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The Defining Decade》读后感1000字

《The Defining Decade》读后感1000字

《The Defining Decade》是一本由Jay, Meg著作,Twelve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 25.98,页数:27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The Defining Decade》读后感(一):如何过好我们这平庸的一生?

适合即将毕业的同学读,尤其适合女生。这本书并没有太多需要总结的东西,都是以作者的心理咨询案例作为基础。很有共鸣,因为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有些相似的想法。

《The Defining Decade》读后感(二):活到老学到老

其实这书很多道理都懂,不过作者更有条理的为大家20-30岁如何做进行了分析,时隔一段时间,其中最深的记忆便是:如果你认为你已经定性了,其实不然,在20-30岁这个阶段,才是塑造价值观人生观的重要时刻。所以,对于情商很低的我来说,我觉得可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还有便是男女情感的问题,这个我不好置评。

《The Defining Decade》读后感(三):血泪案例史

终于把这本书读完了,里面说的很有道理。因为手机被偷,所以无法查看当时在这本书上记的笔记,只记得一些统计细节。

结论大致是:人要有一份充分就业的工作,要开始物色家人,要生小孩,对爱情不要太较真,要跳出舒适圈……总之在我们中国早已是老生常谈。

这本书通过科学告诉我们,老生常谈是对的,如果你不按照这些案例告诉我们的启示那样做,你就会陷入抑郁,人生就会陷入困境。

问题是在我身边,照着做的“人生赢家”人生依然毫无起色,一团乱麻。

╮( ̄▽ ̄")╭

当时读完感觉就是:我一定要按照书里面讲的这样做,成为人生赢家。

三个月之后的感受是:去他的。

《The Defining Decade》读后感(四):看似重复但依旧感触

真的,如果告诉你说,你二十几岁做的事情能够影响一辈子,你会相信么?

Meg Jay从工作,感情,和头脑身体三方面探讨了二十几岁的青年需要认知的方面,很多我觉得其实是我们内心深处都知道自己应该做的,但是在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太多物质广告媒体都在鼓吹者年轻无极限,有的时候我们真的很吃这一套,你会觉得,总是有着重头再来一次的机会,可以像很多美国励志片一样,三十多岁重头再来

Meg尝试告诉你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用他自己接过的一些客户案例,一遍遍说明着,从现在开始吧,只要你还年轻,只要你还是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塑造自己的黄金时期不应该错过,一遍一遍把你内心或者潜意识里知道的事实翻出来呈现在你面前,让你不得不从那些广告里抽离,然后开始行动

我想Meg想要告诉读者的就是人生不可能被安排,但是不安排的人生会让你痛苦一生

《The Defining Decade》读后感(五):读书笔记

印象深刻的点:

- 不管再学习情绪控制似乎有时候总有无名火、容易焦虑什么的,作者在书中提到因为人类20-30岁脑部还在发育,是最容易焦虑的人生时期。感到不那么责备自己了。轻松了些。如果这是这个年龄段的生理特点。

- 大概率不会养孩子,但庆幸自己掌握这个信息:30岁受孕及持续怀孕状态是20-30岁的人的50%,35岁是25%,40岁就剩5%还是多少。同时也有研究表明年轻的精子和小孩的智力等有关。也就是说,要不要孩子这件事要早点考虑,因为也有生理因素在。不像结婚,结婚只有社会因素。

- 不要婚前长久同居,如果一定要的话要先认真沟通一次。婚前同居的情侣离婚率更高,且以为同居更了解对方、实际也没有触及到最重要的话题如婚育观、父母辈、...

- 因为有present bias所以要列计划。不是对未来模糊的具有信心。

- ”You can’t choose your family but you can choose your friends” 不对,结婚就是第二次选择家人的机会。

- 20-30是最关键的时期,而不是过渡期。

- 大概率过了20-30这个阶段以后日子会更好,包括心境的不同和情绪稳定。

至于这本书的评价,各种数据和点不错,但是让人感觉非常”正统”,似乎人类就该循规蹈矩。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