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价值的力量:让营销回归价值的原点的读后感大全

价值的力量:让营销回归价值的原点的读后感大全

《价值的力量:让营销回归价值的原点》是一本由刘鹏程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5,页数:27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价值的力量:让营销回归价值的原点》读后感(一):《价值的力量》推荐好书

这本书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企业的核心是创造价值,并不是为了财务报表上业绩的提高。

企业并不是对股东负责,而是对最终的消费者负责,唯有创造价值才能够拿到企业永续的动力。

因为法兰克曾经在百事,强生,阿迪达斯等多个跨国企业工作过,是金投赏整合营销奖,金鼠标数字营销奖的获得者,他有很多实际操作的经验,所以整本书深入浅出地举了很多的例子非常容易看懂。

除了提醒大家在令人眼花缭乱的营销手法中回归到企业的本源是要创造价值以外,他还讲了一些方法,用价值重新诠释品牌,建立和升级品牌。

还提到了中国企业建设品牌是常见的五大误区。

这是一本对于各个公司的营销部门,或者说对于各个集团企业的老总都非常有参考意义的一本书。

在完整的拜读了以后我非常推荐大家去看看,有需要的情况下就去买一本好好读一读。

《价值的力量:让营销回归价值的原点》读后感(二):5分作品,浪费了我几十块钱

豆瓣评分骗我,最多值3颗星,5分的作品。 1.什么是价值?是当下的价值还是未来的价值?是内在价值还是外延价值?是你眼中的价值还是社会眼中的价值?对价值没有做界定,就开始谈“价值的力量”?这个点就立不住。营销人员经常讲“做一个有价值的人”、要知道这东西对别人的价值。可是什么是价值呢?一个杯子对我是“睹物思人”,有价值。对别人,没价值;现在有价值,后续没价值。 2.其实弄了一个玄乎的题目,就是需求。作者提到“洞察”客户需求。这也是非常片面的一种见解。在乔布斯推出iphone时,客户知道自己要什么吗?“洞察”的阶段在于生产力不足。目前是生产力过剩,是需要“引导、引领”客户需求。 3.既然要引领,那就涉及到创新。作者又提出“人力驱动、渠道驱动、营销驱动”有非常的肤浅。创新首先是一种思维,然后才会落地到策略。菲利普•科特勒的《水平营销》其实给了很好的思路。对于存量市场还没开发完的,可以用“纵向思维”;对于存量市场开发完了的,可以用“水平思维”。

4.既然是从消费者行为学角度出发。那就得借用斯坦福大学行为研究大师的福格行为模型,B=MAT,能力、动力和触发。作者关于触发又仅仅停留在“商品本身”,如商标、包装、渠道等。这种还停留在“产品决定论”阶段。现在是物质过剩,很多触发是来自外界影响力,KOL带货、强品牌曝光度、强口碑推荐等等。触发更多是由“外部”引起,比如节日因素、权威、喜好等等。

5.作者也提到了品牌。更是在说“外行话”。什么是品牌?是一个商标吗?如何是评价、去打造一个品牌呢?正如巴菲特护城河写的,真正的品牌的力量是可以促使客户决策的,也让客户面临比较高昂的转化成本。

总结而言,这本书写得非常一般,不推荐,千万不要被豆瓣评分给欺骗了。

《价值的力量:让营销回归价值的原点》读后感(三):聊聊《价值的力量:让营销回归价值的原点》

一、全书概要

《价值的力量》全书核心是讲商品/服务创造、营销活动、品牌经营等一系列商业活动都要围绕为消费者创造价值而展开,是将消费者需求优先推向极致的一种商业理念,过去以消费者需求优先的理念更多存在于商品/服务创造环节,但本书的价值在于,将消费者需求优先推导到了营销活动、品牌经营等阶段,进而提出一系列有价值的洞见,让人耳目一新。下面我们就来一步步展开。

二、价值理论与商品创造

首先,什么是价值。消费者为什么要消费,其核心在于商品或服务(后文统称商品)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这个需求的满足,就是商品的价值。为了深刻理解价值,我们要注意两点:1、一个商品有多个价值,如茅台,有品饮的价值,有社交的价值,还有收藏的价值,茅台的价值就是多个维度价值的加权总和。2、我们要区分核心的价值,以及非核心的价值,以手机为例,诺基亚手机与苹果手机都是手机,手机的核心价值是什么?是好的通话质量吗?可能曾经是,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更多是人与互联网交互的通道,通话质量只是这个通道很小的一部分,所以苹果手机真正理解了核心的价值需求。因此,价值一定是加权的价值,是核心的价值。

其次,价值与价格的关系。消费者更多追求价值还是价格?很显然,价值才是核心,价格不过是衡量价值的锚,这个锚的展现形式则是性价比。那我们是以性价比来做出我们的每一个消费决策么?很显然,大部分低价产品性价比可能都更高,但生活实践告诉我们,我们并不始终关注性价比,如近几年大家富了,更多选择更高价位的产品,为什么?这里作者给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结论,即在可承受的价格范围内,消费者永远追求更高价值及一生中的总价值最多,即追求一生中更多的满足,对低价与性价比的追求,也只是实现该目的的手段。这个观点很有意思,因为它事实上考虑了频次的因素,单个性价比再高,但还是抵不过总价值最高,因为人是贪婪的,在相应的消费频次下,总价值最大才是最终追求。

最后,价值理论对我们商品创造有什么启示?1、企业必须聚焦消费者视角,聚焦核心的价值创造——即需求满足;2、这个价值创造既要解决广度问题(即多维度的需求,甚至未被洞察、未被满足的需求),也要解决深度的需求(即满足的强度);3、要持续洞察需求,持续创新,这种创新的核心是对需求满足的创新,而非产品本身简单的升级。

三、价值营销

创造了有价值的商品,下一步则是营销活动,这里,作者不同于一般的营销活动,而聚焦于价值营销——即营销活动围绕价值展开,这就涉及到对营销的深层理解。

一方面,营销的载体。商品传递到消费者并使用的过程大致分为信息传递、商品体验两大阶段,两大阶段都是营销的载体,那我们的价值营销要怎么入手呢?答案就是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全过程营销。在信息传递环节,从商品的名字、包装、感官、广告、销售终端,都要在为消费者传递商品的价值信息,每个环节(包括名字、终端)都不能忽略,对每个环节的信息感知综合构成信息传递的最终结果,而商品体验(即使用体验)与信息传递一道,又不断反馈加深了这一环节。在这里,营销的核心在于无论信息传递,还是商品体验,都应直接聚焦价值信息传递,比如“怕上火喝王老吉”就是正面案例,“恒源祥羊羊羊”就是反面案例,虽然其洗脑效果很好,但无法在消费者心中建立独特的价值认知。

另一方面,营销的方式。营销分为价值营销与价格营销,价格营销就是返利,但它是双刃剑,既可能扩大市占率,也可能毁灭品牌,而价值营销则更加重要。价值营销主要分几大类,1、以人为核心的销售型营销(如保险、房产销售),但优秀的销售人员难以量产,一定程度会制约企业的发展;2、以广告位核心的媒介型营销,但广告的问题在于,无法立刻实现终端销售,信息传递与购买行为脱节;3、销售+媒介+终端的整合型营销,相对较为高级,但仍是传统手段;4、价值整合型营销,即将价值、认知、营销构建一个整体,从产品生产、营销、销售、售后各个环节以价值创造为核心,进行营销活动的整合。这个是作者力推的模式,可以产生长期价值认定,但相对也较为前沿,一般企业难以在组织结构、思想理念上贯彻到底。

好了,以上就是以价值为核心的营销。

四、品牌经营

当营销到一定程度,我们就要开始建立品牌,品牌可以降低消费者的选择成本(包括时间与金钱),起到社交象征属性(用什么产品,体现了什么样的社会地位),还能提供品牌溢价(一方面是背书即选择成本降低的溢价,一方面是社交象征的溢价),其长期自然生长还能形成稳定的价值标识,那如何塑造品牌呢?

首先,品牌有两个属性,知名度与美誉度,价值更多与美誉度相连,可以创造增值;其次,品牌的价值认知一定要与核心价值(即需求满足)紧密连接,如农夫三泉强调的“大自然的搬运工”;再次,品牌的塑造要通过商品、传播、终端等各个环节,还要与企业的组织、文化等内在一致;最后,品牌的塑造要以消费者为中心,通过信息传播,通过体验正反馈,并且不断集成创新。

五、几个误区

全文结尾,作者聊了几个误区,1、品牌的大与强不可混为一谈,大品牌不一定强,强品牌一般意味着强价值;2、传统的定位营销本质是竞争思维,是将自身与竞争者差异前进的发展策略,但没有触及价值创造这一核心;3、品牌建设不一定依赖广告,各个触点都可以进行宣传,如名字、终端、VI等;4、广告的核心不是营收的短期增加,而应是价值信息的传递。

六、总结及适用

最后,做一个小总结,本文的核心,其实就是聚焦消费者需求满足,以价值创造为核心,贯穿商品/服务创造、营销活动、品牌经营全流程,应该说,为我们对于营销的理解,提出了一个耳目一新的全新视角,值得借鉴,但有一点值得注意,本文的应用背景更多于ToC业务,作者过往也基本辗转于ToC公司,对于ToG、ToB类业务,文中的很多理论可以借鉴,但不能平移,比如ToG业务内在核心就完全不同。

综合来看,本书可打8.6分。

如果对本文满意,可关注公众号“何是说”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