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艺术家在场》好看吗?经典影评锦集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艺术家在场》好看吗?经典影评锦集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艺术家在场》是一部由马修·艾克斯 / 杰弗里·杜普雷执导,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 / Ulay / Klaus Biesenbach主演的一部纪录片 / 传记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艺术家在场》影评(一):Be Warrior

最打动人的不是“刺激 另类”的画面

而是Marina从内而外释放出的“能量” 像是一团燃烧了很久很久的火焰 它温暖也灼烧着每一个表演者和观众

当她的双眼睁开 我看见了她 也是我的 自己独属的 也是和世界共有的时间

在那一双眼睛里面看到的是事实也是情绪

好像是上帝突然睁开了双眼 我发现自己原来一直 被“看见”着——present

我感受到的是表达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艺术家在场》影评(二):Be Warrior

最打动人的不是“刺激 另类”的画面

而是Marina从内而外释放出的“能量” 像是一团燃烧了很久很久的火焰 它温暖也灼烧着每一个表演者和观众

当她的双眼睁开 我看见了她 也是我的 自己独属的 也是和世界共有的时间

在那一双眼睛里面看到的是事实也是情绪

好像是上帝突然睁开了双眼 我发现自己原来一直 被“看见”着——present

我感受到的是表达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艺术家在场》影评(三):行为即是艺术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艺术家在场》以MoMo为著名行为艺术家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为其举办全面回顾展的全过程为主轴,其中穿插她的出身、艺术生涯每一个阶段、她的爱人、以及也是最重要的——她的艺术观念如何生成,转变,直至最终诞生《艺术家在场》这件伟大艺术品。

在阿布拉莫维奇在她的艺术宣扬里这样说到,“一个艺术家应该避免与其他艺术家的爱”,但与弗兰克·乌雷·莱西彭的爱,使她与他诞生了无数艺术上的天作之合。他们同一天出生,在阿姆斯特丹相遇,成为艺术工作伙伴朋友以及爱人,他们用身体探索了男人和女人的关系。又在一同生活了十二年后,在中国长城上,阿布拉莫维奇和乌雷完成了他们最后一件作品《the Lovers》(1988),两人从长城中点反向而行,他们的矛盾让他们意识到这将是他们最后一次共同演绎的作品。时隔二十多年,因为回顾展他们再次相遇,在三个月的时间里阿布拉莫维奇亲自演绎的这件作品上,两张椅子分隔在方桌两边,乌雷作为一个观众与她坐在椅子对视,一时感慨万千。(看泪目了)

超过75万观众参观了这项艺术展,无数观众通过与阿布拉莫维奇“面对面”,通过她的身体进入了另一个世界,感受到爱,发现了自己。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艺术家在场》影评(四):解构“凝视”

片中有一个重要问题观察始终:“什么是艺术?”玛瑞娜通过自己的作品表达了看法,也许艺术仅仅是一种凝视的表达。

从让人们随意摆布她的身体,到与乌雷背对行走的《情人—长城》,再到一场长达三个月的静坐和对视,玛瑞娜以自己的身体作为素材,通过行为艺术完成一场又一场的实验,试图去探究人类的极限和本真、思维的扩散与发展。在这场“艺术家在场”的行为艺术中,观者走入博物馆,与玛瑞娜进行对视,并在这场安静的凝视中,产生私人化的情感体验。“凝视”在西方哲学语境中,被认为是一场与眼睛、视觉有关的权利形式。是一种欲望投射,蕴含着特定的权利话语,会导致“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但是在玛瑞娜这里,“凝视”却是人表达“关怀”和“爱”的方式。凝视发生在两个人类中间,这种目不转睛的注意默默的表达了“我在这儿,此时此刻我是忠于你的。”正如片名的PRESENT,玛瑞娜的这场行为艺术实验像是对于菲勒斯中心主义的哲学系统的解构——在实验中,“凝视”不但不带来等级差异,反而给予平等的关注和感情。这也正是行为艺术不可或缺的原因之一,它和其他任何形式的艺术一样,都是艺术家传达观点、表达自身甚至探讨议题的重要手段,只是其手段和媒介是人们的身体。

行为艺术有许多表达方式,玛瑞娜早年的作品很暴力,她曾给自己划上五芒星的伤口,跳入火坑差点丧命,这种令人不适的“视觉强迫”能够逼迫观看者反思自己,但是The Artist is Present这场实验却是非暴力的、开放的、将所有人纳入实验中的。这即是玛瑞娜本人艺术形式多变的体现,也是行为艺术方式多样、内容丰富特点的显现。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艺术家在场》影评(五):来自生命的呈现

在观赏这一部影片之前、在了解Marina之前,“行为艺术”于我仅仅是一个虚浮的概念,可能是一些奇异的动作、服装,又或是一些令人不解的神情和姿态。

《艺术家在场》这部纪录片中,我深深地被Marina作为一个行为艺术家从始至终的虔诚、认真、专注和坚定触动。艺术有时难以被理解,而行为却包含了我们身边的一切。她用原始的身体和动态的语言为艺术灌注了鲜活的生命力,而这也是行为艺术区别于其他静态艺术作品之处——来源于生命动态的直接呈现和呈递。Marina的行为艺术中常常存在与观众的交互,此时不仅她自己是一个被观看的对象,总处于观看视角的观众也直面着身份的转变,在大众的目光中成为被展览的一部分,成为艺术的一部分,为整个作品注入独特的生命力。

我非常赞同Marina的一句话“艺术家必须是个勇士,必须一直在战斗”。她或如耶稣被钉在十字架般赤身裸体地暴露在灯光下,或与爱人赤裸相对而立、成为路过者必须擦肩而过的人墙,或与骷髅赤裸相拥,或肆无忌惮地跳跃奔跑…她所做的一切,在衣冠楚楚的观展者前直白而无所遮拦地展现自己的全部,发声或静默,跳跃或静止,就像幽冷洞穴中的一丝火光,闪烁着格格不入、却令人欣喜的勇敢的生命力。

她坚持完成了长达三个月与观者对视而坐的行为艺术作品,在每一次睁眼之后,她都能用崭新的充满爱意的眼神对望着素未谋面的人,仅仅用神情来完成这场静默又热烈的交谈。我相信这便是行为艺术对于人的意义的充分展现,通过不同于日常程序化的“传递”、“交流”甚至“交互融合”,来激发出人与人之间最亲密、最深刻的情感。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