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魏晋清谈思想初论读后感1000字

魏晋清谈思想初论读后感1000字

《魏晋清谈思想初论》是一本由贺昌群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0.00元,页数:30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魏晋清谈思想初论》读后感(一):没人说这书略坑爹吗?

没人说这书略坑爹吗?那我来说。

全书305页,前113为本书魏晋清谈思想初论,即本书书题,包括序言,上中下三篇。这后两百多页就是附录啦啦啦!!!

泥玛坑爹!!!

现摘下附录题目:

烽澻考

汉唐精神

论王霸义利之辨

汉初这南北军

升斗辨

诗中之史

我这种单纯来看清谈的兴趣不大啊

《魏晋清谈思想初论》读后感(二):《魏晋清谈思想初论》阅后一结

总结:时代性思想潮流必与时代相关,魏晋时期,前承东汉遗风,又历时局动荡,思潮激辩,而兴老庄以立身。其老庄之言,于政治中,正是曹操司马懿受益者也,但无仁政实施,终阴忍深刻,而后时局衰崩。

清谈无实事,非是有意为之,乃被迫为之。且清谈非为空谈,援引老庄之言,非洞察世事人情练达不能为尔,以天道观人事,总结于政治,此魏晋清谈之哲学体系。书中旁征博引,对于汉魏晋政局思潮更替,读来可有一番启发。且魏晋人士对于儒道品鉴,所言中和实际,又明达晓畅,值得一看,于今也有启示之意。全书不到百页,不必拘于原文,也不必拘于记忆,随便翻翻。

不过客观来讲,这本书对大众并不友好,多为文言,且援引庞杂。所以,在看的时候,最好用看杂志的心情,随便看看。不要被古文字所累,也不要为‘一定要学习’这样的企图心所累。不求甚解。

《魏晋清谈思想初论》读后感(三):《魏晋清谈思想初论 》阅后一结

总结:时代性思想潮流必与时代相关,魏晋时期,前承东汉遗风,又历时局动荡,思潮激辩,而兴老庄以立身。其老庄之言,于政治中,正是曹操司马懿受益者也,但无仁政实施,终阴忍深刻,而后时局衰崩。

清谈无实事,非是有意为之,乃被迫为之。且清谈非为空谈,援引老庄之言,非洞察世事人情练达不能为尔,以天道观人事,总结于政治,此魏晋清谈之哲学体系。书中旁征博引,对于汉魏晋政局思潮更替,读来可有一番启发。且魏晋人士对于儒道品鉴,所言中和实际,又明达晓畅,值得一看,于今也有启示之意。全书不到百页,不必拘于原文,也不必拘于记忆,随便翻翻。

不过客观来讲,这本书对大众并不友好,多为文言,且援引庞杂。所以,在看的时候,最好用看杂志的心情,随便看看。不要被古文字所累,也不要为‘一定要学习’这样的企图心所累。不求甚解。

魏晋清谈思想初论 ---贺昌群

掏粪间隙,比较好奇,随手一翻。嗯,自己的文言功底太差,明白意思却不能尽述。部分有感摘录如下(锚点):

序言写的有水平:

历史学为通儒之学,为古今合一之学,故往往言远而意近。世无纯粹客观之考证,亦无纯粹主观之议论,客观与主观,如高下之相倾,音声之相和,前后之相随。此编不敢以考证之缜密自居,亦不能以议论之空疏自薄,盖将窃处乎材与不材之间,又将窃取乎古今之变耳。观近代政治文化尚权竞力之趋势,殆已积重难返,故世变日菡,战乱方兴。

····与此书之成,前后皆有因缘。

区区则侧于历史文化之解释,聊以发潜德之幽光,非敢谓有所创获也大方君子倘进而教之,幸甚。

正文了:

上篇:汉魏间学术思想之流变

每一时代皆有其时代之特性,当其特性在发展之时,往往与前一代之传统势力,发生参差之相互作用,申言之,即必然承继其传统之一部分,同时革弃其传统之另一部分,复增入其他新异之部分,此历史演变之恒律也。

魏晋清谈(清谈高论,嘘枯吹生--后汉书,卷1)之起,在学术上上承东汉方术道家与老易思想之一部分,而革弃儒家之一部分,其新兴之一部分,则为先秦诸子之重光,与印度思想之流入。至汉末三国,因政治社会之巨变,遂形成一种韵味悠长之思潮,名曰‘清谈’至魏正始之际,始树立宗风,六朝称曰玄学,绵远三百年之久,其间大同小异,流别纷繁,非好学深思,体察深远,或忘怀得失,想与感应,难以究其极致。加以玄学理趣,妙擅音辞,鲜重传录,此当时与后世之论清谈者,所以浅深之别,是非之辨也。

两汉学术思想之变迁,可分三期。第一期武帝之前犹存战国之余风。第二期董仲舒议定儒家为一尊,尚《公羊春秋》,推阴阳,言灾异,刘向继之,治《谷粱》之学,更陈五行阴阳休咎之应,自是儒家经典,遂与纬谶阴阳五行灾异之说相结合,在政治上发生极大之影响,终始五德及符命之说,开中世禅代之风。第三期自东汉中叶以后,沿第二期之流波,加以外来方术之兴起,诸子学之复兴,及佛教经典之移译,直至魏正始之际,乃又为之一变。而其间为之连锁者,则《易》《老》《庄》三书也。

/下面就是每一期的大概介绍,旁征博引巴拉拉,涵盖对应杰出人物,文献等等。不搞学书,随便看看。/

世说新语、晋书等。可以看出一些端倪,片言只字,极简约玄澹之至,且最重人物之识鉴品藻。

上篇【汉魏间学术思想之流变】,大概就是上面的内容,末尾结束时,有这样一段话:

若以文化变迁之因果言,在文化之众方面中,有一方面变迁恒为他方面之先驱或原动力,若此方面无重大变迁,则他方面也无重大之变迁。具此性格文化之因素,称为文化之决定因素。文化之决定因素有二:

一为人生观之信仰,汉晋间人生观之转变,盖因大一统政治之崩溃,由儒家严肃之教条思想,解放而为老庄旷达任性之自然主义思想。自然主义最重对人生之思想······

一为经济制度,包括生产工具,生产条件,与直接从事生产者之一切关系,。

粗略看,这段历史中的人物遗书,都会讲到生死观。都是看破了的样子,提倡薄敛。可见于《后书》卷三九《赵咨传》:

‘夫含气之伦,有生必终,盖天地之常期,自然之至数。是以通人达士,鉴兹性命,目存亡为晦明,死生为朝夕,故其生也不为娱,亡也不为戚。夫亡者元气去体,贞魂离散,反素复始,归于无端。既已消仆,还合粪土,土为弃物,岂有性情,而欲制其厚薄,调其湿燥耶。但以生者之情,不忍见形毁,乃有掩埋之制‘

再有《魏志》卷二三《常林传》引《魏略·清介传》。

中篇:魏晋之政与清谈之起

文言文实在不好打,简略有所思在于:

魏晋时期,时局激荡,儒家严肃之名物训怙之学,不能适应时代之思潮,与乱世之人生观,所以儒家没落了。(反脆弱性太弱)

这时期,老庄之道兴起,WHY:

由权术而起者,其政必兼道法,(参看史记)。

以政治之实施论,道之用在法,法之体在道,故道法相成。以思想之理趣言,老子之宗自然,盖从虚极静笃中,得其体之至严至密者为本,欲静不欲躁,欲吝不欲丰,主柔而宾刚,取黑而存白,取水之善下,故于事恒因而不倡,迫而后动,不先事而为,静观万物之变,而得其阖辟之枢,夫是谓之自然。

/意思呢,大致是老子之学问,其实洞穿事物本质,逻辑严密,是一种后发制人的学问。大概是接触太少,以前觉得老子的学问有点‘爱咋咋地’的意思。/

但老子之学其本身之体出于阴,阴之道虽柔,而其机则杀,故学之而善者,则清净慈祥,不善者,则深刻坚忍,由是而兵谋权术宗之,虽非其本真,亦势之所必至,此曹魏政治根本之得失所在也。

/意思呢,老子之学,学好了,面目慈善,没学好,就是司马懿鹰视狼顾之相。顺便解释了曹魏政权更迭。/

接下来还探讨了时局政治,风气,治国之象不一而述。

夫老庄者,骄天下而有余者也,老子体无而超象,庄子与天而为徒,故学者往往废人道世法之实际,而宅心于世外,同赞化,此其所以轻天下而不顾也。六朝华贵之谈空寂,本无末有,绝俗遗世,至当官者望空而笑勤恪,朝政倾覆,祸至而不知其所召,皆由骄之过也。

/意思呢,老庄之道,注重超脱,放在官场,人人望着天空不干活,还笑话勤劳干活的,所以呢,政局就崩了。所以难怪朝代统治奉守儒学,这是个需求等价配对,互利共生的事情。/

/然而,同时,也需提出老子之学,不可仅以片文掬之,上面可为一个片面,让人觉得信奉老庄不现实。但是,也需指出,就实际政治而言,老子之言乃最现实者。‘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夺之,必姑与之’,可谓深观物理,历练人情之言,所以为兵谋权术之所宗,曹操,司马懿之政,皆深有会于此旨/

最后,总结一下,为什么魏晋‘清谈’盛行,乃政治与思想激荡所至,迫贤士大夫遗落世事,逍遥自足。这就是没办法,为了活命,只能这样。

可见:《世说·言语篇》

王羲之尝与谢安曰:今四郊多垒,而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

谢答曰:秦任商鞅,二世而亡,岂清言至患耶

上中篇,都是魏晋时期思想与政治潮流的演替。

下篇:清谈思想初论

这个时期人物代表,或者与之相关,甚至重要推进人物等。

比如王弼,张衡,马融等。这些人物对于老庄学说的推进与时局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还有关于儒,道学说,与政治相和的探讨。这里似乎明白了诸葛亮实为大才,学问融贯儒道,且运用准确得当,万分难得。

一时代文化思想之盛衰,隐隐乎如百川汇海,时或波涛澎湃,时或渊综停注,皆有其不得不然之势,所谓‘承百代之流,而会乎当今之变’。文化思想之盛衰,盖有随时救弊之义焉。

清平年代,民康物阜,文化思想亦趋于平稳笃实。

衰乱之代,荣辱无常,死生如幻,故思之深痛而虑之迫切,于是对宇宙之终始,人生之究竟,死生之意义,人我之关系,心物之离合,哀乐之情感,皆成当前问题,而思由以解决之,以为安身立命之道。

魏晋人士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儒道两家,以‘无’贯之。这点很有意思,提供的观点是,儒家提倡理想与现实的‘中’,道家洞察的‘无’。中和无味,所以任意添加,可适百味。‘无’与有相互转化,无即是有,有即是无。

下篇引述诸多,大概看看,反正也记不住。

对于儒道,儒家缺乏变通,道家相对灵活,实际应用还需二者相辅相成。所用之妙,存乎一心。

毕竟怎么用,还是自己的事情,用好了,毒药也能救命,用不好,人参还催命。不在于老庄之道,似乎不现实了把啦啦啦,其实人家的思想深具行动力,非空谈,且非洞察世事人情不能言耳,而后世引用单薄至此,实在可惜。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大量知识的涌现,渠道的多元,知识开始呈现扁平化的特征,使得对于知识存储量的重视远不如前。有些技术类东西可以现用现学,除此之外,还是需要全面系统博采众家形成体系为要,杂糅百家灵活运用,不为学问所累。

这里莫名想起【复仇者联盟3】里,灭霸那张烤紫薯脸,深沉的坐在荒败的星球上,还有一句对着钢铁侠STARK的台词

You are not the one cursed by knowledge

“不是只有你一人为知识所累。”

后来看复联3那个结局,简直了。这个随机均等战力死亡是什么鬼,居然把我的黑豹也给弄死了。土拨鼠尖叫,土拨鼠不服。

难怪灭霸哥一把年纪,看着那么沧桑,头上也没根毛,大概学问太多,整天在搞算法。计算星球战力,每个人的特征值,每个人的能量权值·····

最后团队没了,女儿死了,孤家寡人面对余生,的确是‘cursed by knowledge’啊。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