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道可道》读后感1000字

《道可道》读后感1000字

《道可道》是一本由熊逸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裸背锁线图书,本书定价:42.00,页数:2015-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道可道》读后感(一):洒脱奔放的诠释道教 文风如此畅快厚重

从自序开始引人入胜 且不说这是一部与道教、老子这样高深莫测字眼相关的书 单单是文风的恣意汪洋 就叫人觉得畅快淋漓 这样的书 快读甚是惬意 熊逸先生在古文的艰涩和睿智的侃侃中穿梭自如 在上古的典籍和西方先哲们的鸿篇巨制间 引经据典 信手拈来 是我读过最棒的融合 最恰到好处的引用!

有了熊逸先生的指点 读经史子集成了最大的快慰 我在畅读间 汲取着汩汩的国学精华 扫盲着庞大的西方哲学

难怪罗胖胖说 熊逸先生是他见过钻进古籍又能自如的走出的人 这样的驾驭 熟稔高明 叫人叹为观止 简直要奉上笔者的膝盖了

快读过瘾 更须细品

第二遍阅读 就可以私下里查阅那些曾经不求甚解的地方 这样得到的收获 一定是盆钵满溢

力荐 不剧透 只有惊喜

《道可道》读后感(二):道可道

如果按照“屁股决定脑袋”这个一贯的人之常情来看,屁股坐得高的人大可以呼吁“知识就是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为这至少可以制造出锋利耐用的杀人武器和铁桶一般的信息管理机制;屁股坐在地上而无可奈何的人就只能说说“无知者无忧”了,于是就有必要为自己的行为和处境找出合理的借口,最好是冠冕堂皇的理论依据,既可以自欺,又可以欺人。

总之,人如果要生存下去,就有必要给心理找平衡。我们总喜欢拿自己身上自鸣得意的长处去衡量别人。

《老子》的“无为”政治观正是从“无为”的养生观合乎逻辑地推演出来的,怎么养生,就怎么治国,道理是相通的。生活有规律,淡泊无欲,不折腾,身体就好;所以政治这么搞,一样会好。

顺应规律,就是合于道,而规律的一大特征就是有惯性。东西小,惯性就小;东西大,惯性也大。养生和治国没有质的不同,却有量的不同;量不同,惯性就不一样。

《道可道》读后感(三):靠“懂”,还是靠“悟”?

粗略翻完,想从题记开始再看一遍时,意识到熊先生在题记及引言的高屋建瓴,感觉比后面正文更有味道。

1。题1,引钱语,表明将站在前辈的肩膀,而不是跪着,从思辨的角度分析老子的逻辑。

2。题2,“做自然人还是做文明人,这是道家和儒家的一大分歧。”

这是否也是后文所提道儒“无为”上的区别?

3。自序,直接点明老子的关注焦点本身就是形而下的,在与政治学和社会学的意义。

4。引言,“道可道,还是不可道,”,将人分成两种;一种接受新东西靠“懂”,一种靠“悟”。

“所以,道,到底能不能被讲清楚,虽然取决于讲述者,但更加取决于听众。

儒道都是切中现实政治的,“虽然谈论玄而又玄的天道,标靶却是近尔又近的人事”,但后一种人总是“愿意相信”,也就是“相信”道是讲不出的,是玄妙高远的,这样才可以仰赖于老子,仰赖于对老子的悉心感悟获得至高的精神境界,得以修身养性,安邦定国,甚而洞彻天机。

5.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and hence that makes all the difference.

《道可道》读后感(四):好熊的好书

各种摘抄与简单的想法

1、一言蔽之:崇本息末。

2、道家的无为“动于本,成于末”,儒家“动于近,成于远”。

3、圣人死了,带着他的思想中那些难以言传的精髓一起离我们而去了,只剩下一些糟粕留了下来,喏,就是您看的书上的那些文字。---《庄子.天道》

4、我们总是喜欢拿自己身上自鸣得意的长处去衡量别人。

5、所有“君子固穷,达人知命”的修养不过是失败者的扯淡、“清净无为”之类的说辞更是失败者对自己的涂脂抹粉。

6、对待经典的态度,我们知道神学家永远会追求《圣经》的“正确性”,这是典型的宗教态度,而中国官方对待官学经典,却会把“实用性”放在“正确性”之上, 这是典型的政治态度。

7、道家研究这个问题,不太关心善恶,更关心的是“发展趋势”,找到趋势,顺应趋势,就会事半功倍。(因循)

8、简化机构本来是要“以无事取天下”,结果反而惹了大事。(改革本意是为了发展,但是忽略了因循就会事与愿违,利益的冲突很可能造成阻力倍增,甚至倒行逆施。)

9、屠狗辈生活在社会底层,行侠仗义的成本相对较低;读书人的社会地位较高,经济情况较好,做事自然会更加瞻前顾后。

10、大家嘴上都是米兰昆德拉,脚下却是查尔斯兰姆(嘴里喊着逃离北上广,却又坚强的生活着)

11、所以当好运来了,他并不会夸耀说这是自己凭本事挣的;当灾祸来了,他也不会后悔自己的所作所为,因为他知道这灾祸的降临并不是因为自己做错了事。

12、如果从可贵之处着眼,没什么东西不是贵重的;如果从低贱的地方来贬低,所有的东西都有可被贬低的地方。

《道可道》读后感(五):用批判性思维解读《老子》

我对中国传统思想的了解一直是道听途说,自己并没有下苦功夫去研读。罗辑思维对这本书的推荐引起了我的兴趣。

作者在这本书中对老子的解读非常有意思,视角比较独特。我个人有几点内容印象非常深刻:

1. 道家“崇本息末”的思想,这就是关注问题的根本原因!

2. 与其他学派提出的目标导向型的设定具体政治目标的政治主张不同,道家则是方法导向型的,并没有什么具体的目标,强调的只是方法。

3. “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 不设立具体目标,在现有基础上持续改进。

4. 道家不太关心事情的性质,而是关心发展趋势,顺应趋势。简称:因势利导。

《老子》这本书中蕴含了大量保守主义的思想萌芽。

对于作者的观点,我觉得有几点挺有意思的:

1. 《老子》是写给统治阶级的。

2. 《老子》不是由一个人写成的。

3. 《老子》里面的思想有冲突,有矛盾,有些地方不能自圆其说。

对于这本书的总体印象:

1. 用现代的思想去读古人的智慧,这是必须的。毕竟《老子》的作者再聪明也和我们差了两千年的知识和眼界。我们可以看到古人的思想,当然也能看到他们世界观的局限。

2. 对比东西方的思想,相互印证,让我们从不同的文化视角去理解中国古人的世界观和哲学观。

3. 本书作者的知识量极大,行文中旁征博引,逻辑清晰,论证严密。

最让我受启发的是题记中的一句话:对待传统经典,有些人喜欢站在巨人的肩上,但更多的人喜欢跪在巨人的脚下。

这本书是进步的阶梯,能让人从巨人的脚下走到巨人的肩上。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