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做最好的家长》读后感摘抄

《做最好的家长》读后感摘抄

《做最好的家长》是一本由王金战//杨红樱著作,春风文艺出版的204图书,本书定价:26.00元,页数:2011-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做最好的家长》读后感(一):家庭教育经典文选

《做最好的家长》这个书名显然跟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有那么点相似。这本书的封面是很吸引人的,“王金战、杨红樱、卢勤、李开复、徐小平、孙云晓、俞敏洪、王石……联袂呈现”,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显然就是一种号召力。

这是一本合集。王金战的文章是《我送女儿上北大》,孙云晓的文章是《好的亲子关系胜过许多教育》。这2篇文章我有点眼熟。印象中王的文章可能选自《英才是怎样造成的》,查了一下,是第五章。孙云晓的文章也出自其某一本著作。应该说,编辑的选得文章很经典。上述2篇文章我能留下印象,说明当时曾给过我某种出动。尤其是孙云晓的文章,我看后就认定了,孙老师的书质量有保证,看得通透。卢勤当了多年的知心姐姐,同样是看教育问题看得深,看得透,看得远。能从根子上找到家庭教育的要害。

再来重读,自然有一些新的感受。孙云晓的文章,是讲座稿加对现场观众提问的回答,孙老师的特点就是讲得特别清晰,归根结底,他概括为几句话,只要记住了这几句话,就能解决很大的家庭教育的问题。这就有个好处,简单易学,起码做家长的容易理解,容易记住,最核心的就概括成了三句话嘛。

孙云晓讲要培养健康人格,俞敏洪将要培养人品,都没有把学习成绩放在家庭培养的首位。这个对我们很多家长应该是个很大的启发。唯成绩论的家长太多了,认为高分考个好学校,好学校出来有个好工作,然后就幸福了。这样中国家庭就有了太多的不幸福,因为第一只有一个。况且第一名也未必幸福,后面有苦苦追赶的第二名第三名,这样,就所有的学生、以及家长都不幸福了。人品才是最重要的。

《做最好的家长》10篇选文是很经典的。卢勤的《爱需要传递》,告诉我们,爱是需要学习的、传递的、体会的,小巫的文章《儿童的学习》理论性强一点,李跃儿《爱的误区》讲到了几种对孩子的爱的误区,徐小平《我的儿子想做厨师》则反省了当孩子的兴趣跟大人的意愿不一致的时候该如何做,王石的文章《我的父亲母亲》就是回忆小时候的事情,母亲锻炼他,,每一篇都或多或少会给家长启发,有的甚至会有很大的启发。

《做最好的家长》读后感(二):如何进行教育投资

作家刘墉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对孩子失败的责骂要适度,过度的责骂会使他们失去自信;对孩子获得成功的赞美也要适度,因为过度的赞美会成为他们的负担。 溺爱除了把孩子溺死,还能把孩子压死! 人生百忌,忌溺爱!”对于孩子的爱也是同样道理,什么样的父母就能够教育影响出什么样的孩子,换言之,父母要想教育出优秀的子女,就应该学会如何进行教育投资。

《做最好的家长》是一本合集的讲述,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作出指引,而且都是名人所谈的子女教育问题,最主要的是,他们身份都比较特殊,不光具有显赫的社会地位,也具有这一领域的专业知识储备,可以说是最有权威的发言人,而且也有成功的案例作为说服的佐证,最主要的是,都是结合自身案例来说的,容易让人信服,且更有一种“事实胜于雄辩”的独特效果。加上其中的几位作者不光自我成就显著,而且身为教师或教育机构的权威来说,其言论更能够给家长以指导,能够让家长在各种细节中不断的自我完善,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提升自己,并且结合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双重理念,让人获益。

书中并没有过长的篇幅,也没有太过激烈的言辞,用平易近人的方式进行了递进式的循循善诱,平实的语言中充满智慧和豁达。那份自然教育的理念和为人父母的宽容尽显其中,让爱与教育更好的结合,注重培养和激发,让孩子成为“顺毛驴”,从而走上上行的“上坡路”。

这些给孩子成长过程中提供的胜经,是有极高参考价值的,是给盲目进行自我灌输式优质教育的家长们提了个醒。这里需要搞清楚的一点是,并非单只说孩子有多么优秀,或者说如何才能教育出优秀的孩子,这只是这本书的内容之一,另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在于:家长应该怎么做才称职!如何做好家长后才能让孩子顺畅的成长。重点指出的是优秀家长的典范,而非是单纯的对卓越孩子的锻造。

对于孩子的教育,其实也是“种下什么样的籽,就会收下什么样的果儿。”看了这本书,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通过成功人士进行的宽松教育方式的普及,更是让家长以身作则,完成一场必胜的教育投资。

《做最好的家长》读后感(三):每一次学习都不是浪费

前一段时间,我们市的电台一直在播《在清华听演讲》这档节目,开始我不太有兴趣,听起来有些干巴巴的,且我以为是那种有些骗人的,有一天实在没的听了,耐心听了一会儿,才知道这真是一档好节目,里面请到的都是些名人,听着他们深入浅出的讲解,对照着自己在母亲的经历,既可以反思自己,又同时在学到一些疏漏的知识。

拿到这本《做最好的家长》时,随手一翻,发现了一段熟悉的文字,其中孙云晓老师的那段演讲就在此书中,因为听过了他那段演讲,便大概领略了此书的质量,的确是值得一读的。听演讲,语气语调便显得非常重要,有如长者循循善诱,有如春风细雨化为甘霖,我承认,当时他的演讲一下子就吸引住我了,现在有幸得到此书,再读一遍演讲内容,回味与巩固,是非常值得的事情。

现在的社会,常常会有人说,孩子难教,越来越难管,但事实上不是孩子有了变化,而是父母不懂得进取,总是用自己固有的经验一成不变的经验来对付孩子,那一定会失败。所以如何做一个最好的父母,这才是我们最需要做的功课。

本书中请到的都是一些名家的经验之谈,倒不是崇拜名家,他们也未必就能够尽善尽美,但是他们都是一些在生活与社会上非常成功的人士,在教育孩子方面也都有着独特的见解与眼光,他们的经验值得我们吸收。

徐小平的《我的儿子想做厨师》,我以为就是反应了如今社会做父母如何在自己的意愿与孩子的想法之间进行平衡的典型,在我们中国人的眼里,厨师是一个没出息的行业,可是如果你深究,你会发现,其实那只是你的想法,而孩子应该有自己的路,我们无权替他做任何选择,一个人只有自己过自己的人生,才是真正的独立的人生,而我们父母能够做到如此地大度吗?

《我送女儿上北大》的王金战通过自己在女儿成长过程中的失败之处与成功之处,能自己的亲身经历提醒我们如何让自己做得更好,孩子的哪些过程是最关键的时刻,哪些地方需要你的帮助,哪个父母不紧张孩子的前途,可是你的紧张不要成为孩子的紧张,做父母的如何给予孩子正确的心态非常重要。

书中请到的名家,每个人都从不同的侧面带我们走进孩子的世界,做父母,无论怎样修炼都是不够的,你要不停地进步,不停地让自己做得更好,这既是孩子的成长,也是自己的成长。名家的分析条理清晰,让我们又一次看清自己的不足。你是最好的父母吗,但只要你有一颗愿意学习的心,那么你就已经开始向着最好的父母冲刺了。

《做最好的家长》读后感(四):集众家教育理念为一体,给家长的一次精彩课堂

这两年收了不少教养书籍,大都是成功育儿典范的教育心得或早教专家的教育理念。《做最好的家长》这本书最大的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它汇集了十位名人的教育理念,众人拾柴火焰高,如此多的国内高层的教育专家联手,让这本书显得有些力度。这些专家有人讲述了为人父母的心得,有人谈及深入教育时的感悟,还有人回忆着自己的成长经历。 虽然每个人所占的篇章都不多,但也确实向我们传递了一些如何好父母的智慧。

越来越多的家庭已经意识到了家庭教育的关键,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自然每个家庭的教育都会不有相同的版本,我们需要的博采众家之长。细细品读这本书就会发现,虽然书中的十位名人每人一个切入点来谈家庭教育,但都离不开爱的智慧,离不开自由与尊重,离不开家长自身的成长。

王金战的《我送女儿上北大》向我们展现了一位智慧型父亲,教育需要调整心态,调整自己的心态,也调整孩子的心态。静家长的心境聆听孩子的心声;转移孩子的压力,与孩子平等的交流;寻找最佳的时机,帮孩子找回自信。王金战女儿的成功赢在了心态上,而我收获的启示便是做家长需要的不仅仅是关注,而是有智慧的用心。教育孩子的智慧是需要一点点积累的,有了这些教育书籍的指引我们才不至于因为自己的愚钝而伤害了孩子的心灵之后才去有所感悟,有所反省。李开复关于教育的四条建议中,的多和少的提醒,需要我们对教育智慧的深思,这里的技巧、尺度和学问,每一丝都透着智慧。

家庭教育需要智慧更需要家长重视自身的成长,非常喜欢书中孙晓云教授的一句话“21世纪的父母要与孩子一起成长”,家长甚至比孩子更需要成长。和孩子一起去更新自己的思想意识,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家长不是一味的树立威信而是要做好一面镜子,以自身的成长来影响孩子。像小巫所说我们需要先解决自己身上的问题,自己的问题解决了,孩子的问题迎刃而解,转变方式,改变态度,让孩子看到一个不一样的我们,也许许多原本让人头痛的问题都会变得不再是问题,我们会在轻松中收获孩子不一样的转变。

我认为每一本能够带给人启示的书都是好书,很多时候做家长是需要别人的点拨,从他人的教育经历中悟出学问,明白道理。教育是一门艺术,家长需要不断的成长进步,《做最好的家长》给我带来了很多新的思考,为孩子提供自由的成长空间,给孩子理性的爱和尊重,建立最好的亲子关系,最需要努力的人是我们。《做最好的家长》集众家教育理念为一体,给家长的一节精彩课堂

《做最好的家长》读后感(五):别作怪就好

“作怪”这个词是土话,大概就是别搞幺蛾子的意思,别的读者可能摸不清我在说什么,但跟我一样长期奋斗在教育第一线的同行们肯定知道我在说谁。是的,就像这本书的中作作者一样,尽管他们在自己的领域与专业中都是数一数二的人物,但在写作这本书的时候,他们只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家长,更严格的来说是父母。我曾经在微博上写到:在我们神州大地上存在着这样一群人,他们对领导客气对同事和气对家里人凶神恶气,见谁都作揖鞠躬在外面唯唯诺诺唯恐得罪任何一个人却对要陪伴自己度过一生的人颐指气使;他们在君子面前“无所不知”趾高气昂,在小人跟前却小心翼翼……他们散布于大江南北却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家长。注意,我可是使用了限定范围的,这类家长只在我们祖国的大地上繁衍,外国有没有呢,有是有的,只可惜,你就是杀光所有只愿意说真话的人,这样的家长毕竟在西方还是只占很小的份额。所以,教育搞不好,栽赃到老师身上当然是寡廉鲜耻,但你要全推到政府和社会的头上也是欲盖弥彰,在江湖上掀起“就业难,结婚难,买房难”这个难那个难的真正罪魁祸首其实都还是家长。我当然知道家长们是断然不肯承认而且还会回喷我一身口水的,但是,这不重要,你喷了就能掩盖你干的事儿吗?

所以,这本书里展示给我们很多成功的家长。所谓成功家长的标准是什么?是孩子有健全的人格吗?是孩子有良好的品质吗?在天朝的家长眼中当然不是,甭管他杀人放火打家劫舍坑蒙拐骗无恶不作,只要他没被逮住成绩良好考上名校每月赚的大把票子,这一切——干亲鸟事!不好意思,我又把家长们的心里话说出来了。书中的诸多家长培养的孩子是符合我们所说的标准的,他们是天之骄子并且不靠爹娘自力更生,这使得书很靠谱,像第一篇中的著名教师王金战他对女儿的教育可以归结为那句著名的话:教是为了不教。他的女儿所谓小时了了的仅就是讲一种叫做“中阮(有拨子,大概和萨摩琵琶一类)”的乐器弹的很好,除此之外,高中的时候在班上也就是个中下游的水平,但后来成功的升入北京大学法学院。他做了什么,从我们家长的“标准”来看,此人简直不称职,但从我们看来这个人才是真正的悟得了教育的真谛,文后的“成长胜经”中题目也很清楚的传达要《着重培养孩子的良好心态》,成绩那些东西,不是浮云,但也不是泰山,凡是为了成绩搞的和孩子相看两厌的家长可以说自己也是一个从未给自己人生意义定位成功的失败者,所以轻重缓急对其皆如浮云。对于这样的家长,人生三十多年都活得乱七八糟而且竟然还在表面上都弄的似乎颇为不错的人,他的混乱是几个老师无法改变的,他的孩子也是很不容易才让自己摆脱了可怖的环境才没有心理畸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还是像《病梅馆记》中一样,先把他们受的毒减轻再说,能缓回来就很不容易了。

真的,别作怪就好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