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穿越时空的古籍》经典观后感集

《穿越时空的古籍》经典观后感集

《穿越时空的古籍》是一部由叶深 / 罗颖鸾执导,刘琳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穿越时空的古籍》观后感(一):穿越时空的古籍 美食,文化,传承

如果能穿越,一定要去宋代,作为一个吃货可太幸福。精美的汝文瓷搭配,满满的高级感。每一个考古工作者都是很追求极致的一类人,向他们致敬 宋代的吃货们可真多呀 ,因为有了他们的解读,我们可以对话历史,感悟生命的传承和口意义。历史的记忆让我们对家,民族有了更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为这类纪录片点赞,历史类的纪录片总是能 给到我们精神的力量和情怀。 刘琳老师的声音真的很治愈,没有了大娘子的跋扈,只有宋代女性知性美

《穿越时空的古籍》观后感(二):有意思的古籍

非常有意思的纪录片,建议大家每一集都看看,对国内古籍方面的工作介绍的非常详细,每一集都着重对其中一个方面做详细的介绍,并且铺开人物和内容。从美食到古文,每集十几分钟有一个主题,带着观众体验不同形式古籍的传承。有的人从古籍中复刻宋代的美食、有的人从古籍中复刻传统服饰正确的穿搭,也有人从古籍中的提取灵感画出鬼怪的样子,或是提取传统元素运用到现代电影创作中,还有人守护修复散落全球的敦煌古籍或是记录留存传承千年的纳西文字。感谢这些人的坚持,让我们的古籍得意传承。最值得一提的是,里面的配乐也很有意思,仔细听可以听到古琴,管弦乐,契合当时的画面,有一种栩栩如生的意境。

《穿越时空的古籍》观后感(三):“阴晴圆缺看过天下事 一杯暖酒 一盏灯下 遇故人”

中华文明得以传承五千载 离不开历代学者对于过去、对于古籍的珍视 第一集关于吃 看着蟹酿橙的介绍我已经看馋得流口水了于是含泪吃了一碗米粉 第二集关于敦煌文献残片的复原 学者对于残片大海捞针式的摸索与研究 也许无关家国 无关事业 只是源自自己内心的热爱 第三集关于家谱关于家族传承 但是我的关注点在于片中“木活字印刷”的片段 nice 涨知识了 第四集关于神怪故事 我觉得…古代的鬼怪故事就是古人的脑洞、古人的浪漫和古人对现实的反思 我可太喜欢这一集了 第五集关于象形文字和关于东巴古籍 古籍有了生命大抵如此 文明传承和新生离不开一代代人的接续 第六集关于源自古籍的艺术创想 不同于前面提到的«山海经»的插画所承载的艺术创想 艺术家的艺术小宇宙真的震撼到我了 太 美 了 第七集关于穿 古籍残片的复原是靠实物 而服饰的复原好像更靠想象力 第八集关于古籍中的文字和现代的字体设计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文化的载体同样也风格多变 字体也是有灵魂的 第九集关于古籍的修复 修复的使命就是“给书‘治病’ 为书‘续命’” 而这也是古籍研究的前提

《穿越时空的古籍》观后感(四):《古籍》的宣传好少

从《书迷》到《穿越时空的古籍》导演真的一直在拍摄书籍的路上。发现这部片子是看到了小河的豆瓣,与《但是还有书籍》相比这部的宣传可能比较少,片子还没有获得很高的关注度。而且是在西瓜视频上播出,可能关注度会更少一些。 说一下我看下来的感受吧,最直观的是配音。我觉得刘琳老师好像不太适合给这种纪录片配音,刘琳老师的声音总感觉是在电视剧里没有那种讲故事娓娓道来的感觉。配音让我觉得很赶,还没有时间反应又说了下一句话,余韵不足。我很喜欢萧寒导演的配音,他的声音很亲切有很有趣,让我觉得片子活了起来。 再就是内容方面,这次我感觉拍摄的重点放在了书也就是古籍上面,对人物的刻画比较少。由一个古籍的主题找到两个人物来拍摄介绍,这样看下来的感受就是有点儿短,感觉刚进入状态就结束了。而且旁白很多,对人和书的刻画就显得更少了。我还是更喜欢现场的讲述、人物和书籍的镜头多一些。如果片子的定位就是旁白讲述的方式的话,换一个更有故事性的配音声音会更好。

拍摄的题材就不用说了,我觉得都非常好。动画的形式也很有趣,这次的动画和《书籍》相比更立体了是有单独在讲故事的感觉。

六集看下来,非常喜欢希望小河能继续做这个类型的纪录片!

《穿越时空的古籍》观后感(五):古籍的多面人生

第一集复原古籍里的美味,有点《舌尖上的中国》的感觉。谈古籍敦煌文书是绕不过的素材。这不,第二集就讲到敦煌经卷文书,点出孟姜女变文,讲述学者们复原拼接文书散片的艰辛故事。家谱作为记录家族谱系的文本材料,代代相传成为见证历史与国史、地方志并列为三大原始史料。现在还有如古代藏书阁阁主一样默默收藏家谱,而又无偿供给海内外寻根问祖之人查阅的藏书者。爱书者心中必有大爱,希望他与他“无价之宝”家谱藏品们有一个宽敞的新家。 古籍里的奇幻世界,讲述了《山海经》等志怪杂谈的形象,里面的人物将人“模块化”拼接成怪异形象,这给唐传奇乃至现在很多画手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来源。宋话本、明清小说的梦幻世界,激发了现代艺术者的创作艺术想象,杜丽娘梦娘、庄生晓梦迷蝴蝶、黄粱一梦等,幸亏有古籍记录了这些话本,幸亏这些古籍历经沧桑流传于世。 故纸堆中大有可为,路是窄的,但走得长。后三集分别讲述因文字结缘而进行与之有个的工作:古代衣冠复原师、字体设计师、古籍修复者。这些人在用自己的兴趣与热爱,倾注光阴与文字打交道,经过持续不懈取得令人惊叹的成绩。 这部纪录片每集短小精悍,每个主题都点到为止。片子里出现的人物多是集中在浙江,不知是不是因疫情管控的原因。旁白的女声有点冷冰冰,不过瑕不掩瑜,后期的特效特别好看,字体艺术与字体设计那两part的后期既美观又匹配主题。 期待第二季!

《穿越时空的古籍》观后感(六):时代的意义

《穿越时空的古籍》现播放一共8集,每集时间不长,但都像剧中提到的《临川四梦》一样,每一集都给到我们一个不一样的舞台空间。我这时候会在思考,谁会在播放器上播放这些东西呢?它的受众看他又可以得到什么?看着看着,我可以十分清楚的感受到,在短暂的十几分钟,不仅仅是给了我一个穿越千年的舞台空间,更加是安顿我作为一个现代年轻人难以免俗的困顿和不安,尽管它自己可能不知道。这其实就是文学的魅力,不论时光荏苒,始终可以给你一种安全感。这种安全感,不仅仅是生命的艰难时刻给你力量,还可以在日常的生活给你热爱。在《盛宴》中,你不仅仅可以看到送宋代的人间烟火,还可以看到了掩藏在柴米油盐里的真实,可以感受到生活的热烈与风雅。这不仅是古人的智慧,更加是古人的慰藉,对今人的安慰。宋代在历史上不算是一个很太平盛世的朝代,动乱几乎是伴随着宋朝的始终。即使是这样的年代,古人依然有拥抱生活的勇气,甚至是还有创造美食的意趣。《盛宴》告诉我,在离乱的年代,如何保持自身对生活的热爱。那在《家谱》中,就不仅仅是个人的生命体验,家谱中记载着人之来处,也留下了从前社会生活与历史细节。它们在乱世与变故中风流云散,人们一路寻根问祖,其中蕴藏着无数的动人故事。家谱是一座文化的宝库,那些读不完的家谱里,藏的是品不够的人生。这种对于家谱的追求并非是个人的感动,要不也不会有一个个普通人对收藏家谱的支持:古玩市场的店主,每当收购到册数完整的家谱,都会第一时间告诉励双杰;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报纸、电视得知励双杰的收藏,风尘仆仆赶到他家中,找寻自己的来处和家族的记忆。对于这种现场,我理解的是,人类的感情并非并不相通,我们是可以理解他人,并且尊重他人。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我想这也是纪录片《穿越时空的古籍》给我们的意义,十几分钟的铺排自然很难完整展示一个对于我们来说稍显陌生的时代,但是不得不说导演给我们展示了很多个点,打开了我们对于古代世界的想象,更重要的是,激发了我们的兴趣。而这想象和兴趣是可以帮助我们抵抗岁月漫长。

《穿越时空的古籍》观后感(七):对古籍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康康

先说说觉得很棒的地方叭:1.纪录片选的切入点大部分都很有意思,例如古籍里的美食,家谱,造字,鬼怪,设计还有衣冠复原~都是让人很感兴趣的点!!我个人来说的话,因为之前去逛过服饰博物馆,所以其实对第七集很有共鸣!2.第四集开头的动画我真的好喜欢!!听说是《但是还有书籍》原班人马做的,不知道这个动画是不是~3.bgm也很好听,片尾的《可遇不可求》很有味道哇

觉得不足的地方:1.感觉这个纪录片的配音稍微微有点不搭,没有说配音老师不好的意思。内容本身很不错,其实古籍这块还挺有意思挺有趣的,但是配音稍微庄重典雅了一些,有点冲淡了古籍的有趣,反而觉得有点枯燥。2.第二个是解说词感觉可以再打磨下呀,作为纪录片忠实爱好者,以往看到很多纪录片都有想摘抄里面句子的冲动,但是这个纪录片里面这样让我有摘抄冲动的句子比较少~3.其实这里面人物的故事都很有意思,特别是看完纪录片又看到导演手记后,好可惜呀感觉纪录片里有很多人物有趣的地方没有展现出来,有些失落

最后!附上这里面出现的书不完全统计

第一集:《宋宴》《洪氏集验方》《饮膳正要》《吴氏中馈录》《山家清供》(歪题,我爱蟹酿橙

第三集:《丁氏家谱》《上虞西华顾氏家谱》《思绥草堂藏稀见名人家谱汇刊》

第四集:《山海经》《华夏异事录》《朝拾鬼录》《酉阳杂俎》

第五集:《么些象形文字字典》《么些标音文字字典》《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集》

第六集:《闲情偶寄》《芥子园画传》

第七集:《大明会典》《明宫冠服仪仗图》《碎金》

第九集:《永乐大典》

《穿越时空的古籍》观后感(八):当神话故事遇见漫画家--想象力的碰撞

当我们惊叹于西方魔法世界的神奇时

隐藏在中国志怪神话中的鬼怪

遇见了他们新的伙伴

撒旦君

他用山海经作为基础

将传说中光怪陆离的世界

赋予了全新的看法

制成了画本《 朝拾鬼录》

在他的笔下

雷震子不再是

拿着锤子的鹰嘴怪

他也有可能是人面蛇身

传说中与黄帝争夺神位

因战败被砍去脑袋的刑天

他的五官也可以变化到身体上

身上长出眼睛

肚子上长出嘴巴

依旧挥舞斧子战斗

这种即使身体战损

精神已经顽强抵抗的精神

它已不是鬼故事了

在这些怪异的神怪形象下

撒旦君也感受到了古人的精神力量

将想象插上翅膀

即使流传千年的古籍

也能读出新意

《穿越时空的古籍》观后感(九):《穿越时空的古籍》第八集《汲古造字的人》导演手记

大家好,我是造字师这一集的导演阿甘。很开心能够借此机会去深入了解中文字体和相关设计的知识。

应永会老师的字体设计方式在国内独树一帜,并且他设计出的字体具有非常高的审美。在前期做相关调研时,网络上关于他个人的信息寥寥无几,而他自己的微博和公众号也全是字体相关的知识。从一个几年前的采访中了解到他工作于上海,我曾想象过他是不是过着比较精致的生活,住在小洋楼,中古家具,家里书架上都是艺术与设计的书籍,墙上或许还挂着一些新锐艺术家的作品。这是我在看了一些设计师的纪录片之后形成的思维定式。

和应永会取得联系后,得知他已搬到宁波定居。而在见面之后,他完全打破了我对颇有建树的设计师的成见。我唯一猜准的是,他确实每天早上起来会给自己做咖啡。而且在我们准备器材的时候,他会帮我们每一个人都做一杯咖啡。非常细心和周到。

纪录片中已经提到了他做字体设计并不能挣很多钱,他的生活很朴素。他说他唯一的开销就是买跟有字关的物件和资料,除了纪录片里出境的那些旧票据、包装盒等,还有其他很多有趣的东西,像民国时期的糖纸他就有上百种(拍摄期间这些都在上海展览)。在给我们展示他的收藏的时候,他会讲到停不下来。但当面对镜头做采访的时候,他会有点不适应,甚至紧张。可能因为他不常和媒体打交道,完完全全沉浸在字的世界里。

宋体字是应永会的执念。最开始我不是特别明白,直到做了大量的相关调研和听了应永会和李开升的介绍,才体会了宋体字的精妙之处。而古籍中各式各样的宋体字的那种美,是活的。现在我也在用宋体打出这一行行文字,却不免觉得似乎有点无聊。

近些年也有很多的艺术展邀请应永会去做一些跟字相关的装置。也有不少人将他的字称之为艺术品,但是他说他从未将自己看作艺术家,只是字体爱好者而已。他对字体设计始终保持一种谦卑的态度。在成都双年展上,应永会做了很多印有字的输液袋,他说中文字体设计行业是一个急需输液的状态,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加入进来。

《穿越时空的古籍》观后感(十):影评《穿越时空的古籍》

《穿越时空的古籍》纪录片是一部短小精良的历史文化纪录片。全片共九集,每一集都有一个明晰的主题,选取1-2位参与古籍复原、研究、讲解古籍的主角,在主角工作叙述视角中展现出中国古代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包容魅力。

看完最直观的感受一:民族自豪感。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在中国、达三亿字的永乐大典百科全书,中国历史的厚度跃然于眼前。

感受二:敬佩感。 “读书做学问的间隙,张涌泉喜欢捣鼓他园子里的那块菜地,他迷恋这种耕耘和收获的感觉,就像每次看到残破的经卷,在他们的努力下破镜重圆,他觉得,这和千年前道真做的事一样,也是一种功德。”这段话选自《拼接撕裂的文明》的解说词,这是全集中我最喜欢的一集。因为这段话,我至今留有后劲。感慨万分,那些因战火、掠夺、偷盗、遗失的文明,分散在各地,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消亡,正因有了许多张涌泉这样的古籍研究者,有了这些历史长河中默默前行的守灵人,我们才得以跨越时空,重读古人的故事,与古人对话。

感受三:温暖。在《家谱里的人生》,你能够感受到古籍是有温度的,这一集的古籍并非什么经世之作、名家之作,而是祖祖代代编撰而成的各姓家谱,编撰的人或许在历史上是个无名小辈,但它为族人留下了寻根之迹。正如所说,家谱在,人生尚有来处,喧嚣大世界何处是归途。不闻名的古籍同样重要。

《穿越时空的古籍》并非宏伟巨作,规模不大,体量较小,并无过多凝重且悲怆的内容,大可放心于睡前、焦虑时、吃饭时观看。当然,这部作品也有许多不足。摄影更多的是对事件、拍摄对象的还原,放在新闻纪实或许够用,但作为人文纪录片实在缺乏些创造性的劳动,还需通过创造好的构图、色彩等形成优美画面,让观众有记忆点,甚至愿意暂停为其截图。解说词中规中矩,除去二四集,其他集的解说词并未给我留下过多印象,好的解说词也是纪录片被记住的重要条件。

四星应该是给这部片子最准确的评价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