玉让她名满上海滩,可她最想要的,其实是余其扬给的归宿。然而,他给不了,或者说,他不愿给。 我想起张爱玲《色戒》中,王佳芝的甘愿赴死。那样的时代,所有人都是身不由己。谋生尚且艰难,何况是谋爱呢?或许,当真是筱月桂强求了。 读《上海王》的时候,总是忍不住将新黛玉和筱月桂进行对比。她们的一生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似乎前者的生命,只是为了给后者一个“前车之鉴”。可命运这局棋,不是说有了“前车之鉴”,就可以及时扭转的。新黛玉去世的前一日,筱月桂问她,女人什么时候是老了呢?新黛玉说,当你开始可怜自己时。 故事的最后,筱月桂依旧身着旗袍,风姿绰约,似乎时光于她而言,不过是无足轻重的过客。可心里的那些伤,却分明曾经让她经了蚀骨之痛,无从治愈。 合上书,忽有一种凄凉之感。闭上眼,我仿佛看到当年的小月桂卷着裤腿,在泥泞的田地里,弯腰干活,她的舅母从远处过来,叫她一声“小月桂”,带她去争取可以前往上海滩的机会。那是故事开始的地方,也是她平凡生活的终结。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