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川菜的味道美学》读后感锦集

《川菜的味道美学》读后感锦集

《川菜的味道美学》是一本由石光华著作,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页数:26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川菜的味道美学》读后感(一):川菜脑袋冲!这本书太香辣了!

书架上还有去年的那本《酸食志》,酸甜苦辣,五味人生,这样的小书,不厚,但耐看。 没有积累的妄谈是这类食文化书籍的大忌。庆幸的是,从青椒、鲜辣、干辣、煳辣到香辣、酱辣,《川菜的味道美学》以“辣椒”为媒,将川菜的辣写得极为细致,让人不由口齿生津。 “辣”如今是超级流量明星,大有一统美食江湖的架势。这部美食文化随笔,将对川菜的深人体验与文人哲思尽付笔端,通过系统梳理川菜的味道谱系,回溯川菜的人文传统,进而形成了川菜的味道美学理论。 本书融合了川菜的地道做法、历史记忆与人文情感的元素,对美食爱好者来说,阅读过程真是十分愉悦。我们熟悉的鱼香肉丝、宫保鸡丁、夫妻肺片、水煮牛肉、麻婆豆腐、毛血旺都是川菜。可是我首先想到的是在成都游玩时,在路边小店随便点的一盘辣椒炒五花肉,太好吃了,很呛鼻的辣椒的香味,点缀大蒜和豆豉,特别下饭,干了三碗米饭

《川菜的味道美学》读后感(二):一种鲜活的味道美学

川菜是中国传统四大菜系之一,它以其麻、辣、鲜、香的特点闻名,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川菜独特的调味方式和烹饪技巧与其他菜系有着明显的区别,它在烹制过程中使用大量的辣椒和花椒,给人带来浓郁的辛辣味道。

辣椒是一种具有爆发力的食材。不同品种的辣椒有着不同的口感,川菜正是把滋味和口感的丰富变化作为自身灵魂丰富性的深度表达。

在本书当中,作者就以辣椒为切入点,用青椒、鲜辣、干辣、煳辣、香辣、酱辣等六个篇章,从味道美学的不同角度阐述川菜的精髓。

书中,作者根据他近20年研学川菜文化与烹艺的经验,以及对川菜、对辣椒深微全面理解和感受,向我们分享他的饮食生涯。川菜美食给他带来的无尽欢愉,这些川味美食与故事,是他回忆的纽带,也是他情感的载体。

食物常成为人们的一种情感寄托。简单的食材,经过用心的制作与品尝,能生出不同的口感、滋味乃至情感。作者在文中讲述了他与川菜食材的结缘、对美食特殊印象,以及川菜一些烹饪小招小技凝聚的匠心。在文字中,我们能看到厨师们对食材、菜品格调细致准确的理解并做出富有变化和灵气的处理,也能感受到作者对食材、对厨师的敬意。

阅读这样的文字,能唤起许多人身心深处的味道记忆。正如作者所述,川菜中,配料与调料都互变,隐含着川菜味道魅力的哲理。美食的烹饪过程中,更暗合了世间许多做事做人的道理。

多年来,川菜不断推陈出新、生机勃勃,自有其根本。本书向我们展示了作者经历过的一路味道风景,讲述了川菜烹饪、调味艺术以及隐藏在食材深处的纯粹与智慧,让我们领略到川菜独特的味道美学。

《川菜的味道美学》读后感(三):魂牵梦萦家乡菜:青椒酱和鲜海椒

时值深秋,巴蜀的青椒都老辣了。入夏后才挂果的青椒,光阴不再给它们亮红的时间,就老老实实地青着,承受寒秋的风霜。似乎是残留于世的抑郁,或许是无命而红的恨意,此时的青椒,根根狠辣。太辣了,就只能作了调料。其实,这并不委屈别无选择的青椒。辣椒生而于世,绝大多数,作调料才是正用。那些有幸冒红的辣椒,也都是被人们做了辣子酱、豆瓣酱、泡辣椒。秋末的青椒用来做青椒酱,青辣的风味更加喜人。即使不做酱,也是剁碎了做蘸水。

与红椒酱生腌不同,做青椒酱的青椒需要熟油小炒。前者取其鲜辣中略带腌浸后的酱香,后者偏重青辣中复合的椒香,两种都可以做下饭的添味,更多还是做补味的蘸酱。有一罐青椒酱过冬,冬天就不太冷。没有鲜青椒的时候,炖了牛羊肉,牛羊肉汤里煮了萝卜,青椒酱做蘸水,就是稀罕诱人的辣口之香。

青绿深浸的辣椒,要剁得粗细不一,细碎的出辣,粗颗的保留椒香。还有一种土家人的方法,更得山野乡里的风味。青椒用柴火烧烤,然后放进石臼里,和着大蒜,春成椒酱。这种带着湖香的青椒酱,有着岁月袅袅炊烟的气息。城里做不出山林的味道,就在剁碎的青椒中加入姜米、蒜块,锅中油完全炼熟之后,油温降至四成热,把青椒碎、姜米、蒜块翻炒出香,再放进盐青花椒略炒半分钟,即可关火装罐。加入青花椒,要的是有几许清冽的麻香,与青辣之香应和。之所以用油炒,是因为青椒酱不喜生椒味,生青椒轻度发酵后会变酸。红辣椒做鲜椒酱则相反,红椒辣酱要的就是微酸带出的香鲜,所以,不仅不能炒而且加油也要生菜籽油,才有生香。而红辣椒酱,定要有红花椒才是正分。辣椒做酱,一青一红,青椒偏阴,故而或用火、或用热油之阳入之;红椒太阳,便丝毫不沾烟火,完全阴熟。贯穿川菜烹艺中的阴阳之道,追求的永远是饮食的平衡。现在,做菜、吃菜的人都特爱讲饮食文化。其实,中国菜的文化就在菜中,就在祖先们传下来的技艺中。

现在,青椒酱还偶有人做,但还有一种青椒做的家料,城里几乎吃不着了。它的名字,可能很多人见着也读不出来,叫鲊海椒。这真是川人的老吃食了。更老的是“鲊”这个字,念,本义是红曲米和盐腌制的鱼。海椒以鲊名之,单用了腌“zhǎ”的手法。大多腌菜靠的是盐与食材在时间中暗通款曲,让天气成为它们慵懒的温床。但是,鲊海椒却可以不放盐,完全靠食材自身的发酵产生奇妙的变化。

相传是重庆武隆仙女山上的低族人,最早开始做鲊海椒的。他们生活在大山之上,到了秋天,就用石磨碾碎玉米,与剁碎的青椒混合起来,比例是1 : 2,不加盐,再加入老黄姜碎米和蒜米,装进土陶坛子,再用细稻草塞紧坛口,倒匍在清水盆中,然后,就静等自然这位大厨,慢慢完成它精妙的料理。30天后,各种乳化、酶化的过程,让食物脱胎换骨,开坛之时,清香,鲜香,辣香,酸香浑然一体,又层层迭迭扑鼻而来。青辣椒在它的一岁之末,为我们揭开了自然的秘密,拿出了它一生中的极致美味。

不过,鲊海椒不能生吃,还需要一点火与油的激发,才能撩动它深含其中的温柔和热烈。山里人的回锅肉就是鲜海椒炒的。我觉得,它与郫县豆瓣炒回锅肉,各有其妙,堪称双绝。现在大米多了,很多人嫌玉米面粗口,改成米粉匍青椒。这本无不可,只是我还是欢喜玉米面鲊出来的,更有山野的风味。

有这么一坛鲊海椒,我最想做的是鲊肉。小时候,奶奶说吃粉蒸肉,就叫吃鲊肉。后来才知道,鲊肉是把洗净后、搌干水分的猪肉切片,和上米粉,埋进鲊海椒坛子里,10天左右,取出来,上笼蒸熟,出了油,佐以姜米、蒜米、花椒,再略蒸几分钟,最后,撒上青绿的香葱花。酸辣生津,香气满桌。

鲊鱼,鲊肥肠,鲊虾子;鲊土豆片,鲊南瓜,鲊芊头……

在深冬,如果你早已客居他乡,突然收到故乡亲友寄来的一瓶青椒酱,一罐鲊海椒,旧日子的容颜,人世的不言之情,是否会让你眼睛一湿?

本文来自书中同名篇目节选。

《川菜的味道美学》读后感(四):味道就够了还加上美学,这是真香,这个真不能忍啊!

假如一本书就给你看饿了,不用问,这本书就是美食书。

假如饿到做梦都能闻到香味儿!不用问,这是本川菜美食书!

迄今为止我固执的认为滋味最丰富耐吃的就是川菜了。要清淡有开水白菜,要随意有各种火锅儿!

但是这个川菜的辣椒啊!我也没想到在我看这本书之前,就一个辣椒还有这么丰富的内容。

《川菜的味道美学:辣椒真味》。这是近年来石光华《新周刊》专栏美食文章的结集呈现,以“辣椒”为媒,收入的数十篇文章,分别围绕青辣、鲜辣、干辣、煳辣、香辣、酱辣等6大篇章!

哎,这我不能忍啊你们一个辣椒说不完!啥情况啊一大早我就想吃川菜,昨晚做梦都是各种香喷喷红彤彤冒着热气和香气的干煸,烧椒,冒菜,蘸水!差点半夜爬起来去吃个海底捞!这食谱不能带到卧室啊会做梦饿(馋,不是,划掉)醒的!

今天重点说说这本书里这个煳辣。

作者也很重视的一个篇章,包含了9篇美(食)文!

读完这段就知道,这本书不仅仅是味道啊,真的是至美的人生体验。石老师详细介绍了煳辣之香的缘起、煳辣的甜和香、火烤煳辣、煳辣四法、煳辣的蘸水,又说到川菜的调味顺序、入菜的讲究、川菜手段(这个词有没有一种傲娇的高手淡定!)还有煳辣的炝香,这是看了特别有想立刻冲进厨房马上起锅热个油泼的冲动。

我有联想到这本书书名的傲娇之处:不说是美食和香气,却说这是“味道美学”。恰好前几天刚刚看了一本《成都的街头美学》,忽然有一种隔空对了个流水对的的感jio!这些人对生活是有多深的爱啊,把这生活的街头巷尾,烟火香辣,都化成文字,写成人生,记录成了真实的生活之美。

描写美景的文字还能忍得住要等到有时间成行才去体验,这厚厚一本里外喷香的文字只想立刻满足我的饕餮欲望,一张张美图勾起对川菜的无尽热爱,更加上作者的情感加持,这个不能忍啊!

一大早我点了钟水饺外卖,晚上直接约小伙伴去川菜馆子扫一拨,再看个硬核电影,川菜嚒!硬是要得!

川菜的味道美学

9.8

石光华 / 2023 / 广东人民出版社

《川菜的味道美学》读后感(五):一本馋人的书,讲述川菜“千姿百态”的辣!

全国各地,要说哪个菜系馆子蕞多,非川菜莫属。

在八大菜系中,川菜是较晚的一个。

但是川菜味型多,两千多年古川菜的厚积,近一百多年不断地改革、创新、融合,让川菜的受众越来越广,成为大家口中具有“平民温暖”的美食。

那川菜以什么见长呢?

川菜大师吕正良总结川菜:清鲜为底,麻辣见长,重在味变。

的确,“麻”和“辣”是大众印象中蕞常见的两种味道。

但是,很多外行人不知道的是,麻和辣也能分出很多味道。

作家、川菜文化研究者石光华就川菜的味道谱系著书,第一本是讲“辣”的书,就是这本《川菜的味道美学:辣椒真味》。

石光华在序言里科普,川菜的10种味型分别是:辣子味、泡椒味、红油味、酸辣味、椒麻味、家常味、干烧味、鱼香味、怪味、麻辣味。

而细化到“辣子味”,分别有青椒、鲜辣、干辣、糊辣、香辣、酱辣六种呈现方式。

书籍的六卷正是以这六种呈现方式命名的。

作者用诗意又充满哲学的语言,详细讲述了不同辣子的历史文化、制作方法、适合的菜、不同辣椒的季节性、四川饮食文化等内容。美食爱好者可以学到菜谱、不同辣子的吃法。文学爱好者可以读到美好的语言及日常的温暖故事。而哲学爱好者可以从中品到人生的态度。是一本非常有温度的书籍。

撷取两卷内容,分享一下:

青椒:青的灯笼椒几乎没有辣味,青的螺丝椒有少量辣味,这两种辣椒,对于四川小孩,算是吃辣的启蒙。

尖椒,也叫牛角椒,炒虎皮青椒是它的本命。

农历四五月的二荆条,当菜来吃,才是识得辣椒的人。

二荆条,也适合做烤椒。在木炭火上烤,一面烤煳一些,一面保留青椒,烤熟就行。这样的烧椒,才既有烧煳的熏香,又有辣椒的清香。

糊辣:

川菜中的糊辣,师承贵州。

糊辣的香,比之青辣、鲜辣、干辣,更浓烈。把骨子里的辣椒烧成一种火气,只有糊辣才是真正的火辣。

做糊辣椒的方法有四种,直接火烤;柴火灰捂烤;干锅慢炒;油锅快炒。

怆炒、怆拌、怆淋(水煮肉片等经常会用到)是川人常用的糊辣怆香三绝。

“四川人真会吃!”,这是大作家中的“美食博主”汪曾祺老先生对川菜的评价。

这也是我读这本书的感受,川菜的推陈出新能力真的一绝,光是辣椒就能变出这么多花样,读馋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