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35岁从心出发读后感1000字

35岁从心出发读后感1000字

《35岁从心出发》是一本由苏禹烈著作,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页数:23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35岁从心出发》读后感(一):记录

退出后的生活:每天冲浪,瑜伽,健身,看股票和数字货币分析金融数据。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国内月均收入低于1000的人口比例超过总人口的一半。也就是说有六七亿人还在这样的低收入水平上挣扎。高考前三个月,自己离考上北大还差100分,冷静分析自己不同科目的差距,该把握的把握,该放弃的放弃,最终获得成功,很了不起。大学毕业找工作时的选择也很重要,要横向对比,看不同的公司和行业,要纵向对比看自己的师兄师姐。选择了在大公司之后目前的发展。自己无论是当初考大学还是大学毕业找工作都没有这样的考虑。其实是那些顶级的运动员和模特,他们都很自律,但也不是完全的忌口,比如说他们会在早上10点之前吃甜的,油的,热量高的食物,但绝不多吃,这样一天的运动就消耗掉了,每次可以喝酒或吃甜食,但都是一点点,既不影响社交,又不影响自律。有的人跑到丽江,大理,鼓浪屿,甚至我们冲浪的海边,终日游手好闲,标榜所谓的自由,其实他们是城市城市里的失败者,因为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所以才离开。

《35岁从心出发》读后感(二):年轻人一定要读的一本书

1.梦想的生活

很多年轻人,刚刚毕业,迷茫,焦虑,不知道自己的方向,从没有设想过自己的dream life是什么?先设计生活,在设计工作,是书中给的建议。work to live or live to work?我相信每个人更想要的是前者,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再去围绕做工作设计,才不会更迷茫和迷失。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要去海岛隐居,但是你理想的5年后10年后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是每个人值得花时间去思考的。

2.金钱观

钱很重要,但钱不应该成为人生的终极目标。钱是一个工具,它帮助你实现你的目标和价值。比如马斯克,他很会赚钱,但赚钱并不是最终目的,打造飞船去火星,创造脑机接口才是终极目标,目标是提升维度,为整个人类去考虑。不要看不起钱,也不是神话金钱。

3.整理自己的日常生活和时间

健身、学习、良好饮食。保持好健康对身体才能开心的生活,保持好奇心,去探索新事物才能让自己永远不会感到无聊。有趣的事情如此多,世界那么多地方去旅行,那么多运动去尝试,音乐,艺术,文学,每一个品类都值得花时间去探索和学习。

4.打造自己的核心价值(竞争力)

入门--精通--才华 学习几门技艺,通过练习让他变成你的才华。书中提到了一个时间概念,作者做了一个算数,50年有多少个小时?438,000个小时,如果利用好其中的10%,每天2小时,你有4万个小时,如果利用好其中的20%,8万个小时,按照1万小时理论,你可以打造8个核心技能。分析和发展自己的核心优势和技能,你需要思考你想要打造哪些优势和哪些技能?

5.退休计划

对于已经有足够实力去实现退休的人,退休的生活计划是什么?如果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想要做的事情,那么退休了也会无聊和空虚。如何实施退休计划也是需要考虑的事情。作者分享他的退休决定很突然,在退休的途中很多事情并没有处理得好,并且和从前的生活断了联系,如果可以提前计划,他希望他当时做得更好一些。

---------

书中的概念和想法比较多,虽然讲的不够深度,更多的是从自己的人生故事去着手说明,但不得不说每一点建议都是非常实际且受用的。

最后,我想说,每个人的人生和生命个体都是非常独特和美丽的,每个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都是多元的。我并不想要宣扬哪一种生活方式或人生观是正确的,它没有是非对错,最重要的是能否无愧于心,能否在生命尽头回顾我们一生的时候,告诉自己,我燃烧了我的生命,我探索了我想要探索的,我以自己喜欢和热爱的方式度过了我的一生。最后,推荐一本我非常喜欢的(也是书中所提到的)一本书《原则》--Ray Dalio,如何探索和定义你想要的人生。

《35岁从心出发》读后感(三):跟随你的内心,但要带上大脑

35岁,你在干什么?在一成不变的生活工作轨迹中轮回?还是在一个新的岗位上精神百倍准备大显身手?亦或刚刚从一个糟糕的团体中抽身出来?还是依然愤世嫉俗为找不到机遇而迷茫彷徨着?

无论怎么看,35岁,都应该是一个被定义为开始的年龄。可是,真的有人在35岁退休,选择了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隐退。

苏禹烈,北大中文系毕业,吉他手,曾是中国最年轻的天使投资人,能冲浪、潜海、驾驶飞机,瑜伽士和冥想者,创业家、音乐人,巴厘岛形象大使,环球旅行者,知名博主……不知道还有多少头衔等着他,35岁赚到盆满钵满,提前挣到后半生要花的钱。为什么他的三十五年能过好几个人的一生?

在《35岁,从心出发》里,他无比真诚地给我们提供了他的答案。

一,你会思考吗?

在“赚到梦想基金”这个篇章里,作者看来,人人都在消费,遍地都是机会,怎么会赚不到钱?如果仔细观察经常觉得弯腰捡都捡不过来。所以他说隔开贫穷和富有的鸿沟就是思考。不想劳心就一定劳力。

思考力就是始终带着对这个世界的思考与洞见,用大脑指引自己的行为,发现各种商机;思考可以规划审视行动,让自己的每个劳动都有价值。思考力是需要训练和培养的,与聪明与否、学识多少不直接相关。只要不能长期保持足够多的专注思考时间,都没法拥有思考力,即使是那些思想极有深度的人,一旦停止思考,思考力也会快速退化。所以日常务必要留给自己思考的时间。

拥有了思考力,你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吗?

我们能不能明确地列出自己的人生目标?是否能不假思索地说出自己的梦想。多数成年人会羞于说出口,也许有人能说出工作目标,而忘了我们活着的本真就是生活。苏禹烈对目标的强烈追寻令人印象深刻,他用一百天考上北大的故事更是励志,有正确的方向,用正确的方法行进,脚踏实地的去实现,哪有到达不了的远方?

二,练出精英能力

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包括各种物质、能力和才华,都是用时间换来的。而把时间换成能力,才能再用能力创造物质财富。为什么我们许多人的工作时间远远超过一万个小时,也没有达到理想水平?而作者却能在众人艳羡的目光下尝试了众多新领域,且都做到了极致。“交叉学习”、“交替学习”、“持之以恒”、“传球理论”……苏禹烈在用各种智慧策略用好自己最宝贵的资产——时间。

除了对时间管理的高度有效,精英能力还需要自信、坚持、坚定目标、高人引领等等。自信力是练出来的,缺啥补啥;意志力也是练出来的,身体或者思想休眠一段时间后,都会变得迟钝。每天的计划和总结,会让人的思维和行动始终附着在这条线上,新的事情在不断发生,如果不及时整理就会把人的注意力吸引到其他方向,走着走着就偏离了轨道。

纵观作者的梦想也是这样实现的,它们也在一根绳子上,每一段有一个小目标,每天沿着这根绳子不松手,顺着爬一点,爬一点,达到了一个又一个梦想的高度。这是一本可以复制粘贴的成功样本Follow your heart,but take your brain with you.

《35岁从心出发》读后感(四):可以早早退休但不能放弃自我提升

比较喜欢的段落,意志力是奇迹的底色,是在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再坚持一下的勇气

朋友赠书,本来觉得和我自己的路子不太符合,不过事实证明是我望文生义了。

一开始看到这种“35岁实现财务自由,提前退休”的开篇设定是很拒绝的……总觉得有种贩卖焦虑的感觉,而且距离苦逼加班党来说,35岁退休,听起来太过于奢侈了。

而且也确实是有点先入为主的想法,觉得35岁实现财务自由,应该还是家大业大经得起折腾吧。

不过整本书看下来还是很务实的,作者与其说是个“追梦人”,不如说是个“磕磕绊绊的追梦人”,里面有很多现实的苦楚和自己走过的弯路。比如大学的时候追求梦想,北大中文系听起来也是天之骄子了,但却因为爱好音乐而选择了去英国留学学音乐

结果明明通过面试,却被告知本科专业不符,所以要重修音乐本科

因为4+2时间太久,只好放弃……毕业证也没有按时拿到,花了七年才拿到毕业证,不得不说,当时一定也是承受了很多异样的评价和压力的。

作者说自己不是一个让家长省心、放心的孩子,还说自己有些异想天开,看到这个,我是信了。

再比如,大三的时候眼看着进修、毕业都不行,干脆休学创业,但是第一次创业就失败了……

不过这个创业模式倒是还不错,就是带着外国人在中国“研学旅行”。后来因为08年之后经济环境变化,外资对中国市场更加有兴趣,中方的创业者也需要出国交流,于是优化了一下模式,改成带着中国人出国研学旅行,商业旅行。

作者自己也承认,除了个人努力,时代大势也起了很大作用。这些都是很务实、很理智的客观判断,通篇倒也没有自吹自擂,自抬身价,反而显得比较谦逊可爱,读起来并不会引人反感。

当然更重要的还是,他即使在实现财务自由后,也没有放弃自我提升,依旧热爱音乐,依旧热爱生活,他只是不再做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但不代表不发展自我,当物质的富裕达到一定程度后,精神的富足才能决定一个人真正能走多远。

35岁退休,不是青年得志的自满自大,赚到盆满钵满后放任自流,而是探寻自己热爱的生活方式,度过仅有一次的人生。

其实45岁,55岁,65退休,也一样如此,你永远有资格做追梦人,追梦之路也许曲折也许顺利,但以一颗念念不忘的初心,才能听到命运馈赠的回响。

《35岁从心出发》读后感(五):35岁,不是中年危机,是从心的开始!

35岁,是每一人人生中十分重要的节点。

因为,正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关键时期,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到达了前所未有的顶峰。

有的人在职场正面临被辞退的危机,有的人在家庭中正面临婚姻的危机,有的人则刚有了孩子,开启了新的人生阶段。35岁,似乎在一点一滴中流逝,这是一场超重力的低空飞行,有压力,有幸福,更有甜蜜。

在这本《35岁从心出发》中,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自己35岁的种种,分享了他35岁成功退休的种种缘由,让我们意识到或许我们不应该被年龄所限制,我们应该明白想做的事情,无论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太晚。

作者苏禹烈是中国最年轻的天使投资人,入选《创业家》杂志中国天使投资176人榜单;是北大学府的一位不可多得的才子,是一个环球冲浪的音乐人,酷爱各类运动,在不同国家间感受不同文化的熏陶。

然后,在他事业的巅峰期他选择了暂停这一切,选择了退休。就像他所说的那样,35岁退休并不是赚的盆满钵满,而是追随自己内心,开启另一次人生的新篇章。

综合来讲全书分为了四个篇章,从赚钱的思维,到生活的方式,在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态度,让读者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魄力和另一种生活的选择。

从赚钱这个事情来说,作者和马云有同样一个理念,钱从来都是过手的一个数字而已。尽管他35岁退休,但他的生活从未退休,他依旧在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进步,每天的一日三餐,每天高强度的规律运动,每天对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的锻炼,时刻关注投资市场,关注股票的涨跌趋势。他从来都没有放弃都自己的高要求,所以,对他来说赚钱也从来不是什么难事。反观我们自己,是否能做到这样高程度的自律呢?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单一性的无效工作并不会拔高我们的才能,但是有意识的去思考和落实却能从底层逻辑上支撑我们更好的前行。

从个人生活这个角度来说,苏禹烈说了一种新一万小时理论他从个人的锻炼心得角度出发,让读者明白,所谓重复,所谓自律其实都是一个伪命题,所有的自律都是建立在不断的重复基础之上的,我们的身体形成了一个肌肉记忆,所以才会机械系的去做一些事情。从个人爱好来说,小时候我们总是在父母的授意下去上一些兴趣班,父母从来没有问我们是不是真的喜欢,只是单纯的告诉我们应该去学一些东西。作为成年人不妨花一秒钟问问自己,自己究竟喜欢的是什么,在受够了生活和工作的双重夹击之下,去捡起自己的爱好短暂的休憩一下也是一份不错的选择,别在自己风华正茂的年纪过上了七老八十的生活。

生活不止有眼前的苟且还有明媚的远方,在时间的推移中慢慢找到适合自己节奏的生活的方向,这就是35岁最大的成就。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