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客从何处来 第一季》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

《客从何处来 第一季》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

《客从何处来 第一季》是一部由李伦执导,易中天 / 马未都 / 曾宝仪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客从何处来 第一季》观后感(一):被下架的意难平,客从何处来

看了两集撒贝宁和钮承泽的<客从何处来>,太感慨了。节目没有以现在的价值观评判前人的作为以消费先人,只是一点点在断壁残垣遗书家谱中拼凑前人努力挣扎生活的真实模样。因为中国近现代史的复杂性,每个平民的故事大到仕途家国,小到爱恨离愁,或唏嘘或惊异或不齿或欣慰,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就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小人物被历史洪流裹挟,无谓被后人贴上"叛国投敌""鱼肉香民"或是"造福后人"这样的标签,所有的抉择和行为在当时看来都有深刻的原因。历史和基因的力量很伟大,以客观的历史作为明鉴,以相同血脉先人的行迹经历反思自己,真好。然而也许我们还缺乏直面和接纳曾经不光彩的的勇气吧,听说谢娜和金士杰,佟丽娅的部分都因某些原因砍掉了,遗憾。希望有生之年能看到这些已经剪好但没有播出的内容[伤心]

2017.4.6

《客从何处来 第一季》观后感(二):知道你从哪里来,才会觉得宇宙里你不是孤身一人

多么巧,前不久和同学聊暑假想拍非遗时,生出了这么个念头:“去探索我从哪里来,我的家族来自哪里。”隐约记得当时美术史刚讲了图像法的由来,知道有一个叫“记忆女神“的项目,才觉得有趣。但因为难度太大,念头只是念头,没有想做出来的打算。

可偶尔看到了这一部纪录片,只是对名字很好奇,看了才发现,这不就是我想做的吗,原来早已有人做了,而且做的还挺好。

纪录片策划得很完整,像是为了照应关于“访史”的选题一样,选了背景各异,就像不同角度,不同史观展开了每一集,最后组合在一起,让这个纪录片很饱满、丰盈。

这一百年来的中国,经历了前所未有之大变,这也是这部片子存在的基础,嘉宾们探索的或是疑惑,或是遗憾,但谜底几乎都与战争有关,而他们寻到的那些故事,那些前人,即使只有只言片语,却能让人感受到他们的骨气、他们作为中国人的刚直不阿,不知是策划伊始就回避掉不好的选题了,还是拍下来发现那一代中国人绝大多数都是那么正直,总之展现出来的是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

很值得我去反思“要拍什么”的一部纪录片,你的选题是否有意义,是否有必要去拍,其实好的故事是有共性的,但那些共性是否又是你想要的呢……

《客从何处来 第一季》观后感(三):哪个瞬间你突然觉得读书真有用?

转发一篇文章: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720340/answer/338664157

2014年央视播出了一个纪录片,叫做《客从何处来》,我看了有许多感触。

其中易中天的那一集是这么开篇的,说1939年9月23年,易中天老家的上千名村民同一天死于日军的屠杀之中,而那一天,只有他们那一族的人全部逃了出来。

节目组的编辑故意留了一个扣子给易中天,说,这次日军战役的指挥官冈村宁茨和您的爷爷有关系,但是有什么关系,没有讲。

易中天一整晚都在反复思索,睡不好觉,给了许多理由,说,觉得自己家里人不可能是出了奸细或者叛徒。

第二天易中天到了当年他们族人逃难后住的地方,见到了自己的姑姑,她的姑姑把另一份资料交给了易中天,说,他的二爷爷是清朝公费赴日留学生,就读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比冈村宁茨大三届是他的师兄。

但是,这并不能说明他们家为什么能在日军偷袭的当夜逃了出来。

后来,她姑姑说,当时有守夜的村民回来说,日军偷袭了,已经派飞机开始扔炸弹了,但是村里的族长不相信,觉得是胡扯,把报信的人打了一顿,但是易中天的二爷爷是学军事的,觉得情况不对,专门找报信的人问了问实际情况,并判断,这肯定是日军在偷袭,于是就命令自己家的所有人连夜,什么都不要拿,赶紧跑,当他们刚刚跑出十里距离的时候,就看见远处炸弹把他们的祖屋给炸毁了。

而此刻别的村民,许多都以为是在放烟花,站在河边观看日军扔炸弹,错过了逃生的最佳时机。

那次战役守卫的国军全军覆灭,日军在登陆的第二天便对全村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屠杀,死亡超过1000人,史称营田惨案。

而帮助他们这一族的人逃出来的,竟然是士官学校毕业的一个亲人,而所用的关键知识,就是判断那个响声和火光确实是飞机在扔炸弹而不是在放烟花。

当然事情放到现在,大家可能觉得这没什么,甚至觉得很荒唐,为什么连最起码的危险状况都识别不出来呢?

但是在那个信息闭塞的时代,可能许多农村的人真的一辈子都没见过飞机大炮的样子,更无从知晓会有一个叫做飞机的东西会在半夜扔出炸弹,并且放出刺眼的火光,许多人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处于危险之中,而战争前夕的易中天的族人已经分两批迁出去了大部分了,剩下的只是最后留守的一小部分,说明他们根据当时的时局判断,觉得此刻村里已经很不安全了,所以才会先把一批人带着孩子往南迁移,第二批又把家里所有的女眷全部迁走,在战斗打响的当夜,第一时间什么都没要,带着所有的人跑了出去,而此刻别的村民还在河边看所谓的烟花,而得到消息的村里的族长还不相信战争打响了。

而这些都是一个人的学识和见识所带来的,在那个时代能够分辨出飞机大炮,能够判断出时局形势,就是一种能力。

而在逃难的岁月里,易中天的族人凭借着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又创办了抗战期间湖南的第一家抗战企业,专门生产“金鸡牌”蜡烛,有了最大的经济来源,同时易中天的大伯凭借着自己的知识,编写了当时湖南省通用的国文教材,出版发行,赚取生活费的同时也为抗战期间的教育普及工作尽了一份力。

这也说明为什么易中天的家族在抗战后,解放后还会有许多有才识的人被培养出来,这就是一种知识的积累和家族的传承,而看这些纪录片你会发现,那些有知识传承的家族,大多都会在一次次跌倒后又一次次顽强地站了起来,每一代都有杰出的人才被培养出来,这也是一种从小耳濡目染之下形成的一种自信和信念,这种信念正是许多没有知识积累和传承的家族所缺少的。

我至今无法忘记我读有机化学研究生刚入学时,实验室一个延期一年后临近毕业的学姐问我的话,她说,像我们这样农村出来的,父母什么都不懂,所以学了化学,一路走到黑,我不明白为什么你这种从小在城市长大的人也会学化学呢?

我当时表面哭笑不得,但是心里也只能默默地说,其实我父母也不懂啊!

我们在这个时代会经常抱怨各种信息不对称,抱怨自己因为资源被垄断而错过了太多改变命运的机会,可是真的所有的信息不对称都是因为阶层差异带来的吗?

如果一个信息无差别地来到了所有人的面前,又有多少人能准确地从这些信息里面读到包含在其中的价值和风向呢?又有多少人把许多有价值的信息当做说了等于没说的废话呢?

不要去嘲笑古人,许多人在这个时代面对一些信息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和当时把炸弹当烟花看的村民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都是因为知识和见识的匮乏而带来的在信息解读时产生的信息不对称,想想我当年高考完选专业时的样子吧,那么多高分考生的家长,真正懂的,没几个,而许多后来学习生涯和职业生涯都走得很顺的人,除了运气外,大多数都是父母都是真正的有知识有阅历的知识分子。

视频链接:http://www.docuchina.cn/2014/05/20/VIDE1400550627759110.shtml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6t41197oF?p=2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