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吴门饮馔志》读后感锦集

《吴门饮馔志》是一本由王稼句著作,古吴轩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元,页数:2023-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吴门饮馔志》读后感(一):《吴门饮馔志》:有文化吃货的参考文献

现市面上关于饮食、美食的书多如牛毛,每本都装订精美、配图精致,将食物拍得好似艺术品,恨不得让香味从图片中透出来。内容方面更是从儿时回忆、身体健康等各个角度进行解读,内容丰富多彩。

这本《吴门饮馔志》我认为它是饮食书中的奇葩,在装订方面质朴无华,毫无半点花哨元素,更无一张配图,全书54万余字介绍了苏州饮食的方方面面,未配有一张图片,文字整整齐齐地从首页排到尾页。看起来像一本文献资料,就是这样一本文献资料读起来却津津有味。 《吴门饮馔志》是介绍苏州饮食的书籍,为什么书名不是《苏州饮馔志》?孤陋寡闻的我赶紧搜索相关内容,为自己补上这个空缺,苏州地区是春秋吴国的都城所在。吴门,原来是指吴都阊门,渐渐也成了苏州的别称。词人周邦彦有词“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吴门饮馔志》先是对茭白、鲈鱼等苏州食材进行了介绍,再是依照十二个月份不同时间来介绍当季食材……全书共分天堂食材、岁时饮馔、家常摭拾、市廛掠影、小食琐碎、花船遗韵、茶酒谈住、风味随谭八个部分。

其中令我感兴趣的是“花船遗韵”中“船菜”部分。何为船菜呢?人们乘船游玩时,在船上所吃的菜肴。由于船上空间有限,因此船菜不能与菜馆相比。船菜只好另辟蹊径,首先选用当季食材讲究新鲜,其次是味道,“做到味纯而不杂、汤清而不寡、汁蜜而不腻、酥烂脱骨而不失其形,滑嫩爽口而不乏其味”,再次讲究造型和色彩。现在有专门的菜馆经营船菜,招牌菜有烂鸡鱼翅、鸭泥腐衣…… “五魁首、六六六、八匹马……”这样喝酒划拳越来越少见了,现在我们更多是玩骰子,与古人相比好像少了些文化气息。《吴门饮馔志》中有一章专门介绍“酒令”。比如吴江行令,“以干、格、起、住四字为酒令。干者,务要饮干,不留涓滴;格者,不得拦格,听其自斟……”书中还介绍了许多劝酒工具,这些让喝酒即能交流感情又能喝出文化,还能通过划拳、行酒令等让人饮酒身适度,这真是一举多得啊。 《吴门饮馔志》这本书真是吃货必要参考文献。诸君若立志做吃货,也要做个有文化的吃货,熟读此书后,必将成为吃货界的翘楚。

《吴门饮馔志》读后感(二):是老饕宝典,也是苏式味道的执念

读《吴门饮馔志》,就不得不谈谈作者王稼句了。王先生在苏州很有名,人称“杂学家”,他也确实写过很多文章,早期以《笔桨集》《枕书集》《砚尘集》等为代表,一看便知是读书的文章,后期又有各类感悟,辑录为《看云小集》《听橹小集》《采桑小集》等。前期旁征博引,后期则更关注苏州文化,也就是吴门文化。

何谓吴门?因苏州为古吴都城,东汉永建四年分设吴郡,治所在原会稽郡的治所吴县,也就是今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也是苏州最老的城区,所以《吴门饮馔志》便是苏州地区的饮食文化志。一如县志、市志或省志,都是记载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的专书,饮馔志更为明确,一本书都是吃喝中展露出的文化形态。

所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因其富饶的物产,给饮食也带来更多精巧的心思,与其他地方的区别,尤其体现在水产上。读《吴门饮馔志》,也品了一番苏州“水八仙”,如荸荠、莼菜与芡实,如今依旧是时令里难得的产物,无论是老苏州人,还是外地的游客,都要赶着时节才能品尝到这番“水八仙”的神仙滋味。

苏州人总要讲“不时不食”,对吃之一事颇有自己的坚持,毕竟江南形胜,山温水软,每个季节都有时令好物,需得不负时光。像是螃蟹或马兰头,外地大概少有机会品尝到新鲜的滋味,全部进了苏州老饕的肚子,也进了王稼句的笔端,成为了一年到头十二个月不容错过的故事。

除了这些食材本身,饮食背后犹有许多故事,《吴门饮馔志》征引《博物志》《梦粱录》《清嘉录》《东京梦华录》《岁时广记》《随园食单》《随园食单补证》等数十种典籍,于饮食之外更添了文化的气息,至此才感到饮食文化绝非虚言,想做以为合格的老饕,也要有点墨水在肚子里。

如此之多关于苏州的故事,若是苏州人,自然会有欣喜之意,那些点心或是名厨,皆为自己的家乡记忆;若非苏州人,不如将这本书作为一本文化典籍或是旅游指导,看看有哪些未曾听闻的传统或是未曾品尝的好味,下次来苏州的时候,也会觅得新的趣味。

三月的苏州,止住了连绵的雨水,迎来了春天的鲜味,按图索骥也好,又是下江南的好时节。

《吴门饮馔志》读后感(三):寻味苏州

夜半钟声的寒山寺,金鸡报晓的金鸡湖,闲愁万种的西厢记,亭榭依依的拙政园,吴侬软语的评弹,文章奇绝的丝绸,作为古城,发现苏州的角度太多,但是绕不过去的是这里的美味佳肴。

厚厚的一大本,古朴别致,我本以为会图文夹杂,打开才发现满满的干货,都是文章,没有半个图片。遗憾书中饮食我见得不多,更别提品尝,看书的过程中就单靠想象。没想到这一想也别有一番风味,甚至比真吃还有趣味。

魏晋时卫玠有美号“一想之美”,就是说你闭上眼睛想一下他有多么美,睁开眼后看到的卫玠就一定符合你想的,甚至比你想的还美。后来此词被用来形容美女,我觉得用来形容本书的美食也不为过。

初看时还以为没有插图很不方便。看进去了,才感觉到没有图,想起来更加无牵无挂。见了吃过的便关注典故由来,图个有趣,见了没吃过的便细细遐想,想找个类似的菜味品品。而且同一食材制作起来千差万别,如果用一张图代表了,就限制了读者的想象力。

小时候听说荸荠,就是因为发音近“鼻涕”而先在脑中记住了,所以后来吃的时候总感觉跟鼻涕味差不多,这也算想象的反面作用吧。但是有些食材如慈姑,莼菜,虽然描写够细,但实在是想不出来,强忍住了不去网上搜索,想着默默记下即可,如若哪一天突然见到吃到了,便可也笑言一句,“这个菜蔬我曾见过的”。也不枉白看了这本书,岂不也算雅哉。

以前听《报菜名》时对蒸羊羔、蒸鹿尾什么的倒不大在意,就好奇那些“四干四鲜四蜜饯,四冷荤三个甜碗四点心”,光是听名字不知所以,想着定是些是极为精巧的费时又费力的吃物,不是有原料便可做出来的东西。后来发现确实是一些时鲜小吃,清淡开胃解腻用的,也应了那句解说词“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采用最朴素的烹饪方式”。

“不是阳澄湖蟹好,人生何必住苏州”。现在好了,与食俱进,天南海北都能买到阳澄湖大闸蟹,暂不论真假,倒是可以不必非到苏州去住了。至于南北方的“三甜碗四点心”等,甚至那最不易贩运的杨梅,也能在超市中轻易买到了。

苏州自古鱼米之乡,富庶之地,论起饮馔也自成一脉,无论华实,皆有传承。至于其物产丰饶,尤其是鱼腥虾蟹四季不绝,蔬菜鲜果映后而出,故苏州菜肴一大特点就是讲究时令。小时候去饭店见到有的菜品没有标价,只写了个时价,这才知道有些东西不到时令是有钱也吃不到的。即所谓孔子曰:“不时不食”。

但是无论节气习俗如何,瓜果鱼虾的时令若到了,也要千方百计把这些吃食加入到不同习俗中去,什么事情也不能耽误吃啊。

书中时常引用的名人文章词赋,在我看来好比老饕在跟小白炫耀见闻,偏偏我就听得那么入神。其他国家美食,顶不起编个典故传说,不像咱们这样诗词歌赋不够,引经据典也能流传成佳话的才配的上文化俩字。书中时常介绍劳动者采摘的辛苦与喜悦,读来最为动心。如今这样的景象少了,只能生生从儿时记忆里找,才发现再不寻找那记忆都快磨灭了。

平时我爱看些探店视频,这些书中的名人可比那些脑满肠肥的吃播可爱多了。不但教你出处做法,更教你人情世故。毕竟同样的菜品吃的格高可不是随口说说老铁666就能达到的。

我对于菜品味道,不甚讲究,什么口味也都尝得,更无所谓忌口。只因我觉得,食材天生,哪管得人的口味甜美苦臭,同是自然所产,需要人去适应它,只要细细体会,都是人间美味。只是人先进化的高级了,这才开始褒贬起周边同类异类了,殊不知这里有的植物动物已经繁衍了百万年,论资历辈分不知高了人类多少。

中国地大物博,南北差异太大,许多果蔬食材我久居北地连听都没听过,更甭提吃过。才发觉古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虽有理,要再加上吃万种菜就更无憾了。只是怕那美食遇到我如同人参果送给八戒,囫囵个的尝不出个所以然来。

直到见了《随园食单》中配搭须知,“清者配清,浓者配浓,柔者配柔,刚者配刚,方有和合之妙”。虽于我俨然天书般,又觉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本书是在等孩子课外班下课时候,坐在美食街桌子上看的,字里行间是古色古香的饮馔食法和文化渊源,空气里却充斥着现代科技与狠活的香甜气息,别有一番意境。

李渔评人体各个器官曾说过,“遂为万古生人之累者,独是口腹二物。”人世间的活动大都围绕此二物,为这嘴巴和肚子生出万般事来,如若可以不要最好。可是这哪是说不要就能不要的啊!累虽由此,那快乐也是由此啊!

书中包罗万象,有曲会,有游宴,有秋收,有祭祀。一年四季,劳碌之余,总有快乐的日子。家常摭拾篇中最简单的一粥一饭,也有万般变化,多种食法。尤其《佳肴》一篇,简直可直接做饭店的菜谱了。

白墙黛瓦下,是寻常人家的烟火,美味食馔里,是世间最美的理想。一饮一馔,人生不过如此。

我实在分不清本书是食物的城市志还是城市的食物志,或者区分二者本就无多大意义,重要的是二者千百年间缠杂而体现出的文化和艺术。不过作者真算得上奇人,书中的市楼名馆、美食佳肴、由来典故,如数家珍,至于那节气时令、乡风民俗,更是细致入微,连章程礼法、叫卖吆喝,都随口便来,堪称苏州万事通。唯独这地产出处,虽然已经详细到村里,但是也只有苏州本地人才能一看便知吧。看后记所言,这本《吴门饮馔志》对作者也是得意之作,不由得期待作者其他作品。

引用杨循吉《初食杨梅》做个结尾,“人生百年在适意,忍口劳劳何所乐”。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