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器物里的旧光阴读后感摘抄

器物里的旧光阴读后感摘抄

《器物里的旧光阴》是一本由项丽敏著作,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6.00元,页数:32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器物里的旧光阴》读后感(一):像中学阅读理解的题文

看到最后才知道作者其实就是一个太平湖的工作人员,也不是什么专业的作家,所以挺佩服她的写作能力的。

最后那个篇章每篇都适合用来做阅读理解的考题,感觉说了什么,但是是什么呢,又说不清楚 - 最适合读者自己体会,各抒己见

她笔下的农村生活很是有趣,不知道为什么让我联想到鲁迅的百草书屋的那种氛围

《器物里的旧光阴》读后感(二):父母的异乡,终成我的故乡

这是一个湮没在黄山名号之下的小城,是我18岁之前生长和学习过的地方,曾经无数次在高中模拟考试之后,站在自家阳台上遥望着四周的群山,恨自己的不争气和向往外面的世界。高中时的成绩很奇葩,英语成绩基本每次都名列前茅但理综永远会拖后腿,因而考重点大学,学外国语专业当外交官什么的是没戏了,感谢大学的拼命努力才终于进了很好的大学深造,现在每每回想起来故乡,残存的记忆也就是那重重高山了,通过笔者的文字,仿佛一个保留童年玩具的盒子被打开,心里柔软的那块地方被瞬间击中。离高中毕业已有11年之间了,而我才刚刚结束我毕生的学业,也即将在异乡工作,这本书从一个同乡作者的笔下写出,所说所见都是我较为熟悉的东西,是我保留对故乡念想的一个媒介。恩,就这么多,一个理科生的文字功底见笑了。

《器物里的旧光阴》读后感(三):《器物里的旧光阴》:灵魂的还乡

项丽敏的写作基调是明亮、温暖的。她语言的火焰照亮了一个被时光尘埋的澄明的乡村。在文字飞翔的缝隙里,我们看到的是她被回忆唤醒的幸福表情和在一种被释放的抒写中带来的灵魂慰藉。

作者构筑了一个完美而宁静的乡土精神家园。这个宁静古朴的乡土世界,有“桃花源里好耕田”的文化意味,也给被物质挤压的心灵带来安慰,是一种灵魂的还乡。那些器物映照出的不仅是宁静古朴的乡土,而且还能映照出人的一种朴素的精神的情怀。那些器物构成了朴素的乡土精神元素,也触发了作者的创作欲望。它照亮了作者的历史印记,它散发出的朴素本真的光焰浸泡和清洗了作者的内心。

这些生命之初的物象已经和作者的生命连在一起,成为作者永远的精神印记和怀乡情结。这些器物所散发出来的本质气息,其实是在呼唤每一个生命的个体对自然的热爱,一种人性的回归和对美善的向往——这可能也是作者写作的原意吧。

(发表于项丽敏博客,作者天花坠)

《器物里的旧光阴》读后感(四):《器物里的旧光阴》:那些鲜活的时光

项丽敏写的是过去乡村日常使用的器物和旧时的光阴,却没带出腐朽的棺材板子味。读着那一篇篇描述乡村器物的文字,仿佛跟随她逆时光而行,回到了遥远的久别的故乡。那里的每件器物都是鲜活有生命的,与那些器物相连的人也都是鲜活灵动的,

丽敏用一件件承载着人们的喜怒哀乐的器物串起了一页页悲欢离合的旧时光,她描述的这些器物和旧光阴不仅叫我回忆起那安静祥和的旧时村居生活,更多的是让我重新审视起现在的生活。在过去的乡村,草木山石与人的生活丝丝相连密切相关,而不是如今的多作为生活的背景。这些草木山石成为人们生活的日常器物,又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历程,人与天地自然是那么完整而和谐地相互依存着。

当看到一片片村野逐步消失,一条条河流里填塞着快速生活带给我们无数方便又无数麻烦的塑料垃圾的时候,当城市化生活快速推进引发空气污染,水资源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的时候,再去反观我们前人那些取之于草木山石的器物,那些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方式,我们是否有所警醒呢?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我们是不是误入到越追求越遥远的那条歧路上了呢?祖先们留存给我们的那些器物和生活方式,是应该抛弃还是应该传承?是仅仅用来供在博物馆里落满尘土蛛网和文字里慨叹追忆,还是应该让它们回归于日常的朴素温暖的生活?

——这是丽敏的散文对我最大的启发。从此种意义来说,这个关于民间器物的系列文章不会成为落伍于时代的叹息,相反会成为引领人们寻求新的、更利于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的起点。

(发表于项丽敏博客,作者严黄)

《器物里的旧光阴》读后感(五):《器物里的旧光阴》:温暖伤感的皖南家居文化

项丽敏的《器物里的旧光阴》面世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于皖南而言——因为很多器物,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随之而去的是对应的生活影迹。站桶、木碓、水缸、石磨、稻箩、蒲扇、摇篮等竹木草石陶制品,构成了皖南古文化的家居文化。皖南文化是长江文化极其重要的一脉,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璀璨耀眼,摄人精魄。《器物里的旧光阴》正是皖南家居文化强大生命力的凭证,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做了细致、温暖、伤感的阐述。

在二零一一年,项丽敏把器物系列作为太平湖生活母题的分支,分门别类,系统写作。在我阅读项丽敏散文作品,她给我一个感觉,她对太平湖生活母题的写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我把它分为这么几个系列:器物系列、植物系列、四季系列、光色系列、阅读系列。四季系列有了她的第一本书《金色湖滩》、光色系列有了她的《临湖:太平湖摄手记》、阅读系列有了她的《美好的事物那么寂静》、器物系列有了她的《器物里的旧光阴》。

自二零零八年认识项丽敏,算算也这么多年了。她是我极其关注的一位作家,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好友,她写作的姿态是我非常欣赏和敬重的,她文字弥漫的山野气息是我非常热爱和推崇的。二零一零年,在广州,因同获一个奖项,我请张鸿老师、朱燕玲老师、黄咏梅老师、王族老师、项丽敏,在一家酒楼聚餐。这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见到了项丽敏。第二天她回了黄山,我去了扬州。在整个聚餐过程中她几乎没说话,这符合她文字所透露出来的气息。我在安徽安庆工作三年多,常常去皖南游玩,也常去她的生活所在地——黄山脚下的甘棠小镇,每次只有到了离开皖南时,我给她打一个电话,说,到了哪些地方,现在离开了。在我的印象里,她安静地生活,宛如一个从无人迹的湖泊,不容惊扰。这是她文字里,从不改变的气质。她带着相机,一个人走遍太平湖周边乡野,沟沟壑壑,河汊山冈,草滩山林,似幽居在王维意境里的一支薄荷。

其实她还有另一面,她对皖南乡村的热爱,热衷于对细小生活细节的搜寻,热衷于对皖南生活的阐述。《器物里的旧光阴》正是这部分阐述的心灵印迹。

凡项丽敏散文百余万言,一言以蔽之:造天人合一之境,意华年易逝之蕴。

(发表于项丽敏博客,傅菲)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