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经济解释(二〇一四合订本)读后感100字

经济解释(二〇一四合订本)读后感100字

《经济解释(二〇一四合订本)》是一本由张五常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168.00,页数:112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经济解释(二〇一四合订本)》读后感(一):经济学圣经合订本

经济学圣经合订本。增加了一章。哥去年第一时间出手购之。坚持理论要有被事实推翻的可能性,在此原则下,重新诠释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引入合约分析,全面修正革新经济学,使经济学真正成为一门实证科学! 张老头于四卷中系统谈论了“科学方法论”、经济分析必不可少的重要概念和局限条件、经济学分析框架和分析方法,传统经济学的谬误与不足、在大街小巷观察了数十年的诸现象与解释等。功力深厚,所到之处,不见来者。

最欣赏里面的一句话是:知道局限及其转变,经济学推断人类行为的准确性与牛顿推断苹果会往下掉的准确性是一致的!!!!

《经济解释(二〇一四合订本)》读后感(二):超越前人的大师之作,历史会记住这个人的。

“我的朋友们都说这本书超越了古人”。张五常先生如是说,即超越了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和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我亦认为如此。私以为要读懂这本书,得把张五常先生写的《卖桔者言》、《中国的前途》、《再论中国》、结合起来读,纯学术式的读,才能很好地读懂这本书。把这本书读懂不容易,也许要费九牛二虎之力。书中对于需求的阐述更是真理:“物品没有需求,天下就不会有‘有胜于无’这回事;而若非供应有限,多胜于少就谈不上。‘缺乏’是因为在需求下,供应有限而引起的。人的需求量的增加,再多但仍有限的供应也会愈形缺乏;人的需求量的减少,有限的供应可能被认为是不缺乏的。那是说,缺乏的程度,是以相对的需求来决定的。”我因为有过亲身经历,才知道这句话是真理。

张五常先生把交易费用与租值消散划上等号,书中从约束人们的产权制度再到合约与交易费用,把读者引入一个新天地。本书准确地阐释了“用值”、“租值”、“竞争”、“需求定律”等概念。我认为卷四第二章讲租值消散一章很难,第四章‘从佃农分成到中国制度‘也难,得结合《佃农理论》一起读,需要反复重读。

可以这样说吧,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没有读过张五常先生的《经济解释》的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是不合格的。

《经济解释(二〇一四合订本)》读后感(三):《经济解释》-经济博客?

一直以来对于这本在豆瓣上评分高达9.7分的经济学神作向往不已,五常老爷子也希望到2075还有同学在读这本书。最近发愿重新复习经济学的知识,在读完其他著作后,终于下定决心把这厚达1100页的巨著请回家,沐浴净手,静心阅读。希望自己的经济知识能够达到新的高度。

开篇科学的方法非常好,常有妙语,频频击节称善。后续需求诸章也常有亮点。卷二开始后就发觉文章开始东拉西扯,等到成本部分就开始不停地撞墙。老爷子频频基于他来自香港简单加工制造业的知识来诠释成本理论,但窃认为他诠释的成本理论对于现代化的流程制造,离散制造,高科技行业以及现代服务业来说,都有很多硬伤。后续的租值,定价,合约等都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当然,这是他的观点。

老爷子后来说到,经济学的三大问题:需求,供给和竞争,也没有这样简化经济学的。但如果这本书面对同学们,粗粗说来,至少要帮大家构建一个整体的框架:

三大参与方:个人,企业,政府(包括监管机构及央行)

三个研究维度:量,价,时间

三个不同层次上的主要问题:

主轴:需求,供给,分配

上部:制度,货币及投资

基础:人的行为(行为经济学,神经经济学)

研究方法:从传统的经典力学方法过渡到基于复杂性理论的经济生态系统分析及计算机模拟

两种价值倾向:利己(竞争),利他(公平,福利经济学)

关于英文翻译,有不少可议之处,特别是overhead cost(上头成本),真是老爷子的独创,只可惜产业界的人看不懂。

结论:

经济学著作分几类:1 重新翻新经济学大厦,构建新一代的经济学理论体系, 如马歇尔,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2 构建或更新某个经济学分支,如制度经济学,福利经济学,行为经济学 3 就某个专题进行严谨体系化论述,如费雪的《利息理论》。老爷子的《经济解释》更像是经济学者的博客,点评臧否,嬉笑怒骂,东拉西扯,和同学分享自己的人生经验,外加不断重复自己和各位经济学大神的交往。

正如其他书友的评论提到的,这书不适合作为经济学的第一本书来看。其实,这书不建议作为正式的体系化的经济学著作来看,特别是希望构建完整严谨经济学知识体系的同学(如经济学,管理学相关专业本科),而是大家学习完正式的经济学经典理论和著作(如研究生或具备工作经验后),已经能够构建起自己的经济学知识体系,能够进行批评性思考后,学有余力,翻翻这本书,找点亮点,引发思考,扩展思维。如果时间不够,就建议读读卷一科学说需求或者不读都可以,生命是有限的,读书的时间要珍惜。

《经济解释(二〇一四合订本)》读后感(四):一花一世界--《经济解释》

花了半个月时间,把一直拖着没看完的《经济解释》给翻完了,全书一共1000页上下,之前看到500多页后就看不下去了,主要是内容看得有点不明白,而且五常先生的港普,读起来真有点不容易。 五常先生,是我非常尊敬的一位经济学家,不过他成书的风格有点不同,带着港味的普通话,其实是不太好理解的,比如”多个香炉多个鬼”,这种表达很传神,但是没有粤语功底的人,看起来也会遭殃的,看这本书改变了我读书的习惯,心里默读的时候用的粤语,而不是普通话,因为好些地方,用普通话来念,感觉很别扭。

看起来,五常先生和好些诺奖的得主交情甚深,而且大家也公认五常先生在这个领域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一个中国人,科斯(Coase)念念不忘让五常在中国搞一个新的经济学学派出来,科斯的中国情结也是很让人动情的。

这并不是说五常先生在年少时候就出类拔萃,做出了什么轰烈的事情,而是在当年佛山华英中学(现在的一中),连续三年,考试都失利,后来还被逐出校门,回港后在皇仁书院念书,还是被逐出校门。几年后去洛杉矶念书,超龄读本科,非常的勤奋,以至于读书九年后在华盛顿大学荣升正教授。

五常先生说,如果参加当下的国内高考,他或许是落榜的一员,回国后发现了不少聪明的学生,但是思维过于僵化,不敢质疑老师说的,更不要说理论了。我也属于那种考试不讨巧的人,开玩笑的说,如果要我考研,我是考不上的,但是上了研究生要毕业是一点问题没有,不过做学问还是要谨慎与认真,我也算是以异类的方式坚持着我的坚持,或许有天我也能模仿先生,做出一番事业吧。

五常先生自己坦言,虽然他的研究回到了古典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上去了,但是他和现在谈到的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可不是一回事。标榜古典经济学的研究方式,是因为五常先生坚持经济学是要解释现实的,而不是糊弄一大堆数学,最后出来一个与现实并无太大关联的结论,虽然搞数学他也是一个好手。

数学能解得通的,逻辑一定对,但是逻辑对不代表解释世界就对了。推测与解释是同一回事,有事前和事后之分,前者是看到局限的变动推断什么现象会接着出现,后者是事情发生了,追溯发生的原因。经济的理论,大抵都是先有理论,然后找真实的例子塞进去,手里那些锤子,看什么都像钉子。

五常先生提出功用这个概念不合适,只是武断的以数字排列选择的随意定名,用以解释人的选择行为,这也是他老师阿尔钦的原话,包括施蒂格勒等一批的学者都是认同的。五常先生抛弃了需求理论中的功用的概念,重新使用亚当斯密提到的用值与换值的概念,当一个人提出一个与此前不一样的理论的时候,需要对框架内的术语做一个重新的定义,五常先生做了,把所有的心得汇集成这本《经济解释》,于65岁之后提笔撰写。

五常先生提出,市场出现的原因是为了减少某些交易费用或者社会费用,产权成为了交易可以进行的一个前提条件。五常先生把经济学框架简化成需求定律、成本概念与竞争含义,引入了交易费用与适者生存的公理。五常先生一直坚持,一个制度的运作有深浅不同的层面,不够深入往往不是真的懂,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无疑是人类经济历史中重要的一章,对于很多人而言,未必能分清政府策划和政府的市场干预的区别,即便是芝加哥大学的专家也是反对后者,而不是前者。

传统的中国社会的礼教有足浴减少交易和监管费用,所以能够在很早时候让中国进入了繁荣的社会,虽然以伦理治国可以大规模的减少制度费用,但是传统的模式有两大弊端,一是不容易更改,动不动就说这是祖宗定下的,二是学而优则仕,有识之士都做官判案去了,走科学路线的罕有。

工业的发展,打破了家庭结构,旧的伦理规范对工业社会的司法制度并无太大的帮助,而且西方的司法前后存在了2000余年,营造了一个陌生人合作的社会范本。新劳动法的出台,五常先生认为,过于保护劳动者会造成雇主不会轻易聘请能力不足的员工,而且会压制上头教和下头学的机会,因为每天都要产出,因此容易导致员工变成流水线上的工具,除此之外啥都学不到。

一千多页的书,而且提出了一种经济学的新蓝本,内容不谓之不详实,收益良多,毕竟能提出自己一家之言的学者,有自己的思考深度,也有自己的学术地位,能在圈子中嬉笑怒骂自成一家,本来就是大师的所为。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