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文凭社会读后感100字

文凭社会读后感100字

《文凭社会》是一本由[美]兰德尔·柯林斯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378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文凭社会》读后感(一):对于职业教育的摘录

“社会需要职业教育的说法只不过是一种方便的修辞,他实际上反映的是一种不满,因为当时任何教育形式与职业教育的相关性都令人怀疑。”

“这背后的问题是职业间的地位差异,以及特定种类的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向上流动。但公众(在这个问题上就是教育工作者)对教育市场的实质并没有这种抽象的洞见。他们的不满是真实的,但是在解决方案上,他们又回到了最常见的实用论点上”

《文凭社会》读后感(二):大家都能读懂吗?

我表示有些句子不太接地气,感觉不好理解真正的意思,太深了。

好像政治体系话语和经济话术比较多,意思解释的不太清楚,大家是怎么看的?有哪儿有技巧吗?怎样能高效看懂讲的每句话内容呀。

ps:在物质生产经济的环境下,文化经济的增长会配合稳定的社会统治,加剧生产过剩和消费不足的问题。

(这句话的解释没有表达清楚,为什么加剧生产过剩?直接一句结论,让我们没学过经济学的理解有点困难呀,到底是啥意思,要是有个)

《文凭社会》读后感(三):来自西方的冲击?

“教育文凭的通货膨胀是基于错误的前提发生的,那就是更多的教育能够生产出更平等的机会,更高科技的经济表现和更好的工作机会”

柯斯林指出虽然教育不是技术进步带来的,对技术的推动作用也有限,却可以解决日益严重的经济问题。中产阶级逐渐被科技取代。教育可以看做一种隐藏的转移支付。

但政府财政有限,会有私有化趋势。中产阶级家长财力也有限。最后可能会产生教育系统的内部危机。作者认为教育的通货膨胀会不断停滞和重启。距离本书发表已经过去了三十余年,我们可以看到今天教育的通货膨胀仍在继续。

柯斯林说教育水平高低和工作成就没有关系,但是我们明明观察到是有关系的。面对这种质疑,柯斯林说这并不是教育导致的成功,而是家庭因素决定一个人能不能受到好的教育。“家庭背景与呢能够提供的学费成正比,能够决定人是否能得到文凭,得到什么质量的文凭,从而决定了其事业的成功与否”。

《文凭社会》读后感(四):教育的目的

作为一个大学生,这本书更多让我开始去思考教育的本质和目的。

根据柯林斯的研究,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作为文化证书和社会流动的障碍。教育非但不是社会流动的阶梯,反而是其障碍。

教育不等于文凭。像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安德鲁·阿伯特在《教育的目的》中所说,教育是指能为事件或者现象赋予越来越复杂深刻和广阔的意义的能力,教育是扩展经历的途径。教育没有目的,教育是别的东西的目的。

如今,“内卷”社会对于文凭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家被规训着去拼命上一个名校,而本书虽然写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却仍然很适合给当今社会的文凭狂热降降温。作者提出的文凭废除的方案有些激进和难以实现,但他揭穿了文凭崇拜的“皇帝的新衣”,可以让我们在被“内卷”裹挟时,适当抽离出来看看事情的底层逻辑。这正是阅读本书的意义,符合了安德鲁所说的教育的目的“能为事件或者现象赋予越来越复杂深刻和广阔的意义的能力”。

《文凭社会》读后感(五):技术进步能带来的是提高生产的财富总额,并让塑造职位财产的斗争愈演愈烈

闲职与职位财产 社会阶级可以通过他们占有的财产来划分,但是这种“财产”中最重要的形式并不限于传统的物质与金钱所有物。相反,劳动市场中的“职位”塑造构成了最直接的财产形式。“职位”这个词本身只是一种比喻(尽管它广为流传并被视为理所当然),用来形容特定个体在特定工作条件下一系列恒定的行为模式。事实上,物质与金钱财产(property)也是一个类似的比喻,因为财产关系是一种行为,是面对特定对象和人物时的特定行动,而不是所有者与所有物之间的物质关系。在日常生活中,决定大部分阶级组织和阶级斗争的是职位中的财产(property in positions)。物质与金钱财产(除了自有住所之外)集中在相当有限的群体手中,但职位财产却是在整个人群中塑造着阶级关系,并有很大的变动范围。经济斗争的实际细节就是在这一层面展开的。 技术变革在这一背景下带来了十分奇怪的结果。对大部分工作来说,技术要求并没有因此提高太多;只要一个人识字,大部分工作都能通过日常实践来学习。对内要求不同寻常的漫长训练或技能的专业工作十分罕见。“系统”并不会“需要”或“要求”特定的工作表现;它“需要”它得到的东西,因为“它”只不过是一种谈论当时当下事情如何发生的潦草方式罢了。 人们工作有多努力、多灵巧、多聪明,这取决于其他人在多大程度上能要求他们这么做,以及他们在多大程度上能支配其他人。技术进步能带来的是提高生产的财富总额,并让塑造职位财产的斗争愈演愈烈;这不是因为生产的必要性,而是因为增长的财富激化了对分配的争夺。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