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搅局者》读后感摘抄

《搅局者》读后感摘抄

《搅局者》是一本由[法]埃马纽埃尔·卡雷尔著作,文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33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搅局者》读后感(一):利莫诺夫:我就是我,我要成为不一样的烟火~

我想我对他们的了解太少了!甚至4 有些人的名字我都还读不通顺! 我想我对整个俄罗斯了解得太少了,磕磕巴巴读完。顺便复习了俄罗斯近代史,寡头政治等等。 我想利莫诺夫的一生也很像日本的社会派推理类型的书。一辈子发生的坎坷曲折都和社会上的事情紧紧相关。 我想利莫诺夫的转折点就是从得知自己没有当兵的资格开始。他失去了自己从小到大,甚至是周围社会环境灌输给他的方向。他失望,迷茫,不甘心,打架,喝酒(第一次知道俄罗斯人喝酒这么猛,伏特加我是一口都不行)认识了很多朋友。找到了内心压力的释放口。但他发现,他不想这样。他要当英雄,要拥有权利,拥有钱。 当了一段时间的时尚教主,地下诗会的偶像,去了纽约又是彻头彻尾的流浪汉,又去了大富翁家里当男仆,又去了巴黎当时尚作家,终于成名,又回了莫斯科又去当了士兵,又当了士兵,又当了领袖。其实看到中间一些的时候我真觉得,利莫诺夫是个混蛋。他对女性的一些态度举动,让我觉得难受。所以我对他的态度也是割裂的。

还有书里一些关于zz上面的事情,我发现和我了解的完全不一样。只想说,可能都是一样的吧。咱们也就是学到了别人的吧。

《搅局者》读后感(二):荒诞的混蛋,自信的英雄

“深夜花园里四处静悄悄/只有风儿在轻轻唱/夜色多么好/心儿多爽朗/在这迷人的晚上/夜色多么好/心儿多爽朗/在这迷人的晚上”,那个似乎并不遥远的北欧大地,那个在我们中国北边的苏联大哥,那里,是我们不太熟悉的历史。

现在,俄罗斯的总统普京,是一个硬汉,以一个铁腕的手段,治理着俄罗斯大陆。然而,在这个世界问题比较严峻的现在来说,俄罗斯的局势并不是很好。2014年以来,俄罗斯经历了乌克兰危机、西方经济制裁、国际油价持续走跌、全球经济低迷不振等,经济出现深度衰退和危机。2015年俄罗斯经济大幅下滑,在衰退与危机之中徘徊,如果2014年到2015年的国际局势动荡加剧,俄罗斯经济将更为艰难。而在国内,政局的不稳定行更是将这个国家的政局变得难上加难。

利莫诺夫,俄罗斯政坛上的一个的搅局者,他冲动,他荒诞,虽然处在政治利益的中心,但是他丝毫没有政治家的姿态。但是,不可忽视的是,他作为普京的一个政敌,对于世界政治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曾经他被西方认为是最有可能在2012年俄罗斯总统大选中与想要“三轮连任”的普京竞争的人,那他究竟是什么人呢?

《搅局者》读后感(三):莫以成败论英雄

这本书按1943年到2009 年的地名和时间顺序来穿插不同章节,内容涉及到20世纪下半叶东欧国家和前苏联以及俄罗斯等国的政治生活的各方面。具有史诗般的宏伟气概。

在这样波澜壮阔的背景下,作者画了一副时代反英雄利莫诺夫的连环画,从青年时代的落魄到命运几经波折,感情的浮沉,野心与机遇,和同时代著名人物的交集等等,这个人物是具有现代意义的。既没有被美化,也不是以丑为美的小人物,不像屌丝,也不是纯粹的文艺青年,却真实生动,略显求索的狼狈。

我们从书中可以看到很多关于战争,革命,变革,演进的追问与反思。有一段儿我特别喜欢:“一小撮强人,他们是电视网络的主人,组织一场假战,其唯一的目的是让地下人口保持高密度,而让自己在星空下享受和平的生活。谣传愈传愈广,不幸的是这竟是真的。大家可以想象,地下的人冲上地球表面时,受到怎样恶毒与事出有因的仇恨的鼓动。当矿工开进布加勒斯特去“拯救民主”时,我们 —美国记者和我—在他们眼里看到闪闪发光的就是这类仇恨,我承认在洲际酒店的吧台上,我们还许下一个亵渎神圣的誓愿:有朝一日让挑起仇恨的人遭到同样的报应。”

人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取向也许应该是这样的: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不应受别人的煽动和蛊惑,保持独立思考的决心和毅力。

又如“ 当他在西方战线上为生存而奋斗时,他们却甘心在毫无福利可言的福利中得过且过,苦涩地意识到自己的碌碌无为也成了铅制的保护罩。受挫是高贵的,无名无姓是高贵的,即使精神崩溃也是高贵的。他们梦想有一天得到自由,那一天将像英雄似的受到欢呼,他们私底下,非法地为后代保存了俄罗斯文化的精华。”

试想每个人都默默耕耘在自己的一方土地里,带着基督教的救赎和佛教的普度众生的虔诚,世界将会静谧多少,喧哗是种毒药,会逐渐让人迷失了自己的方向。让我们以自己的方式默默地做着加法与减法,生而为人,知此足以。

马振骋老师的译笔干净,准确,利落,读来一气呵成,余味悠然,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搅局者》读后感(四):失败从来都不可怕

你知道吗?失败从来都不是可怕的,可怕的是你思想的堕落,一个人失败了最多不过是一个乞丐,成功了就是一个传奇,这是我觉得最励志的话了,别人说总是在我身上能看到向上的力量,我就是 一个这么有冲劲的人,不怕失败,纵使失败又能怎么样呢?人生在世为的就是活出我们自身的价值感,有了存在感,死也是值了,就好像那句话,死得其所,才是正确处世之道,死有的是轻于鸿毛,有的是重于泰山,就看你的造化了。人终究逃不过一死,何必执着于形式。

像我们这本书的主人公就是这样,爱德华.利莫若夫,他的出生在一个战乱的年代,也许是我们没有体会那个年代的不安感,很难理解他的那个时代,他们是怎样渡过那些艰苦的岁月的,他的妈妈为了让他能够体会到那个时代的残酷吧,对他总是很严格,别人打了他的儿子,妈妈不恼火反而为对手叫好,这不是我们看到的正常家庭的情景,我想他是觉得战争本身就是残酷的,你得学会面对这世界吧,就如妈在他小时候遇到的哪些糟心的回忆一样,他才几个月的时候妈带着他和一些家人(也有可能是村里的人)一起藏在里面,这时候他哭起来,别人把他们娘俩赶出去妈的那种绝望,我想我们是体会不到的,自古谁都爱自己的孩子,我想正是因为战争让妈决定对他狠心的培养。生在一个那样的时代,其实能那样,我觉得已经不错了。毕竟命随时都可能不保的时候,我们做为普通人还指望些什么呢?除了希望自己能安好,家人能安好,如果都没有了,只希望战争早日能够结束。

从我们的爱德华身上可以看到很强的生命信息,他希望自己可以不论做什么,他都是随着自己的心而活,他不太在乎别人的看法,只按自己的想法,他总是能在绝望的处境中找到出路,看到这里,我想起了我前几天看到的电影,和里面的人物安迪,很相似,总是积极向上,纵使在监狱里,都能令我们刮目相看,一个人有能力在哪里都是人才,是金子总会发光,用我们的利莫若夫的话说,他不认为自己是个好人,他总是能在逆境中找到出路,然而一下子又迷失在一个我们认为的不好的环境中,别人认为他是一个失败者,而我不认为是这样,至少他是为自己而活,他清楚他选择的意义,纵使失败了又如何,为自己的想法而活,才是真正的自己。俗人的眼光是永远不理解英雄的,也许是这样,英雄才会是孤独的,想象我们有多少的名人是死后才出名的啊,那都是因为当时的行为不被世人理解,直到过了多少年,人们才明白过来,才想起人家当时这样做是对的,只要对得起自己,就算错了,又何妨。

《搅局者》读后感(五):离经叛道的领袖

这书看到前1/3的时候我想放弃,主角利莫诺夫像法国新浪潮电影里迷茫而又骚动不安的年轻人一样翻来覆去漫无目地折腾,也像我国50、60后那代人一般活在和平年代又有一颗出人头地建功立业的英雄情怀,整个闹哄哄的就像一场闹剧。

利莫诺夫的青少年时期不堪一提,如果沿着那条轨迹,他就是个迟早横尸街头的小混混,另一种可能是在狱中度过残生昏昏度日的渣滓。

从纽约生涯时期开始,利莫诺夫开始变得有味道起来,男人还是需要时间去磨砺的,尤其是利莫这样的男人,越老越有味道。 在纽约时的放浪形骸,特立独行是他对青春的告别,情人的背叛使他遭受毁灭性的打击,似乎俄罗斯人从普希金那里开始,到利莫诺夫都是这般在爱情面前愿意赴死的勇士,战斗民族真不是盖的。 我相信很多男同性恋者从本质上讲根本不是同性恋,因为在一个男人落魄潦倒的时候,从另外一个落魄潦倒的男人寻找慰藉比从另一个女人身上寻找慰藉要容易得多,绝大多数女人从本能上会惧怕那些挣扎在底层看起来失意又危险的男人,就像看到老鼠和苍蝇,会离他们远远的。 并不是他们天生喜欢亲近同性,而是在异性跟前感情受挫使他们倒戈同性,久而久之有的人真的变成了同性恋,但利莫没有。

纽约那段我最喜欢的是诗人当管家时偷偷用枪管瞄准那些自命不凡洋洋得意的贵族那段,有种项王“彼可取而代之”的傲气和不屑,又有那么几分玩世不恭。也正是纽约这段经历奠定了他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不管历史潮流怎样,永远站在弱者这一边”

巴黎那段说实话有点无聊,这一章作者花了差不多一半篇幅来写自己,幽默感十足,私以为作者描写自己失落的青年时期比写主角故事更加有意思。

回国之后就是苏联末期各类政客你方唱罢我登场以及利莫在这种历史潮流中扮演的角色,利莫诺夫在我看来是俄罗斯古典时期最后一个有贵族气质的人,藐视精英,藐视霸权,藐视一切夸夸其谈无所作为的作家;他不像那些高高在上的精英知识分子那样虚伪得摆着一副同情弱者的姿势惺惺作态,他敞开双臂拥抱底层煎熬的民众,就算身上有足够买上等座的钱也宁可买一张三等车票坐在一群农夫和工人中间,他不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在内心当中他就把自己视作和他们一样蹲车厢的贩夫走卒。虽然他不具备毛泽东这类伟人改变历史扭转乾坤的能力,但他身上有早期无产阶级革命家那种同情底层,扎根底层,为底层人民说话,同甘共苦的情怀,古俄罗斯悲天悯人的情怀,这种精神力量自陀思妥耶夫斯基至帕斯捷尔纳克再到利莫诺夫,一贯传承。

之前有读者说利莫和普京如果互换位置怎样,确实,两人有相同气质,自律,坚韧,聪慧,好战,有感染力有领袖气质;但两人又那么的不同,利莫离经叛道,而普京谨慎多疑。

除了书中很多人名不认识需要查阅资料以外,看得还是很过瘾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