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姜子牙演义》读后感精选

《姜子牙演义》读后感精选

《姜子牙演义》是一本由马光复著作,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5.80元,页数:36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姜子牙演义》读后感(一):褪去了神性的姜子牙其实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

不得不说,姜子牙被作者褪去了神性。在这本书中,作者对姜子牙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无疑是成功的。

他的慈悲——“姜子牙的心被哭动了,看到孩子的一片真诚,也忍不住热泪盈眶”;他的机智——“姜子牙用刀子“沙沙沙”在上边刻了六行字:一直往南走,柳下一条狗。有人唤住你,有事向你求,给钱一百二十文,外四个点心两碗酒”;他的感情——“姜子牙心中对孟玉兰整天埋怨他穷,非常厌烦,但还是没有发火”;他的大义——“姜子牙默默地走着,想着伯邑考刚才说的话,想着这脚下的土地、面临着的一场灾难和一次大的变革”······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周姬昌之脱羑里,与吕尚阴谋修德以倾商政,其事多兵权与奇计,故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这句话确立了姜子牙中华民族创立韬略理论开山祖的地位。但抛开他的名声、神性,在这本书中,这就是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物,他仿佛就站在你面前,穿越时间的界限,如普通人一样嬉笑怒骂。

《姜子牙演义》读后感(二):覆水难收

本书中讲到了覆水难收的典故,有说法认为这个成语就是由姜子牙而来。

姜子牙早些时候只知道钓鱼,家里贫困,其妻嫌弃,欲图离去,姜子牙劝她说:"我有朝一日会得到荣华富贵,你可别这样做。"妻子不听劝告,离开了。后来姜子牙帮助周王建立了周朝,妻子于是想和姜子牙破镜重圆,但姜子牙早已经看穿了她的为人,就将一壶水泼在地上让她去捡回来,但她肯定捡不回来,姜子牙于是说:"若言离更合,覆水已难收。"

书中有这么一个情节:

姜子牙望望面前熟悉又陌生的孟玉兰。孟玉兰也带着无数疑问望着姜子牙。

姜子牙说:“请你将刚刚泼出去的水再收回到这碗里。”

孟玉兰皱着眉头说:“泼出去的水怎么能再收回呢!”

“你做不到?”

“做不到。你在为难我。”

姜子牙又长长地嘘了一口气,寓意深长地说:“泼出去的水不能收回,你我过去的婚姻又怎么能收回呢?”

可以看出,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以及情节设置等方面是花了心思的。

《姜子牙演义》读后感(三):姜子牙是《封神榜》吹出来的吗

有人可能会说姜子牙就是《封神榜》吹出来的,如果没有这个小说,那么姜子牙也不会有这么多人知道。但是我认为,恰恰是《封神榜》掩盖了姜子牙的功绩,让后人看低了姜子牙。

姜子牙颠沛流离、大器晚成,在军事、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他都有着卓越的贡献,其中尤以军事为最,称得上兵家之鼻祖,军事之渊薮。中国古代的兵论、兵法、兵书、战策、战术等一整套的军事理论学说,就其最早发端、形成体系、构成学说来说,都始自齐国,源自太公,所以说太公为兵家宗师、齐国兵圣、中国武祖是当之无愧的。难道这样还不够说明姜子牙的重要性吗?

在这本书中,真实的姜子牙更加有才干,面对的困境也更多,更艰辛。他博学多闻,满腹韬略,垂钓于渭水之滨,遇见西伯侯姬昌,在协助周文王、周武王征伐般纣的过程中,高屋建瓴,纵横捭阖,既出谋划策,也亲临战场,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所以我才说,恰恰是《封神榜》掩盖了姜子牙的功绩。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