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吸血企业读后感摘抄

吸血企业读后感摘抄

《吸血企业》是一本由[日] 今野晴贵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页数:24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吸血企业》读后感(一):上班没钱、还要命

在这个世界想要好好工作、勤劳致富已经几乎是一件不太可能的事情——我说的是日本。正如作者所说,日本的劳动者是以勤恳闻名于世的,超时工作、单身赴任式的外派和轮岗、下班后半强制式的迎来送往……日本的劳动者对此几乎是毫无怨言,以至于他们发明了“过劳死”这个词,据说这个词的英文都直接用了日语罗马音karoushi。真是心酸得想为日本的社畜们鼓掌。

然而如此的奉献态度换回的是什么呢?随着日本曾经引以为傲的终身雇佣模式的终结,越来越多的企业尝到了人为制造内卷的甜头——一方面,以企业负担太重为理由大幅削减工作福利,把本该给员工的正当报酬变为企业利润进行瓜分;同时制造出人人自危的工作市场和氛围让员工卷起来、进入往往毫无意义的“高命令”式的工作模式,以“用后即弃”的方式对待人力资源,把巨大的医疗和人力代价转嫁给社会和国家;甚至故意制造恶意的工作环境、一边躲避劳动法制裁一边刻意毁灭员工的心理健康和人格、逼迫他们“因个人原因”辞职,从而逃避合法赔偿。

如果说,良性经济循环中的企业应该承担社会责任,利用国家培养出的人力资源为国家和社会创造价值。那么,吸血企业就是找到了另一种损人利己的“毁灭型”的盈利模式——骗取国家培养的人力资源进行竭泽而渔式压榨、在榨出最后一点价值之后干脆故意摧毁、再丢回社会去让社会负责医疗和安置。国家和社会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资金培养整整二十年之后得到一个大好青年,进入吸血企业之后快只要几周两个月、慢则数年,就会得到一个罹患严重抑郁、完全失去工作生活能力、需要大量医疗和社会支持也很可能无法恢复的身心障碍人士。

在这场博弈中,国家、社会、个人,全是输家。赢的只有企业,以及企业背后的资本家而已。更糟糕的是,这种内卷式玩法会开启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把整个就业市场里的正常企业也逼得活不下去、也开启吸血模式。于是整个国家成为废墟,而赚得盆满钵满的吸血企业则卷了沾满人血的钱跑去境外了。

这就是为什么本书的作者一直在强调,国家应该尽快意识到,吸血企业问题不仅是就业者遇到的问题,更是国家的生死存亡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本书的作者一直在强调,没有“吸血企业”,只有这个企业是否在采用“吸血模式”处理人事问题。任何正常企业都可以随时摇身一变、变成吸血企业。

讲清了这个两个关键性问题,是本书最大的功德。

然而有什么用呢。作者真正没说出来的话其实是这个——既然在这场博弈中,国家、社会、个人,全是输家,赢的只有企业以及企业背后的资本家,那么这个国家到底代表了谁呢?

当然,我说的是日本。是日本。

《吸血企业》读后感(二):远离职场PUA陷阱,认清企业真相,做最好的自己

当今社会的职场已经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企业和职员之间的关系永远不可调和,只不过是关系紧张程度不同而已。虽然说在很多时候用人单位和求职者之间是双选的关系,但实际上用人单位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占据了主导地位,这就是社会现实。

.

按照物尽其用和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企业在雇佣求职者尤其是年轻人的时候,总会想办法美化职场,在薪资待遇、假期福利、劳动强度以及工作时间等问题上避重就轻,吸引求职者入职。但很多人在进入企业之后发现事情并不像之前承诺的那样,但社会上的工作岗位呈现越来越少的局面,在各种压力之下,很多职员选择了妥协,不得不说,这些企业的目的性非常的强烈,因此在学术界这种不良企业被称为“吸血企业”。

由日本著名的社会学博士今野晴贵著作的《吸血企业:吃垮日本的妖怪》主要讲述了日本社会的劳动雇佣关系以及企业和职员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重点讲述了这些所谓的吸血企业是如何一步步的坑害广大劳动者尤其是年轻人求职者的利益。

.

在上学的时候,很多读者都学过剩余价值的概念,现代企业掌权者在企业经营中,都或多或少的涉及到这方面的一些内容,这一点都不夸张。

.

有些企业,很好的利用了三个月试用期的陷阱,到期找毛病不给转正;还有的企业倡导无条件加班,迟到一分钟扣款,加班三小时却没有任何说法;有的甚至工资不按时发放,有意识的进行职场霸凌,营造相当恶劣的工作环境等等,尤其是当社会用工供大于求的时候,这种单方面欺诈、剥削、不公平的现象更加异常严重。

.

在社会极大的生活压力下,很多职员尤其是年轻人都不得不忍受着这种工作痛苦来获得一定的报酬,尤其是就业压力巨大情况下,劳动者几乎没有什么条件和办法去抗衡吸血企业的一些做法,只有默默承受。

.

今时今日,能有一份按月发放的固定薪资已然是非常难得的工作机会,但就是因为这种想法的人太多,才会让那些企业在不合规的环境中更加的猖狂,企业和员工之间的信任关系荡然无存,职员对企业基本上没有任何归属感,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极大的悲哀。

.

作者深刻的剖析了日本社会的这种典型现象,并且提出了很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用来甄别类似的吸血企业。但说到底,这种现象的形成还是因为整个社会发展的不均衡性造成的,少子老龄化、晚婚晚育、高科技的发展让这些求职者如履薄冰,从而甘愿承当“被剥削”的社会地位。

.

久而久之,这种社会现象如果持续壮大,对整个社会的经济状况和社会稳定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但短期内确实没有很好的办法。总体而言,这是一个需要整体规划和构建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尤其是现在每天都在颠覆传统的形势下,如何保住饭碗成为主要矛盾,这也是那些吸血企业能够得逞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

这本书写出了社会发展的警惕性和人们的主观矛盾,未来还需要各个层面的协调发展,逐步有规划的进行改变,虽然很难,但一定有办法。

《吸血企业》读后感(三):能为时下对劳资关系的讨论带来切实的新视角

本书前三分之二的部分涉及大量案例分析,后三分之一谈论吸血企业问题在社会面上可能会造成的危害。后者是我最关注,受到启发最大的部分。作者没有泛泛而谈,而是从很现实的角度分析其中的弊害,开拓了我对劳资关系问题的认识。

概括一下,吸血企业造成的社会问题有:

A. 摧残年轻人才。

●在少子化、老龄化的社会大背景下,人才减少是必然的趋势,吸血企业压榨年轻人才,甚至导致他们患上抑郁症,是浪费人才资源的恶劣行为。——这点听起来有点功利主义,但呈现的逻辑很直接:不重视年轻人的就业环境,伤害到的可不仅仅是年轻人自己。如果想要引起政策制定者对劳资关系的重视,我认为这一论调很适合用来宣传。

●被吸血企业摧残过的年轻人罹患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疾病,让他们身心俱疲,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无法继续工作。人生宝贵的时间被消耗在毫无价值意义的事情上,对未来的期待和计划都被打乱、破坏,他们无法规划自己的未来蓝图,继续求职。

●动摇人们对劳资关系的信任。

B. 向社会转嫁成本。

●吸血企业转嫁的成本有:劳动者患病后的治疗成本、年轻群体过劳死后产生的成本、劳动者换工作的成本、劳资关系失信的成本、少子化加剧的成本、各方面服务质量下降的成本等。 ——同样,作者的论述没有停留在温情脉脉的表面,而是用收益分析直指要害,个人表示确实学到了。

●罹患心理疾病的劳动者难以申请企业医保,只能由国家医保承担70%。吸血企业造成的问题最后只能由全体社会成员来负担。(当然这也说明日本的保险制度有缺陷。)

●吸血企业把年轻人拉入「潜在低保人员」的行列中,增加了他们再就业的障碍。

●吸血企业对劳动者的摧残不仅会影响到社会的生产能力,也会让年轻人婚恋、养育后代难上加难,加剧少子化带来的后果。

●危害消费安全。吸血企业不想提高员工的专业能力,一家只想压榨员工以获得最大化利益的企业提供的服务质量也不会好到哪里去。这种情况在服务型行业尤为显著,比如护理机构。

作者从本国情况分析了催生出吸血企业的因素,如:

本书对社会结构上的不同侧面都给出了「正常的劳资关系」的分析和对策建议,不论是劳动法、保险制度、工会、NPO等社会制度,还是学校的公民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公共教育应承担的责任,抑或是社会保险劳务士和注册律师增多等个体层面催生的问题。很多作为个别现象出现的问题,相互之间都是有联系、甚至是可以产生连锁反应的。这几年对国内劳资关系、就业环境等问题的很多讨论还远不到这个层次,即使短期内我们无法照搬作者提出的对策,也不可能复刻出日本那样的就业环境和法律制度,但作者的论述角度也能为时下关于工作、关于就业、关于职场的讨论带来一些新鲜的、切实的视角。

最后作者还提出应该建立「普通人也能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模式」,也提到理想的社会模式应该是“高福利+中薪资+低命令」,对我个人关于政府—市场—社会关系以及道德伦理的思考有增添一些新的东西。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