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聪明简史》读后感100字

《聪明简史》读后感100字

《聪明简史》是一本由猿编程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2021-10-1图书,本书定价:129.00,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聪明简史》读后感(一):培训计算思维

都说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在这个大数据渗透到我们生活中每一方面的时代,计算机技术的教育又该如何从娃娃抓起?其实要在这个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解决问题,计算思维必不可少。

《聪明简史》一书中,讲述了在计算思维在历史书发挥重大作用的14个伟大的发明。

告诉我们,计算思维的培养,就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在本书中,通过精美的跨页场景来提出问题,让孩子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得到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掌握计算思维。

《聪明简史》读后感(二):独辟蹊径

现在有很多写给孩子的绘本形式的这个简史,那个简史一大堆。本书独辟蹊径,选择了一个少有人涉足的领域,书名叫《聪明简史》,但我觉得副标题更为贴切,不妨称之为“计算简史”。既然叫做计算,当然跟数学脱不了干系。数学在很多人包括一些科学家看来,是一种纯理论的学科。如果要把纯理论的内容画成绘本,介绍给孩子,无疑会有不小的难度。于是本书采用了问题来了——聪明的办法——聪明人这样的三段式结构,把理论变为实际的问题和物体,并且生动地、趣味地以绘本的形式,呈现给孩子看。 本书按照历史的顺序讲述,时间的长度其实并不算长,从书最后的时间线来看,也就1500多年,和现在动辄三四千年的历史读物比起来只能算小儿科,但是从古代的算筹一直讲到最前沿的量子计算机,跨度之大,几令人炫目。 事实上,如果本书是家长陪同孩子阅读,如果孩子的好奇心强一些,家长的知识储备量大一些,每一章可以读上至少一个小时。

《聪明简史》读后感(三):如何帮助孩子构建计算机思维

陪娃看完这本书,感触颇多,其实想要培养孩子的计算思维,不一定要会编程,但学习工程师的思考方式,了解编程能做什么以及不能做什么,对未来会很有帮助。

主要通过计算机简史让孩子意识到计算思维有什么用处,能解决我们生活中的什么问题,反而更重要。作为父母的我们,可以告诉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其实在不自觉地应用着计算思维啊,比如日常在家做菜,从确定菜单,到采购、分配原料、使用烹饪工具,到做出丰盛菜肴;再比如计划全家旅游出行,从确定目的地开始,经过确定交通工具、规划路线、分配时间、服装搭配,才能安心开启旅行……这其实都是利用计算思维的过程。正如孔子说,最好的教育方式是因材施教、是寓教于乐,是用孩子喜欢的方式向孩子传授知识。

《聪明简史》读后感(四):聪明简史: 一本很有意思的书

在朋友家里看到的这本书,一开始以为只是一个普通的绘本,没想到翻了几页后,意外的还挺喜欢。

“聪明简史”,书名就先引人注目。看过《时间简史》,听过《世界简史》,但聪明也有简史吗?抱着这样的好奇翻开了书。

从算筹开始到计算机的发明,从人工智能的初现到未来量子世界的展望,这些计算问题的解决不仅推进了人类社会科技文明的发展,也闪现出历史长河中人类智慧的光芒。

但内容丰富,不代表晦涩难懂,恰恰相反,作为一本儿童读物,《聪明简史》这本书用了几个小妙招,来牢牢抓住孩子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一招,图文并用。对于4-12岁的孩子来说,他们的身心都处在最初步的发展阶段,比起长篇大论密密麻麻的文字,生动形象的插画和跨页场景足以让孩子们爱不释手,同时还能学到知识。

第二招,有条有理。比起平铺直叙,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的形式,能让孩子们自主思考为什么,再去想怎么做,不是一味地接受知识,而是在学习中提高自我。

第三招,贴纸乐趣。绘本随书附赠了妙趣横生的贴纸和家长手册,让孩子边学边玩,也能让家长参与进对孩子的教育中,与孩子共同学习,还能增进感情。

这本《聪明简史》,不仅让小朋友看的开心,也让大朋友能从中增长知识,了解人类历史中的趣味故事,确实是本良心之作,推荐给大家~

《聪明简史》读后感(五):从数小棒儿到大数据

计算这件事儿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从市场买菜到火箭升天,都离不开计算。现在手机自带的计算器以及计算机软件让人们已经对计算习以为常,对计算头疼的大概只有正在学数学的小孩子们了。可是计算这件事肯定不是从一开始就这么简单的、理所当然的,那么“计算”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历史呢?《聪明简史——历史中的计算思维》一书将这段历史逐一梳理,以漫画形式将其呈现给孩子及家长们。阅读本书,大家就会发现,计算工具的演化是漫长的,也是充满智慧的,发明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儿。因此作者在讲述历史的同时也列出了对应发明者的生平介绍,他们是真正的“聪明人”。

说起计算工具,大家能想到的最古老的是哪一种?作为中国人很多人会想到算盘。在我们80后上小学的时候,算盘还是一项需要学习和考试过关的技能。当然这不是最古老的,我们还会想到在岩壁上画道道、结绳等等。本书介绍的第一种计算方法就是使用算筹。“算筹是一些长短一致、粗细均匀的小棍,通常用竹子或是木头制成”,其使用方法是“采用纵式或横式两种摆放方法来表示数字1~9”,其中“各位上的数需要用横式、纵式穿插摆放”。

算筹及算盘这两种工具还是比较简单、原始的,但是下面的工具有点儿烧脑了。首先是计算尺。这种计算尺在1620年时由英国数学家甘特首次发明,经过种种演化,1850年法国的一位海军研发出了现代计算尺。这种尺子由上定尺、下定尺、滑尺和游标四部分构成,尺子上刻有密密麻麻的对数值。请恕我愚钝,实在无法弄清其计算原理。但是这种尺子的计算能力很强,书中介绍,1969年,美国航天员还把它带上了“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用来解决在太空中遇到的计算问题”。

从1889年打孔卡制表机问世起,计算进入了机电设备阶段。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通用电子计算机诞生。如今我们使用的电脑已经是第四代电子计算机,其中的关键演变就在于元器件的不同,从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一直发展到了现在的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而我们的计算也从最初单纯的计算,逐步拓展到了各个领域的统计、预测、搜索。比如大数据,这是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最大规模的计算。这个计算给我们带来的便利及优势甚至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或者实际需求。从掰指头数小棒儿到一切得来全不费工夫,这个过程是智慧的结果,如今我们更需要智慧来控制这一切的飞速发展。正如庄子所言:“物物,而不物于物”。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