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骑誓.十字骑士的诅咒经典读后感有感

骑誓.十字骑士的诅咒经典读后感有感

《骑誓.十字骑士的诅咒》是一本由肖以默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9.80元,页数:19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骑誓.十字骑士的诅咒》读后感(一):爱是永不止息

“爱是永不止息。”

最后这一句简直就是点睛之笔。

个人认为肖以默的这本《十字骑士的诅咒》是《骑誓》系列中,让我感慨最多的一个。并不能评判它是写得最好的一本,因为我还有陈奕潞的尚未读。其实卢丽莉的《焚梦书》也让我很震动,只是那是好久之前读的了,任何热血沸腾的感情大概都会回归于平静吧,所以刚读完肖同学的,来写这篇书评,自然就有很多话想说。

我是读完肖的《昔夏杉树镇》之后,再读《骑誓》的。个人认为后者比前者要好很多。前者总觉得有些怪怪的吧,但是它探讨的关于 “假设我们都可以穿越回从前,那么如果我们改变了哪怕一丝一毫,那么未来的我们会是如何一种境况”这个问题,我觉得很好。就像奥斯卡被派回到1000年前去杀少年时代的S先生,即小楠。如果奥斯卡那时候没有程序发生错误,那么,1000年,会是怎样的风起云涌。但是遗憾地是,我在书中并没有寻找到答案。或许没有任何人可以寻找到答案吧,不管是在《凤囚凰》里天如镜宿命一般地因为手环的束缚阻止容止改变历史的行动(一直很郁闷容止不就是那个时代的人吗,那么人家有能力改变自己时代的历史有错吗,那当初雍正帝司马懿这些个的岂不是离奇了,毕竟不是顺应着当时人们的想象发展下去的,有谋朝篡位嫌疑啊之类的,那这样子是不是就违背了历史潮流呢,放屁!!!!历史这种东西本来就是由那么多个不经意才显得那么惊心动魄充满魅力的嘛啊啊啊啊……)。到头来,还是只有那四个字,活在当下。不管最后结果如何,反正不过是一堆白骨,不如轰轰烈烈潇潇洒洒过一生。对吧对吧?!!

好吧,(你又跑题了。。。。)言归正传,我是来讲《骑誓》的。

其实《骑誓》们要真的论情节的话,真心不如时下那些出名的宫斗小说。语言也无法跟白落梅那群人比,但是我就是被肖同学里面对于人生的问题所吸引了。

阿多尼斯,王尔特公爵的亲生儿子,面对父亲的权欲心,若是稍加顺从,或许真的可以轻而易举地就君临天下吧。可是人算不如天算,“成为自己亲生父亲满足私欲和发泄仇恨的工具,天底下还有比这更残忍的事吗”王尔特的这句话或许就是阿多尼斯的心照吧。或许这同时也暗映出了一位有思想有意识的人的悲哀,假设阿多尼斯没有那么多个人想法,没有那么聪明,顺从于父亲,那么这个天下或许真的唾手可得吧。可人生短短数十载,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虽然不知道权欲能够将人残害到一个什么境界,我看着欧尼公爵,简直就是一个炮灰角色。从一开始对于他为达到目标不惜忍耐这么久机关算尽的佩服,到最后为欲望走火入魔人不人鬼不鬼,被唤魂者吞噬的怜悯。那个位置,高处不胜寒,为什么就这么多人用尽所有,而欧尼公爵甚至不惜杀死了自己的女儿。可死后却又是什么都带不走的。唯有情,是例外。

或许人各有志向吧。每个人的三观都不同。所以世界才会这样的精彩纷呈。

或许帝国什么的终究会覆灭(不是最后一位十字骑士出现了嘛~~~),但是爱不会停止。

人有自己的想法和欲望是一件好事,如此才不至于被别人利用。有了想要的,才有一份简单的,所谓的,活着的意义吧。

(末尾再容许我唠叨一句吧,肖同学的出发点立意什么很不错,果然作文什么的必须构思好了才能写,赞一个先~~~)

《骑誓.十字骑士的诅咒》读后感(二):这是一个精致的世界。

开头还是要吐点不好听的话,(默仔你不会打我的。>.<)对于奇幻,我依然没有爱。那些飞来飞去又变出各种神兽的故事,吸引不了我,杂志上遇到这种题材的小说,我还是自动屏蔽。

可是,因为你是“肖以默”。这三个字,从来都是我排除各种心理困扰第一时间购买《骑誓•十字骑士的诅咒》的原因。你不会在这种题材的小说上失手,每一次都给了我“意料之中,情理之外”的惊喜。之前说过,只要是你写的,我必定会买,会看。这样的喜欢,并不盲目,并没有蒙蔽我的双眼,硬要将“难看”说成“好看”,石头说成黄金。你擅长这样的写作,你懂得怎样来构造一个新的世界观,并且完成地很好。那我,当然愿意买单。

回到这本书本身,我想说,这真是一个精致的世界。

精致的文笔下一个个精致的人物,出没于各个精致的场景,整个故事架空于一个完整的世界。这一次,你再度让我惊讶了。

他写帕赛王子“阳光透过玻璃窗落在他的鼻尖,他的眼睛彷佛圣灵湖的湖水一般清澈迷人”;他写环境里暗藏的危机“夜晚犹如一条薄薄的黑纱温柔地蒙上帝国的天空,无数双恶魔的眼睛放射出火一般的光芒,黑暗让孕育欲望的种子再次从人们心底消无声息地钻出意识的土地,慢慢在瞳孔中开出一朵散发出致命芳香的神秘毒花”;他把面具比喻成“只要瞧上一眼,就会像滚烫的烙印使人痛得终生难忘”;他写雪拉的突然出现“无数宛若萤火般的黑色光粒子在空气中扩散,随即又重新向中心的某一点迅速收拢,渐渐幻化成一个娇小玲珑的朦胧人影”……不用我多赘述,这样值得推敲,字字斟酌又强具画面感的句子在书中不胜少数。

阅读整部小说,彷佛坐上了时光机往返于各个时空场景甚至,电影画面。

希德、阿多尼斯等数次与欧尼公爵,大主教等打斗时,步步惊心的对抗和永不服输的决心,像是一出热血又励志的动漫片断。十六七岁的勇敢少年, 力争完胜的性格,一直是不可缺少的因素。

临近正午的沙漏街,衣衫褴褛的乞丐和妓女四处游荡,眼神捉摸不定,像是美国商业大片里,危机四伏的电影场景。所有人似乎都无所事事,其实每个人都心怀鬼胎。

邀请罗琳娜参加宴会走过的沿途建筑,恢弘而大气,又像是来到了十六七世纪欧洲某国的皇室宫殿,侍卫络绎不绝,花园被细致装点,谨慎着装的贵族们,端着酒杯,来来去去,谈笑风生。

有人说他的文字荡气回肠,有人说他的文字斟酌恰到好处且不做作,有时候,沉溺于他虚构的这个世界。彷佛会觉得,这并非是他臆想的某个空旷架构。这个世界有清晰的地理位置设定,有合乎欧洲大国宗教支配下的统治体系,更有符合逻辑发展的故完整事情节。这本身,就已经成功了。

而小说最终要表达的,也并非仅仅为读者展示这样一个华丽的世界而已。 他始终想要揭示的,是一种关乎人性本身的真理。因为心中执着不灭的信仰,反而会滋生更多的欲望。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有人利用信仰达到目的,有人不满足于信仰,有人企图超越信仰,甚至有人想要成为信仰”。而佛教教义“四谛”中的“灭谛”,则说道,欲断苦根,先灭欲望。究其根本,欲望的不断翻滚和刺激,才会有“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和五盛阴”之苦。(这应该跟他读圣经并不冲突。)但话说回来,也正是因为有信仰,有欲望,才能让故事和人生,更加饱满和丰富,角色冲突和人性中的矛盾,本身就是看点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人非完人,那样,人物反而更单薄了。

所以,《骑誓•十字骑士的诅咒》的诞生,要呈现一部庞大又隆重的视觉盛宴,这是其一。然后,我想,能够唤醒你心里某一个东西,或者重新认识某一部分道理,这才是这部小说最大的目的吧。

别人嚼过的枣子始终不甜,还是希望大家能够亲自领略肖以默独特的风采。

《骑誓.十字骑士的诅咒》读后感(三):青春年少,看它正好——《骑誓.十字骑士的诅咒》书评

这是作者的第二部书,没有太多个人色彩。第一次看这本书是在2011年,这是这个系列的第二部也是最先出版的(和第一部),依稀记得两天的课间把它看完了,那时正值青春中二期,看的时候特别热血澎湃,看的时候特别爽快,把自己幻想进去,第一次看的时候就感觉这本书像一个特效大片,看着很刺激,但却没什么值得留恋的。只记感觉,不记内容。这几天又看了一遍,才发现这本书的问题还真的很多,几乎犯了所有中国玄幻小说的通病。

中国的玄幻小说一直都处于弱势,从兴起到发展,因为种种原因落后于国外,国外有很多优秀的佳作,指环王,哈利波特,这一类的玄幻,奇幻,科幻作品,层出不穷。中国玄幻小说自兴起就比较爱从国外模仿借鉴,这一直是一个很大的通病,因为我们无法产出有自身特色,有着自己精气神的作品,或多或少没法摆脱国外的影响。本书也一样如此,名字、职位、招数等设定十分明显,依然在用拗口的外国名字,以及西式的宫廷与爵位。首先阅读上就很有障碍,往往自己的东西我们自己更熟悉,读起来也更通畅,也让我们读的下去,但本书的名字设定真的有点坑啊。我们要去记各种各样的伯爵,亚伯特、希德。当然,本书的基点就是在这样一个西方环境下,骑士是西方的代名词。

书中人物太过脸谱化,情节多有牵强,每个人的性格是很刻意凸显的。人物之间的情感也没有逻辑性,三个主人公的情感羁绊,几句话带过,全书通过,我们永远是兄弟这样的话来衬托,这个作者有点低级了。可以对比《九州缥缈录》里的朋友情谊,那是隐于字里行间的,读起来自然,读完有所回味。作者是想主打阴谋,想玩转剧情,但反转没有逻辑可言,欧尼公爵简直白痴一般,后半段也太过仓促了解,真正反派的身份揭示的也有些过快,没有铺垫,人物仿佛为了凑剧情突然出现,亚伯特公爵突然变反派,阿多尼斯一下子倒戈,可见作者把剧情大于故事铺陈了,只想着剧情如何转折精彩,而忘记了最起码的逻辑,让每个剧情转折处显得过快过于突兀。像真正的十字骑士现身完全没预兆,三兄弟的感情一直很美好,罗琳娜这个人物出现毫无用处等等,本书有太多剧情不合理之处,虽然是玄幻类的,但也应该照着故事的逻辑来处理,可见作者自身掌控文字的功力不是很好。

作者在前半段的节掌握还挺好,前期的大战,阴谋,中间的曼德公爵的探索,深浅适中,读起来也更符合情绪变化,后半段与欧尼公爵的大战和真正反派的出现搅在了一起,冗长凌乱,人物一股脑的出来,没有预兆,作者既然想主打阴谋,就应该像推理想说那样,把谜面摆出来,而不是直接让谜底现身,在后半段,还凝结了很多费话,战斗前,战斗中人物总是不停的说,有时需要几句话点睛就好了,这么多话,看着也没意思了。有一个细节,书中人物对话上,作者经常用某人说,某人道,几乎都要附带上,虽然确实需要,但不该如此过多,我们看东野圭吾的作品,人物对话相当多,只有一些谁谁说,但是对话内容让你有画面感,会让你品。这是作者对于文字安排的技术。本书过于墨迹的文字有点小多,所以读起来有时候总是让人没有太多欲望想要一看到底。

“爱是永不止息”这算是书中最亮的一句,一切因欲望起,一切又因爱而化解。每个人都抱着不同的目的前行,有些人已经被欲望模糊,被欲望驱使着,最终有爱让他们成长,让人们惊醒,让人们发觉自己应该去做些什么,有些人被拯救,有些人落入深渊。然而,路依旧前行,愿我们都可以用爱做鸣钟,正路前行。

最初读这本书是在初三,那时候读起来是有一种年少的冲动的!虽然这本书有很多通病,但是它的完成度很高,它能从一而终,开头结束最起码可以看出作者是很努力去完成它的,只是技术有点问题罢了。书中传递的兄弟情谊,羁绊等都是很正的,年少的我读完,仍旧一腔热血,激发起体内的能量继续前行,这样的感觉是现在不曾有的感觉,只有青春的我们才会懂的。这本书是在上课的时候,偷偷的在书桌下读完的,非正常情况下读完更加爽快啊。像标题说的,青春年少,读他正好,如果你还正值年少,如果你刚开始接触国内的玄幻,不妨读一读它。青春的美好,是最珍贵的,虽然这本书不算精品,但它带给我的感觉是值得一生铭记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