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耶拉》经典观后感1000字

《耶拉》经典观后感1000字

《耶拉》是一部由克里斯蒂安·佩措尔德执导,尼娜·霍斯 / 大卫·史崔梭德 / 辛纳克·勋纳曼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 / 惊悚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耶拉》精选点评:

●无法逃脱(不翻转不是佩措尔德)

●http://cinemaguild.com/homevideo/ess_yella.htm

●沉闷

●世界把我们沉没,我们又能往哪逃?

●莫名。无助。累。

●佩措尔德的片子女性总拥有一些专长的能力 被历史下的戏剧情景裹挟(失业 东西德 战后德国) 他们对失败男性的拯救始于自己处于死里逃生(集中营 逃亡 与情夫的谋杀 被暴力和欺骗后的一点希望)通常他们最终的错误抉择与都与欺骗自己的执念有关 而这种导致无辜人的死亡作为结果 水的恐惧 考验下监视器的两万五 自大的野心家的私下操作和内心脆弱 看到故乡只是想看风景男人以为是见父亲 幼稚的假装对话给予的心理压力

●呃。。。不知道为什么评分这么低==印象很深刻的一部德国片,冷峻且从头到尾都充斥着绝望与死亡的气息。再加上德语刚硬清楚的发音,完全被indulge了

●佩措尔德是今年看片最大的收获之一,如果只推荐一两部的话,这部Yella一定会是其中之一。Nina Hoss自然是很大看点不必说,她冷峻的外形和气质非常搭导演,难怪演了那么多部各种角色都感觉很合适。但这部电影最大的看点还是佩措尔德把自己对希区柯克的喜爱和理解融入到了自己的作品中,用女人的衣物、形象、动作,加上一些场景中不太说得通但回想起来原来很有所指的细节来说明亡魂与环境的联系,每一场戏都非常值得玩味;更别提电影本身对新自由主义经济对德国传统城镇冲击的刻画也非常聪明了。这一切竟然都包裹在一个“女主挣脱家暴前任”的情节剧里!太神奇了

●开启一段崭新的生活总是需要莫大勇气和遭遇各种挫折的。

●真的猩疼骂娘 #奖迷

《耶拉》观后感(一):笔记

关于帮助

故事框架有迹可循,无论是那部老电影,《灵魂狂欢节》,还是博尔赫斯的小说,讲得都是有着未完成心愿的人在弥留之际的“还魂”。

耶拉始终将自己主动或者被动的放在助攻位,却无法用男性的方式或者约定俗成的女性的方式给予身边男性以帮助,即便换到当代,没发生这些幺蛾子事情,她顺利入职会计的职位,她完全可以以男性谋生的方式,在这里生活下去,可惜设置没有让她有这个可能。当她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困境时,她的直接反应就是回家,回到爸爸身边,或者从一个男人逃到另一个男人身边,被动地等待这个男人因为事业的挫败,顺手毁掉了自己所依附的生活,耶拉始终没有独立生活,她也无法明晰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将男人期待的生活变成自己追求的目标,前夫缺两万五,她就给两万五,现男友缺二十万,她就去挣这二十万,全都刚刚好,不多不少,一分都没想留给自己。

《耶拉》观后感(二):认真做烂片

德国电影《耶拉Yella》07年。美女耶拉离开家乡去大城市汉诺威谋职新发展,顺便把丈夫变成了前夫。但是,前夫依旧把自己当现夫,继续纠缠。耶拉说了一句全世界夫妻恋人都明白但又不懂的话:都结束了,明白吗?

然后该丈夫带着耶拉驾车冲河。准确预知后果的同归于尽,不同于万州的公车司机。

与绝境中的穷人一样,绝望中的情人基本都可以立马改造成为仁人志士的,某些险恶的组织,比如基地,据此暗推为招募心法小帖士。内在的小道理很简单,男青年失恋被甩十有八九是个人财务评估不达标,原因当然是黑暗不公的社会,那么,狠心的妇人只能算次要的敌人,主要的敌人是万恶的什么什么。情绪本来就已经极端不稳定,现在理论推断也有了,那么就等着披上战袍了(哦,不对,是背心)。

耶拉的前夫如此歹毒,却没有得逞,二人从河底的车中爬出脱险了,除了人湿了,一切完好无损,而且还不误耶拉搭乘去汉诺威的火车,不误她去新单位报到,不误她如期入住酒店。片中的耶拉很平静很淡定,让人觉得很不科学!

非但很不科学,而且精神错乱。德国的小制作电影人秉承德意志民族严谨的态度,生硬使用倒叙手法,把结局当作开端,更过分的是,编导摒弃了最基本的人类想象力,这个结局是虚幻的。真实的情况是,耶拉在汉诺威找到了一个好老板兼好情郎,亲夫不能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出现影片开始的恐怖一幕,然后二人被打捞出水,真的同归于尽了。

那么,以谁的思绪来回放倒叙?德国的电影艺术工作者用他们的电影作品告诉你:是死者耶拉!

事实再次提醒我,不要去尝试理解日耳曼这个神奇的族群,尤其不要被其所谓的严谨严肃所误导,误以为这是一个理性的民族。每看一部德意志文艺片,就是一次次反复确认,在淡定、节制、傲慢的外表下,都是脆弱狂乱的惊魂。之所以一次次地观赏德国电影,主要是因为德国美女美得简明扼要,值得专心欣赏,多看也不浮杂念出来;是因为德国佬思维复杂、行为单调,认真工作认真生活,天生不具备耍滑头的才能,无论行善还是作恶,即使搞砸了,也一定要认真收尾的。物极必反,认真的极致必定是搞砸,搞砸就有喜感,喜感的日耳曼人民非常可爱。再继续想想,传说中的深刻是子虚乌有的,认真的内核是天真,因为曾经厉害得很,现在也比较厉害,世人都不敢直面他们的天真了。

即使像《耶拉》这种烂片,因其认真而不装逼,我也认真地给一个中评。

《耶拉》观后感(三):“侧颜影后”的“五次通灵”

耶拉落水的刹那,恰是她拥有了触动平行时空的通灵能力。

耶拉的第一次通灵,大概是落水后,与妇人的当街对瞥。

第一次通灵

第二次通灵,应是水杯落地时的无人知晓。

第二次通灵

第三次通灵,则是耶拉前夫企图在河边拖拽她时,却被某种神秘力量喝住而悻悻逃走,这里也可以理解为前夫无法将耶拉带到另一个时空。

第三次通灵

而由于耶拉自己打碎了第四次通灵,选择了另一个男人,导致前夫在这个时空彻底消失,平行时空被彻底打破。

第四次通灵

在第五次通灵,也就是耶拉目睹了妇人丈夫溺水身亡的惨剧之后,平行时空便收回了耶拉的通灵能力,最终将耶拉拽回了平行时空的另一端,直至让耶拉溺水身亡。

第五次通灵

耶拉重回平行时空的另一端终点

显然,就这部非线性叙事电影而言,虽然是描述梦魇,同样是梦境解析,克里斯蒂安相比诺兰,在超现实隐喻和空间解构重组方面,略胜一筹,例如就细节而言,耶拉衣服颜色的转换,恰好和落水前后汽车的颜色形成强烈呼应,同时在演员调教方面,克里斯蒂安也有其独特怪癖,他很喜欢拍摄女性角色的侧颜,善于塑造“半张脸”影后,这也出现了一个有趣现象,这也让演员妮娜成为了一个只凭半张脸就能演戏的演员。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