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的读后感大全

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的读后感大全

《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是一本由魏勇 著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页数:19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读后感(一):读书所感。

教书几年,回想起来都是庸庸碌碌,回头想想没有留下些什么。偶尔看到教师推荐书目,想想还是要提高一下自己,总不好这样一直混混僵僵的在教师这个岗位混到退休吧。看完之后,感触很多,特别喜欢作者敢说敢想的文笔,给人很多思考,书名虽然是说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可是这本书,虽然讲了一些教育教学的方法,可是重点不止于此,这本书通过作者本人的生活经历,让我感受到了一个人要成为一个在本专业稍有建树的人,一定要会琢磨,能够把握好自己的教学生活,多读书,多思考,用自己的知识积累来上好一堂课。作为教师来说,推荐一读,能够让自己有所收获的一本书。

《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读后感(二):新手历史老师的推荐书目

魏老师这本书很好读,大概多半天就读完了。

对新手历史老师来说,最大的指导意义不是技术性的,而是思想性的。

比如教书的目的是为未来社会培养新人,这样才能把自己从考试成绩和复杂的中国式人际关系中解放出来。

关于怎样的课程是好课,怎么教学生才喜欢,技术性的内容固然总结得很好,但是思想性的分享,才是精华。里面有魏老师个人从大学爱读书,讨论哲学,到在乡镇中学带十年应试班,然后通过互联网发表观点,重新回归教育本质的成长过程和经验,让人感觉非常亲切;但真正贯穿全部文字和经验背后的,还是跨越学科、宽博的阅读量,独立自由的思考和批判习惯,还有对现实社会、对人的真切关怀。

收获颇多,值得新手学习借鉴。

《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读后感(三):做一个有思想的历史老师

魏勇老师的书,大学就看过了,当时就觉得很不错。今年去魏老师工作的地方—北京十一学校跟岗了一段时间,再看他的新作《怎样上课学生才喜欢》,觉得有了更多的感触和想法。

这本书已经看了一个多月了,目前书也不在手上,我只能凭印象记录一下给我的启发。

到底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老师,做一个什么样的历史老师?从教已经六年了,我也多少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我希望自己的历史课,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史实,学习的课程中我能让他们学的轻松愉快而且方法得当;我希望我的课堂,史实丰富,角度多元,能带给学生思维的冲击性;我希望学生在我的引导下,能形成批判性事物,在以后面临新的情景下能独立自主思考,不做盲从的乌合之众;我希望我的课堂能有思想性,就目前来说我还是希望把自己的价值观传递给学生。

现在正在做的事情:大量阅读历史和教育书籍,做一个专业的历史老师;准备着手写论文,教学和科研两不误。

《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读后感(四):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有感

在看时,觉得讲的真有道理,回过头去想,真正吸引自己的是魏勇老师举的上课的例子,让我眼前一亮的感觉,居然还能这么解释,诶,好像确实是这样的诶,好厉害的感觉。 魏勇老师在分享自己的经历,分享自己的成长,或许就像他说的,人需要有思想,独立思考,这是我很欠缺的,我喜欢从众,因为方便,不用解释,就是自己懒,但我从没有意识到,我在偷懒,在借用其他老师的资料时,第一个,我没有尊重对方的知识产权,这也是专利,第二个,我错过了让自己成长的机会。

我也喜欢历史,但真的都只是纸上谈兵,真正静下心来看一本书的,屈指可数,我很羡慕魏勇老师,他的大学应该是读了很多自己想读的书,这是一种自由,我买了很多书,可以只是增添了些许灰尘。现在的我教学时的心虚,可想而知。

魏老师的书,看完,我还能想起什么呢?我以前认为我是一个很不爱思考的人,但现在我觉得,我应该是不习惯思考,没有这样的意识,自然就不会形成这样的素养。看过就过,评价是什么?或许就是生活中的那一个被我错过就再也不存在的灵感一样,找不到了。于是久而久之,我就变得非常的钝。

看完整本书,我在想什么呢?或者我可以改一个词了,我应该思考什么呢?学生喜欢怎样的上课?师生之间的关系?课堂?课程?课的目的指向?我的素养?

不常写书评,逻辑也很乱,但我很开心,最后以魏勇老师的三点勉励自己,做终身的阅读者,做独立的思想者,做公共事务的关注者(本来按自己的话说是一个合格的关注社会的公民)。

《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读后感(五):魏勇 《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读后感

自从上了研究生以来,读书多以学术著作为主,很少看通俗类作品了。这本书是中国教育学会100本推荐图书之一,我正想看些教育类的书,这本书又是历史教师写的,所以毫不犹豫地买下它。

这本书大概读完,其思想性是无法与学术书籍相比的,但他的创见性一点不比学术书籍差。从文章中,可以看到作者对历史教学,以及中学课堂的热爱。其实,归根结底,这本书主要讲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总论,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经验世界去挖掘历史资源,以便在历史课堂中丰富多彩,寓教于乐。另一方面是细节,主要讲了教师的提问技巧,应该具备冲突性、侵略性等特点。在教学手段上,设置对立观点让学生讨论,以便激发学生思考和好奇心。通过开辩论会、写小论文、写墓志铭等新颖的作业形式,让学生自然地理解背景知识,而不是死背知识点。这些方法或者手段,对我来说,都很新颖,比较受益。但对于布置历史情境,则很少谈到。

在培养历史学思维方面。书中谈到为什么学历史并给出了他的答案,是培养学生通情达理的能力和批判性精神。我想这也是文科学习能带给学生的最好“回报”。我们生活在当下,也生活在历史的影子之下,对历史不感兴趣会造成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冷漠,这对一个民族崛起、复兴、追求进步都是不利的。而学习历史,培根讲读史使人明智,唐太宗讲读史可以知兴替,都看到了历史对个人的意义。我认为学习历史,正是培养理性思维的最佳途径之一。因为学好历史,你就不会盲目跟风,甚至不会轻易上当受骗、受人忽悠。因为历史是一个爱问“为什么”,爱追究原因的一个学科,一切事物从源头寻找答案,也就接近了事物的本质,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再分析事物时就会显得豁然开朗。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