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第二大脑:肠脑互动如何影响我们的情绪、决策和整体健康》的读后感大全

《第二大脑:肠脑互动如何影响我们的情绪、决策和整体健康》是一本由[美]埃默伦·迈耶(Emeran Mayer)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236图书,本书定价:59.00,页数:2018-1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第二大脑:肠脑互动如何影响我们的情绪、决策和整体健康》读后感(一):翻译的问题

翻译看起来还是有些不严谨。比如有种药叫做“西普兰”,我觉得应该是“西酞普兰”,虽然没看到原文。还有几处人名的翻译,明显前后不一致,比如巴德•克雷格,之后译为巴德•布雷格(从内容看应该是同一个人,但没有英文名)。还有几处属于内容上的错误,如p84和85,19世纪80年代,我认为应为“20世纪80年代”。据我了解,一百多年前精神病学还处于在今天看来的蒙昧阶段,不大可能进行此类的动物研究。

《第二大脑:肠脑互动如何影响我们的情绪、决策和整体健康》读后感(二):读书笔记

仅读了书中肠易激相关的部分,饮食部分不太感兴趣。

上台演讲前可能想要上厕所,这是为战斗或逃跑做准备,由于肠道中的内容物会占用接下来活动的能量,所以会想要排空肠道。

大脑预感到威胁时,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大脑发送信号给下丘脑,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身体进入应激反应模式,肠道收缩加强,肠道壁通透性增加,结肠粉笔更多的水和黏液,引发腹泻。

各种情绪中,恐惧是引起肠易激的主要情绪。

建议结合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这里仅说心理治疗。

正念冥想,包含以下三个技能:

我理解这三个技能都是为了消除恐惧心理。

《第二大脑:肠脑互动如何影响我们的情绪、决策和整体健康》读后感(三):我们还有第二大脑?

《第二大脑》肠脑互动如何影响我们的情绪、决策和整体健康。很有意思的命题,肠道菌群研究是目前的热门研究,我在研究生期间也进行了肠道菌群与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脏病关系的研究,虽然对菌群结构的改变与稳定有些了解,但是本书带给我的震撼和新奇超乎我的想象。

作者是一个很专业的科研工作者,也是个很棒的讲故事人,把这些枯燥的研究和我们的生活结合,用讲故事的语言,用一个个问题把读者带入书中。不过,如果你想像看小说一样看这本书,那你就错了,这毕竟也是一本严谨的科学书。

“如果把所有肠道微生物放在一起组成一个器官,它会重达2~6磅,它与2.6磅的大脑相当。基于这个比较,有些人已将肠道微生物群称为一个“被遗忘的器官””,这个器官通过神经(迷走神经)与大脑相连,也形成一个肠-脑轴。肠道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大伙都知道,但我们不知道的是,他与环境中的微生物物一样从远古到现在微生物种类仅存1/3,而微生物的多样性也关乎我们人类的健康,他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形成的?在成年时稳定的么?令我震惊的是,个体微生物刚开始是从母亲的阴道中获得,而在3岁时就已经稳定,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的健康与否早在精子卵子时、早在生命前3年就已经确定,母亲的饮食,以及母亲在怀胎时的压力也会对胎儿的脑部健康造成影响。“健康的开始就是微生物”。阅读中还有一个感受就是,人类真是一个神奇的物种“婴儿在未进食任何固体食物之前,肠道微生物群已经为应对固体食物做好了准备”“人乳中的低聚糖是唯一严格以滋养婴儿菌群为目标进化出的化学物质”。另有一个有意思的研究,“对哺乳婴儿的纵向研究发现哺乳的时间越长,大脑体积越大,这一特点与认知功能发育相关”,这或许是一个提倡母乳喂养的切入点哦。本书还讲述了很多肠道微生物与自然、微生物与情绪(压力)、饮食摄入之间的关系。看到这些结论很是奇妙。

本书从菌群结构解释了我们已知的但不知道为什么的现象。我们摄入高脂高糖进入肠道,刺激微生物释放信息,由神经传导到大脑产生炎症,这个炎症或许当时不会表现,但时间以后呢?他就会产生各种疾病,比如肠易激综合征,脑病,冠心病,高血压等,随着年纪的增长,肠道微生物逐渐变少,而帕金森综合征也是在60岁之后的老年人中出现,这或许是个新认知。

本书从我们不熟知但庞大的肠道微生物角度解释了很多现象,也揭示了另一层面的“人与人不同”,也提醒读者北美高脂高糖饮食结构的危害性,地中海饮食的益处,用有趣的问题,通俗的语言讲解枯燥的科学研究,再与我们的生活相联系,提供健康生活指导,这就是本书的魅力吧。但是唯一阅读体验不太畅快的是,本书更偏向于综述的形式,虽然作者的故事讲的不错,但还是有点点科研综述的冷冰冰。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