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自杀俱乐部经典读后感有感

自杀俱乐部经典读后感有感

《自杀俱乐部》是一本由[英] 尼克·霍恩比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5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自杀俱乐部》读后感(一):不是让我发笑!

作者很幽默,诙谐,不时就会爆笑,去想象四个人在自杀未成后的尴尬的生活。 另外,这本书是从图书馆借的,是新近开的市图书馆,我要说,这样的文化设施很有必要,希望越来越多,越来越好。我是在包头,是从包头市图书馆借的书,感谢一下图书馆!

《自杀俱乐部》读后感(二):自杀是一条漫漫长路

读这本书以前,我以为自杀是一件很简单易行的事情。

跳下站台,让地铁碾成粉碎;跳进海里,葬身鱼腹;或者像这四个主人公一样纵身跃楼,脑浆涂地。GAME OVER。然而总是有比自杀更加丑陋的事情发生,那就是没死成。事实上,正如马丁想的,他们死不成的。第三部一开头,他如是说“那个跳楼的家伙给我们大家留下了两种既深刻又互相矛盾的影响。首先,他让我们认识到,我们没有能力自杀。其次,知道了这一点我们又想死了。”

这世上从来没有简单迅速的解决方案,作者想要传达的或许就是这个讯息。如果你把事情搞得一团糟,自杀根本不能终结这一切。不管情况如何糟糕,你还是得亲自收拾这个烂摊子。

《自杀俱乐部》读后感(三):a long way down, 要想死我们差得很远

《自杀俱乐部》是一本,无论怎么换人称,读起来都一气呵成,不觉得第一人称的变化带来一点不适的书。

这本书的译名并不太好, a long way down 应该形容那总也无法尽头、无可奈何的人生。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长路漫漫”,而一些人因为在哪漫漫长路上缺失了一些东西就无法继续走下去了。

有的缺少了亲情、有的缺少了事业、有的缺少了爱情、有的缺少了梦想、有的缺少了做自己的勇气。

总之,“缺点什么的”四个人,在顶层相遇,竟互相找寻理由地相扶着走了下去。并不是说他们缺少的东西是其他三人可以给予的,而是他们看到了,同样缺失什么的其他人的生活,终于勇于面对属于自己的人生。

我从读书的第一刻起,就希望这是一部悲剧。因为别人的帮助最后使自己活下来这种情节,在现实生活中显得太过梦幻。

而这个“大团圆“结局却没有让我觉得失望。我想也许是因为,他们约定的”再试试六个月“的决定,太像真正的人性了。

人性,不是说旁观的善良者们愿意救赎谁、防止谁产生轻生的想法,而是隐藏在自杀者本身的要克服的”懦弱“。自杀很难,拥有”跳下去“的勇气很难。

大多数人没有,所以大家禁锢着,连选项都不存在,只能被动接受。那样的人生才叫做长路漫漫。

《自杀俱乐部》读后感(四):给你一个新的view。

三天慢慢磨完了这本书,并不是不好看,正好相反。我读书有做摘录的习惯,这本书我基本大段大段的摘录,经常是抄完一段刚刚放下笔又得拿起笔再记上一段。这说明这本书对我而言还是很有教益的。作者很多见解在我看来都很新颖而独到,这点从作者塑造的人物性格就可以看出来。比如混账马丁,比如问题少女洁丝,然而你却并不觉得这几个人物有那么讨厌,反而因为他们的自知之明和真实觉得有那么点可爱。这就是本书最大的魅力所在吧。给你一个新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自杀并不是那么可怕,想自杀的人也不是精神失常或者变态什么的,反而自杀者经常是经过一系列逻辑思考后认真做出的决定;以此类推,生活中很多现象就如自杀一样,并不是别人口中说的那样,比如说脏话,比如没有灵魂却大量存在的星巴克,因为有时候大胆的说出心中所想哪怕是脏话也比道貌岸然的伪君子伪文明招人喜欢,没有灵魂的公共场所的存在就是为了让人可以安然的呆在一个地方而不用紧张。

总之,这本书给我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可能许多平时不爱思考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你遇上一本书,邂逅一种新的思想,然后恍然大悟道:“啊,原来还可以这样思考问题啊!”书籍本来就是思想的承载者,你通过一本书能对思想有所感悟那就说明你至少没白读这本书,不是仅仅像看笑话那样看了笑了就完事儿了,也不仅仅是像看故事那样,知道这个故事怎么发生发展然后高潮结束就完了,我总认为这样看书跟浪费时间没什么区别。

这本书的精彩之处太多,值得一再阅读。

《自杀俱乐部》读后感(五):自杀,还是活着

书名很有意思,自杀,还要组成一个俱乐部?!。自杀,本就不是社会传统价值观所承认的行为,与大众俱乐部这样广泛的概念相连接,就形成了一定意义上的视觉冲击,不禁让人浮想联翩。

带着对自杀的好奇,我读起了这本书。 形式很新奇,四个主人公,在天台上相遇,本都是想要自杀的几个人在经过一番谈论后决定延缓自杀的行为,就这样,最终他们也没有走向人生的极端。作者在书中以四个人的口吻分别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和想法,他们都有迥然不同的个性,面临着各自特殊的困难或不顺。四个人彼此心里都好像排斥着同盟这样的关系,却在不知不觉中依赖上了这样一个团体,共同经历了几件事情,发现对方和自己的缺点,虽然很不顺,但是还是用力地活着。

最后,也不是皆大欢喜的结局,让我更加喜欢这本书。生活,本来就不是圆满的结束,而是不断受挫不断成长不断失落然后接着奋斗的过程。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有自己的艰辛,有时候,并不是什么事情都需要向人诉说,排解不开的忧伤,让你不知所措,可是坚持下去,时间长了,忧伤自然就淡了,新的事情会占据你的思绪。曾经心头的大石变成了小小的朱砂痣,不必祛除,那是生命的印记。

想想书中的莫琳,有一个患病的孩子,没有思想,没有话语,日复一日的呆滞,就这样,抚养他长大,十九年,在痛苦的深渊中徘徊这么长时间,任凭谁都想要去自杀吧。可是后来,莫琳也慢慢发现了生活中的其他乐趣,开始把目光转移,学会变得更加快乐,所以,当一件痛苦的事情成为你生活的全部时,转移自己的重心总会发现一两件别的有乐趣的事情,尝试它,可能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世上人人都可怜,可怜人人不相同。没有人是无忧无虑的,不幸是每个人都必须要经历的成长吧。戏谑自杀,每个人都有选择他生活的权利,无论是生存还是死亡,可是,在还有希望的时候,不如抓住它,用力地活,不留一丝遗憾。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