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中国经典原境界的读后感大全

中国经典原境界的读后感大全

《中国经典原境界》是一本由顾随 讲 / 刘在昭 笔记 / 顾之京 高献红 整理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6.00元,页数:37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经典原境界》读后感(一):评分太高

说实话,真不怎么样,偶有精辟见论,但是沙砾居多,顾是位“执”儒,于儒见深以至于偏,他家所涉甚浅。从全文来看,主观色彩太浓,不是一位真正的大学者著书立说应有的态度,更像是一位兜售自己买卖的采办,他说若契我意,尽攫来之,盛赞之,若拂我意,则皆诋苛之。囿于眼界与胸襟,在民国那样风起云涌的大环境里,也就只剩闭门教学一途了。

《中国经典原境界》读后感(二):书摘

中国人一般多是模模糊糊,一模糊绝不会有出息,但有认真的、不模糊的,多半是死心眼儿,沾沾自喜、自命不凡。所以,我们要养成德性,养成认真的习惯、宽大的胸襟。宽大者——采众长,非好好先生。一个人若自是,自满,便如蚕作茧自缚,绝不会有长进。 “三百篇” 只见温柔敦厚,无热烈感情。此确是悲惨、是失败、然非耻辱,是光明的。因“三百篇”所表现乃最富于人性、人味的生活。兽+神=人。(此虽曰神,于佛教等宗教无关。)中国人无兽性、神性,只剩下人性。 人皆以中国为玄,其实中国最重实际,如西洋人之为宗教牺牲者甚少,即衣、食、住三项小节,亦以中国最舒服,故中国人已失掉兽性,同时也失去神性,谓之为爱和平可,谓之为没出息亦可。 中国人不但没热烈精神,甚至连伤感意味都没有。中国人是安分安命,实际生活有缺陷(憾),然后发生不满,而结果趋于安命。此“安”即中国之爱和平、温柔敦厚,有人味,甘为奴隶或为奴隶而不得的原因。 中国的隐士与外国的不同,不是为灵魂的得救,只是不愿做主人,也不愿做奴隶。LOL

人须“群”。最能繁殖的动物是最合群的动物,如蜂、如蚁;最强的一定是最不合群的动物,如狮、如虎。

《中国经典原境界》读后感(三):书摘

中国人一般多是模模糊糊,一模糊绝不会有出息,但有认真的、不模糊的,多半是死心眼儿,沾沾自喜、自命不凡。所以,我们要养成德性,养成认真的习惯、宽大的胸襟。宽大者——采众长,非好好先生。一个人若自是,自满,便如蚕作茧自缚,绝不会有长进。

“三百篇” 只见温柔敦厚,无热烈感情。此确是悲惨、是失败、然非耻辱,是光明的。因“三百篇”所表现乃最富于人性、人味的生活。兽+神=人。(此虽曰神,于佛教等宗教无关。)中国人无兽性、神性,只剩下人性。

人皆以中国为玄,其实中国最重实际,如西洋人之为宗教牺牲者甚少,即衣、食、住三项小节,亦以中国最舒服,故中国人已失掉兽性,同时也失去神性,谓之为爱和平可,谓之为没出息亦可。

中国人不但没热烈精神,甚至连伤感意味都没有。中国人是安分安命,实际生活有缺陷(憾),然后发生不满,而结果趋于安命。此“安”即中国之爱和平、温柔敦厚,有人味,甘为奴隶或为奴隶而不得的原因。

中国的隐士与外国的不同,不是为灵魂的得救,只是不愿做主人,也不愿做奴隶。LOL

人须“群”。最能繁殖的动物是最合群的动物,如蜂、如蚁;最强的一定是最不合群的动物,如狮、如虎。

《中国经典原境界》读后感(四):当我们走进顾随先生的课堂…… ——读《中国经典原境界》

文/岸晓风

有人说,在现在的出版界,好书难得。遇到真正的好书都不忍心一口气读完。顾随先生的讲述中国古典经典作品的授课记录新近出版,名为《中国经典原境界》就是这样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书。作为顾随先生的得意弟子,叶嘉莹先生曾表示,在前半生流离辗转的生活中,一直将当年的听课笔记随身携带,而唯恐或失的缘故,就是因为其深知顾随先生所述的精华妙义,是叶先生在其他书本中所绝然无法获得的一种无价之宝。因此,当我们有幸读到这本书时,就始终有一种这样的强烈感觉。

首先是站位高远。有人说读钱穆先生的史学著作常常为其宏观把握之准、之精而惊叹。同样,顾随先生对于文学评论的造诣也可当此评价。在第一讲“概说《诗经》”里,对中国的诗词有精辟的论述,作者认为诗教的最高境界是温柔敦厚,表现这种温柔敦厚的、平凡的、伟大的诗,就是“三百篇”。而其后者,多才气发皇,而所作较过,若曹氏父子、鲍明远、李、杜、苏、黄;其次,所作不及者,便是平庸的一派,若白乐天之流。不过顾先生对于白居易的评价还是客观而公允的,他接着指出,“乐天虽欲求温柔敦厚而尚不及,但亦有为人不及处”。作者最推崇的诗人还是陶渊明,说他“吾国诗人中之最伟大者”,他真是“士君子”,真是“温柔敦厚”。

其次是视野恢弘。顾随先生论述文学、讲述经典,真是做到了“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他随手举的一些例子,很多都是世界范围内的。比如他讲到诗的“兴观群怨”的“怨而不怒”时,说基督是“要爱你的仇人”,释迦“一视同仁”,都是出世法,孔子是最高的世法。说到君子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时,提到了一战期间美国的总统威尔逊,并给予他很高的评价。因为“彼乃文人,又是诗人,又是书呆子”。一个纯粹的政客太注重实际,而文人成为政治家,彼有彼之理想,可以将政治改良提高,使国家成为更文明的国家,国民成为更有文化的国民。

三是透彻深刻。顾随先生在书中论述诗人对于人生的态度,一是自由,学道可得自由,学道可以断烦恼,得解脱;二是强有力,奋斗,挑战,“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此乃入世;三是蜕化。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即是。此既非挑战,亦非奋斗,也不是出世,最人情味;四是寂寞,诗人欣赏他自己的寂寞;五是悲伤,前几种都有点造作,唯此种最人情味,但不振作,没出息,中国古来就如此。可以说,顾随先生是最懂诗人的人。

(转载请联系:anxiaofeng998@126.com)

《中国经典原境界》读后感(五):厚重经典,境界重现

我不得不如实坦诚,《中国经典原境界》比较经典厚重,比较精深博大,以我微小的功力,基本啃不动它。这本书很好,把中国的古诗经和国学都进行了整理讲解,要想走进其中并学得知识,需要安静下来啃很久很久,估计一个月的时间是不够的。顾随先生的这部讲课笔记,讲的不是浅显的课堂,也不是匆匆然的评论,他是在做学问,在讲学,在传递知识,他讲的那样深入骨髓,你可以感受到他的博学和精通,不得不佩服他的学识,和他为此所做过的厚实功课。

国学大师的魅力,如果能现场领略,真是人生之大幸。有人说大学读名校的重要性,突然意识到也许只有名校,才有机会遇到这样的大师的课堂了。读他的书,与遇他本人,显然会有很大的差别了。 顾先生肯定是知行合一的一个人,他的人格和他的精神肯定会在本人身上有更多的体现,如果亲自坐在他面前聆听,一定是如沐春风的。但是读的书,有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如果自己积累的不多,又静不下心来,是难以完全吸收他传递过来的丰富知识的。他的书如他的课,是需要用心去品味的。同时,也是需要悟性的。

《中国经典原境界》是《诗经》、《文选》、唐宋诗三门课听课笔记的整理结集,讲解自然亲切,而且引句及解释多有点睛之外,让人在古经典的世界里享受优美意境。有着课堂一样的口授感觉却不失严谨,讲者备足了课下了许多的功夫,他在专业之内纵观全部的大势之姿,为我们细细品读古经典,许多的分析及引解那么的传神到位,深入人心。《诗经》说得恣意,兼具粗野灵动;讲得最精妙的,当属《诗经》!很多观点均是发人深省,令人获益良多。有导师讲,有学生记笔记,再有后辈整理编排,这本书其实已经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了,其内容的博大宽广,以及刘在昭分享出来的笔记,都是相当珍贵的学习资料,十分的难得了。

顾随先生的讲坛实录,有着课堂一样随心随性的大师态度,甚至于“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他随手举的一些例子,都体现了大师丰富的积累和智慧。随先生在书中论述诗人对于人生的态度,一是自由,学道可得自由,学道可以断烦恼,得解脱;二是强有力,奋斗,挑战,“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此乃入世;三是蜕化。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即是。此既非挑战,亦非奋斗,也不是出世,最人情味;四是寂寞,诗人欣赏他自己的寂寞;五是悲伤,前几种都有点造作,唯此种最人情味,但不振作,没出息,中国古来就如此。

大师的经典领悟都会在他的讲坛实录中体现出来,这样深刻的学识传播,真是中国学界的一大喜事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