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好妈妈零责怪法则》读后感摘抄

《好妈妈零责怪法则》读后感摘抄

《好妈妈零责怪法则》是一本由江波著作,29.80出版的248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13-1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好妈妈零责怪法则》读后感(一):勿以爱为名伤害到你最爱的孩子

人的内心最本质的愿望就是希望得到赞赏,不论是成人,还是孩子。

惟愿各位家长,勿以爱为名伤害到你最爱的孩子。

《好妈妈零责怪法则》教会你如何具备以下五大技能:

1.巧妙地让孩子及时纠正错误;

2.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思维和行为能力;

3.让孩子自觉自愿、积极主动地去做应该做的事情;

4.有效地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责任心;

5.对孩子发不起火、动不了气。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各位家长经常因为孩子犯的一点小错误而责怪、埋怨孩子,“你怎么又这样”“给你说过多少遍了,你这孩子怎么就是学不会”等等一系列对于孩子极具杀伤力的话语。

孩子的成长,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不断的改正错误的过程。责怪与埋怨对于孩子改正错误毫无帮助,如何引导孩子改正错误,才是家长该做的事情。

而这本零责怪法则,则给予了各位家长指出了一条明路,该如何做?怎样做才能在不伤害孩子的基础上帮助孩子成长?

通篇读下来,没有想象当中的教条,大多是以实际的事例来讲述自己的观点,通俗易懂,而且实在。

通过每一个小事例,来告诉各位家长,该如何操作这个法则。

这本书分为四个部分,包括尊重孩子、客观的对待孩子、引导孩子以及用暗示的方式纠正孩子的错误。

其中,最让我受益匪浅的要数最后一章,正如书中所述“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他的教育效果就越大”。通过不同的巧妙的暗示方法来教育孩子,比起我们浪费无数口舌仍做着无用功的责怪方法,可实在是有效多了。

不论是已婚者,还是未婚者,家中是否有孩子,开卷有益,相信这本书会让你受益匪浅。

《好妈妈零责怪法则》读后感(二):让孩子在尊重中长大

许多父母在看到孩子做出一些不成熟的行为时,常会不自主地指正和责备,对此,杨文教授说,“人天生是一种喜欢接纳鼓励和抚慰的动物,而对批评则本能地就会产生敌对和冲突。”相同的理论卡耐基在他的《魅力口才与人际关系》一书中也说,“批评是无济于事的。尖锐的批评和斥责,不会有任何好的效果”。随着年龄增长,在受到批评指责时的反抗和辩解反应越大。虽然卡耐基的观点运用于人际关系,但放到亲子教育上依然适用。父母和孩子也同样需要用心对待的人际关系。父母也应该正确看待与孩子的关系,而《好妈妈零责怪法则》一书核心也在于帮助父母构建与孩子的关系,如何尊重孩子。而尊重,可以说也意味着放手,把主动权给孩子,让他们自己做主,也意味着不以自己的好恶要求孩子,强制必须,而是变成“需要”和“愿意”。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他的教育效果越大。”寓教于游戏之中,寓教于生活的琐碎细节之中,寓教于生活的幽默之中,在欢快气氛和暗示引导之中让孩子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这些也是更适合孩子成长的教育方式之一。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犯了错误的人应该承担后果,这样可以让他们不再犯相同的错误。”我有一个疑问,如果小孩子不爱做作业,在课堂上活泼乱动爱捣蛋,老师要请家长访谈,这种情况下,如何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如何承担后果,况且这后果立马可见,考试不及格,成绩不理想,或者要留级,这种情况下,又如何以尊重的态度教育呢?前段时间与朋友聊天,她谈起公司事务中上司与领导之间的互相配合问题,以及要互相配合协作的意愿,在亲子关系里,孩子不愿意配合,即使父母很尊重孩子,这时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 从本书中寻找到的答案是,给予孩子信心,相信他们可以做出改变,可以慢慢变得更好,从正面肯定孩子,重新点燃孩子的自信心,该玩的时候玩,该学习的时候学习,做好引导。

开卷有益。

《好妈妈零责怪法则》读后感(三):责怪是慢性毒药

有了孩子之后,几乎没有个人的时间,那天和同事感叹,已经很久没有两个人一起外出吃饭了,她却可以经常有自己玩耍的时间,只不过她的情况和我很不同,孩子奶奶和姥姥一起照顾孩子,成了孩子的“妈妈”,她就是中午和晚上吃饭的时候回去看一下孩子,然后和对象一起回自己的家。虽然很羡慕这样的生活,但是我依然不能够这样做到把自己的孩子扔给老人照看,一方面他们年龄大了体力不支,也需要休息,另一方面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老人知识基本没有更新,也没有接受科学的育儿理念,再者孩子和谁在一起就会和谁产生亲密的感情,妈妈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说得有点远了,但是我身边很多家庭都是这样的模式,孩子的爸爸妈妈每天忙于工作,一般都是由老人照顾,父亲尤为明显,回家就吃饭打游戏,而母亲还需要照顾孩子,因为老人在都不让爸爸干活,而同样劳累了一天的妈妈还需要承担育儿的重任,于是生活之中就有了一些矛盾和怨气,有时候是对孩子爸爸的不满,就间接发泄到老人和孩子身上了,家庭不和睦,而这种情绪不是一天两天的,而是伴随生活的每一天,如果家长总是以一种“责怪”的态度对待家庭和孩子,久而久之,真如作者所说,“责怪就像是喂进孩子口中的慢性毒药”。

当你意识到一个问题的时候,你留心观察身边的父母,就不难发现,中国父母很喜欢“责怪”,动不动就训斥孩子,细究起来,你会发现,因为孩子做错事情而责怪的情况也有,但是很多情况是父母没有处理好自己的情绪,而通过责怪弱势的孩子加以发泄。如果是前一种情况就太好了,因为作者在《好妈妈零责怪法则:清华高材生养成记》,通过详细的真实案例让妈妈意识到“责怪”的负面作用和对孩子产生的各种坏影响,如果取代以鼓励等其他方法,往往事半功倍。

作者在书中还隐藏了一个观点,要想让妈妈“不责怪”非一日之功,有很多时候,妈妈们虽然意识到了“责怪”的不良影响,但还是会忍不住,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人在旁边提醒一下,或者自己要有这样一个自觉。所以,“不责怪”并不只是妈妈一个人的事情,还需要爸爸妈妈互相配合,沟通,对孩子的培养有个比较一致方向,遇到棘手问题,可以互相克制,共同想办法面对。

责怪是慢性毒药,你以为批评、责怪孩子无关紧要,它却像钉子一样钉在孩子心中,很难拔除。

《好妈妈零责怪法则》读后感(四):爱对,尊重

我想我们作为父母,在与孩子相处和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如果能够时时处处理解、记得这两句话的深刻含义,那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也许将会有更多的平和与宽容。这其中之一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名言: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他的教育效果越大。而后是本书的作者江波的教育警句:孩子的成长,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不断改正错误的过程。

最好的教育就是不教育。父母都想最好地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可是到底怎样去教育,才能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好妈妈零责怪法则》旨在使父母重新深刻认识到尊重是教育的前提,我们只有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才能够说教育。那些批评、指责、唠叨、惩罚甚至打骂都算不得正确有效的教育。反省自己做了9年多妈妈的教育经验,除了极少极少的打,那些批评、指责、唠叨、惩罚又有哪一样少过?时至而今,当我读过很多育儿书籍,自以为对教育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方法之后,批评、指责、唠叨仍未能从我的教育方式当中远离。也许,这本书可以再次鞭策我,让我警醒。

家有孩子,别强求孩子事事完美,时刻认识到孩子的成长就是不断犯错,不断改正错误的过程,这样面对孩子所犯的错误,以及对于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自然能够以更多的平和心看待,基于平和、理解、宽容的基础上,教育孩子才会有更多的方法和技巧,而不会陷落到盲目不当的浮躁当中。理解看待孩子的一切,才能够静下心沉着应用一些技巧性的方法引导孩子纠正错误和解决问题。引导在父母,改变在孩子。父母要学习的是如何引导好孩子从内而外的自主改变,而不是迫于父母的压力和权威之下的被动接受。这就是《好妈妈零责怪法则》要说的。作者江波老师说得最多的就是尊重,尊重孩子,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分析、看待问题。把孩子作为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看待,和孩子相处,就像朋友般那样,这样的关系,使亲子之间心灵无碍,亲密无间。总是表达爱的心意,基于此基础上,给出一些真诚的意见,孩子感受到的都是爱的浓浓关怀,而不是强加的要求。爱是最好的教育。孩子心里感觉到满满都是父母对他的爱,那么父母真诚的意见、智慧的引导,自然而然使孩子从心里出发,有一种向好的愿望,而后自觉做好每一件事,搞好每一次学习。教育就在爱的智慧之中得到最佳效果。

反观自己,教育之路仍未能当好好妈妈一职,读这本书使我更深刻地明白到:教育不是一件易事。教育一个好孩子,更多时候是需要父母灵魂的自我修炼,脱离过多的欲望和浮躁。以尊重、理解、平和的态度,才能更好地运用有效的教育方式引导孩子身心灵健康成长。

《好妈妈零责怪法则》读后感(五):孩子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教育效果才越大。

“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他的教育效果就越大。”这是整本书中令我最为震撼的一句话。

从小到大,家长及老师都以古训“无规矩不成方圆”为不二法器,耳提面命行使各种教育孩子的权利,好则温言软语,说着“我都是为了你好”,重则责怪恐吓,“你怎么还犯这种错误?”,更有甚者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唯恐我们不明白他们是在教育我们,可为什么小时候还管用的话,等自我意识在心里长草的时候就听着刺耳了呢?很多所谓的教育者将其简单粗暴地归结为“青春期或反叛期”,甚至安慰家长说:等过了反叛期,一切都会回到正轨。在我的家乡,安慰有不听话孩子让其头疼的家长最常见的一句话便是“树大自然直”,也多少可以窥见这种观念的根深蒂固及具备广泛的群众基础得到了大多数人的坚决拥护。

读《好妈妈零责怪法则》之后,读者会发现其实不然。这种父母忍不住指责埋怨的教育方式,天长地久的结果是无论大事小事父母喋喋不休,孩子开始置若罔闻,于是父母指责越加严厉,孩子对抗将会不断升级,日积月累,可能会给孩子造成生理和心理上无法弥补的双重伤害,甚至,亲子关系会走向糟糕甚至无法愈合的深渊。豆瓣上曾经一度很受关注的“父母皆祸害”小组中,也涉及到了这种因教育不得当而造成的糟糕亲子关系问题。

家庭教育专家江波,是好孩子家庭教育研究专家、快乐学习法创始人,从事该项研究及实践已25年,针对上述普遍的现象,提出了“好妈妈零责怪法则”,并通过两位清华学子的家长教育为出发点和例子,撰写《好妈妈零责怪法则》一书。通过研读此书,家长可以学习并获取以下五大技能:

1.巧妙地让孩子及时纠正错误;

2.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思维和行为能力;

3.让孩子自觉自愿、积极主动地去做应该做的事情;

4.有效地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责任心;

5.对孩子发不起火、动不了气。

其实,在学习这些技能的基础,离不开对孩子的尊重及对孩子自我意识的肯定和呵护。那么肯定也有人会反问:“零责怪法则听着好听,可如果孩子犯了错,放任不管不及时纠正那还了得?”诚然,犯了错当然需要纠正,但是责怪可能是一剂毒药,不仅不利于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还会造成诸如“严重挫伤孩子自主独立的思维行为能力”、“摧毁孩子的自信心”、“孩子身心受到伤害”、“亲子关系恶化”等问题。而家长想尽办法用智慧或暗示或梯形让孩子自己意识到错误,主动承认错误,才是读此书该有的收获。此书中两位家长亮亮妈和晶晶爸在孩子的教育实践中也碰到了类似的问题,不妨打开此书,看他们如何解决的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