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自卑与超越》经典读后感有感

《自卑与超越》经典读后感有感

《自卑与超越》是一本由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著作,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1.30,页数:33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一):《自卑与超越》读后

花了三天看完。阿德勒真是个温柔的人。虽然很多人评论说这个译本不怎么样,读起来很像育儿经,题目还很鸡汤…但我觉得还行。从职业、友谊、爱情三个问题出发,以兴趣、合作、替他人着想、放弃无谓的抗争为途径,进行合作的训练及相关的准备后为自己的健康负责、为人类整体的幸福做出贡献建立起的“个体心理学”,值得每个人了解。可以说是相当正能量了。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二):生活的意义是什么呢?

感觉翻译有问题,很多观点前后甚至是相反的。 阿尔弗德勒 阿德勒,奥地利心理学家,个体心理学创始人。个体心理学以“自卑感”与“创造性自我”为中心,并强调“社会意识”。主要概念是创造性自我、生活风格、追求优越、自卑感、补偿和社会兴趣。 本书的观点: 一、生活的意义 作者先提出了三个重要的事实,这三个重要的事实构成了我们生活的现实,并且制约着我们。一是人类是被地球这一并不富饶的星球所制约的。二是人类的活动是建立在与他们联系的基础之上的,假如我们采取孤立的姿态来为人处世,必定为走向灭亡;三是人类有性别之分。基于这三个事实的前提条件下,确定了我们需要面临的三个重要问题及领域,即社会、性别、职业。并认为正确的生活意义在于个人为团体所做的贡献,在于引发别人的关注和兴趣,并与他人进行互惠合作。同时作者指出,童年所处的生活环境容易滋生处错误的生活意义,生理缺陷、被溺爱、被冷落,都容易形成错误的生活的意义。了解儿童的早期记忆,可以清楚了解一个人赋予生活的意义。个体心理学摒弃经验决定论,心理学强调了解“意义”的形成过程,充分了解他们的区别并在它们产生重大偏差时能够及时纠正,而不断提高人类的幸福指数。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三):你的自卑来源于你的孤独

这是一本外行能看得懂的医学心理书籍,作者阿德勒通过结合医学中的真实病例,对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在阿德勒眼中,人类的任何活动,任何性格缺陷,任何精神疾病,都离不开自卑心理。

而自卑心理就是来源于你内心孤独的一面,不与人交往,甚至讨厌同性或者同类,将自己封闭在独立的空间,封锁在自我的世界。

阿德勒指出,生而为人,或多或少都会有自卑心理。当你面对一件不顺心的小事时,表现出抱怨,抗拒,或者沉默寡言,都是种自卑的体现。

自卑心理长期作祟,会让你患上神经疾病,逐步陷入精神崩溃,甚至走向自杀。只有成功地克服自卑心理的人,才能超越自我,在事业,家庭,社会等各个方面获得成功。

阿德勒认为,解决自卑的最好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合作”。换句话说,就是与人交往,与人合作。

只有敞开心扉,将自己从孤独中解脱出来,试着融入到身边的人群,适应周围的生活,处理好与周遭一切的关系,才能真正摆脱自卑的枷锁,重新回归到正常的生活中来。

对于自卑的人来说,坚持调整自己,敞开心扉,不要让自卑成为我们灵魂的主导,将自己逼上绝境,要勇敢面对,寻求突破,善与人交,终能放飞自我。

希望这本书能救人于水火,帮你开拓幸福的人生。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四):自卑与超越 读后感

有些内容真不错,不过比起《被讨厌的勇气》这本讲阿德勒心理学的书有点难读,全书随意翻看了一遍,摘抄如下:

自卑与超越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15个笔记

◆ 译者序

>> 那么,到底何谓“自卑情结”?阿德勒说,如果一个人在面对一个棘手的问题时,感觉自己无能为力,由此产生的情绪就叫作自卑情结。而在现实生活中,它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比较明显的例子是:孩子忽然变得厌学、暴躁、不合作,成人忽然觉得疲惫、沮丧、不安。

◆ 第一章 生活的意义

>> 现代人生活在这样一种错觉之下:他似乎很明白自己的追求,但事实上他追求的,不过是别人期望他去追求的东西罢了。

>> 在受到制约的前提下,我们究竟应该怎样谋取一份可以让我们生存下去的职业?为了使我们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并分享其快乐,我们应该如何在同类中得到不可动摇的地位?为了适应“两种性别的客观存在”以及“人类的繁衍生息依赖于爱情”这样的事实,我们应该如何调节自身行为?其实,以上三个问题涉及社会、性别、职业这三个领域,同样也是人类无法回避的。

>> 如果一个人非常喜欢他的工作,且能从中获得令人称赞的成绩,他的爱情非常完满,他的社交圈广泛且朋友众多。那么,我们可以断定他一定会认为生活是充满希望和创新的,时时都有机会,困难都是暂时的,总能有办法克服。生活对于他来讲,其意义在于和伙伴并肩同行,同时,作为群体的一部分,要为整个人类的幸福奉献一定的力量。

>> 真正的意义,只有在与他人产生联系的时候才切实地存在,个人所认为的“意义”,实际上是虚幻缥缈的。

>> 我们身边的许多人,都踏上了一条错误的路,那是因为,他们只是固执地想让自己变得举足轻重,却没有发现,他们倘若想要让自己变得至关重要,就要对他人的生活做出一定的贡献。

>> 倘若一个人面对“生活意义”这个问题,想要为他人贡献自己的力量,并以此为个人目标,他会知道该如何塑造一种令自己满意的人格,并时刻处于为他人利益、社会利益着想的情境中。他会以社会感觉来调整自我,并训练自己,从中获得应有的技能。假如一个人已经确定了目标,那么,训练这种技巧便是顺理成章的事。他将不停地提高自己,以便于处理生活中遇到的这三种问题,而他个人的技能也将随之提升。

>> 父爱应该使孩子对自身的力量和能力产生越来越大的自信心,最后能使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从而能够脱离父亲的权威。

>> 一个人之所以会回想一件事,是因为这件事在他生命中所占的位置至关重要。这种记忆会暗示他:“这件事物是你应该避免的。”“这件事是你所期待的。”“创造你的生活吧!”我们必须承认,每一段记忆都是具有纪念意义的。

>> 我们应该这样认为:我们是自己的主人,我们一定要开拓新的生活,我们有能力这样做,同时,这也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具有开创性的工作非我莫属!如果每一个独立的个体,都能采取合作的形式来面对生活,那么,人类社会必定会不断的进步。

◆ 第二章 心灵与肉体

>> 偷窃的出发点是对贫穷及自身匮乏的恐慌。

◆ 第三章 自卑感和优越感

>> 如果在面对一个棘手的问题时,一个人感觉自己无能为力,由此产生的情绪就叫作自卑情结。

◆ 第六章 家庭的影响

>> 婚姻的本质是合作,因此,不能抱着驾驭对方的态度去相处。

>> 那些对孩子有重要意义的人,一定要对孩子的这些潜力抱有信心。有无这种信心,便造成了教育与控制之间的区别。教育就是帮助孩子去实现其潜力。与教育相反的是控制,控制就是基于对孩子潜力的发展缺乏信心,认为孩子只能在承认得监护之下,由成人不断向他灌输什么事好的,什么是不好的,然而,对机器人才不需要有什么信心,因为它没有生命。

◆ 第七章 学校的影响

>> 每一种非凡的能力都是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发自内心的兴趣得到的,而不是来自于遗传。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五):《自卑与超越》读后

最近在读一本心理学巨著《自卑与超越》,作者阿德勒是个体心理学创始人,被誉为“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之所以我要看这本书,纯粹是因为书名,因为我刚毕业的时候,有段时间无论是对工作、职场、生活,都感到无能无力,也常常由此诱发很多自卑心理,读这本书,也是希望自己能找到自卑的根源,以及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这本书是一本心理学经典,已出版近100年,但它的理论部分太多,而且基本都是长篇大论,读起来并不顺畅,再加上翻译上的缺陷,给我理解上也造成了很多压力。而且读完本书,我仿佛有种被骗了的感觉,因为全书涉及到“自卑”的笔墨极少,通篇都在讲另一个概念——“合作”。不过我仔细想一想,也有一定道理,合作给我带来的个体价值感,才是克服自卑的最好良药。

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些读这本书的心得体会。

“生活的意义是什么?”

我相信如果突然把这个问题抛出来,很多人都可能会答不上来。因为这个问题似乎太过深奥,难于解答,或者说这本身就是一个没有意义的问题。

我很喜欢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说过的一句话:“人只是悬挂在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每个人都是以自己的视角来认知世界,以自己赋予现实的意义作为标准来感受现实,所以我们感受到的是自己对现实的理解,而不是现实本身。

既然生活的意义千差万别,那么较好的生活意义呢,一定具有某些共同特征。为了探寻什么是最好的生活的意义,阿德勒在本书里先为我们列举了在生活中必须要面对的三个事实:

综合以上三个事实,阿德勒得出的结论就是:人类的活动是建立在与他人联系的基础之上的,假如我们采取孤立的姿态来为人处世,必定会走向灭亡。因此,人们所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以及目标就是:在这个贫瘠的星球上,与同类建立联系并进行合作,保证我们的生命的不断延续及人类命脉的传承。

真正的生活的意义,只有在与他人产生联系的时候才切实地存在,个人所认为的“意义”,实际上是虚幻缥缈的。倘若一个人面对“生活意义”这个问题,想要为他人贡献自己的力量,并以此为个人目标,他会知道该如何塑造一种令自己满意的人格,并时刻处于为他人利益、社会利益着想的情境中。他会以社会感觉来调整自我,并训练自己,从中获得应有的技能。

举个例子吧,比如,当我们在面对爱情和婚姻时,假如我们和伴侣是真心相爱的,同时,我们也将丰富另一半的生活作为自己的目标,那么,我们一定会竭尽全力展示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相反地,如果我们并没有这样的目标作为支撑,只是虚幻地想象着提升自己,那么,我们的爱情就像是在演戏一样,会越发感觉到不自在。

这恰恰是应征了那句话:“为了你,我要成为更好的自己”,当给别人创造价值的时候,我们生活的意义才得以凸显。给别人创造价值,就必然会和他人产生联结,有联结则有合作,如果每个人都能采取合作的形式来面对生活,那么,人类社会必定会不断的进步。

接下来我们来谈一谈“自卑”。但由于书里这部分内容,我没有看太懂,这里只简单列举一些阿德勒的观点,来给大家做些参考,我就不过度阐释了。

阿德勒对自卑情结的定义是:如果在面对一个棘手的问题时,一个人感觉自己无能为力,由此产生的情绪就叫作自卑情结。自卑情绪会有很多表现形式,比如眼泪、愤怒、歉意等。

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或多或少的隐藏着一些自卑情结,而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高压的环境更容易使人产生心理落差,激发隐藏于心中的自卑。

假如我们每一次都能勇敢地寻找到适当的办法来克服困难,就可以摆脱自卑感,而这个解决问题的办法必须建立在对他人、对现实、对与人合作感兴趣的基础之上。

人类不像猩猩或狮子一样健壮,人类比其他动物更加需要合作。倘若一个人没有学会与人合作,他就会越来越悲观,渐渐发展成牢固的自卑情结。

只有与人合作,我们的奋斗才是充满希望并且有意义的。

也许上文的观点过于玄乎,并没有完全说清楚“自卑”到底是什么,但我觉得“合作”的重要性还是毋庸置疑的,在这个高度发达的社会,每个人都必须拥有一技之长,来融入到社会的分工协作体系当中,才能得以生存,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最近的一期《奇葩说》上曾讨论“给别人添麻烦,是不是一种美德”这个问题,罗振宇老师在结辩时说了这么一段话,令我深受感触:

中国的一代中学生都是在考场上被训练出来的,他们进入工作单位之后,我知道他们最大的缺陷,就是有强烈的考场思维,他们觉得领导给他的一切任务都在考他,拿出成绩单,然后你得表扬我,你得激励我,这是一个闭环,他忘了一件事情,从考场到单位之后,最大的一个变化是,任何考试题,任何考试,你都可以去抄啊,就这一个变化,这个变化叫求助,叫协作,这是真实的社会。

罗胖在很久之前所提倡的U盘化生存方式,“自带信息,不装系统,随时插拔,自由协作”,正是强调了协作的重要性,能与他人协作才是个人价值的体现。

最后小小总结一下吧,身处这个时代,合作必不可少,努力让自己对他人有所价值,能够与他人产生合作,才是这个社会的生存之道。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