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大科学经典读后感有感

大科学经典读后感有感

《大科学》是一本由【美】迈克尔•希尔齐克著作,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89,页数:2022-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科学》读后感(一):小科学,大科学!

说到“科学”,我们都会下意识的把它归为理科,因为它涉及到数学、物理、化学,而它却不仅仅涉及到我们所谓的“理科”,应该说是一门交叉型学科。对于科学的定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知,众说纷纭。达尔文说:“ 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做出结论 ”。方舟子在《科学是什么》说道: “科学是一种方法,是战胜愚昧无知的最有力的武器 。”

科学对于我来说更像是验证是与非的实验,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今我又在《大科学》中发现了新的定义:大科学,小科学。

所谓大科学,主要是解决大问题的,需要巨大的资源,包括成百上千的科学家、大型的操控设备、很大的场地等等,是一种由重大科学项目驱动的工业规模的研究模式,像原子弹的研究、核科学研究等。

虽然“大科学”一词是在1961年由物理学家阿尔文·温伯格提出的,但是掀起大科学风暴的正是这本《大科学》的主人公欧内斯特·劳伦斯。

在书中详细的描写了劳伦斯为了他的科学实验,为了回旋加速器一直饱有超高的热情,不辞辛劳,不计时限,也让世人记住了他。所以在他的悼念仪式上劳动经济学家克拉克·克尔说:“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人类至少已延续了一百万年。在这上百万年里,他们不断地摸索着去更多地了解、更好地控制这个世界。他们中的一些人向未知的黑暗投射出一束光,为所有后代照亮了一个新时代。在这些光束中,最强的一束是由欧内斯特·劳伦斯点燃的。”

劳伦斯并非人们认知里的传统意义上的科学家那样只埋头于科学实验中,他非常有雄心气魄,所以他建造了一座现代化科学殿堂,同时他又非常有智慧,他组建了自己的团队,管理着数以百万美元的经费。在他的带领下,大科学进入人们的视野,同时也让大科学的技术成果成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武器,让世界知道了科学不再仅限在学术上,它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强大的象征。

大科学让我们了解了科学的丰富,也增加了我们对自然世界的认知,但同时也让我们知道了它的威力与危害。就如作者所言,随着大科学项目变得越来越大,科学家们开始变得举步维艰,因为用于解决紧迫的社会问题所需的公共资源有很大一部分被大科学占用了。虽然大科学的许多成就似乎模棱两可,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去了解它、去审视它。

《大科学》读后感(二):理科学霸男友强烈推荐的硬核科普书

在我恋爱前,我对男友的印象是成熟稳重幽默,我并没有感觉到他比我聪明很多。直到我们恋爱后,他讲了过去求学和现在教书的一些经历,我后知后觉地发现他居然是个理科学霸。为了证明我是一个同样优秀的读书达人,我给他带了前几个月我非常喜欢的《亲历宇宙史》和《穹顶之外》,他看了几分钟后说,他在小学时已经读过类似的课外读物了。

最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的新书《大科学》上线了。当我还在犹豫要不要读的时候,男友主动说,如果我读不懂,可以问他。当他拿到书后,看了几章,他向我投来了关切的眼神说,这是内容比较硬核的科普书。不服输的我听完他的讲解,决定再好好读一遍,结果发现收获巨大,我发现了一个新的科学世界。

记得当年我上初高中物理课的时候,每当我理解了老师讲的新知识点,我就后悔自己晚生了几百年,不然我在近现代也许可以成为一名物理学家。我想知道高中以后的物理发展方向。而这本书不仅给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还告诉了我科学实验背后的变迁故事。

我们在初高中课本上看到的科学实验,某个科学家自己或者联合其他几个人,获取少量投资就可以开始研究,只要方向正确,一定会有结果。而90多年以前,极富魅力和机智的年轻科学家欧内斯特·奥兰多·劳伦斯发明了回旋加速器,而回旋加速器不断升级变成了更先进的大型强子对撞机,而两者的工作原则类似。

劳伦斯的实验室集合了60位科学家和十几名技术人员,与从前科学前辈们“小科学”式的研究相比,他这是“大科学”的研究模式。而现在国内有些顶尖学者奔赴国外进修或者工作,主要也是因为国外有更先进的科研条件。从劳伦斯开创的大科学时代以后,科学研究就不再仅仅是科学界的事情了,每一次的科学研究都关乎着地球或者人类的命运。

纵观历史,我们会发现世界上有很多天才。而我在某本书上看到,那些惊世骇俗的天才有一个共同点,天生精力旺盛,他们每天睡眠时间比普通人少一些。他们有目标有想法,于是他们总能遇到帮助自己更快更好地实现目标的人。劳伦斯作为一个我心目中的天才,印证了现在网上很流行的一句话,“比你优秀又比你努力的人,究竟有多可怕”?

也许我终生无法成为劳伦斯这样的伟大科学家,但我可以做一个努力的普通人。推荐喜欢数理化的学霸们或者想了解科学发展历史的书友们读这本书。最后祝愿所有读到这本书的朋友们阅读愉快!

《大科学》读后感(三):欧内斯特·劳伦斯:从小科学到大科学的转化

说到物理实验,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但是提到物理实验室,就不得不说到从小科学转化到大科学的第一人,欧内斯特·劳伦斯的那座具有世界性知名度的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了。据说这座实验室从建立之初到现今,共出现了14名诺贝尔者获得者,可见其团队非常强大。

劳伦斯的这座实验室在鼎盛时期曾雇佣了60位科学家和十几名技术人员,如今已拥有数千名的科学家、工程师以及相关技术学者。显而易见的是,此实验室能获得如此成就,离不开它的缔造者与领导者劳伦斯极具个性的管理风格。

美国专栏作家迈克尔·希尔齐克在其著作《大科学》中称:科学天分加上他对工程的直觉,使他对物理学有一种本能的把握。这本书将会为我们展现劳伦斯的实验生涯以及他的研究成果,旨在用一种深入的视角看待劳伦斯如何实现小科学向大科学的跨越。

1901年的8月,欧内斯特·劳伦斯出生在南达科他州坎顿,以“脑瓜特灵”而知名的劳伦斯家族,从小热衷于无线通信和电路实验的他是个无线电迷。除了对物理极具天赋外,劳伦斯的其他学科似乎并不理想,转投物理研究的他,攻读研究生时期在斯旺教授的指导下,为电动力学和磁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此后的成就奠定了根基。

1929年,劳伦斯在偶然的思考中发现了加速亚原子粒子的新方法,并宣称:“我就要出名了!我要用它来轰碎原子。”而这种由劳伦斯发明创造的设备便是对核物理学影响巨大的回旋加速器。在全世界的科学家无法攻克的难题面前,劳伦斯轻而易举的就做到了,他不仅解决了如何使亚原子粒子获得能量的难题,同时也实现了小科学到大科学的跨越。

在作者的笔下,劳伦斯是一个睿智的人,是一个对工作拥有狂热激情的人,曾有位同事回忆说:“他给人的印象是从手指到全身都充满了活力,无论走到哪里,这气氛就带到哪里。”

可以说《大科学》中对他的描述颠覆了以往我们对科学家的认知,他不像其他著名的科学巨人沉迷研究不谙世事,也不像某些科学家一样无厘头到癫狂,他虽然会因工作中的失误而沮丧,却依然保持着对科学研究的高度热情,我想这大抵便是推动他实验大科学跨越式成长的最强助力吧。

《大科学》读后感(四):大科学何为?

文章开始之前,我们需要对「大科学」有一个基础的定义。

“大科学”一词是由物理学家阿尔文·温伯格(Alvin Weinberg)在1961年——本书主人公欧内斯特·劳伦斯去世三年后提出的。温伯格调研了前几十年的科学研究模式,对这一时期作了这样的定义:其科学成就的标志——高耸的火箭、高能加速器、核反应堆——都是用铁、钢和电线电缆搭建的,就像早期文明用蟠纹石教堂和大金字塔向天上的神和世俗的国王表示他们的虔诚一样。

而本书所以将【大科学】与【欧内斯特·劳伦斯】放在一起作为标题,是因为我们大概可以说,是欧内斯特开创了大科学时代。

在欧内斯特·劳伦斯的辐射实验室里,作为核心装置的回旋加速器在技术上非常复杂,操作起来又非常容易失灵,以至于需要专职工程技术人员时刻保持警惕,这种因科学问题的令人生畏的复杂性所强制的宏大承诺已经变成一种信仰。

或者换个说法,大科学研究是一种由我们这个时代的重大科学项目驱动的工业规模的研究模式—一原子弹、登月竞赛、派遣机器人作太阳系外的深空研究、微观尺度上的亚原子粒子的性质研究,等等,无不如此。对撞机以及2012年夏天宣布的“希格斯玻色子”的发现,则是对大科学的最好诠释。

当今时代,大科学主导着学术界、工业界和政府的研究方向。它解决大问题,因此需要巨大的资源,包括由成百上千的职业科学家和技术专家来操控的设备,其项目资金往往是一所大学,甚至一个国家难以承担的。CERN的对撞机不仅得到了来自21个成员国的财政和技术支持,还得到了其他60多个国家和国际机构的支持。从这些数据可看出当今大科学的规模。正如物理学家罗伯特·威尔逊(Robert·R·Wilson)所阐述的那样,这种规模的研究不是哪个独立机构能够单独实现的:“独自从事核科学研究就如同独自登月一样,几乎是不可能的。”

在读到第十七页的时候,我终于意识到作者似乎在试图跟我解释回旋加速器的物理学原理,而我竟然看懂了,为此我感到震惊和喜悦。

随着书中的一系列物理学原理的层层推进,物理学史的波澜壮阔在眼前展开,让我不断回想起当初看《上帝掷骰子吗》时的心境,我在读上帝掷骰子吗时曾这样写道,“作者一字一句里都充满了对物理学的热爱,所以即使身为对物理学一窍不通的读者也能对其中的惊涛骇浪有所感知。”如今几乎是复刻的情绪再度在胸中翻涌,不同的内容激起了我相似的阅读体验,这绝对是一种有趣的感受。我想我不会是一个人。

作为科学界的政治家,欧内斯特拥有无人能及的筹款能力,可以受到国会议员或白宫的尊重,甚至可以声称代表整个科学界的同意利益,以不可思议的能力推动大科学的进步,不仅揭示了自然界中一些最隐秘的秘密,而且发明了一种新的方法来解决大自然的问题。

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人类至少已延续了一百万年。在这上百万年里,他们不断地摸索着去更多地了解、更好地控制这个世界。他们中的一些人向未知的黑暗投射出一束光,为所有后代照亮了一个新时代。在这些光束中,最强的一束是由欧内斯特·劳伦斯点燃的。

从此以后,人们会看得更远,了解得更多。我们每个人以及我们的每个孩子,都应将这一无价的贡献归功于欧内斯特·劳伦斯。因为他扩展了我们的视野,减少了我们的无知。他增添了我们每个人的尊严,给了我们更多的生活的意义。

他将作为回旋加速器的发明者被人们永远铭记,但更应该作为现代科学研究方法的发明者被人们记住。大科学与他的名字必然始终紧密相连,他为大科学开创道路,大科学则为他延续生命。

《大科学》读后感(五):唯有真正热爱,才会无所畏惧

一开始拿到这本书,因为不在我的认知领域内,所以觉得应该会很难读,但当我真正看完这本书时,却发现还挺有意思的。

书封上说,作者为小科学向大科学转变这一现象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读来确实如此。

这本《大科学》,如果把它当做一本科普读物来看的话可能会略显枯燥,但把它当做一本伟人传记来看还是挺有意思的。

通过这本书,你能看到那些平时我们只在书上看到过的,或者是只听过其发明研究的科学家的趣事。通过这些趣事,我们又能看出他们对于科学的那份热爱。

读这本书时,我脑海里始终浮现出另一个形象:韦东奕,他与《大科学》里的主人公之一奥本海默在某些方面还是挺相似的。

一样为热爱痴狂,一样赤诚,一样是位行业内不得不提的领军人物。

《大科学》

书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片段,奥本海默在学校里是一门选修课的主讲老师,但是他的学生却一再退课,原因是因为他上课时喜欢嘟嘟囔囔地说话,学生们都听不清,也听不懂。

由于太多学生退课,最后奥本海默只能恳求他唯一的学生安德森不要退课,这样他的课才有可能继续存在在这个学校里。

前段时间看新闻,说韦东奕的课,也有好些人听不懂,他也经常在上课的时候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而喃喃自语。

因为热爱,所以时常会沉浸其中而忘记了周围的环境,或许这之于外界、学生们看来,似乎有些“不称职”,但是正因为有了这些可爱的人的存在,科学才得以时刻焕发蓬勃的生机。

科学家的热忱

《大科学》这本书,从小科学讲到大科学,从一位位兢兢业业的科学家讲到一项项发明,虽然浓缩在一本书中只有400页左右,但细细读来,仍有一种震撼之感。

如今我们能熟读背诵的元素周期表,当初也是科学家们,经过成千上万次实验才最终收集到如今我们在网上轻轻一点就能搜索到的信息。

小到我们用的手机、电脑,大到国之重器,都是科研人员的心血和成果,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了解这一方面的知识对于科学家们来说也是一种尊重。

这本书虽然读起来有点费脑力,但对于我这种平时不怎么接触这方面知识的人来说,觉得还是很值得一读,能通过这其中的故事看到一个我从不曾看到过的世界。

END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