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梁启超评传读后感100字

梁启超评传读后感100字

《梁启超评传》是一本由陈其泰著作,华夏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页数:30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梁启超评传》读后感(一):文章不写半句空

书的封面很白净,只有两种声调,白底蓝字,醒目的地方有两处,一是书名《梁启超评传》,一是一束兰草,标注的是对上个世纪哲人的思考,这是北师大著名史学家陈其泰的大作,通过阅读,我们深切感受到学人治学的严谨与叙述的生动。 很长一段时间,人类对于未来的向往远远对历史的总结,以为前人所做出的都是一些芝麻似的工作,不足以一提,真正的希望是在尚未到来的未来,不过,这本书告诫了我们板凳要做十年冷的道理,只有深入故纸堆中,才能识记我们内心深处的感动。梁公启超是新史学的代表人物,代表着传统史学的终结与近代史学的开端,尽管其与康有为等其它五名同志以公车上书而闻名于世,但是他们并不是只有热血的青春,而没有玲珑的心智,在变法失败之际,他有幸存活下来,不再热衷于城头变幻的大王旗,而是躲进小楼成一统,让我们在百年之后有幸读到了一代伟人的雄才大略。 作为维新派的代表人物,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并没有认识到革命的重要性,而是偏信于民主政治,以为人心都是肉长的,都是可以在和平演变中实现政体与国体的推陈出新,却无奈积重难返,最终落下了改良改良,越改越凉的“佳话”。 纵观梁任公的发愤读书,我们从其颇丰的著作中看到了其阅读量的巨大,没有过分的逻辑论证,而是凭着满腔热情写就了《儒家哲学》《中国文化史》等,让我们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到历史的河流湍急地从遥远的未来流向灿烂的未来! 《梁启超评传》目录列示的不仅是梁任公的生平,也是其思想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其对国民性弱点的剖析以及对新民之学的倡导,诚然对于国民性很多人都有所探究,但大多是愤世嫉俗,因为情感过炽而没有作出理性的判断,表面上是恨铁不成钢,但实质上没有提出任何救赎之道;在研究国学的同时,开创了比较史学的先河,他之所以相信民主政治,并不是因为古文化的熏陶,恰恰是因为有一颗忧国忧民之心,以至从西洋寻求救国拯民之术。 历史即使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在不同的化妆师的手中有着无数种可能,但是总有一些共同点,那就是史学研究方法的公正性,在文化史研究方面,梁任公敢于作开山第一人,除了勇气还应该有智慧,同理在多层面、多格调的先秦研究,几乎无人涉足,毕竟可咨的史料太少太少,但是自找麻烦的梁任公还是敢冒天下之大不违,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如果说正文部分只是平铺直叙,那么在增补篇目部分,则显示出陈其泰的独特目光,他能够对文化自觉这一论题从学术传统与爱国情怀两方面进行深入挖潜,发现其“排满”的真相以及爱国的夙愿,突破了以史论史的恶俗,毕竟是功德圆满的一项壮举。

《梁启超评传》读后感(二):一位才子的传奇

对于梁启超认知,我想,大家最初对他的看法应该都是来自我们初高中的课本。在课本上,我们会发现,梁启超是中国近代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以及文学家。在中国的政治史上,他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比如,他是戊戌变法的领袖之一;他还是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看着这些他的丰功伟绩,我们应该去看一看这个才子的一生到底是什么样子的?那么,《梁启超评传》这本书就给我们一个机会,去好好了解梁启超的这一生。

在历史课堂上,我们对于梁启超的了解仅仅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并没有深入地了解这个人。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历史只是胜利者的书写,看此书之前,根据对于历史知识的回忆,我只知道梁启超参与了戊戌变法。看此书之后,我才知道,在整个动荡年代期间,在各色领袖人物登台演出时,梁启超也有参与其中,在经济文化政治上都有个人的研究与建树。

看梁启超的幼年经历,我们会发现,他真的不愧是一个大有作为的人。十一岁的他考中了秀才,在那个时候,这么小的一个孩子,他应该有怎样的文化蕴涵才能考中秀才呢?首先,我们可以看出他的成就,与他的家庭背景有着离不开的关系。由于家境的原因,为他开拓了不一样的眼界。一个人的才能离不开他自己的努力。梁启超的这一小小的成绩,跟他自身的努力分不开。七岁学习作文,八岁时已经能够写千言文章。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好好想一想,自己在七八岁的时候,那个时候的我们应该还在玩泥巴,肯定内心并没有想要学习那么多、专研那么多的想法。

在梁启超的仕途路上,我们会发现他也是一个不幸的人,他的仕途可真的是多舛呀。几次的不第,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我想,他这样的品质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的。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许多多的挫折与磨难,我们要学会提升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这样的话,我们在面对这些艰难困惑时,我们可以坦然地面对,并且冷静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时将问题处理掉。

慢慢地读这本书,我们会发现,“读懂梁启超,就能读懂近代中国。”确实,从清末到民国,梁启超是历史的参与者与见证者,也是其间影响最大的作者之一,他与这个时代同呼吸,共命运。

读完这本书之后,我觉得,如果要我给梁启超一个简洁的评价的话,那么就是:“矢志不变之改良派,思想善变之真君子。”梁启超这一部传记很详实,通过阅读,我们会发现,这本书为我们打开了民国历史的窗口。在书里面,梁启超是一个非常会给别人带来惊喜的一个人。他的人生经历,总是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感悟和思考。

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这是一本值得你好好阅读的书,这是一段让人深刻反思的历史。

ont "y׀G'

《梁启超评传》读后感(三):大家自有风范,一生可圈可点

梁启超,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初期以和康有为进行“公车上书”、倡导维新变法而闻名中外。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把注意力转向“诗界革命”和史学研究与著述,成为启蒙思想家和近代学术文化的开拓者。梁启超“头衔”甚多,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如果可以面对面问一问的话,这些“头衔”中,梁启超最在意哪几个,似乎可以算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

除了自身所取得的成就,和梁启超有关的“八卦”还有:梁启超也是创伤了《再别康桥》的诗人徐志摩的老师,在徐志摩与陆小曼的婚礼上曾告诫他们“不要以自私自利作为行事的准则,不要以荒唐和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目的,不要再把婚姻当作是儿戏……希望你们两个人这一辈子最后一次结婚”,他的儿子梁思成,也就是后来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的那一个,娶了才女林徽因——而徐志摩曾一度追求过林徽因,只是林徽因没有选择他!总而言之,这些,权且作为梁启超人生的一件件轶闻吧!所谓大家自有风范、一生可圈可点,大抵如此。

但更全面的梁启超,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大家”呢?他又拥有一个什么样的非凡人生呢?对此,北师大历史学院教授陈其泰在其撰述的《梁启超评传》一书中,总结了梁启超一生的“四大功绩”,即:戊戌变法运动的领袖人物;20世纪初出色的启蒙思想家;发动讨伐袁世凯,策划护国战争,为保卫共和制度建立殊勋;最后十年专心著述,写下诸多传世之作,为推进学术近代建树丰碑。陈其泰教授认为,“一个人一生如有此四项功绩中之一,便足以不朽”。

梁启超的学术成就如何,陈其泰教授在《梁启超评传》一书中已有详细介绍。除此之外,他的爱国情怀也值得一说。语文教材中的《少年中国说》言犹在耳:“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这篇写于戊戌变法失败后的文章,热切希望出现“少年中国”,具有强烈的鼓励性和进取精神,也是梁启超一片拳拳爱国心的体现。这篇文章今天读来,依然让人无比振奋,也不由地会产生自己应该如何去做的思考。

陈其泰教授认为,梁启超爱国的思想和行动、启蒙思想的贡献,“是梁氏在史学上取得超越前人成就的重要原因”。确实也如此。一者,虽然戊戌变法运动中素有“康梁”之说,两人辞世时间亦比较相近,但两人在戊戌变法运动之后的言行却有目共睹,而且康有为后来的影响力终究不及梁启超也是不争的事实。

《梁启超评传》读后感(四):梁启超评传

陈其泰《梁启超评传》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7岁中举。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维新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

戊戌变法失败后,与康有为一起流亡日本,政治思想上逐渐走向保守,但是他是近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理论倡导者。逃亡日本后,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夏威夷游记》中继续推广“诗界革命”,批判了以往那种诗中运用新名词以表新意的做法。 在海外推动君主立宪。辛亥革命之后一度入袁世凯政府,担任司法总长;之后对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严词抨击,并加入段祺瑞政府。他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观看梁启超的生平我们可以发现他的每一段经历都深深影响着梁启超的一生,就比如他的祖父和父亲在梁启超早年影响巨大,主要集中古代文学和史学,以及较为现代的知识,政治,世界动向,在其后来在各个国家的学习,对中国影响巨大。

最好的例子就是梁启超的子女。梁启超共有9个子女:诗词研究专家梁思顺(令娴)、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著名考古学家梁思永、梁思忠、著名图书馆学家梁思庄、著名经济学家梁思达、梁思懿、梁思宁、著名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礼(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其中思顺、思成、思庄为李夫人所生,思永、思忠、思达、思懿、思宁、思礼为王夫人所生。他们中的许多人后来都成为杰出的人才。 其实我们会发现梁启超的子女的才能,主要也集中在文学史学,古代建筑的保护也算是一种文化,毕竟他的孩子们接触的是更为现代化的世界,并不会完全一样,但是我们依旧可以看到,作为父亲的梁启超对子女所从事方向的影响。另外经济学,政治方面更有父亲梁启超的影响,父亲的教诲对九个子女最大的影响莫过于,在他们选择未来人生蓝图时有着深远的影响。主要原因是梁启超爱国的思想和行动、启蒙思想远超前人。

换而言之,如果我们能够得到这些东西我们的人生是不是也会向他的九个儿女那样那,即使没有他们那么伟大,但我们的人生一定有转变。

《梁启超评传》读后感(五):梁启超与维新变法

作为维新派的领导人物,梁启超为变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戊戌前后十年,以及晚年中,他的著述颇丰。文字里满是她的爱国思想,爱国行动。他对思想启蒙的贡献,他对近代学术文化的开拓,都是名垂青史的。梁启超的史学著作数量相当浩巨,这些著作在今天读来,依然具有审美价值,彰显出其强大的生命力。

万木草堂里成长。1891年,康有为在广州长兴里办起了万木草堂。梁启超闻声赶来,在这里学习了三年多的时间。万木草堂有别于一般的书塾。在学习内容上,康有为突出今文经学的“微言大义”和学术统系;在教学方法上,他重视学生写札记,重视问难答疑,还与学生同听共同编纂维新变法的著作。在这里,先生列数中国数千年的学术源流、历史、政治严格得失,而且拿世界各国的历史、制度相比较。由于万木草堂的严格教学,侧重于构建维新变法的理论体系和培养维新人才。它始终对学生灌输“民生憔悴,外侮凭陵”,让他们担任起救亡图存的爱国意识。梁启超悟性极强,加之刻苦用功,学业与见识迅速提高。在这里,他的文字宣传与社会活动能力得以迅速提升。康有为对这个学生寄予厚望,将其比作西汉的政治家贾谊,寄托以无限的希望。

为变法而呐喊。在著名的“公车上书”中,康有为联合十八省举人集会,并准备向皇帝提交万言书,提出了“拒和”、“迁都”、“变法”三大要求,当时是由梁启超和麦孟华二人连夜书写。虽然后来万言书没有呈送到光绪皇帝那里,但它第一次显示出维新派在舆论上的力量,对于推动全国范围的爱国觉醒有着重大的意义。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有着这样的评价:“公车之人散而过里者,亦渐知天下大局之事,各省蒙昧启辟,实起点于斯举。”

这年六月,康有为在北京办起了维新变法地报纸《万国公报》,后来改名《中外纪闻》,由梁启超、麦孟华负责编辑。梁启超显示出其出色的宣传才华和奉献精神。七月,康有为又发起组织强学会,梁启超任书记员。梁启超热衷于学习,遂从上海买来西学的书籍与仪器,还辗转托人从上海买来一幅世界地图。强学会的宗旨在于,组织仁人志士,协助朝廷变法维新,走上富国强兵道路。

天才的宣传家。1896年,24岁的梁启超担任了中国近代影响巨大的报刊《时务报》。他撰写了大量的文章,以犀利的笔调宣传了维新变法,宣传新的世界观。在《时务报》中,梁启超展现楚宣传家的天才,他的文章,富于感召力,打破了顽固派统治长期造成的闭目塞听的状态,满腔热情地呼喊着变革进取。他指出,变法图强,才是中国唯一的出路。他的《变法通议》,极大地唤醒了人们,人们更真切地意识到国家前途的危险和维新救国的迫切性。他的文章,为近代启幕运动立下了汗马功劳。

百日维新意气盛。1898年,康有为发起保国会,梁启超帮助赞画奔走。6月11日,光绪帝宣布维新变法,他对梁启超的《变法通议》大加奖励,并让梁启超办理译书局事务。在变法中,主要领袖是康有为,而梁启超起到了协助的重要作用。但由于民族资产阶级太软弱,这场运动注定失败。不过,戊戌变法在历史上却留下了重大的意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记住戊戌变法带来的焕然一新,记住梁启超那年的呐喊与振臂高呼!

发自我的iPhone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