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天才梦/张爱玲散文名篇欣赏》读后感锦集

《天才梦/张爱玲散文名篇欣赏》是一本由20.00元著作,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天才梦/张爱玲散文名篇欣赏》读后感(一):我悲怆不已。

看《有女同车》时产生了一种不适感,也许是因为它太过直白,而这白花花地暴露在外面的还是血淋淋的事实。真像是难过的寓言故事。我不愿褪下我的羽衣,我想一辈子活得独立且自主。

另一方面想,人生都是自己的,滋味也只有自己知道。悲怆别人的似乎也没有太大的意义啊。唉……

《天才梦/张爱玲散文名篇欣赏》读后感(二):小学三年级看的一直记得

小学三年级看的。张爱玲的第一篇文章,当时我估计还不知道张爱玲。看完后突然觉得我一直觉得的自己很聪明的事实好像突然有了合理性。

张小姐的路痴属性还有生活不太能够自理的特点我也多多少少有一些。我也喜欢坐公共汽车时伸手触碰外面的树枝。

对她小时候的小说里让主角去西湖自杀一直印象深刻。

后来长大后对她稍有些了解了,当时不相信那个有些刻薄的人是我小时候看的《我的天才梦》的作者。不过幸好因为这个原因,我才没有武断得不看她的文字。。

现在的我对有些刻薄的张小姐也很接受了。

大多数人更喜欢那句,生活是一袭华美的袍。我却更喜欢那句,在没有人与人交接的场合,我充满了生命的欢悦。

《天才梦/张爱玲散文名篇欣赏》读后感(三):游离在社会之外的天分

清华北大曾经出现过生活不能自理的学霸,引起社会的极大舆论,大家好像看到怪兽,纷纷开始批判这个时代的教育。

但是有多少人知道,张爱玲也生活不能自理。

张三岁就会背诗,七岁写了第一本小说。

张十多岁时,妈妈才惊觉她生活不能自理。

“我发现我不会削苹果,经过艰苦的努力我才学会补袜子。我怕上理发店,怕见客,怕给裁缝试衣裳。许多人尝试过教我织绒线,可是没有一个成功。在一间房里住了两年,问我电铃在哪儿我还茫然。我天天乘黄包车上 医院去打针,接连三个月,仍然不认识那条路。总而言之,在现实的社会里,我等于一个废物。 ”

张妈妈曾经花了两年时间来让她适应社会环境,最终失败。

.

张爱玲有过自己的工作室,助手是张唯一与外界联系的纽带,他们靠纸条留言来交流。

每天下午的三到四点助手都会到楼下去喝咖啡,以避免与张碰面,因为张与她打招呼总是非常勉强而局促不安。

张爱玲只有为数极少的几位好友,都是修养极高的文学友人,即便如此,张也与他们几乎全部吵架到翻脸。

而张爱玲对胡兰成的痴迷似乎也可以理解,这样一个孤僻女子,遇上爱情自然会失去所有智商和理智,自然会输得一塌糊涂。

.

这样一个张爱玲,这样一个终生无法与社会交流的人,她是如何书写出那些人性的?

张笔下的人性并不像老舍一样充满故事和嘲讽,她是彻头彻尾的知晓,是冷眼看到人心底,是苍灰到骨子里的悲凉… …她是如何明白的呢?

——天才。

.

艺术的顶峰拚的从来不是努力,是天分。

张懂得艺术,能够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独处时她总是非常快乐。

“生活的艺术,有一部分我不是不能领略。我懂得怎么看《七月巧云》,听苏格兰兵吹bagpibe ,享受微风中的藤椅,吃 盐水花生,欣赏雨夜的霓虹灯,从双层公共汽车上伸出手摘树颠的绿叶。在没有人与人交接的场合,我充满了生命的欢悦。”

纯真的像个婴儿。

美好如生命最初。

.

张曾说过,“我的两年计划是一个失败的试验 。除了使我的思想失去均衡外。”

惊惧!

若不是妈及时放弃适应环境计划,或许又导致一个天才“泯然众人已”。

.

社会大同,但又有许多不同,我们要容许一些个别的、不同追求的存在。社会文化只是一种趋势,是政治和人文的衍生品,它并非真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分,而我们总是太急躁,太急于迎合这个社会。

去做自己擅长的吧!你留下什么精神财富,决定你是什么样子。

不要为了迎合社会而完全改变,磨灭了本性中的闪光点。

《天才梦/张爱玲散文名篇欣赏》读后感(四):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子,爬满了虱子。”

打小就在不断地听到这句话。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子,爬满了虱子。”是要有多么的孤寒孤冷孤傲才能写出这样孤寂孤独孤清的文字?

张爱玲系名门之后,但她的成长与家族的衰落重叠,母亲与姑姑又是大胆新奇的女性。西式与传统,多种文化像走马灯一样塞进张爱玲的脑子里。

读张爱玲的小说时,往往是表面上波澜不惊,内心里巨浪翻腾,因为她的文字里总是透着深不可测的寒意。她最喜欢用的意象就是月亮与镜子,是“高处不胜寒”的月亮,是冰冷破碎的明镜。看《金锁记》时,那第一段就是至高至远的明月:

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首,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

写这书的时候,张爱玲不过二十多岁,年纪轻轻便看透了世态炎凉,转而写就的笔下的文字也是酷寒的。但是在这严寒里,却又透露着别致的温柔。《小团圆》里,书的开端她就如此铺陈:

雨声潺潺,像住在溪边。宁愿天天下雨,以为你是因为下雨不来。

像是咬在舌尖无法宣示的秘密心事,只能吞回肚子里,在心上辗转,辗转。你初读时以为她是暖的,再在舌尖尝一尝,冰碴子一样扎,才发觉她还是凉的。

一如胡兰成同她的一桩公案。说是公案,倒也不甚贴切,因这本是她二人之间的情感私事。私事,私。那同你同我这样的局外人有什么关系?还是隔了几十年的局外人。

但因张爱玲“出名在趁早”,因而她的“私”也变得街头巷尾家喻户晓。张爱玲一生从不接触政治,却因为胡兰成而被扣上了“文化汉奸”的政治帽子,后来她又因为这顶帽子与自己与生俱来的自尊心错过了与桑弧的一段美满姻缘。她爱胡兰成吗?爱,当然爱,如若不爱也不至于差点与他成就了一纸姻亲,也不至于细细描摹盛九莉与邵之雍,字字斟酌,句句揣摩,也不至于用文字三十多年只写就了一部《色戒》。你去看王佳芝和易先生,那可不就是张爱玲与胡兰成本人吗?

是胡兰成,让张爱玲成为了至高至远至清至寒的明月,我却宁愿她曾拥有更好更长的一生。但是话虽如此,情却也未必。换个角度,假设是一次次的阴差阳错,促成了张爱玲最终的离群索居,反而成就了她的文与名。若是贤妻良母眉眼温文的张爱玲,其文或许会更多一些暖意,谓之无数可能性之中的一种小小可能。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子,爬满了虱子。”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