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张爱玲庄信正通信集读后感1000字

张爱玲庄信正通信集读后感1000字

《张爱玲庄信正通信集》是一本由张爱玲 / 庄信正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50元,页数:34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张爱玲庄信正通信集》读后感(一):爱

原世定是那痴情的种为情活为情死被情困那世定是被那多情的女子迷了心痴心痴情一世。前世定是那多情的蝶,采尽百花不知了味品尽百情不知了情。今世并是结了前世的果断味绝情。回梦五百年方能看到你一眼回梦千年方能与你相遇,遇到你并是喝了痴情的毒药怎让此一了白了,今世定要做上千年梦痴心痴

《张爱玲庄信正通信集》读后感(二):君子之交淡如水

庄信正曾经是tenure track assistant professor。 因为系里派系斗争而没有评上终身教授。之后,他一直在联合国工作直到退休。他自己认为与张爱玲 “半师半友”,但是从信的内容来看,更多的可能还是一种明星与崇拜者的关系。

从字里行间看得出,庄信正对于这位文学大师极为尊崇,甘效犬马之劳。数十年如一日地给张爱玲邮寄各种书籍报刊杂志。张爱玲对这位文学上的追随者也比较客气。但是所谈之事大多不涉及感情私密,是比较典型的君子之交淡如水。

《张爱玲庄信正通信集》读后感(三):旧事凄凉不可听

书很重要,该收。

如此重要的作家,能够留下如此多的书信,印证如此长久的空窗期实属不易。作者以强烈的自制力进行着追忆,进行了详尽的注释,还是不能掩盖识此一人今生足矣的事后感慨——尽管那些书信中并非全是情谊,有些也许只是她与一个尘世联络员的客套话吧。

尽管作者对周汝昌及其著作中不敬偶像的言论颇为不屑,但他与张爱玲的相识包括此后如此多年的书信来往及至后来他的张爱玲研究,都与周当年向胡适借甲戌本的一段缘份如此相似,这点很是有趣。

看着晚年忙于灭虫的张爱玲说:“每次快消灭了就缩小一次,终于小得几乎看不见,接近细菌。”心头一阵悲苦,这该不是种妙喻,也几乎不可能是写实,糟糕的大概是她的身体与精神,正如注解中说的:“疑心生暗虫”。

即使她这袭旗袍真的爬满蚤子,也无人敢忘却她曾经的华美吧。作者和所有读者都清楚这点。

《张爱玲庄信正通信集》读后感(四):烟火红尘中的真实

书信集很主要的作用是还原写信人的真实一面。这本通信集可以作为完整细心的资料保存和整理注释的极好范例。

我从没有把张爱玲看成偶像,年轻时顶多觉得她的文字才气逼人却不太能欣赏,年纪大了反而才慢慢读懂她犀利冷静文字中的悲悯。因着张学的热度和消费她感情生活的八卦才对她这个人有了了解的兴趣。看此书时已看过张的大部分小说,看过《她从海上来》一剧,三毛的《滚滚红尘》,胡兰成的《今生今世》,刘绍铭的《到底是张爱玲》,宋淇夫妻的一些回忆和个别书信,对张多少有一些了解。

除了张最信任的宋淇夫妻,刘绍铭对张的研究最中肯有见地。除此之外,比起看不相干的人对她感情和心态的臆测,还是直接看她的书信更直观。因为庄信正是为张处理琐事的晚辈,所以书信往来也多为琐事。张从始至终都是以写作谋生的红尘中人,从未把自己放在神坛上,她的文字也从来不吝于描写富烟火气的细节,所以看她信中的琐碎我觉得很自然。让我意料之外的是她信中反映出来的不是孤傲,反而很为别人着想很怕麻烦别人,教养极好,只是不善交际应酬并且很自足于独处。读着这些礼貌真诚的信件,我能理解为何她对笔下的人物总有悲悯之心。晚年困扰于虱子倒象是许多老人会有的一点点神经质。她在文学上是有野心有要求的,一直没改变,晚年受困于生活和精神确实很可惜。但是她一直很有尊严地独立生活,实在说不上是困顿。

从书信了解张爱玲的晚年真实一面,这本书绝对是很有价值的。

《张爱玲庄信正通信集》读后感(五):这样的张爱

这本书原本是买错了,想买的是张爱玲和宋淇的书信集。但先看看这本,也倒是好。这本书里面的张爱玲,是她自食其力、专注工作的一面。看小说看不到这些,看她的杂文更是看不到。人都说张爱玲是孤傲的人。其实不对的,看看这些信,大致能多懂她几分。

往来信函与其说是亦师亦友,我倒觉得是弟子侍尊长的感觉更多。庄对张爱玲虽然崇敬有加、关怀备至,却对张的理解就像是隔了一层毛玻璃,总有一些不到位之处。他劝张爱玲续曹雪芹,真是算不上恰当之举。虽然张是十分天才,曹也是十分天才,但天才和天才之间确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这样的区别很难言传:红楼梦结局虽然想必是“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但是其底色是暖色调的;而张爱玲的小说,结局看似平凡普通的多,多数没有红楼一梦这样大的起伏跌宕,却是寒在骨子里,冰冷异常。所以能续么?不能的。

信函往来之间,时有提到红楼梦和张爱的小说。不知道为什么,看他们这样提及,反而倒更不愿意去再读这些了。人性复杂,彼此之间伤害折磨,难以直面。我还修炼不够,每当面对,心中难受不已,又有许多恐惧不堪承受,于是时有逃避。等以后到了可以的时候,再读吧。

虽然说这个通信集偏于平淡,交心甚少。但爱玲的文笔活泼,其才思敏捷,礼节周全,依然字里行间显露得分明。作为张的粉丝,是觉得十分爱慕这样的人格和行事的。所以等读到庄信正提示这是最后一封时,依然不由得心里一怔,觉得颇为失落。好在全书并不以此结尾,还附了几篇书中有提到的他人文字。这样的结尾缓一点,纵然读到此处时寒夜孤灯,也有觉得好受许多。如果这是庄先生有意为之,体谅读者,也有能理解张爱玲与他多年的情谊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