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The Righteous Mind读后感100字

The Righteous Mind读后感100字

《The Righteous Mind》是一本由Jonathan Haidt著作,Pantheon出版的Hardcover图书,本书定价:USD 28.95,页数:44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The Righteous Mind》读后感(一):当前道德心理学的主流理论

作为当前道德心理学研究的大牛之一,Haidt把自己近20年在道德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道德基础理论——总结出来,并从政治心理学的角度来阐发出来,非常有助于理解人类道德行为。

书中提到第六个道德基础,是颇有政治意味的平等,这个可能与Haidt本人由心理学系转移到NYU的商学院有关。

《The Righteous Mind》读后感(二):读书所得

1)moral直觉会最先出现,之后才是reasoning 2) 各国的moral standard可能会不一样,是因为各种传统习惯的不同,以及对各种传统习惯所导致结果的因果关系的理解不同,但对于这些结果的理解都是相似的。3)在各个国家,working class容易把social convention归为moral standard,而上层社会一般对于二者区分的很清楚 4) moral reasoning是跟随在intuition后的尾巴,所以无法单靠moral reasoning改变任何看法 5) intuition如大象,理性如乘客,大象向左,乘客便会选择性遗忘右边。6)我们决定对一个事情看法的时候,首先会向内看自身感受,感受好就是喜欢,不好就是不喜欢。7)psychopath 是大象失灵

《The Righteous Mind》读后感(三):《The Righteous Mind》读后感

非常幸运地读到了道德心理学教授Jonathan Haidt的这本书《The Righteous Mind》,纽约书评说这本书“对人类认识自己有着里程碑意义的贡献”。它讨论的恰恰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社会的伦理道德是什么,它从何而来,它的范围是什么?虽然这都是很抽象的问题,但我们现实生活中太多大大小小的争议都涉及关于什么是“善”的理解。所以,这本书对于了解人类的思想和行为很有帮助。

Haidt的观点简单来说是:谈论道德的范围必须结合人类心理的进化,伴随人类进化的五种道德基础分别是伤害、公平、权威、集体和圣洁,它们的产生来源于人类长时间为了生存而进化出的一种本能或天性(社会达尔文主义)。但今天在自由主义(更不用说功利主义)看来后面三种已经不再是道德范畴,每个人都有支配自己人身财产的权利,只要没有伤害到他人都是可以接受的,所以器官买卖、自杀、同性恋不构成对道德的违背,后面三种伦理基础甚至可能带来极权、法西斯、宗教迫害等灾难;而保守主义则仍然看重等级、社群、圣洁的价值,它们反对器官买卖、同性恋、自利,赞扬忠孝、爱国、助人等等。这种关于道德基础范围的争论是伴随着启蒙运动以来理性主义和个人主义发展而产生的,在20年前同性恋还是一个禁讳的话题,而如今你说自己反对同性恋或许会因为太高尚而没有朋友。

然而,更具启发性的是在Haidt看来,人类的理性往往不是在追求真理,而是在为自己的直觉服务(为了证实这一点Haidt做了很多实验让人身处道德困境中,很多人做出了道德判断但是无法给出严密的理由,另外他还让人在理性思维受到干扰的情况下进行道德判断,发现和正常情况下没有差别),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往往觉得自己是对的而他人是错的,我们在“理性”辩论时,往往不是在探讨真理,而是在用各种论据使得自己先入为主的观点合理化。因为和人类作为生物的进化相比,理性的发展远远落后,我们尤其是以康德为代表的理性主义,严重高估了人类理性的能力。道德不是完全先验的,也不是完全经验的,更不是通过理性推理出来的,我们必须把这个问题放在人类心理进化的角度去讨论,也就是说道德是经验在先天基础上进行的不断修改。

所以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应该放弃先入为主和自以为是的思维模式,我们必须尊重作为人类身上含有的天性,认识到自己理性的局限,更多的去倾听彼此的提议和理由。这样做是可能的,因为双方关心的都是人类社会更好的未来,在很多具体问题上可以达成一致合作;这样做也是必须的,因为它可以避免社会走向分裂(想到微博上对中国各种社会问题的争论已变成充满了先入为主的观念和缺乏沟通的谩骂,我们忙着站队忙着嘲笑其他人却少有平静的探讨,这正是社会分裂的表现),这种分裂会使人类在面对共同的威胁如温室效应、环境污染、新型疾病时变得举步不前;这样做也绝不是相对主义,而是培养一种道德的谦虚,在理性和天性之间寻求平衡。

这本书的第一页Haidt教授引用了一句话: I have striven not to laugh at human actions, not to weep at them, not to hate them, but to understand them. 这句话表达了一个尊重科学,敬畏人性,关怀社会的学者应有的态度。

《The Righteous Mind》读后感(四):The righteous mind

读到这本书完全是巧合。那天闲来无事,于是去了Barnes & Noble。那几天刚读完围城,被故事中的失望与绝望弄的精神萎靡。于是很想找一本毫无感情纠葛的严肃读物。当时走到新书书架,一下子就被这本书的副标题吸引住了:Why good people are divided by politics and religion. 我对美国政治的了解很肤浅,但是对与新闻里两党的互相诋毁,一直十分不解。我不明白一个爱国的人怎能容忍政府的无效率的内讧。至于宗教,我小时候作为一个天主教徒多次被嘲笑,我一直把那些嘲笑我的人定义为坏人,而这个定义对于长大的我来说,太过于片面。政治与宗教都是让我着迷的话题,也是我从来无法了解的领域。得到各种的信息,却不知道如何正确地去分析和判断。总在网上买打折书的我,于是毫不犹豫地在书店买下了这本书。因为,我实在等不及了。

这是一本讲述道德的书,或者说这是一本告诉你什么是道德的书。什么是道德呢?中文资源贫乏的我,只好摘取百度上的定义: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但是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你觉得一个快要饿死的孩子在马路中间哭求而致使交通瘫痪,这是对是错?你觉得一个人吃了死人肉,这是对是错?你的评判标准是什么?作者找出了很多很难抉择的道德问题,询问路人。很多人做出了判断,却给不出理由。如果一家人的宠物狗在街上被过往的车辆撞死了,这家人从没吃过狗肉,于是他们决定把死掉的狗煮熟吃掉。这在道德上是对是错呢?如果是错的,为什么呢?这家人伤害到任何人了么,影响到任何人了么?如果你的第一直觉是为他们的行为作呕,你觉得你判断道德对错的标准是出于情感,还是出于理性分析呢?人充满着情感,并且带着情感的偏见在看这个世界。

作者把一类美国中产阶级的开放人群,称为WEIRD:western, educated, industralized, rich, democratic. 他把这类人群与印度人民作为对照组,询问他们一系列难以抉择的道德问题。结果显而易见,WEIRD人们崇尚个人权利的保护,只要在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每个人都有做任何事情的权利。而对于印度人民,他们信仰伊斯兰教,把集体,等级制度放在个人权利之上。他们会觉得妻子对丈夫说谎,丈夫毒打妻子是道德上正确的。因为妻子属于丈夫,应永远忠于丈夫。我在想我们中国人应该在两者中点,并更靠近印度人民的道德观。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在人权的建立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我们会在道德问题上,比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更加保守。

道德到底包括什么?作者把道德观分为5类:关心/伤害;公平/作弊;忠诚/背叛;权利/服从;圣洁/贬低。母亲对于孩子的关心,不忍心看到弱者受到伤害都属于第一类道德;社会贫富的公平分配属于第二类;爱国情结属于第三种;对于性的保守和慎重属于最后一种。第二类道德观又被作者进一步分成两种,一种是贫富已付出比列公平分配不偏向于弱者。另一种是社会主义类的公平分配。作者在自己的网站上mymoral.org按以上5类提供了心理测试。我出于好奇也去做了一下。测试很有趣的一点是,他给出了共和党和民主党的平均指数,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结果看自己更偏向与哪个党派。在关心/伤害这一方面,对美国政治稍有了解的人都应该知道,奥巴马之所以被很多人谩骂成社会主义分子(当然,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下,社会主义分子是好事,是最贴近国家发展道路的)的原因,正是因为他把更看重弱者的利益,他让富人为穷人的健康保险买单。所以民主党在关心/伤害这项道德标准上分数会更高。而我作为一个在社会主义国家长大的孩子,也在这项道德标准上与民主党靠齐。公平?共和党曾经提出过统一税率方案,也就是无论你富有或贫穷,所有人按同样的税率缴纳收入所得税。共和党人已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为宗旨,你苦心挣来的钱就应该是你的,不应该与穷人同享。而民主党的奥巴马健康医疗政策,也显而易见地描绘了民主党的理想国:富人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帮助穷人们保证一定的生活质量。如果用绝对的公平来衡量这个道德标准,民主党会更公平地划分国家财富,阻止贫富差距拉大。而我作为一个小康家庭的孩子,一步步靠自己奋斗到今天,我更支持了共和党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忠诚/背叛更加容易解释,奥巴马曾经拒绝在西服上配带美国国旗,民主党支持移民政策。而另一边的共和党,则在人人争做世界人民的大潮下提出国家第一。我完全在这项上一股脑儿地偏向了共和党。我有着狭隘的民族主义,即使在我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我也会用情感去支持收复钓鱼岛之类的国家战略。权利/服从上,共和党更胜一筹。共和党支持传统家庭观,而民主党更强调个人价值。最后是圣洁方面,多数民主党人士,都是基督或者天主教徒。他们对于性会更加保守,会更注重自己生活行为上的洁净。我相信与美国人相比,大多数受高等教育的中国人都会在圣洁方面有更高的道德标准。

当把道德分成诸多部分,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的党派,不同的宗教,不同的国家,都会有不同的道德标准。道德不是简单的伤害与不同。我们可能觉得在道德上,妻子必须要对丈夫言听计从,在家里没有任何发表言论的权利这件事是错误的。而在印度,权利/服从的道德标准要高于大多数其他国家,妻子的服从才是符合道德标准的。而也许我们觉得一个人在街上谩骂政府,发表丑化领导者的漫画,在道德上是不对的,而在美国,在崇尚个人权利的社会里,这却是完全被理解的行为。我们并不能因为别人与自己的道德标准不同,而武断地判断别人在道德上是错误的。因为道德并不是黑白分明的简单。

书中的最后一部分,终于给了道德一个定义:道德是交织在一起的价值观,美德,标准,方法,身份,结构,信息和进化的心理运作机制,他们在一起去制约自我利益,使社会更加团结和谐。从上面说到的不同的5个道德方面,我了解了宗教与政治的不同是不可避免的。人们总是站在自己的道德角度去看问题,去指责那些违反自己道德标准的他人。可是却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其他的宗教与政治观点,也有他们的道德基础。而这些道德基础则是那些人们所笃信的,就像你笃信你的宗教和政治观点一样。书中最后,还从生物进化论的角度提出了另一个有趣的观点。人们由于宗教和政治观点组成了小的团体,而正是这种小的团体而让人们更加团结从而在自然选择中,优胜于不团结的群体。换句话说,拥有高于自身利益的目的的团结精神是存在于人类的基因里,是自然优胜劣汰的选择结果。

我曾经在听到约翰列侬的Imagine,总是无限感动。如果有一天世界没有国家,没有宗教,世界是有且仅有的一个团体,大家互助互爱。这种理想国,在道德标准的多样化下,更像是远方天边那道可望不可即的彩虹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