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高胜算决策》读后感100字

《高胜算决策》读后感100字

《高胜算决策》是一本由[日] 中村慎吾著作,后浪丨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39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高胜算决策》读后感(一):高胜算决策读书笔记

《高胜算决策》

#读书笔记

关于作者

中村慎吾,风险投资人。早稻田大学应用物理系毕业后,获得斯坦福大学超音速航空物理学专业硕士学位和麻省理工学院斯隆商学院应用经济学MBA学位。曾就职于日本的智库研究机构,后加入美资投资银行,从事企业财务战略分析、融资及并购业务。

关于本书

————————

解决两个问题

1. 如何把迷变成问题?

2. 在第一步基础上,如何提升准确性

————————

概念

● 迷:不确定性问题,不可直接计算风险概率的问题

● 决策树:把一项任务中可能发生的所有情景发生的概率列出来,描绘成树状图

● 效用函数:主观评价量化

● 包裹客观概率:在主观概率下,包裹一层客观概率,加上一个基本系数

————————

解决方法:

把迷通过决策树,变成可进行风险评估的问题,通过效用函数计算概率。在主观概率下,记得加上客观事件的影响

《高胜算决策》读后感(二):《高胜算决策》思维导图

在英文里有三个单子都可以翻译成问题,他们是:Question表述很模糊的问题,这种情况可以回答,但没法解答;Problem可以被清晰定义的问题,但答案不是唯一的,在一堆答案里寻找最优解;Puzzle边界非常清晰,解决方案也非常清晰的问题。

不能计算出来概率的是不确定性,没有概率,我们就不能进行决策。

那么我们就需要使用决策树将不确定性转化成可评估的风险,逐个击破这些风险。相当于将不可计算的不确定性变成了可以计算的、有限范围的风险。

这些带着概率的风险解决方案便可以综合评估出不确定性的概率。从而得到一个决策依据,或者找到一个平衡点。

这种思维方式就是灰色认知、黑白决策的现实应用。

附上思维导图。

《高胜算决策》读后感(三):做好迎接未知的准备

我们总是希望在生活中可以预测未来,但往往又会觉得世事难料,抱着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的心态面对未知,生活确实尚可如此,一旦涉及到和金钱、财富、利益相关的商业层面,比如投资、创业等等,就会希望能有足够的数据或者依据,再或者推论来证明未来的收益保证,因此投资领域充斥着大量的分析人员,并且成为各行业入门门槛最高的行业之一,对于教育背景有着极其苛刻的要求,目的也是希望能够在职场成长中可以迅速成为中流砥柱。

对于人们面对不确定性的两种态度:一种认为不确定性无可解之法,无论将来发生什么都只能认命;另一种截然相反的态度认为,既然无法预知将来会发生什么,就应该提前做好可以应对各种情况的准备。《高胜算决策》一书更支持后者,虽然很难说这两种态度孰对孰错,同样这是因为世界著名太空组织NASA也是属于后者,本书中引用的大量案例均来自NASA,例如:着陆器会将地球上的微生物带到火星吗?如何确定火星探测任务何时实行、使用何种火箭、探测到哪个级别?“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后,专家们就已经预测到导致“哥伦比亚号”悲剧的潜在风险了吗?从火星取样会用到哪些技术,如何在多项技术之间确定最优的投资分配比例?通过这些经典实例,本书介绍了适用于所有问题的五大决策工具以及决策分析的九个步骤,共分为基础篇、应用篇和整理篇,帮助读者在面对不确定性时的各种问题,比如:初次合作的商业伙伴是否值得信赖?沉没成本真的因该立刻就放弃吗?要不要投资那些风险很高,但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项目?如何在有限预算下选出最优的投资方案?哪些心里陷阱会阻碍我们做出正确决策等等问题时,通过真正的“深思熟虑”正确掌握风险,并从中找到更多机会。

《高胜算决策》一书作者中村慎吾,1964年出生,风险投资人,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应用物理系,后获得斯坦福大学超音速航空学院应用物理学专业硕士学位和麻省理工学院斯隆商学院应用经济学MBA学位。曾就职于日本的智库研究机构,后加入美资投资银行,从事企业财务战略分析、融资及并购业务,2002年起从事现职。中村先生的目标是以NASA的开拓者精神和硅谷的创业家精神为典范,扶持创新企业,培养更多未来的世界级企业。

本书非常有意思地运用了大量的数学层面概率算法或其他数据公式,非常有根据地对决策及结果进行分析,但又非常明确地阐明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往往是和纯粹数学理论层面的理解意义是不同的,这就让更多的因素加入进来,同时运用到理论与现实因素、逻辑进行融合,从而对书中阐述案例或生活推测进行更加容易理解的诠释,非常适合读者阅读。

《高胜算决策》一书由后浪出版策划发行。

《高胜算决策》读后感(四):人生大事不想输?那你需要这本通关秘籍

人生,到底有哪些事情,最好不输呢?

入学?

高考?

第一份工作?

结婚生子?

……

都是人生大事啊,能早就不要迟,能赢就不能输!有没有经过前期漫长努力,最终火箭要发射的感觉?

那可以用NASA的结构化流程梳理思路!

上述的4件大事中,高考变数可能是最大的,只有下限:什么都考不上,只能拿到高中毕业证。上限:没有,连美国藤校都看学生的高考成绩,自然是越高越好,满分更棒。具体到某个人,是有上限的。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明星高考的事来。他们的成绩不高,备考时间也很短啊。就用《长安十二时辰》男主,易烊千玺,57天备考,最终拿到473,远超湖南艺考分数线132分,作为例子分析一二。

易烊千玺2018年高考,当时的他,所面临的困境:

1、苛刻的约束条件:

真实可以投入的复习时间很短。纸面上看就57天。据说实际教课时间仅15个白天。

2、复杂的相互关联性:

语文、数学、政治、文综。其中,文综和政治、语文有一定关系。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从头学习别人2年才学完的知识,是需要从关联性出发,找出最能带动总分的因素,快速深入学习。有截图说,分析沟通结果是文综的提分空间最大。

3、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正能量之星,学霸。这些标签,都需要用成功考入中戏去证明。

其他诸如:考前检验程度有限、不确定性很高、考前检验的精度有限,也都存在。

不论过程如何,易烊千玺成功考取中戏,还是当年中戏的文化课、艺考成绩双料第一。困难这么多,易烊千玺团队和他本人敢这么做,应该是有一个决策过程的。你看,都是tfboys组员,王源,没冒险,直接申请美国大学去了。

1、预期目标

考入中戏,文化课至少要上湖南艺考文化线和中戏的文化课线。

2、评价标准

中戏的话剧影视表演专业“录取控制分数线按照生源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艺术类同科类本科专业录取控制分数线划定”,所以直接看湖南省的艺考分数线即可。最近几年湖南表演艺考分数线是:17年398,16年392,15年413,14年422。因此,考题难的年份需要420左右,考题容易的年份需要400左右。

细分目标:高考4门课,每门需要考100-110才有保障。

3、初选备选方案

方案1:挑出擅长的1科,往优秀分段(满分的80%及以上)去奋斗。

方案2:挑出还好的2科,往良好分段(满分的70%及以上)去奋斗。

方案3:全部往保证及格分段(满分的60%及以上)走,再加上往潜力最大的1科使劲。

4、构建分析框架

涉及:时间管理、经济效益、可靠性、经验总结等。

时间管理:有科目侧重,也尽量长时间的高效学习。

经济效益:复习时间越短,停止工作时间越短,损失肯定越小。

可靠性:请老师是唯一可靠的方法。

经验总结:之前有王俊凯和其他明星成功高考的经验可以借鉴。

5、选择分析方法

不同的时间段,不同分析方法。初始比较粗,可以用类推。中间可以用模拟,最后可以用实验。

最初期排除,尽量提高某1科的成绩,显然不合适,因为学习越深入所需时间越多,已经没有足够的时间深入了。再经过测试具体考试发现,文综可提高空间最大,还可以带动语文。所以可以选择方案3。

6、提高稳定性

无论易烊千玺如何发挥,都能保证他每科拿到及格线的分数,确保上线。基础知识,每年的考察分数分布是相似的,中高难度考题则灵活度比较大。还是先把握住基础知识分数再说。如果学有余力,还有时间,分给稍微拔高的题目。

7、设定比较和选择的标准

风险容忍度:10次有8次做对,风险容忍度为80%。题目越难,风险容忍度越低。只能从基础知识上拿分。

8、筛选符合条件的备选方案

风险容忍度的小变化也会引起结果逆转吗?确定优于其他方案吗?会导致及其糟糕的荒谬结果吗?没有比方案3更好的方法了,即使有意外因素,基础部分的变化最小,变数主要出现在中高难度的题目上。

9、选定最优备选方案

越是基础知识,越是需要记忆。有背台词功底的易烊千玺,记忆力是没有问题的。只有记得住,才有理解和应用。基础知识,很多都是理解对了,就会用对。

最后,从他的成绩来看,果然是按照方案3来执行的。

尽管湖南采用全国一卷,作文题是《写给未来2035的自己》,他唱过《我和2035有个约》,不过语文分数不高,看来作文还是没有太多讨巧分数。

上面9步,沿用了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结构化决策流程。语文95,数学100,英语84,文综194。易烊千玺未必是知道并使用这个方法的,不过分析了一下,还是可以用马后炮一把。

对于不想输也不能输的大事而言,套用NASA的方法,可以避免掉坑。更具体的方法,可以参考《高胜算决策》。设定目标的时候,如何制定出兼顾内外部相关利益者的目标?评价标准,如何可以落实到具体每天甚至小时上?有矛盾的预选方案吗或者存在一眼难辨好坏的预选方案吗?分析框架,模型的评价标准要听专家的,还是自己找数据?精度如何控制?方案的稳定性是一定保证的吗?统一评价标准是容忍度是多少?还有其他切入点可以评价方案吗?选定最佳方案的时候,需要用上权重吗?上述9步,步步都是问题。如果答案模糊,请去《高胜算决策》相关章节查找相应的方法。

祝你的人生,犹如火箭发射,在发射之前的种种努力准备,已经注定了:你一定成功。

《高胜算决策》读后感(五):有机会却不敢选择、不会选择?这四种方法帮你做出最有胜算的决策

文/鱼丰徐徐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不确定事件。

诸如此类的随机事件,总会不断出现。如果我们想要事情朝着希望的方向发展,就需要提前预测,才能做出更有利的决策。

这就好比你要买房,你肯定希望房价是最实惠的。这个时候,你就需要在房价上升和下降之间做出决策。

但是,真实的情况可能是今年继续上涨、保持稳定、持续下跌。那么,这时,你就容易出现选择恐惧症,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

同样,企业也是如此。一个企业要想做大、做强,经常需要投资。因为投资的结果具有不可预测和不可逆性。所以,机遇来临时,很多人会犹豫不决。冲上去,怕失败;不试一把,又怕后悔。

那么,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能够帮助我们做出最有胜算的决策呢?

这本由日本作家中村慎吾所写的《高胜算决策》正好可以帮助我们。

作者在这本书里,从基础讲到实战应用,结合真实案例告诉我们,如何在不确定性下,做出最有胜算的决策。

具体,我们可以从以下四种方法入手:

1.从全局出发

也就是说,在考虑问题的时候,构建假设时要从全局出发。

通常情况下,我们处理问题时,总是喜欢从自己熟悉的、过往的经验开始思考。但是,现实生活中实际发生的事情,一般都是和以前的有所不同。

如果,我们遵从之前的做法,就很有可能做出错误的判断,导致事情最终以失败告终。因为一味地按照之前做法来处理问题,更多凭借的是运气。

其实,这个时候,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屏除之前的观点和做法。站在一个更高的视野、从全局的来考虑问题。

比如,公司的某个项目需要快速上马。

那它就面临着时间紧、任务重的问题。我们如果还在纠结某个流程是否符合公司程序,就是在细节较真。

真正站在全局的角度考虑的话,就应该给这个项目的人员和流程都开设绿色通道。这样才能,提高工作效率。

2.化整为零

所谓化整为零,就是把目标进行详细拆分。这样,有利于把任务和责任分配到个人,实施起来也相对容易。

比如,某大型连锁超市要实现销售额的突破。运用化整为零就可以把销售目标,分摊到每个店铺。也可以再细分线上和线下销售等等。

这样细分后,就能让大家针对某个点去切入。出现问题,也更容易找到解决办法。

3.用情景规划来描述看得见的未来

就是把多个假设可能发生的事情,按照逻辑顺序连接起来,让它成为一个连贯的情节。之后,开始想象这些可能发生的情节,会带来什么结果。然后提前制定各种应对措施。

比如,某个企业想上马某个产品。它首先需要定位产品是什么的目标消费群,是高端、底端、还是中等呢?

然后,开始想象每种情况下,不同的消费者使用后,会出现什么反应,是否能够满足他们的要求。如果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公司是否有能力立马改进。比如,公司对某种情况改进比较困难,那么能否改变消费群体等。

这样,通过情景规划后,就得能做出既符合公司现状,又能符合市场的消费群体产品。

不知道我们有没有发现,面对某个问题时,我们考虑的也比较充分。但是,一旦问题出错后,我们经常会懊悔拍脑袋,心里直呼:我就知道会这样,才知道我换一种方法了。

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实际做的和应该做的相反”。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主要是我们考虑问题时有选择偏差,而且选择越多,我们越难理性判断。

正如那个著名的“果酱实验”。

研究人员对一家食品店进行测试,他们让这家食品店提供不同果酱试吃。然后,把6种和24种这两种方式每隔几小时轮流转换。

按照我们通常的想法,肯定是种类越多的果酱,顾客试吃后购买的就会越多。

但是,实际的结果却恰恰相反。当顾客走到24种果酱旁,往往会犹豫不决,甚至会放弃购买。而当果酱种类只有6种时,顾客反而很快做出决策。

因为,当选项变多时,人们的注意力会受到影响,很难集中精力去思考。所以,选择越多,越难做出理性决策。

这就好比,当你找工作时,如果只有一家单位打电话叫你去上班。那么,你会毫不犹豫地去了。但是,当有好几家单位同时通知你面试通过后,你就很难决定到底去哪家更好。

所以,这个时候我们要想做出理性选择,就需要把几种可能发生的事情进行分别比较。

具体我们可以这样做:

这样,通过实际比较就能得出一个比较理性的选择了。

三、风险管理法

很多人听到风险的第一反应是危险,其实风险并≠危险。因为,风险往往和收益是相辅相成的,风险越高,收益也越高。

因此,确切地说,风险意味着机会。我们要想获得机会,拿到高收益,就不能逃避风险,而是要学会风险管理。

要想做好风险管理,就得对风险提前做出评估。传统的风险评估的方法是“风险矩阵”。

如下图所示,把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对应的结果产生的影响程度,分别画在XY坐标系的两边。

然后,将各种因素按照高、中、低,影响程度大、中、小来分类。最后,两种叠加后的严重程度用运用A、B、C来分类。

这样,就可以对不同级别的风险采取不同的措施。

通过上面的三种方法,我们基本能够确定一些备选方案了。这个时候,我们只需从备选方案中确定一个最优方案,就可以了。

不过,我们人类是很不理性的生物,有时候数据给出的结果也就显而易见。但是,仍然会做出不理智的判断。

比如,“游泳池的故事”。

想象一下,假如有50个小朋友在游泳池内,大多人99%会相信至少有一个小朋友会在里面小便。不过,即使这样,当我们想游泳的时候,还是会毫不犹豫地跳下去玩个痛快。

但是,当我们亲眼看到其中一个朋友,真的在里面小便时。我们就100%不想跳下去了。虽然两者的概率只相差1%。但是,得出的结果却是截然不同的。

所以,为了避免落入决策的陷阱中,我们需要先设定一些理性的判断的依据。

比如,构建分析框架、设定比较和选择的标准、方法,以及设定预期的目标等。

只有这样,在统一标准下,选择的方案才属于最理性,也最优的方案。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