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说来听听读后感100字

说来听听读后感100字

《说来听听》是一本由(英)艾登·钱伯斯著作,五洲传播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00元,页数:17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说来听听》读后感(一):论如何主持一场好的读书会

这本《说来听听》是阅读推广人课程推荐的一本书目,主题写给老师、家长和图书馆员如何去引导小朋友开展一场好的读书会。虽然我现在暂时没有少儿阅读推广的经验,但是文中的很多方式方法,不仅仅适用于小朋友,对青年阅读推广也是同样的重要,尤其是阅读文学作品环节。

《说来听听》读后感(二):为阅读推广提供了一种技巧

用了两个下午将此书读完,开始的时候真的非常非常费劲,竟然有种读不下去的感觉。但到了第三章,或许是出现了我熟悉的绘本,或许是我慢慢地习惯了蔡宜容的译文,我慢慢地能读进去了,并深深地被吸引住。文中提到的方法、技巧、提问,还有老师们如何在关键时刻将讨论引回主题上,如何整理诠释各个孩子琐碎的意见及看法等等,让我再次深深地感受到,做个好的阅读推广人并不是简单地将故事说给孩子听,不是简单地让孩子去阅读,而是要让孩子通过每一次阅读深深地爱上阅读。如何能做到呢?本书为每一位有心致力于这“行业”(请容许我称之为行业,因为,推广儿童阅读必须成为一项事业!)的人提供了一种技巧、一种方法,当然,这方法不是绝对的,但作为初学者,真的是受益匪浅。

《说来听听》读后感(三):亲子阅读是孩子一生中幸福的种子

这本书,我读得比较辛苦。除了因为都是零碎时间,往往要翻回头看两三页之外,主要还是因为我与它的生疏感一直存在。

这是一本引进图书,它的写作逻辑使我有不适之感,这种感觉直到我读至第八章才有所缓解。等到一遍读完,我又读了前七章,才觉得稍稍明白。这本书的思路是:阅读是需要交流的,小孩子是会交流的,怎么交流,怎样帮助孩子交流。

我险些认为这本书“水土不服”,因为书中的众多文本分析案例我都不熟悉。没有真实感受,我很难在读案例的时候问出“孩子为什么会这么想?他为什么对这个感兴趣而我不呢?”这样的问题,阅读经常停留在看明白了文字这样的水平上。

这本书是“为常年与儿童、图书打交道的人而写的,特别是那些初出茅庐的年轻老师和有心检讨、提升的资深老师”而写的,作者行文中可能不自觉运用了教学理论,我这样的门外汉因此花些力气去体会书中的案例也是正常。万幸的是,作者着重提及的读者接受、女性主义、结构主义和文本理论都曾经是我涉猎的,否则,我的阅读可能会有更多的疑问。

但是,这的确是一本好书!

我坚定地认为,亲子阅读是孩子一生中幸福的种子。所以,我一直坚持给孩子读书、讲故事。此书读过,让我更加坚定了此前信念的同时,看到还有很多功课需要准备。

首先是阅读环境的升级。阅读是人生经验的一种积累,而经验是许多有关联情景的反复呈现得来的。家长应该努力为孩子建立一个有关联性的阅读空间,所选图书间能有多种联系为好,这样,孩子在具备了一定的阅读量之后,会在读某本书的时候兴奋地说“这和某某书的某某故事一样啊!”

其次是阅读讨论习惯的培养。阅读虽然大多是一个人的静密活动,但读者获得的更深的影响(意义理解更透彻,找到和自己志趣相投的读者群,提高自己的表达和交往能力,等等)往往得益于读后的交流。阅读是一个分享的过程,喜欢还是厌恶,理解或是不解,怀疑还是认可,这些都会让孩子产生“我要说说”的欲望。适时地让孩子表达自己的观点,认可他想法的独特,这将是对他的莫大鼓舞。

读完这本书,我对完成这样两项重大任务跃跃欲试,但又惴惴不安。因为,选择有关联性的书目是需要依靠自己大量的阅读和个人感受的,这是一项浩大工程,而且有可能因为我的个人喜恶而误导了孩子;如何和孩子交换读书心得,进而引导他独立思考,这样的亲子阅读过程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这本书更多的是提供了一个思路。

《说来听听》读后感(四):“输出”对于心智成长而言,意义非凡

早在1940年,一本关于阅读的学术经典著作《如何阅读一本书》中,作者就指出(分析性)阅读是一种很“高级别的心智活动”,并指出阅读的艺术是”不借助外力,仅凭一己之力,凭借自己的心智活动努力阅读,提升自我的过程“。当我们对成人攀登阅读高峰时的痛苦望而却步,《说来听听》聚焦的儿童阅读,却从来都不是单独的私人“苦修”——“所谓的‘’意义”’和“真实”并非经由个人摸索发现;它是集众人之力创造出来的概念。”但即便在“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阅读氛围里,钱伯斯也仍然“相信阅读并不只是浮光掠影地扫过一排排文字,比起兴之所至的随口闲聊,阅读应当是一种更有生产力、更有价值的心智活动。”心智和肌肉一样,需要持续的锻炼。儿童和大人一样,在成为一个有自我要求的读者之前,需要持续调动内在的力量“主动锻炼”。

那么,如何锻炼?相信我们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一篇文章、一本书、一门课,以为自己懂了,但如果真的尝试写出来,或者说给别人听,不见得能够马上做到。听说读写,听和读是输入,说和写是输出,往往我们都太关注“输入”,却忘了“输出”。如何让一本书真正属于你自己?《如何阅读一本书》为大龄的读者指出了一条明路:读出言外之意,找一只笔,写下来。是的,*“不写,就无法思考。” (卢曼 1992)。那么,对于小龄的读者来说,在“写”这件事变得逐渐轻松以前,“说”就是帮助理解最好的方式。

把想法说出来吧!每个人都来听自己内心的声音,难道你不想搞明白我们究竟为何在读了这段文字后“产生一种想法,一种感觉”吗?一旦诉诸口语、传达信息,就免不了和别人产生互动,通过互动,我们理清自己的思路和意图。“在“彼此独立又相互扶持”阅读讨论的活动中,虽说每个人的意见都弥足珍贵,但集思广益所理解的文本,往往要比个人的诠释来得复杂且深刻。” 只有通过这样的讨论,多元的思维视角的转换才得以发生,更进一步的思考才成为可能。

在私密和公开之间,自己和他人之间,个人和团体之间,“说来听听”是一种民主平等精神在关系上的再现。一方面,这种关系存在于读者与作者之间。投手作者开始控球,捕手读者负责接受,捕手与投手通过“说说”主动且密切地合作。有时候那个球过来了,刚好被孩子们抓住了。另一方面,这种关系也存在于讨论者之间:孩子之间、师生之间…特别是,在家庭环境中孩子与父母一起阅读的那个瞬间,融合了两种目光:一个更加自由,一个更加现实。但不冲突!书的出现恰好为他们创造了平等对话的空间。诚如作者所言,这个对话的过程并不“四平八稳”,在“建立幻象与破除幻象的两极之间摇摆,在不断的尝试与错误中,我们一再重组文本所提供的各种资料。”以书为媒,在这场热情的语言大冒险里,我们一路跌跌撞撞、走走停停,不断地尝试、发现,从而达到一个最终目的——心智成长。

最后,《说来听听》作为一本实用型的书,一定不能解决该书所关心的实际问题。因为实际问题只能靠行动去解决啊各位父母们!书中在最后实操部分列出了N个可以和孩子们讨论的基本问题、概论性问题和特定问题。如果你接受了钱伯斯的某些观点和提议,那么,接下来就是付诸行动。毕竟,“无法让一本实用的书被实用地阅读,就是失败的阅读。”

《说来听听》读后感(五):你了解“说来听听”的方式吗

如果阅读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那怎样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呢?我想除了家长,还有老师。那老师在学校怎样带孩子去阅读呢?英国作家艾登·钱伯斯的书《说来听听儿童阅读与讨论》这是一本写给老师、家长、图书馆员的儿童阅读分享指南。艾登·钱伯斯是英国当代儿童文学大师。他除了小说的创作以外,钱伯斯致力于推动儿童阅读活动。钱伯斯因其在儿童阅读教育领域的努力,被授予法吉恩儿童阅读贡献奖等多项国际大奖。2001年被英国教师协会授予终身成就奖。 一、什么是“说来听听”。 这本书对想帮孩子阅读的教师是非常受用的。那什么是“说来听听”。“说来听听”昭示着一种成人与儿童在阅读活动中的关系。作者强调要充分的信任儿童的阅读能力,儿童具有天赋的评论能力,儿童就是评论家。在建构意义的过程中,成人与儿童是平等而友好的,儿童与儿童之间也是相互尊重的。大家以书为媒介,通过无压迫感的“说来听听”,亲近书本,彼此分享,在活泼中深入,从而提升各自的心智。“说来听听”:就是真心的想得知读者的体验,包括读者希望说出来的一切,不管是对一本书的想法,感觉、回忆还是好恶。说来听听是一种方式,是一种策略,更是一种姿态和一种理念。 二、为什么要说来听听? 因为说来听听有探寻、邀请发言的意味。代表老师真的想知道学生们的想法,老师们想参与讨论,而不是站在讲台上质询。当孩子感受到老师是真的想知道他们的想法以后,他们就发自内心的来说,孩子们也知道他们的思考是有意义的事,值得尊重的,孩子才会愿意去说。 三、说来听听的问题构架。 1、基本问题。 这个书里有没有什么是你喜欢的,有没有什么是你不喜欢的?有没有什么让你觉得困惑不解?这几个问题都算基本问题,让孩子对书本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和思考。 2、概论性问题。 当你第1次接触这本书甚至还未展开之前,你认为他会是个什么样的故事?你曾经读过这样类型的书吗?如果作者请教你这本书有什么地方需要修改,你会怎么说?你能够在这本书里找到多少支线情节?你会跟朋友谈论这本书吗?你有知道作者是什么样的人,或者他为什么写下这本书吗?并不是说这些问题都要去问孩子,还是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去调整。 3、特定问题。 你觉得这故事从头到尾的花上多少时间?故事是在哪儿发生的?你觉得哪一个角色最有意思?我们真的能确定书中角色的想法吗?有人告诉过我们这些角色的心情吗? 作为指导老师,应该懂得怎么提供内容丰富的读物,有充分的时间阅读和学生一起讨论,并且能够“问之有物”。老师想要“问之有物”并不是随便提问就能做到,他要能利用提出的问题,把整个谈话内容整理集中,也就是说指导老师利用概论性和特定问题,帮助孩子们把眼看着就要讨论出,却又在门外徘徊的重点补上临门一脚,或者用来帮助孩子理清原来还是模糊的想法。重点在于当讨论陷入停顿状态,或者指导老师想要把讨论层面拓宽时,问题可不能未经设想,毫无章法的抛出。为人师者,最好能记住各个小组的议题,以免老是担心,每次讨论都旧按重提。说来听听是一个研究方向,不是机械式的教材计划,它的目的不在于列出一张问题清单给与会人员,然后要求他们逐条的作答。清单是为教师提供方便,不应该出示给学生。所有的问题都应视班上学生需要或加以修正。 如果你是一名语文老师或者是想带领孩子阅读的老师或家长,都推荐看一看这本书。把自己和孩子摆在同等的位置,让孩子想说,愿意说,大人也会收获很多!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