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古希腊思想通识课:修昔底德篇》读后感锦集

《古希腊思想通识课:修昔底德篇》读后感锦集

《古希腊思想通识课:修昔底德篇》是一本由张新刚著作,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页数:43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古希腊思想通识课:修昔底德篇》读后感(一):《古希腊思想通识课:修昔底德篇》:修昔底德和《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我以为这本书是讲修昔底德的,但实际上并不太对。准确地说,他是讲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从《战争史》中看修昔底德笔下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希腊、雅典。所以,这本书可以说是《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赏读、赏析。

全书共分为十二讲,整体顺着修昔底德的《战争史》在说。当然第一讲《修昔底德和他的时代》还是简单地介绍了作者和当时的社会环境。从第二讲《希腊的兴起与雅典的崛起》开始,打开了“战争史”的序幕。修昔底德并没有直接开始写战争,而是追溯起了历史。第三讲《走向战争》打开了战争的开篇,往后第四讲《伯利克利与民主帝国》、第五讲《雅典瘟疫与科西拉内乱》、第六讲《普拉提亚陷落与米提列涅叛乱》等,是将对战争的视角拉近,聚焦当局、当政者和战争中的关键事件。再往后就是第十讲《西西里远征及其失败》,第十一讲《爱琴海的叛离活动》和最后的落脚第十二讲《雅典内乱与政体变更》。

总之修昔底德记述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早期的希腊以及第一阶段的战争。第二部分是尼基阿斯和平,以雅典远征西西里失败告终。第三部分是失败后的爱琴海区域局势和雅典自身政体变化。

其实从修昔底德对于战争叙述的开篇和结尾,基本可以确定的是,修昔底德的情怀在于雅典,并非是雅典帝国。帝国是雅典的一个辉煌阶段,但是也是掀起战争且使雅典走向衰败的阶段。在战争中,修昔底德所关心的不仅是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他更关心的是战争中人的境况,人民如何做如何想,用作者的原话即为“而是在多个层面探究人以及城邦的表现和动机”。而关于人的境况,作者选择了三个话题进行讨论:伯罗奔尼撒战争的性质、代际、政体。

有关第一个话题,大的层面看是雅典为首的雅典帝国与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联盟之间的战争,但小的层面,是充斥着城邦内部的纷争的,从目录的“内乱”就可以得见。在雅典城内,是存在两种派系的对立。战争和内乱是相互强化的。第二个话题“代际”,这一点在书本附录一《代际视角下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有精简的说明。第三个话题,修昔底德注意到政体对解释战争以及城邦表现的重要因素。因为,不同政体塑造不同公民的品性,品性影响行动和决策,而在解释战争起因和战争的胜败是离不开这一因素的。

总之,本书可以算是《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剖析、赏读,一些章节有意思,但一些章节就很乏味。因为是对书本的赏读,因此侧重既不是在修昔底德,也不是战争史,而是混杂着,是《战争史》表现出的修昔底德,也是修昔底德笔下的“战争史”。想要了解修昔底德和伯罗奔尼撒战争的,此书可以考虑一读。

《古希腊思想通识课:修昔底德篇》读后感(二):来自2400多年前古希腊世界的启示

提到修昔底德,连喜欢关注国际新闻的老爸都能脱口而出:“修昔底德陷阱!”修昔底德到底是谁?修昔底德陷阱最初来自哪里?这些问题倒是很少有人打破砂锅纹(问)到底…… 至于伯罗奔尼撒战争,虽然早已耳闻它的重要性,却一直只有个连模糊都称不上的印象。最终,修昔底德和《伯罗奔尼撒战争》,在张新刚老师的这本《古希腊思想通识课:修昔底德篇》里,给了读者一个最完整的概念。 “修昔底德陷阱”,在书中一开始就给出答案——一个新兴大国的崛起会挑战既有大国的地位,而守成的大国会主动进行遏制乃至不惜发动战争。而它最初的来源——伯罗奔尼撒战争,张新刚老师用400多页的体量、12讲的篇幅,深入浅出为读者娓娓道来。

围绕着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每一讲的内容大致一开始简要明了的讲述战事的一个发展阶段,会有对原文的引述;然后会指出这段事件里值得注意的关键点,间或有研究者对之的不同意见和评论;最后提出一些引人深思的相关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又会在下一讲给出答案。 一直以来对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印象都是简单的“民主的雅典输给了专制的斯巴达”,然而,越是通过作者抵近修昔底德的叙述展现出的种种纷乱如麻的细节,越深入,事情本身就越有一种模糊感,而绝不是简单的判断哪里好或哪里坏,非黑即白、非此即彼。雅典的确是民主的,但她在联盟之内却是“帝国主义”的;而斯巴达,她真正的实行的混合政体也远比想象中复杂……

喜欢历史的读者看外国史总无意识的做做对比,就会觉得有点像我国的春秋战国时代,同样的“合纵连横”、“尔虞我诈”,但在古希腊世界的城邦之间、城邦与联盟之间、联盟与其他联盟之间,那些竞争与合作,在细节上又是如此不同。一个城邦在制定决策的时候,总会有正反两方展开激烈的辩论,然后无论何种政体,都会由民众或者执政者做出决策并执行,张新刚老师在这些地方让我们看到的是:面临决策失误的时候,雅典民众是如何做出反应的。

“代际关系”,虽然不是张新刚老师首创,但是第一次在书中看到这个概念,为什么战争总是惨烈,但惨烈的战争总是频频发生?——经历过的一代已经老去,而成长起来的新一代,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残酷,他们还怀着在战争中可以获得利益和荣耀,于是……

一场战争如何开始,只要彼此没有正式宣布成为敌人,各种合作就可以正常进行。张新刚老师没有直接提出我的疑问:那么一旦开战,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和应对“敌人”?是“不惜一切代价”、“战到最后一人”的决战到底;还是本来发动战争有一个清晰的“目的”,在达到大部分目的之后,要不要结束、如何结束战争(虽然似乎结束比决定开始一场战争更加不受控制)? 这些问题,都由张新刚老师的叙述和评论,在修昔底德笔下2400多年前的这场战争里给出了古代人的经验和教训。

关于修昔底德的“人的境况”,和书友讨论了西西里远征,结论是:一场悲剧。人性如何在战争中体现光明或者阴暗的一面?雅典的政体——民主,在这场漫长的战争过程中暴露了太多的短板,也被判断为失败的原因,“民主的失败”也是“人性”的失败。但是作者指出,修昔底德让读者看到了雅典民众和民主政体的韧性和活力,教训也是后来的人民指出了改革或者说修正的方式。2400多年前的“故事”,处处在在都为当今世界的“大国博弈”的国际局势做着某种注脚和分析,隐晦的……也许历史无法预测,但人性似乎可以。 “对那些想要了解过去事件真相的人来说,由于人总是人,过去的事件在将来某个时候会再次发生,或者发生类似的事件,如果他们认为我的著作还有所助益,那么我就心满意足了,我的著作不是想赢得听众一时的奖赏,而是要成为永恒的财富。” ——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古希腊思想通识课:修昔底德篇》读后感(三):修昔底德对于战争的记录和反思,在现在更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我们听到修昔底德这样一个名词的时候,更多就是来自于“修昔底德陷阱”这一概念,它认为一个新兴大国的崛起会挑战既有大国的地位,而守成大国会主动进行遏制,甚至不惜发动战争。

人们常用这样一个词语来解释现在的国际局势。那么这种解释是否有道理呢?其实“修昔底德陷阱”并不是修昔底德自己提出,而只是现在的国际专家们对于他所书写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总结后梳理出来的世界发展规律。

过去的历史必然是现在发展可兹借鉴的资料。在古希腊时期,也曾经有着非常多的战争记录,当时对于这些战争的记录和反思也就极有价值,既能探寻曾经思想者们的理论脉络,又能给后世以启发。所以对于古希腊的历史、哲学、思想,都有着非常多的专家们在系统性的研究着。

张新刚,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也在着重研究着古希腊、古罗马的历史,并从历史解读之中探索对于现在世界的解释。

那么对于修昔底德,张新刚也有着系统性的研究和梳理,他写下了这样一本书《古希腊思想通识课:修昔底德篇》带我们走进那段历史,并根据修昔底德的记载以及反思,更好的了解古希腊的历史和战争,也对于现实社会反思。

修昔底德给后世留下的最重要资料就是他的著作《罗伯奔尼撒战争史》,而这样一本书共有八卷,记录了雅典及其盟邦与以斯巴达为首的罗伯奔尼撒联盟之间的战争。

这样一场战争,经历了27年,从作者的讲述之中,修昔底德是完整的经历了这样一场战争的。但在这一本战争史之中,故事却并没有讲完,可从现有的这些记录,我们依然能够看到这样一场战争的整天面貌,依然能够从战争之中总结出很值得吸取的经验教训。

现在的国际研究者们对于这样一场战争更多聚焦于国家地位之争。这也是“修昔底德陷阱”提出的根源,是因为雅典人实力的上升引起了拉凯戴孟人的恐惧,从而迫使他们开战。当然,这样的说法有着一定的根据,可这是否能够完全解释这样一场战争呢?

张新刚以全新的角度来探索这样一场战争所给我们的意义。他提出了一种代际视角,一个时代的经验教训无法传递给他们的下一代,而下一代只有亲身体验自身的经验才能构建起看待世界的角度。

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之中,当时战争的双方已经基本忘记了曾经战争所带来的伤害。在他们记忆之中,只有战争的荣光,但在漫长的伯罗奔尼撒战争战争之中,新一代人也成长起来,有了独属于自己的对国家的看法,有了自己的诉求,对于战争也就有了重新认识。

这样的是一种视角,在我们现实生活时依然有着重要的意义。怎样避免曾经的伤害,怎样不要重蹈覆辙,这更是一个从《波罗奔尼撒战争史》之中,从修昔底德的记录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