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生死地——1937淞沪抗战实录》影评100字

《生死地——1937淞沪抗战实录》影评100字

《生死地——1937淞沪抗战实录》是一部由朱宏 陈璐 诸颖政 谢申照执导,纪录片主演的一部中国大陆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生死地——1937淞沪抗战实录》精选点评:

●蒋的嫡系王牌伤亡尚且如此,可知两国军事实力差距之大。淞沪会战的成败功过评论无可厚非,但国防大学的“教授”吐露的意识形态是作为纪录片存在的败笔,也在淞沪会战对整个中国的历史意义面前显得丑陋,相比倒是蒋对自己的失误的检讨客观的多,蒋的战略高度总体是正确的,值得肯定的,只能说剿匪不力。

●“政略影响战略,战略原是达成政略的一种手段。但是战争既起,就应该以战略为主,不能因政略影响战略。”

●若有幸月底前往上海,必将去纪念馆一拜。

●一次在宾馆睡觉偶然看到的 评分这么高的

●淞沪抗战纪念馆看的

●“政略影响战略,战略影响战术,战术影响战斗。”

●很全面

●看不了八佰,只能再看一遍了

●有些作品,生来满分。为了真正保家卫国的勇士们,为了88、87军的精锐们,为了中央教导大队的教官们,为了第20军的四川汉子们,为了用血肉阻挡坦克的广西爷们儿们。一寸山河一寸血!

●中国前后出战75万死了30万,日本30万死了5万装备差距悬殊,打的悲壮!是抗战最大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生死地——1937淞沪抗战实录》影评(一):一点个人小感想

一、最感动的三点:

1“埋骨何须桑梓地,人间到处有青山。”

2“若阵地存在,我当生还晋见钧座。如阵地失守,我就死在疆场,身膏野革。他日抗战胜利,你作为抗日名将,乘舰过吴淞口时,如有波涛如山,那就是我来见你了。”

3“桂军六个师近十万人花了三个月从广西坐火车转汽车再步行浩浩荡荡支援上海,仅一天时间就几乎全军覆没,他们被轰炸被炮击,甚至都还没看见一个敌人。”

二、其余难忘的点:

1罗店、宝山、刘行、大场……淞沪会战时,中国军队主力在这里血战了两个月。如今,我们坐地铁从刘行到大场,只需要7站路,可是在1937年的夏秋之交,几十万中国军人用血肉之躯顶住了日军通往上海市区的路。

2政略影响战略,战略影响战术,战术影响战斗。

3进攻不及时,撤退犹豫,这两次错过机会损失惨重。

4法国神父的救助,之前看航拍中国讲上海时好像提到过一处建筑与此相关。

三、思考:

1不能相信一家之言,看待历史要客观!那时gmd派出的是王牌德械师!gmd在前期是中流砥柱,这一点不能抹杀不能忽视,毕竟对不起那些牺牲的老辈。

2历史书上讲抗日战争,仅用一句话就匆匆带过了淞沪会战,仅仅成为了我们考试的得分点,若不是自我教育,恐怕这段历史我是不会再有深入的了解。

3蒋一直寄希望于国际力量,严重延误战机,虽然是清晰的自我认知,但一定不要把希望全部寄托给别人,特别是当自己弱小的时候。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个人。

4淞沪会战的意义:给工厂学校内迁缓解了时间,一百多家工厂为后来工业生产和军事补给提供了重要作用。改变了日军三个月占领中国的作战计划,也让国际社会对中国军队有很大的改观,提高了中国抗日的斗志,加快了全国统一抗战的步伐。

5可以帮助理解上海孤岛文学,另外了解了何香凝等人。

6想进一步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只知道南昌起义真的太对不起那些先烈了。

7觉得自己太不应该了,上次夜游黄浦江,站在船上,只是个人欣赏和沉醉,丝毫没有想到历史。还有18年去过何香凝美术馆,那时候也只是惊叹建筑和艺术,对历史没有任何了解。可一个成年人,受过教育还学过一点历史,真的太不应该了。若有机会,一定恶补功课!

《生死地——1937淞沪抗战实录》影评(二):一点记录和个人思考

一、最感动的三点:

1“埋骨何须桑梓地,人间到处有青山。”

2“若阵地存在,我当生还晋见钧座。如阵地失守,我就死在疆场,身膏野革。他日抗战胜利,你作为抗日名将,乘舰过吴淞口时,如有波涛如山,那就是我来见你了。”

3“桂军六个师近十万人花了三个月从广西坐火车转汽车再步行浩浩荡荡支援上海,仅一天时间就几乎全军覆没,他们被轰炸被炮击,甚至都还没看见一个敌人。”

二、其余难忘的点:

1“罗店、宝山、刘行、大场……淞沪会战时,中国军队主力在这里血战了两个月。如今,我们坐地铁从刘行到大场,只需要7站路,可是在1937年的夏秋之交,几十万中国军人用血肉之躯顶住了日军通往上海市区的路。”

2政略影响战略,战略影响战术,战术影响战斗。

3进攻不及时,撤退犹豫,这两次错过机会导致损失惨重。

4法国神父的救助,帮助了三十万的百姓,之前看《航拍中国》讲上海时好像提到过一处建筑与此相关,若没记错的话。

5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这句话无论什么时候听到都很沉重。

三、思考:

1不能相信一家之言,看待历史要客观!那时国民党派出的是王牌德械师!国民党在前期是抗战的中流砥柱,这一点不能抹杀不能忽视,毕竟对不起那些牺牲的老辈。

2历史书上讲抗日战争,仅用一句话就匆匆带过了淞沪会战,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成为了考试的一个得分点而已。若不是自我教育,恐怕这段历史我是不会再有深入的了解。如果以后做教师做班主任给孩子做爱国主义教育,我是会给他们放这部纪录片的。如果条件允许有必要参观遗迹博物馆。无论如何,一定不能忘记那段历史,不能仅仅成为教科书上的几行字仅供背诵。

3蒋介石一直寄希望于国际力量,严重延误战机,虽然是清晰的自我认知,但一定不要把希望全部寄托给别人,特别是当自己弱小的时候。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个人。

4淞沪会战的意义:给工厂学校内迁缓解了时间,一百多家工厂为后来工业生产和军事补给提供了重要作用。改变了日军三个月占领中国的作战计划,也让国际社会对中国军队有很大的改观,提高了中国抗日的斗志,加快了全国统一抗战的步伐。

5可以帮助理解现当代上海孤岛文学,另外了解了何香凝等人。

6想进一步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只知道南昌起义真的太对不起那些先烈了。

7觉得自己太不应该了,去年夜游黄浦江,站在船上,只是个人欣赏和沉醉,丝毫没有想到历史。还有18年去过何香凝美术馆,那时候也只是惊叹建筑和艺术,对历史没有任何了解。可一个成年人,受过教育还学过一点历史,真的太不应该了。若有机会,一定恶补功课!

《生死地——1937淞沪抗战实录》影评(三):对不起现在才看到你

一、十日围攻

9·18事变:敌打我,我不还手

1·28淞沪抗战:敌打我,我还手

8·13:敌准备打我,我先下手

本应让日本人措手不及的进攻,却因为蒋寄希望于国际调停而被延误,中国人决心在淞沪一战的烽火,竟是被日本海军陆战队的疯狂点燃。

开战当天张治中穿着一身整齐的军服,佩着上将符号及领章和参谋们谈话,他说将军若在战场上阵亡,敌军官兵看到,都要敬礼保护,准许将尸体领回,所以要穿戴整齐。

巷战时的一张经典照片:在狭窄的街巷中,一辆中国的装甲战车正孤独的向日军阵地冲来。这张照片背后的悲壮故事:第一次装甲战车已经攻到目的地了,但步兵跟不上,无法占领阵地,所以战车又调转回去再攻第二次,第二次的时候日军调来了战车防御炮,把战车打坏了,连长也牺牲了,排长也牺牲了...

巷战理应通过战车撞穿楼宇墙壁而逐屋推进,但中国军队由于时间紧急,直接由道路前进,这就导致了中国军队收到日军来自两侧高楼的夹击,加之日军正面战车作为活动碉堡,中国军队唯有以血肉之躯强行进攻,牺牲巨大。

巷战进攻的时候216团被日军设在路口的工事阻碍一个小时之久,工兵出生的团长胡家骥扛着一把军斧直接冲向一线。他喊道:“不顾一切牺牲,冒着敌人炮火前进”。

当36师216团第三营一路血战刚刚抵挡汇山码头,却因日军从上海北面增援,张治中忍痛下令撤回第36师攻击部。接到撤退的命令,营长顾心卫一时悲愤填膺,不能自已,几欲拔枪自尽,然而军令如山,他不得不放弃进攻。

清缴日军在上海据点的军事行动持续十天,终没有将日本军赶下黄浦江。但这是中国屈辱的历史上头一回对侵略者说不。

1937年8月23日,日军两师团从上海北部同时登陆,两只日军主力师团从上海北部的强势增援,无疑为已经进行了十天的市区围攻战带来了巨大变数。

战局有变,通讯瘫痪,张治中骑单车穿越枪林弹雨亲自送信。

1937年8月24日彭善率领的第11师一夜奔袭抵达罗店布防。由于地处靠海的冲击平原,壕沟偏浅,工事简陋,防御作用很差。且战壕底尽是地下水,战士们不习惯在水里行走,很多直接趴在地面进行进攻,成了日军的活靶子。

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仍给日军登录部队给予了重创。

9月3日,日军围攻宝山姚子青营,宝山遭海陆空三面夹击,师长夏楚中复电:

战至晌午,城门悉数被毁,除一名上等兵翻墙逃出,其余战士壮烈牺牲,营长姚子青殉国。

日军不论从装备实力或者士兵素质上来说,都远超中国军队,可以称得上天壤之别,当时中军队的情况是:“打不起”、“全国只有26门炮”、‘“弹药打一发少一发”,有些武器甚至闻所未闻,甚至没粮食、不发饷

在中央军第十四师遭到日军围攻,血战的生死关头时,师参谋长郭汝槐给师长霍揆彰写了一封信:

增援的部队从全国各地赶来,不断补充进来的新兵不断阵亡,甚至都还来不及知道名字。战至九月底,刘行阵地被毁,前线不堪再战,蒋介石才勉强同意退守广福、蕰藻浜一线。日军从蕰藻浜北向南强攻中国军队,战线绵延近20公里。

日军三板斧:先用飞机炸、再用重炮轰、然后再坦克的掩护下拉出步兵冲锋。中国军队深受日军炮轰之苦,只有等靠近一定距离后,冲出战壕近身肉搏才能避免日军的飞机大炮的轰炸。这样的举动需要的不仅仅是实力,更多的是莫大的勇气。

松井石根改变战略,欲拿下大场。大场是中国军队抗击登陆日军,阻止日军市区会师的最后一座战略要地。

为打破松井石根的计划,蒋介石调桂军参与战斗。桂系的白崇禧、李宗仁是蒋的老对手,然而大敌当前,几年前还在内战中兵戎相见的弟兄们,今日同心同德上战场。

为集中力量突破日军,廖磊的第21集团采取“中央突破”的方式,集中优势兵力从一点打进去。然而在日军的飞机和三七炮的轰炸下,桂军战士纷纷中弹倒地,后面的踩着战友的尸体继续冲过去,毫不畏惧,却终究敌不过日军猛烈的炮火,几乎全军覆没。——年轻的他们从广西出发,走了一百多天来到大场,就为把生命献给这个山河破碎的祖国。

千里迢迢而来的中央军、桂军、川军、湘军,此刻刀锋向着同一个敌人彻夜鏖战,使日军未能前进一步。日军进行密集轰炸,甚至动用了秘密武器(特二十四榴),整个大场都在震动。10月26日,大场陷落,局势因此骤变,日军掌握了战场主动权。

中国军队退守苏州河,蒋对“九国公约”抱有幻想,10月25日,蒋下定决心,主力撤出,在苏州河北岸留下一支孤军,打一场给全世界看的战斗。思索再三,孙元良决定88师第524团团副谢晋元留守四行仓库。

第88师师长孙元良回忆录: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