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风险的接受经典读后感有感

风险的接受经典读后感有感

《风险的接受》是一本由玛丽·道格拉斯著作,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9.80,页数:2022-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风险的接受》读后感(一):风险的解释

据我的观察,人们对于风险的概念总是容易出现很多认知上的判断错误。有时候,我们甚至根本意识不到风险的存在,而有的时候当我们注意到一些小的风险的时候,又会因为过度的担忧而造成更加巨大的损失。 最近我读了《风险的接受》这本书,在这本书中,著名人类学家玛丽·道格拉斯深入社会内部,从人们的日常对话、采取的预防措施以及编造的借口中掇拾出常识性的风险观。

不得不说的是,这是一本专业性很强的书籍,通过比较不同社会感知、归责风险的差异,解释了道德等因素如何形塑风险,达成社会整合。我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也会觉得有些吃力,不过还是会尽力去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主要含义。 在这本书中,作者从文化角度,从社会学角度探讨了风险可接受性中的道德议题。作者认为,社会正义兼具三个原则——需要,报应和公平,三项原则有紧密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我试图用一些简单的例子来解释其中的关系,比如在一家工厂里有许多员工,员工需要通过工作来获得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这就是需要。而且对于这个需要应该设置一个最低限度,否则可能导致资源的重新分配。 当一个新的需求标准建立之后,会影响整体,那些原本付出那么多劳动的人,可能就没有办法得到相应的回报(即上面说的报应)。倘若如此,公平的原则就会被直接打破,人们不再能够根据自己的付出来获得相应的回报。 出于自私的本性等原因,人们有的时候会为了获得更多的权利而让他人承担更大的风险。如果大家都这么想的话,可能就会情况比较糟糕。而且自私者并不一定是最终的受益者,因为其他人也更有可能用同样的方式去对待他们。 所以在这本书中,作者也提出了一个非常值得深思的问题:与其问你能接受多大的风险,不如泛泛而问——你想要什么样的社会? 不同的哲学主张也展现出了不同的宏观追求。其主要的几个代表有功利主义,平等主义,完全精英主义和自由主义。其中自由主义倒显得较为“中庸”。 在这本书中,作者并没有就某些具体的事件来探讨其中的风险因素,也没有教我们如何去应对风险。作者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从社会科学视角去看人们对风险的接受状况,似乎是想要解决一些更加根本性的问题。 在很多问题上,人们还需要考虑的是是应该更大程度上去保证安全,还是应该去挑战一下风险从而获得更多。我想有些人非常希望能够攀登上珠穆朗玛峰,更多的是出于后者的考虑。 其实这两种态度都没有绝对的正确与错误之分,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做出自己的选择。 作者将风险视为一种社会构建现象的观点,非常发人深思,值得更多的探索。

《风险的接受》读后感(二):从社会科学角度探讨风险的接受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对于风险的认知不同,接受程度也不同。无论如何,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充满着各种各样的风险,而令我们诧异的是,其实我们对于“风险”知之甚少。

以至于我翻开《风险的接受》这本书,觉得自己拿错了书。诚如作者在导言中所讲:“它与风险无关,它也与风险管理无关。本书阐述的是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如何处理感知,并且特别关注如何从社会科学领域出发探讨风险感知问题。”

其中本书谈到风险可接受性中的道德议题,让人觉得颇有意思,这也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较为接近的一个方面。

罗尔斯曾提出“作为公平的正义”这一概念,它允许公平的概念在文化与社会上存在差异,但这些差别会影响人们对风险的感知。对于具有高度归属性的体制,“作为平等的公平”似乎是恰当的,因为不存在个人晋升的机会,但对于面临晋升机遇的人来说,“作为回报的公正”则很有吸引力。

现有风险分配也意味着一个公认的分配正义规范维系着社会的道德体系。就比如一个社区中,发病率与死亡率高的那一部分人不会去思考不平等的问题,但对于其他人来说,如果他们面临的风险比拥有财富前10%的人面临更高的风险,他们就会认为不公平。

虽然这本书非常专业,读起来并不是那么轻松,但从上面提到的内容,我们还是可以感受到这种现象的存在。如果处于劣势的一方,占据了平等的资源,就不会考虑不公平;相反的情况下,我们就会感觉不公平。

另外书中一点,让我感触很深。本书中提到:雇主对员工承担的责任包括事故预防、职业风险信息告知以及确保受害人获得适当的赔偿。一旦出现事故,雇主究竟应该如何赔偿:同命是否同价?赔偿金是否应当与收入能力相关联?年轻人的生命是否应当比老年人更重要,因为他们本还有大把年华可以去赚钱,如今却已没有任何机会?

对于这些问题,收入能力原则与平等性之间存在显著矛盾。如何处理这个问题,是依靠良知,还是客观的去鉴定,已经不是单单个人的问题,它涉及到政治、经济以及影响着公众忍受限度的道德压力。

书中提到:人们低估了本应处于自己控制下的风险,他们认为自己应付得了熟悉的情况。他们也低估了发生罕见事件的风险。

这一点似乎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看新闻就会发现,很多意外发生于一瞬间,聚仙饭店坍塌事故就是很好的例子,理论上应该可以预料到危险的降临,但是人们常常对最常见的危险视而不见。作者在书中这样写道:“个体似乎切断了他对极有可能发生的风险的感知,这使他眼前的世界上看去比实际的更加安全;同时,个体也切断了他对低概率风险的兴趣,遥远的危险随之消失不见。”

总体来说,《风险的接受》是一本专业性很强的社科类书籍,它从社会科学的视角来探讨人们对于风险的接受问题,这些理论问题似乎我们很遥远,但它却有着现实意义,因为我们生活于社会之中,我们不能独立于社会而存在。它值得我们关注、思考。

《风险的接受》读后感(三):《风险的接受》,一门新学科的诞生

这个世界,没有任何一件事情是没有风险的,唯一的不同,在于风险的大小。开公司的人最大的风险,在我能够想到的范伟就是破产,那么普通人的风险呢? 有人会觉得,普通人能有什么风险,最坏也就是没钱治病,抱憾终身,可是真的是如此吗? 这个社会其实是很没有确定性的,所以我们能够承担的风险,从某些方面来说,也是不确定的。有的人可能会突然遇到一些意外,这就是风险;有的人可能生病没钱医治,这也是风险…… 所以,在看《风险的接受》这本书之前,我预先思考了很多和风险有关的东西,但是翻开书我却傻眼了! 本书的主要内容已经严格地由书名描述。它与风险无关。对于那些想要了解当前所面临风险的人,我们建议无需再往下读。它也与风险管理无关,那些想要学习如何应对各种风险的人,也可以节省自己的时间,不用再读下去。本书阐述的是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如何处理感知,并且特别关注如何从社会科学领域出发探讨风险感知问题。  风险,作为一个新分支学科的诞生,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它的意义。这本《风险的接受》对于风险的定义有两种:(1)聚焦于纯概念的性质;(2)聚焦于效用的性质。 对于第一种的解释是:风险是一个统计学概念,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筹备委员会将其定义为因暴露于污染之物下而产生不良影响的预期发生率。而对于第二种的解释则为:该议题的绝大数文献均始于这样一个论点——风险可以表示成为事件概率与危害程度的某种乘积。 需要注意的是,第一个定义只关注出现坏结果的大致频率,决策者不必为比较危害与收益而感到烦恼。但实际上,可能大多数人对风险,都不会感觉到烦恼,因为人的内心有一种“幸存主义”,侥幸心理有时候在这个时候倒是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这本书的章节内容很多,除了前面所说的关于风险新学科的诞生之外,还包括了:风险感知、选择与风险、自然风险……内容很多,可以说包含了各种我们生活中可能存在的情况。 所以,既然风险已经成为了一门学科,那就不再是任意的让我们想当然的存在了。简单来说。当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提前预知了对应的风险之后,我们就能够规避掉很多的问题。这样,我们要做的事情,才能最大程度地获得成功。 有时候我会思考,自然风险里面的风险又是否是我们能够规避的存在呢?这几天新闻里,我看到了全球的各种状况:干旱、山火……如果我们能够提前预测,或者说从根本出发每个人都做到应该做的事情之外,这些风险又是否还会存在?  《自然》杂志,是这样形容这本书的——这种将风险视为一种社会构建现象的观点,是对风险分析既有研究的一种创造性的、令人耳目一新的补充。对此,我觉得非常赞同。 风险学,在我看来是一个大学科,特别是自然社会里存在的风险,某些时候可能都是我们无法预知的存在,所以在看《风险的接受》这本书的时候,我看的很慢,因为我需要一点一点的去消化这个新学科,然后将它理解成为自己的知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