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经济学通识课:一堂与我们的未来息息相关的经济学课》读后感摘抄

《经济学通识课:一堂与我们的未来息息相关的经济学课》读后感摘抄

《经济学通识课:一堂与我们的未来息息相关的经济学课》是一本由冯兴元 / 朱海就 / 黄春兴著作,海南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2020-8,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经济学通识课:一堂与我们的未来息息相关的经济学课》读后感(一):以奥地利学派经济学为核心内容的经济学通识读本

冯兴元 朱海就 黄春兴《经济学通识课》,这是一部以奥地利学派经济学为核心内容的经济学通识读本,包括了100讲正一君书院线上名师经济学通识课的内容,每讲配了本讲要点、插图、思考题与参考资料。作者为三位通识课老师,分别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冯兴元教授、浙江工商大学朱海就教授以及台湾国立清华大学黄春兴教授。每讲的漫画插图由黄麒霏制作(漫画好棒)。

这本书要给五星。(我的主观感觉,不过我不是经济学专业的,看过的经济学相关书籍较少)。

杨小凯在《我所了解的哈耶克思想》这篇文章中写道:“我读了哈耶克的著作后(他是一个从不用数学模型的经济学家),有一种强烈的相见恨晚、非常欣赏的感觉。”让我对哈耶克思想多么神往啊,2014年我打开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看到一半放弃了,对我这个没有一点经济学知识的工科专业的人来说太难懂了。看来还得先打点经济学的基础。目前已经乱看了几本经济学相关书籍:

尼尔·基什特尼《经济学通识课》

盛洪《经济学精神》

张五常《新卖桔者言》

薛兆丰《经济学通识》

托马斯·索维尔《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罗伯特·墨菲《第一本经济学》

门格尔《国民经济学原理》

莱昂内尔·罗宾斯《经济科学的性质和意义》

阿玛蒂亚·森《伦理学与经济学》

雅诺什·科尔奈《思想的力量:智识之旅的非常规自传》

贾斯廷·雷蒙多《罗斯巴德传》

许尔斯曼《米塞斯大传》

接下来让我鼓起勇气去打开米塞斯的《人的行为》,然后再去读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和罗斯巴德《人、经济与国家》吧。希望收获更多一些。

《经济学通识课:一堂与我们的未来息息相关的经济学课》读后感(二):奥派经济学在中国的悲剧:驳《经济学通识课》(之一)

《经济学通识课》的作者冯兴元、朱海就、黄春兴都算是国内宣传奥派甚力的人了,既然该教材的目的是推广奥派经济学通识,如果三个作者连奥派经济学最基本的概念都没搞清楚,也无怪国奥成为一个贬义词了。比较复杂的观念当然可以讨论商榷,但看看作者们究竟犯了哪些最基本的错误吧。另外,该书因为是三个人写的,对一些基本概念的定义三个人是各抄各的,各不相同,所以不再单独指出。

01 什么是边际效用

《课时6 主观主义价值论》黄春兴

这是边际效用的正确定义和例子吗?错的! 边际效用的说法源自于第二代奥派经济学家维塞尔,但到米塞斯才把这个概念清晰地解释出来,在《人的行为》第七章第一节有具体的描述,请看以下摘录(我用的是谢宗林版):

其实黄春兴的例子就是高森需求饱足定律,意思就是说如果一种享受达到了最大化,那么,通过更经常地或比较经常地重复享受所得到的享受总量就会减少。 米塞斯定义的边际效用法则完全是行动学法则,这个n单位的边际效用其实是和n-1单位不同的效用。 作者的假设中多吃的那块巧克力和前面的几块巧克力其实是同一种满足或者说效用,虽然作者称其是新增效用。 这样的错误理解在后一课时中,也是一样的。

《课时7 边际效用分析》黄春兴

该段文字的错误就是把水的客观使用价值(喝水止渴)混同水的主观使用价值(行为学意义),到底一个人喝多少水会停止,这只是一个生理和心理的问题,并不涉及边际效用的选择。 另外,边际效用会为负吗?只能说这是该书作者们的脑洞开大了,读者自己看了米塞斯的解释后,会有这样的情况吗?如果发生了水灾是否可以说水具有负效用?

再看课时7中的这一段:

边际效用会相等吗?答案是效用没有相等这个说法,你选择的行动就是你偏好的行动,就是边际效用大的行动。

所以寓言故事里的驴子不会因为在左右两堆同样的草料中犹豫不决而饿死,它必然会吃其中一堆草料,行动就是偏好。

作者:冯文希(转自公众号:人的行为学)

《经济学通识课:一堂与我们的未来息息相关的经济学课》读后感(三):读这种书实在是煎熬:驳《经济学通识课》(之三)

05 什么是财富

《课时34 财富的种类》黄春兴

图片来源:《经济学通识课》插图

前面说的不错,财富是个日常用语,意味着它的定义不是特别严谨,在不同的语境下有不同的意义。生活中很多这种词汇,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的交流,作者能够把不同语境的财富以及经济学里的财富讲清楚就好了,不过,作者擅长把简单问题复杂化,然后自己也就糊涂了。

当然,原因也可能是后面这段话——“只要逻辑正确,多元思想就是我们追求的理想”,这是一种违反科学和常识的态度。逻辑当然重要,它是我们思想的基础,但如果用于逻辑推理的前提就是错的呢?逻辑是纯粹的推理,而推理并不关心其大小前提是否正确,那是常识、经验和科学的内容,但前提如果错了,逻辑推理再完美也只能推衍出错误的结论。

科学不同于日常思考的地方就在它追求进一步向前走,就是我们说的穷根究底,它追求清晰性、准确性、一致性、严谨性和无可置疑的证明,而我们的思想之所以进步就是科学能让我们明白日常思考和前人错误的地方。多元思想以谦卑的态度对待不同的思想,明白人有自己的认知局限,并且有别人不能评判的领域的存在。但思想是否正确是需要用穷根究底的态度去证明的,我们不能以多元化作为坚持错误的理由,多元化不是太阳围着地球转的借口。

同一课时:

这里作者是赞同亚当·斯密的。 但再看下一段原文:

亚当·斯密的说法的实质是黄金只是交换的媒介,它没有除交换媒介以外的价值,所以他认为黄金不是国民财富,古典经济学由此推演说黄金换成纸币也是可以的,当然这是古典经济学的错误之一,我们这里不批判他的观点。但作者既然认可亚当·斯密的意见,黄金不是国民财富,却又认为只要澄清了翻译问题,黄金(货币)其实或者是国家财富或者是国民财富,就是不知所云了。

依旧出自该课时:

06 什么是利息

《课时78 利息是怎么来的》冯兴元

图片来源:《经济学通识课》插图

我的问题是这是庞巴维克的解释吗?

庞巴维克在他的《资本实证论》里的解释是,利息是现在财货和未来财货的价值差,注意,是“财货”,而不是“货币”。货币是交换媒介,即使在没有货币的世界,只要人们对时间有偏好,利息就存在,它纯粹是时间偏好的现象,假如现在你借给别人100个苹果,你希望别人明年会还你105个苹果。

好了,就读到这里吧,读这种书实在是一种煎熬,不过既然志雄兄有志于推广正确的奥派经济学,只能希望痛苦后的作品不负他的所托吧。我也只反驳了该书的一些基本概念的错误,其实书中似是而非的错误就更多了。

经济学是一门推演的先验科学,阅读奥派经济学大师的经典著作可以让人如醉如痴,而其严密的推演也让人拍案叫绝,所以建议还是多读经典吧!

作者:冯文希(转自:《人的行为学》公众号)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