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凯文怎么了》的影评大全

《凯文怎么了》的影评大全

《凯文怎么了》是一部由琳恩·拉姆塞执导,蒂尔达·斯文顿 / 约翰·C·赖利 / 埃兹拉·米勒主演的一部剧情 / 悬疑 / 惊悚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凯文怎么了》影评(一):我讨厌你,因为你讨厌我

女主没做好要孩子的准备,然后就稀里糊涂生下来孩子。她潜意识抗拒这个孩子,又不得不假装爱他,欢迎他来到这个世界。孩子虽然不能说话,可他能用心理解这个世界,他察觉到母亲讨厌他,所以也讨厌母亲。逻辑大概是这样:你不爱我,所以我也不爱你,甚至更讨厌你(虽然内心渴望母爱渴望得要死)。由此开始恶性循环:母亲抗拒孩子——孩子假装讨厌母亲——母亲讨厌孩子——孩子:哈,你果然讨厌我。 可以说,孩子人生的目标就是气,像是一种报复。 当孩子听到父母要送他走后,这种不被母亲爱的失落和对母亲的恨越来越强烈,只能用更强烈的手段报复。然后他就大张旗鼓地杀害了无辜的人,甚至把他爹和他妹都杀了。 然后,他本以为要离他而去了,毕竟干了这种事,谁知道还每周来看他。他开始疑惑,是不是有点爱他。如果有点爱他的话,那他所做的一切都毫无意义,所以他说他之前知道为啥要做这种事,现在却迷茫了。 总之,这部电影告诉我们:

避孕很重要

不确定要不要生孩子的时候就别生

无论你做的再怎么好,孩子也保不准会变态发育,所以,听天由命吧。

《凯文怎么了》影评(二):高维度解析Kevin

最近发现真的是不能和坏人一般见识。

坏人胜过好人,可能仅仅是利用恐怖和威胁,把好人变得自危,随后,用丰富的坏人经验击败好人。

我们眼中的【是】,可能蕴含若干个真命题,以及若干个假命题。

那么如何理解Kevin呢?

1、自私

好人一旦自私起来,就无法在经验上跟自私的坏人打成平手,随后在经验上被坏人击溃。必须把慷慨视为一种必备的品质,压箱珍藏;

2、说谎和习惯性说谎

好人说谎没准会心里没底、恐慌。坏人可能更加富于看穿好人谎言的经验;

但是呢,做人不要太“好”。比起在监禁中一辈子自以为是的道德高尚,还是卑鄙一点,在不违法的前提下,在自由自在的环境中活着更好;

3、不公平不公正(Kevin要求母亲段落)

千万不要上了坏人的当。

《凯文怎么了》影评(三):那句“为什么”问得太晚了

影片中的母亲是个善于规划的人,儿子凯文的降生,似乎是她最大的失误。她善于规划,也惯于执行,她将婴儿凯文举高高,却还止不住他的哭闹时,并不思考为什么,依然坚持着举高、举高、再举高…似乎期望手中的婴儿能突然“懂事”地笑开来;她试图与幼儿凯文玩球,幼儿不配合,也不管为什么,不问要什么,依然按自己预想的流程,一次又一次抛出球,像是盼着幼儿妥协给她回应;她提出与少年凯文出游,计划打高尔夫和晚餐,于是娱乐项目流程化地进行,一球进洞,不管儿子是否尽兴,转身就走,晚餐前大雨下得车窗都成了水幕,也不问儿子是否还愿意在外用餐,自顾自便决定先回家换衣再冒雨出行……整个影片非常直观展现了儿子施加于母亲的压力,但母亲带给儿子的冷漠感却藏在这些细节中,不怪乎生性敏感的儿子总以为母亲是在习惯自己,而非喜爱。也因此,儿子总能看透母亲的企图,再以各种匪夷所思的作为精准打击…这是针对母亲的“敷衍”而做出的报复,可凯文并未意识到,他与自己的母亲有些同样的性格缺陷,他们永远只选择对抗或若无其事的忍耐,却从不示弱从不追根究底。病迷糊时的一番乖巧依赖,母亲倒像个得了糖的孩子;探监时的一句“为什么”,儿子被打回原形,露出小兽般的仿徨。这对母子,永远只选择拿着盾或矛指向对方,却不知道他们本可以丢盔卸甲,促膝而谈。

《凯文怎么了》影评(四):生育恐惧

这才是真正戳中我恐惧点的惊悚片。生育和养育这个过程产生恶魔时,作为受害者的自己手上到底算不算沾满鲜血?尤其是电影以母亲作为主体视角叙述,我在看见Kevin生病依恋母亲转而对父亲没有好脸色时,几乎以为他厌倦了折磨母亲于是转而开始折磨父亲——但那也太容易穿帮了。

生育带来的恐惧天然存在,无法回避,胎儿如同肿瘤一样在女性体内汲取营养,抽干母亲自身的力量,孕育中的种种不适和痛苦,都是由母体独自承受。但是生下来的小孩,母亲为什么就一定要爱他们呢?明明——明明大家都是陌生人啊,我们不熟的。有了生的过程,并不能代表母亲就要爱孩子,爱是相处的产物。

我也不觉得Kevin爱妈,如果说他生命中要爱谁,那也应该是爱他的父亲,可他杀起不知道自己真实面目的父亲可毫不手软。很多时候他故意展现两面做派就是专门为了折磨母亲,包括对父亲果酱夹心的恶作剧,就是故意做给母亲看到的。但他对母亲确实有占有欲和毁灭欲的:在母亲有自己私人空间时故意毁坏它;抵触、伤害、操纵妹妹;父母决定离婚时杀死父亲和妹妹(实质上杀死的是母亲的丈夫和女儿)还有在生活的一点一滴中折磨她玩弄她。这已经成为他生活中的嗜好和快感来源了,看他的房间,他还有别的生活重心吗?

所以看到结尾时我最希望看到的结局是Eva辞掉那份见鬼的工作、离开那个倒霉催的城市,重新回纽约,或者去任何地方继续她年轻时的旅行。电影结尾她和儿子达成了一点谅解,但谁能和杀死自己丈夫和女儿的儿子再次建立健康的母子关系?不太可能了。

电影的每一个人表现都是无可挑剔的,女人,男人,大人,小孩,导演,配乐,灯光,一切都非常棒。

《凯文怎么了》影评(五):恶魔养成记

哇这部片子!看的人目瞪口呆、五味杂陈!

英文原名,直译过来是很轻松的一句“我们需要谈谈凯文”,我以为就是关于青春期叛逆之类的内容,结果真是惊掉下巴。根本就是一部恶魔养成记,相当生猛。

其实不安的气氛从影片第一个镜头开始就有了,接下来西红柿节那一幕好像又带了些兴奋、欢愉和解脱的情绪,不过满屏的红色还是让人感到不知所措。全片的色调都处理的清亮,好像直白坦诚,但依靠巧妙的艺术的镜头剪辑,一直把一层让人寒栗的冰冷感埋藏在底下。

所以凯文这一家究竟怎么了?!

我的一个朋友曾说起,她一直想要生个女孩,怀孕后有段时间,意识到也有可能会生个男孩,这个想法让她非常的焦虑恐慌。幸好后来孩子生出来性别是如她所愿的,但引起她那种心情的原因是什么呢?我没有过类似经历,其实一直没太细想过。但在这部片子里,看到母亲和儿子相处时疏离别扭,但与女儿在一起时毫不困难的温馨自在,这种对比好像说明了些什么。

也许是社会原因,也许是家庭关系或个人经历等的影响,不同性别间是会有种下意识的对立在吧。影片中妈妈对儿子的不接受和不亲近,在孩子的成长中一点点沉淀成他人格里的冷酷,那些无法压抑和掌控的愤怒和敌意,借着青春期荷尔蒙的喷涌,就把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变成恶魔了。

现实中有北大学子弑母,美国校园枪击,这些“邪恶”的行为背后,有的可能就是类似这样的看似平常的无奈、无能和无力在吧。

小孩子需要的其实不就是能感到被爱和被喜欢吗!可说起来他们的父母的爱无能背后,又何尝不是曾经的小孩子的伤心失落的故事呢!

人长成不易,每个人的成长之路都充满艰辛!故事令人扼腕,感触良多。

然后,几个男孩的表演都很棒,童年时倔强,少年时阴郁,小小的单薄的苦恼的,看了心疼。

以及,片中的配乐也很赞,几个戏剧鼓声的应用,情绪贴切又不至于压抑。

全片给四点五星!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