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弟子规全评》读后感锦集

《弟子规全评》读后感锦集

《弟子规全评》是一本由宋娜燕飞著作,三辰影库音像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 元,页数:30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弟子规全评》读后感(一):新课标读本,适合孩子更适合家长

文:薇薇爱阅读

第一次读弟子规是女儿幼儿园发的弟子规的书, 相对于读唐诗, 觉得弟子规更加的朗朗上口, 有一些内容值得借鉴, 孩子的学习和记忆能力总是很快的。 半个学期下来,弟子规已经背的很熟练了, 有时候晚上在家的时候会跟着孩子读一读, 跟她讲讲弟子规里面的内容的意思。

《弟子规》成书于清代, 全文1080个字, 作者是清炒的秀才李毓秀,《弟子规》最初成熟时并不叫弟子规, 而是叫做《训蒙文》。后来一个叫做贾存仁的先生修订后,才正式定名为《弟子规》。

《弟子规》内容源自《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 详细列出了为人弟子者在家、求学、出外以及待人接物应有的礼仪和规范。

《弟子规》将诵读经典与习字、治学、修身融为一体,教导人们勤学诵读并落实在生活当中,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培养敦厚善良的心性。

同时《弟子规》言语流畅, 接近白话,读诵时朗朗上口, 有利于人们培养语感,陶冶情操,能为学习其他景点和文化知识打下基础,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弟子规》源于《论语》它的中心理论也是儒家思想的集中表现。 “首孝悌,次谨信”点出了弟子规的主要内容,亦即它所要宣扬的主题思想:一是孝悌,二是谨信。

这本《弟子规全评》, 是针对弟子规的详细的解读, 不仅有关于字义的解读, 还有关于文章句子起源的描述, 文后还增加了一部分深度解读。 作为新课标必读丛书中的一本, 这本书比较适合孩子或者家长们阅读。 关于文后的深度解读的也是一些古人的经典的故事, 看着也有教育意义。 这本书更加多方位的给大家展示了关于《弟子规》的内容, 小朋友的家长也可以挑选一些作为延伸阅读, 给孩子做睡前故事也不错。

《弟子规全评》读后感(二):深入浅出学国学---《弟子规全评》

随着愈演愈烈的国学推广,社会上又掀起着一阵国学学习热潮。这不仅是因为我们传统文化的精髓愈来愈显其价值,更因为我们值得将这些宝贵的中华文化传承和发扬光大。

机缘巧合下,我更是陆续收集着一套国学典藏的精品读本。三辰影库音像出版社推出的一套国学经典系列着实详实,全面,且有阅读和收藏价值的特色。在这个系列读物中,它以《弟子规》,《道德经》,《中庸》,《菜根谭》,《孙子兵法》和《鬼谷子》内容为基础,更由此及彼地推出了各个分册有针对性的全评。

适逢女儿学校提倡着国学诵读课程,我更是抢先为快地翻看完了这套系列作品中的《弟子规全评》。朴素的封面,深邃的文字,原汁原味的古文----让本书有着很多的阅读亮点。细细翻看这本书册,个人更觉得本书可以称得上是《弟子规》的升级版。以道德品行作为根基,以修生养性进行分享,此刻的《弟子规全评》更是去粗取精地分享给我们时下当代人们的品行读物。老祖宗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今日人们摒弃封建思想且赋予全新阅读价值的《弟子规全评》着实生动详实地带领着我们重新徜徉于《弟子规》的内容精华之中。借由着弟子规中的每句句子,全书逐一细数,并生动地分享着前因后果的故事内容。类似于“圣人教诲,智慧永传”这一句句子,其中的深意在本书之中有着全方位多角度的讲解和分析。原典再现,重点注释,白话翻译,鉴赏评议,深度解读共五个部分带领着书外的读者由古文过渡到今日的语言,确保着读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更由此及彼地触发着深层角度的进一步了解和认识。相较于我个人以往读到的《弟子规》作品,我觉得这本全评真的很是生动和直观。尤其是分析和讲述中的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的编辑解说思路,更是确保着读者可以有阶梯性地逐级学习和阅读。随按《弟子规》问世于世已有时日,但是我们读者朋友却依然可以有滋有味地赏析和品读一二。不是一知半解地分析,而是由浅入深地学习和领悟,更是一种有层次感的深入学习国学的方式方法。

有着这样一本典藏版的国学读本,我个人觉得此书的收藏价值还是很高的。翻看这本读本,读者朋友们不仅可以重温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国学文化,读者更可以借机提升自己的古文理解能力,感悟国学文化背后的博大精深。除此之外,《弟子规》本身作为“启蒙养正修德行,规范行为扬文明”的教育意义同样生动地得意诠释和分享。

《弟子规全评》无疑是一本非常不错的学习国学,透彻领悟《弟子规》的读本。我更期盼着可以逐一收集齐此套国学典藏版的其他分册,细细学习和翻看。

《弟子规全评》读后感(三):弟子应有礼

《弟子规》为清人李毓秀所著,问世以后就广泛流行。清人周保璋在《童蒙记诵编》中所记载,“近李氏《弟子规》盛行,而此书(指《三字经》)几废。”《弟子规》1080个字,本是童蒙养正宝典,看似一本不显眼的小书,实际上里面蕴含着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大智慧。”《弟子规》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思想,它所蕴含的德育内容、特征、途径和方法等,在当前有着巨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弟子规》中的“弟子”普遍认为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孩童,二是指学生。其实,“弟子”的含义或者说《弟子规》德育的对象还是很广泛的,弟子不仅指孩童和学生,只要是在道德方面有所需求的,不分男女、老少都可以纳入“弟子”的范畴。《弟子规》所倡导的德育内容极具层次性,就是放在现代社会有很多方面也是值得我们借鉴。

《弟子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它的思想正统深刻,语言精练简洁,自古便是启蒙养德、教化子弟的最佳读物。当今社会是个开放的社会,地球越来越成为一个“地球村”,中西方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在不同文化交流碰撞中,不可避免的会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产生不良影响。现实社会的道德准则失去了约束力,特别是中国优秀的传统美德被弱化,然而这并不代表传统美德可以被放弃,相反它只能被我们发扬光大。

《弟子规》所宣扬和继承的正是儒家孝悌严谨、行仁守礼的思想传统,其中对道德教育的内容、规律以及方法都有着深刻的体现。它的语言简洁直接,不仅易于理解,还有着很强的可执行力。《弟子规》继承了中国德育思想的精神实质,特别是对儒家德育理论进行了分析总结,字字都是精华、句句都是经典,将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行为规范做出了高度概括,成为童蒙养正的必读教材。

《弟子规》作为清朝中后期德育的必修课程,继承了中国古代特别是儒家孝为本的思想,开篇就讲“首孝悌”,将孝作为德育思想的根本,并对孝从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三个层次进行了系统的阐释。 《弟子规》倡导养父母之身、心、志,在很多人看来,过分强调对父母的顺从,不免会让人觉得这是“愚孝”的表现。其实不然,《弟子规》中的“孝”,并不是毫无原则的“顺”,父母有过错,作为子女的要耐心的进行劝说,“亲有过,谏使更”,并且《弟子规》还教导我们对父母的劝说要讲求方式方法,要“怡无色,柔吾声”,劝说时,态度一定要和颜悦色,声音要柔和。如果父母不肯接受我们的劝说,我们就要找准机会,等父母心情好时再去劝说,就算是父母不听甚至是因此遭到父母的鞭打也毫无怨言,“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可见,《弟子规》中的“孝”并不是所谓的“愚孝”,而是“至孝”的体现,这也是儒家所倡导的孝的最高境界。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