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财富的责任与资本主义演变经典读后感有感

财富的责任与资本主义演变经典读后感有感

《财富的责任与资本主义演变》是一本由资中筠著作,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88.00,页数:59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财富的责任与资本主义演变》读后感(一):美国基金会的一点小结

作者取名”财富的责任与资本主义演变” 相比第一版“散财之道”更包容。看得出作者认为成为慈善基金会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必须也是必然的方面。 基金会的目的多元 既可以理解成人道主义事业 也可以看作是税务的死角 或者维持社会稳定的手段 亦或是出于社会责任心。 美国基金会的大致趋势包括 (1)成员的多元化 以及成员数量越来越多。 (2)目标、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授人以鱼已经授人以渔。相较而言政府更多完成前者而各基金会因为无人道主义的压力 更多倾向后者。 (3)既有福利的指标 也有投资的指标 这是随着基金会制度发展形成的。前者是监督 后者是发展。 (4)结构组织越来越完善 已形成了一些中心组织。 (5)信息的公开与交流 (6)与政府的职能更类似互补的关系。 作者资中筠是美国研究所研究员 与“美国十讲”一样能看得出作者重视材料的殷实可靠 是一位研究者。清晰简洁的语言也让不怎么感兴趣的我不至于扔下书。

《财富的责任与资本主义演变》读后感(二):慈善会源远流长

本书是著名国际政治及美国研究专家资中筠所著。在这将近600页的厚书中,详尽地讲述了美国基金会的起源、发展、作用、意义,以及简介地介绍了中国基金会的不同。

看书时,看到美国基金会发展得源远流长。从教会发展起来的基金会,人们对它有一种信仰,并且愿意为“它”服务,贡献自己的力量,甚至在二战、南北战争时期,基金会也从没有断过,并且加大帮助范围。

传统的基金会如卡耐基基金会投入教育事业,他们的宗旨是“增进和传播知识,并促进美国与曾经是英联邦海外成员的某些国家的了解”,这个宗旨之下他们帮助过更多人,尤其包括黑人的教育问题。此外,卡耐基基金会还投入到国际和平安全之中,80、90年代基金会一直把反对核扩散以及苏联地区作为中心,冷战之后种族间的冲突成为基金会的重点之一。

除了传统的基金会一直延续,20世纪中后期又加入了很多基金会,如福特基金会,用于科学、经济、医疗等等。同时也在冷战时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印度和巴基斯坦培养未来的领袖。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最熟悉的美国基金会应该是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这个基金会的宗旨的核心是通过医疗和学习手段改善人民的生活,为贫困的人们分享更多的福利。他们实现着自己的承诺,为非洲,为教育,为需要帮助的人们。

相比中国的基金会,历史发展很晚,从清代末期才开始,经历着中国特有的国情,基金会发展缓慢。到改革开放起,才建成一系列的基金会,而中国人的思想为子孙留福利以及中国政府和基金会混乱的关系对未来的发展有一定的阻碍。

但是基金会这种慈善事业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无论在美国还是在中国,它都将源远流长,因为人心善,会帮助更多的人。

《财富的责任与资本主义演变》读后感(三):如某专业入行导论般,列出许多待探索待解答的目录

读至三分之一,有许多零散的想法发现,有更多是待解答的疑问。

初步浏览了有重大影响的基金会描述,突然建立了历史感的发现如下:

卡耐基基金会——钢铁大王;

洛克菲勒基金会——石油大王;

福特基金会——汽车大王;

凯洛格基金会——食品大王;

索罗斯基金会——金融大…鳄?

盖茨基金会——……

首富做公益,真是一脉相承,今日盖茨和扎克伯格所做并非突然。

并且首富们似乎都意从问题的根源去解决问题,不拘泥于方式,手法在其时代多有创新。今日的盖茨基金会的“催化式慈善”和小扎同志的“注册为LLC商业公司”都是基于当前社会潮流下的所突破和创造吧。

关于这些土豪们关注的领域以及做为人类福祉提升的工作方式还要有很长篇的方式去描述。下面还只是读美国基金会历史,思及中国时的行业ABC疑问

1,当前是怎样及将来应如何设置免税措施,以及公益/慈善机构减税的方式,来引导有心人有钱人做慈善?

2,个人基金会及公司基金会动作,与个人/公司的正常商业行业之间,应该如何限制,来避免因慈善不正当谋利?

3,在面对公益组织的运作成本,人员工资,投资保值等议题时,怎么做到充分促进行业发展又为不合理行为兜底(需要天秤座式的平衡XD)

4,(此问题在国外较多)基金会大量投资于基础研究,有些是社会科学,政策研究,并且以促进政府决策为目标,是第三部门的力量真正地发挥作用的渠道之一。如何看待这些影响,国内基金会在此方面的力量如何?

5,与4相关的问题,相比于交税于国家用于社会福利,富人投资基金会自己做慈善,因免税而肯定有此消彼长,到底哪个更有利于社会福祉? 当时扎克伯格“捐赠”自己财富见过类似的讨论,比如要是富人做砸了呢?当然,中国貌似还远不到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

6,最后就是,他们是如何去发现要解决一个社会问题时候的核心撬动因素,并去解决呢?当然这个更庞大了。。

暂时列到这里

《财富的责任与资本主义演变》读后感(四):美国慈善史上的几件小事

17世纪慈善先驱科顿•马瑟有一句名言:“如果有人问:一个人为何必须做好事?我的回答是:这问题就不像是好人提的。

最早开启超越宗教先例的慈善人物是费城的银行家吉拉德,他1831 年逝世,遗嘱将价值700 万美元的遗产全部捐给费城,为白人贫穷子弟及孤儿建立一所学校,并规定任何教派的传教士不得进入学校,以便保证孤儿们纯洁的头脑不受教派冲突的影响。此事引起许多反对意见,其合法继承人甚至向法院起诉,,但1844 年最高法院裁决其遗嘱合法有效,从此开辟了美国公益事业的新方向,为规模广阔的现代基金会扫清了道路。

1930 年麻省某地有个名叫戴维斯的人捐款成立以其姓名命名的基金会,专门指定用来奖励当地学校举止优雅的男学童。到1938 年,该基金会向法院申请改变宗旨,将款项用于改造校舍,因为当地政府找不到举止足够优雅的男孩给予奖励。

老洛克菲勒出巨资重建芝加哥大学之后,每年芝大校长向他募款时,就拉着老洛克菲勒共同祈祷,祈求上帝的启示,据说这样校长总是能得到满意的数目。

凯特林基金会旗下的凯特林植物研究实验室主要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以最终找到到粮食大幅度增产的捷径。这是凯特林青年时期就开始的梦想,即要探索“草为什么绿”的秘密。他认为如能找到答案,就可以根本解决人类的饥饿问题。他知道这是一个长期的问题,一代人解决不了,因此曾经对实验室的年轻人说过,要他们多生孩子,子子孙孙继续研究,堪称美国愚公。

1970 年成立的麦克阿瑟基金会创办人约翰• 麦克阿瑟,其本人是以投机起家,专门乘人之危赚取暴利,连他的兄弟也认为自从他进入保险业,那就是这一行业最黑暗的时期。他曾是美国两大首富之一,但生活极为节约,是个不近人情的吝啬鬼。在60年代,他代表最恶劣的资本家的形象。他本人绝非慈善家,也不相信社会平等和改良,成立基金会只是由于不知道如何处置他的财产。1978年他死后基金会才得以正常运作。

洛克菲勒基金会1913年就派了医疗小组来华考察。洛氏在中国半个世纪,负责中国工作的人员对中国有深厚的感情,在抗日战争中曾共患难,在工作计划上也从精英而平民,尽量适应中国国情,基本上不卷入政治。在中国共产党胜利在望时,他们仍以为可以留下来与新政府打交道,因为他们从事的主要是医学和科学,认为在任何社会人都需要健康。所以他们在1949年以后的预算中还保留给协和医学院和清华大学历史、语言两个研究所的预算,到1952年才从账上消失。

盖茨夫妇到非洲旅行一次,看到大量的非洲儿童死于在美国早已绝迹的疟疾,感到无法接受,他们认为非洲儿童应该享有与美国儿童同等的生存权,这成为他们建立公益基金会的原动力。

巴菲特发现,在当前的经济制度中,一个在战场上冒生命危险救了战友生命的士兵,所获得的奖励是一枚勋章;一名培养出无数优秀人才的了不起的老师,获得的奖励是家长的致谢信;而一个只不过发现一些证券的定价不当的人,获得的却是数以亿计的财富(就是他本人),这太不公平,所以他把99%的财产捐出来做公益。

《财富的责任与资本主义演变》读后感(五):美国式的公益

这本书非常完备地回溯了美国公益事业的起源、发展和现状。当然,现状部分提及不多,谈的主要是19世纪末及20世纪初的美国。

美国的公益事业主要来源于宗教思想,来源于英国的几个阶级贫困者的法案。最初的这些接济都是来源于宗教思想。17世纪到18世纪下半叶,英国公益慈善理念随着大量移民来到了这片新大陆。

公益事业在美国的大规模发展始于塞奇、卡内基和洛克菲勒。尤其是卡内基的《财富福音说》是现代公益事业理念的奠基,直到今天巴菲特和比尔盖茨所推崇的依然是卡内基的理念。

资中筠在书中写了大量基金会具体做的事情。这些事情林林总总,概括起来有这样几个特点:

第一,大都集中在教育领域,但是具体的投入方式,还收到政府的影响。比如,在社会极端保守的时候,投资于社会科学的基金就会遭人诟病。所以,很多基金会都更乐于投资在自然科学上。 到了

第二,美国的基金会是以天下为己任的。这和美国人的性格有关系,一方面个人主义,但另一方面,不做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的事情。这也使得美国的基金会不光资助本国人,而且它们的资助遍及全球。

第三,以罗斯福新政划线,美国的福利政策转向以政府为主导。这时候政府开始给基金会资助,或减免税收,支持基金会。此后,基金会“公私合营”的意味开始明显。

第四,美国基金会的运作从第二、第三代开始就脱离了家族的掌控。请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基金会的领导者大都是世界五百强的董事,或者是大学教授。

资中筠对美国基金会得以壮大的社会基础的概括,实则是在对中国加以批评,首先是富人的不安全感,“有恒产者有恒心”,个人财富得不到保障,必然无法安心做公益。这是根本性的问题。

但是,我总有个感觉,资中筠对美国社会的想象是不是太过美好了呢?她对美国公益基金所做的事情表扬很多,虽然提到了一些弊端,但内容很少。这让我这样对美国毫无了解的人有点疑惑,感觉没有那么完美的事儿。

另外,资中筠也提到了逼捐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论在美国还是在中国,现在都有发生。民众应该对富豪怀有捐赠的期待吗?当然应该。但是纾解这种期待的渠道应该是什么呢? 我们应不应该批评富人不捐款呢?资中筠说富人捐款应该是出于自愿的,但他同样也应该是一种责任,而不是对社会的施舍。所以社会批评富豪不捐款是完全正确的。中国恰恰没有这方面的机制,对富人的要求很低。但是另一方面,因为中国企业家的财富完全性不够,导致他们很多人怕露富。这也是一个问题。

美国式的基金会在中国是发展不起来的。但是中国依然可以有一些独立注册的基金会做一些辅助的事情。因为基金会发展的思路背后,其实是社会共治。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