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关于抱怨的作文800字10篇

关于抱怨的作文800字10篇

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关于关于抱怨的作文800字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第一篇

刚开始看书的时候,是因为有个朋友告诉我,看书能够提高一个女人的内涵及修养,所以我想我也应该改变一下现在庸俗的状况了。

提到《不抱怨的世界》,第一眼看见,说实话没什么感觉,在我还没有任何反应的时候它已经在我手里了,既然这样,那就了解了解它好了。

在看完第一节的时候,我就被这本书有所吸引,但不能说深深的,以前对这种几百页都是“讲道理”的书,可以说是很排斥,我也不知道这本书是哪里吸引了我,让我有要把它看完的冲动,也许是因为它所讲的道理正是自己身上发生的,所以会对它感兴趣。

这本书主要就是鼓励大家快乐的生活,而不是抱怨生活,利用生活中的材米油盐,反应当代人的生活状况,但是很多人都不愿承认自己是个爱抱怨的人,说到这里我们就不得不提到这本书的“传播者”,紫手环。

作者威尔.鲍温和大家玩了一个游戏,而这个游戏的主角就是上面所提到的紫手环,游戏规则是这样的,大家把紫手环戴在手上,一旦你发现自己抱怨了,那就把紫手环从这只手移到另一只手上,一直重复,记录一天你所移动手环的次数,看看你到底是不是个爱抱怨的人。如果你可以做到坚持21天不抱怨,那么,你就成功了,不要小看这个游戏,告诉你,这是个挑战,不信,你试试。有人问,为什么非得是紫手环,说实话,紫手环只是这个游戏的象征,其实它没什么意义,你可以随便一个手环,甚至是随便的一个东西,只要在你抱怨的时候可以移动,提醒你的东西都行。当然有人会说,这根本就没什么用,那么你就错了,在你移动紫手环或其他东西的时候无形中就分散你的注意力,而人的正常反应都是觉得自己又抱怨了,所以想要停止这列行为。而时间一久,习惯也就形成了,没有谁会喜欢满腹怨言的自己。

现在让我们用用数学计算一下,假如每个人平均抱怨20次,乘以中国的13亿人口,得出的结果就是中国每天都有26亿次抱怨,这只是一天,如果是一周,一个月,甚至一年呢?在者如果是全世界呢?要是我们都停止抱怨,那么世上将消失多少怨气,真是个壮观的数字。让人有点不可思议。

爱抱怨的人是不招人待见的,这个道理想必大家应该都知道,现在我要告诉大家一句拉丁文“Uva Uvam Videndo Varia Fit”这句话的意思是:一颗葡萄树看见另一个葡萄树变色,就会跟着变色。换句话说,也就是一颗葡萄树会让另一颗葡萄树也跟着成熟。这就是所谓的曳引作用,不要小瞧曳引作用,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如果宿舍里有一个人心情不好,那么整个宿舍里都是压抑的气氛,你的个人情绪会影响你身边的每个人,像这样的人,我们不自觉的就会反感,讨厌,谁会喜欢让自己不开心的人呢?所以说,抱怨很能影响一个人的人际关系,你每天拉着的那张脸,会让别人看着都难受。不要不相信,你试着换位思考一下,[]你喜欢每天都唉声叹气的人吗?你喜欢每天都看到沮丧的脸吗?如果你也不喜欢,那就试着玩玩我们的紫手环游戏,让自己不要成为别人眼里的“怨妇”。

在者,抱怨会影响一个人的健康,在你不断发牢骚的时候,你的身体潜意识就进入一个消极的状态,整个身体都是死气沉沉,你觉得你的身体能好在哪?有的人总是每天说自己这疼那疼,那么你就会发现,你越说它就越疼,而且发作平率就会越高,现在咱换一下方式,如果说今天我们一天都在干自己最喜欢的事,那么你还会感觉不舒服吗?说到这里一定会有人说,谁不想每天都干自己喜欢的事,问题是说可以就可以嘛?是,现实的社会不得不让我们每天为自己不甘做的事而忙碌,但是,这就是你的个人态度问题,就看看你会不会调整,愿不愿意调整自己的心态了,当然想要调整的话就得先学会不抱怨。

做到不抱怨有四个步骤:1.无意识的无能

2.有意识的无能

3.有意识的有能

4.无意识的有能

无意识的无能的意思就是不知道自己在抱怨,有意识的无能就是知道自己在抱怨,有意识的有能就是知道自己在抱怨,而且懂得去控制自己,而无意识的有能就是在自己不知道的情况下已经不抱怨了。能坐到最后一步,那么你就会得到快乐证书。

不要总是去批评别人,其实在你批评别人的时候,你已经失去安全感了,因为你自身就是一个弱者,所以你要不断把自己的不安施加在别人身上,好让自己变得强势点,其实,这样你就错了,遇到事情的第一步想的是该怎么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去怪别人,一味只会追究别人的人,其实他才是最蠢得,他想用别人的过错来掩饰自己的无能,是件非常可笑的事。

如果我们去餐厅吃饭的时候,你发现给你上的汤已经凉了,一般情况下人们都会很生气,然后,就会冲服务员喉,让他给你换掉,这样一来,那个服务员也会不开心,他要是下班回家在向家人抱怨怎么办,别忘了上面提到的曳引作用,在者万一他心稍微狠一下,给你饭里加些不该加的东西怎么办,但是如果我们温柔的对服务员说,汤凉了,麻烦帮我重新热一下。那么以上的悲剧就不会发生了。

《不抱怨的世界》曾获得美国亚马逊.台湾金石堂.诚品书店心灵励志新书销售量第一名!畅销全球80国,1只手环21天改变600万人的命运。

希望大家有机会去看看这本书,相信一定会有所收的。

第二篇

因为出于我不明白我要到底要买什么书来看,边上网查找好书,这本《不抱怨的世界》吸引了我的眼球,便买了来看,这本书被面有些者建议上架:成功心理,那更吸引我的眼球,使我如饥似渴的看了起来。

书中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无意识的无能,有意识的无能,有意识的无能,有意识的有能,无意识的有能。就是养成不抱怨21天中的四个阶段。

在文中,作者告诉了我们抱怨是是什么,是有什么引起和它的危害,并列举了许多有关抱怨和不抱怨的事例。还有许多的实验和读者心灵之间的交流,有许多有关书中内容的名言,还有让你怎么去让你身边的人不抱怨及一些心理反应,都很适用于生活之中。

书中有两件事最令我震撼,第一件事,有一辆卡车撞死了作者家的够,然而那个司机却跑了,作者死命追上他,设置还有这样的想法:等我追上他,一定要把那个卡车司机揍死,从中就能体会到作者是那种敢于与读者分享,最后,在愤怒之后,他就明白了:那个卡车司机虽然撞死了狗,但其实他才是内心最受伤害的那个人。 第二件事,作者又一次在开车时,看到路上有一个告示牌,上面写着:如果你快乐,就按喇叭。来到那个安放告示牌的人家,得之了那个只有半年光阴的女人的丈夫给她安放的,而那个女人在每天听到那么多的喇叭声,直到世界是那么快乐,他身边也有很多快乐的人。渐渐变得乐观起来,使她战胜了渺茫的存活概率,得以拥抱生命。

这本书可能再讲一些理论是时会无聊,但是正是需要理解这正是要理解这些东西,才让我明白我的抱怨是有多么的严重,明白了不抱怨的好处,也同样开始21天的不抱怨练习,在其中,我的言语会控制了,心情也变得很好,总往乐观的方面想,也是我快乐了许多。在生活中进行,不会耗掉你的时间又能使心情变好,名副其实是一本好书。

第三篇

一个农夫手持长长的竹竿,赶着一群鹅到城里去卖钱。客观地说,为了谋利急着去赶集,他对鹅群不太客气。

途中遇到一个行人,鹅儿们便对行人抱怨起主人来:“天下还有哪儿的鹅比我们更不幸?主人对我们这样粗暴无情,他像对待普通的动物一样任意驱赶我们,这个不学无术的人从没有想过应该对我们特别尊敬,因为我们出身名门世家,我们的祖先曾经救过罗马。公元前390年高卢人偷袭罗马时,要不是城墙上的鹅群被惊醒,它们的叫声唤醒了守城军民,罗马城早被敌人占领了。那里为了纪念它们还定了个专门的节日!”

行人听了以后很疑惑:“可是你们为什么要人另眼相看?”

“因为我们的祖先……”

行人不耐烦地打断鹅们的话:“这一点我知道,书上写得分明。不过我想知道,你们作过什么贡献?”

“我们的祖先可是救过罗马呀!”

“又提祖先,可是你们自己有过什么贡献?”

“我们?什么也没有做过!”

行人最后不屑地说:“那你们还有什么高贵可言?别提你们的祖先吧!它们理应受到尊敬,而你们只配烤熟了来当食物。”

寓意:

有些人经常以祖先的丰功伟绩为挡箭牌,自己却不学无术,最后只会被人轻视。

第四篇

抱怨在我们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是一种司空见惯的行为,通过认真阅读威尔·鲍温的这本《不抱怨的世界》,我感到受益匪浅,认识到“不抱怨”的内涵。书中鲍温牧师说:“我们之所以会抱怨,我们就和我们做任何事情的理由一样:我们察觉到抱怨会带来好处。优秀的人都不抱怨。”

一篇篇的翻阅《不抱怨的世界》,这是一本很棒的心灵励志书。看了这本书后心灵受到很大的触动,慢慢沉浸在书中世界时,才发现,它其实就是一面心灵的镜子。里面并没有什么大道理,只是很普通的方式,很普通的事例,来告诉我们一种生活的态度,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在镜子里我们能看到自己的外表是否整洁,我们的脸上是什么表情,是愤怒还是喜悦……而这本书就是反照内心的镜子,让我们看到自己不能外露的内心世界,是乐观向上的,还是消极低沉的?这些可能在表情上我们没有表露,但在言语上或多或少有抱怨的产生。当然,有人认为抱怨是一种宣泄,一种情绪的调节方式。没有看这本书前我也是如此认为:我们把抱怨俗称“发牢骚”,认为偶尔发发牢骚有助于自己内心平衡的调节,有助于摆脱心灵的阴影,但当我看完这本书后,我才知道原来抱怨是一种流行病,你的抱怨会唤起他人的共鸣,让抱怨成为一种传递的心灵疾病,不但不能找到解决的方法,还可能让你因为抱怨的快感而升级抱怨的程度,最终又可能导致不可收拾的结果。书中主人公的狗被车撞了后,就差点让他自己成为了愤怒及抱怨的奴隶,是理智让主人公在抱怨的行为中停了下来,没有让事情更糟糕,而理智就是内心世界对自己行为的理性剖析与理解,而这一切都是“不抱怨”所能给予我们做到的。

在书中我看到了也有很多人和我一样,突然发现自己是一个有如此多抱怨的人,心中多了些不安,可是书中的一句话让我顿然醒悟:“诚实面对情绪,安于自己的不安,对发现自己的不足不必惊慌,既然已经产生了,就应该诚实勇敢的面对它;就应该去想办法结束它,也才能最终安于自己的不安”。书中就是要求我们勇于剖析自己、找出不足、勇于改变自己。[]由少说到学会沉默,再到安于不会沉默,再到安于不说的状态,最后就能真正拥有“不抱怨的世界”。当我们没有了抱怨,我们的心理就只剩下快乐,当人人都抛弃了抱怨,那这个世界就肯定更加和谐。

最后引用比尔·盖茨的一句话“人生是不平等的,去接受它吧。请记住,永远都不要抱怨。”

第五篇

比尔·盖茨给年轻人提出过11条忠告。

盖茨是一个比较现实的人,甚至被很多人认为是一个非常乏味的有钱人。他的乏味其实就是骨子里的现实主义,他有自己的逻辑。

盖茨的第一条忠告是,世界充满着不公平,你不要想着去改变它,而是要去适应它。他还有一条忠告:世界不会在意你的自尊,人们看到的只是你的成就,在你没有取得成就之前,切勿过分强调自己的自尊,因为尊严来自实力。

盖茨的第一句话很值得玩味,一上来就告诉你,这个世界是不公平的,你千万不要整天去抱怨它,而要去适应它。如果一个人的眼里只有不公平、不公正、谁不遵守规则,他所看到的就是不公平和不公正,好像整个世界都是不公正的。而且,当人的念头总被那些不公平、不公正的事情所纠缠的时候,他的状态就会非常糟糕。

一个人心有不平,他就会抱怨、评判,就会以一个完美的准则来评判周围的事物。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意识雷达”。“意识雷达”里如果有不公平、不公正的念头,就往往什么都不做,他并没有努力去改变现状,而只是在抱怨。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他把抱怨当成改变现实的一种手段。

在生活中有些人就是这样,一见面就开始抱怨,老板、同事、配偶甚至天气都是他抱怨的对象,但他从没想过怎么去改变这种境遇。一个月之后再见面,他又在抱怨类似的东西。所谓抱怨,就是对当下现实的不接受和抵触,不愿意直面现实,不愿意想积极的办法去改变它。所以,抱怨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惰性,也可以说是一种持续的心理惰性。通过发泄不满、找到不公平,为自己的不努力、不作为寻找各种借口和托词———这事儿怨不得我。怨谁呢?怨别人。

批评家和评论家往往是不受欢迎的。比如,影评家挣的钱远不如导演挣的钱多,股评家挣的钱远不如基金经理挣的多。因为在这些领域里,前者不如后者对社会的贡献大。有一篇文章《如何面对公司里的批评家》说,英国著名的威斯敏斯特教堂埋葬的诸多英国历史名人中,没有一个是评论家。

一个人如果处于闲散、无所事事的状态,就会产生非议或对周围的一切指指点点。一个单位内如果有很多人在非议别人,那只能说明这个公司冗员太多。如果一个公司忙到人手永远都不够,哪有时间去抱怨别人,去指责生活不公平?如果有一天你发现自己在抱怨世界的不公平,那你肯定是个闲人,起码在这个阶段比较闲,这说明你还不够努力。

第六篇

一口气读完《不抱怨的世界》,感悟颇深。

这个世界有太多的人在抱怨:工作忙了,消费水平涨了,家庭压力大了,生活环境差了,或是感冒发烧头疼了,都要抱怨一番,怨天怨地,怨社会不公,怨人心不古,怨金钱至上,怨命如纸薄......似乎借此可以发泄自己的不满,并获得他人的同情。可是抱怨过后,一切照旧,问题该怎么解决还得怎么解决。

读史可知,古代许多仁人志士受到诸多磨难甚至摧残,仍矢志不逾,卧薪尝胆,不抱怨,不放弃,直至达成自己的理想。“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明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司马迁受刑辱著《史记》”。对于物质富裕而精神贫瘠的现代人来说,他们是最好的榜样。近代史上也不乏这样的例子,如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和八年抗战,多少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为争取自由和解放,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在他们的生命历程中,没有抱怨,只有胜利的渴望。

我还想引用一个大家都熟悉的故事——“给加西亚的信”。罗文在只知道加西亚将军的名字而没有任何联系方式、没有援军也没有同伴、也不知道如何寻找的情况下,历经磨难穿越战火纷飞危险重重的古巴丛林,最终成功地将信交到加西亚将军手中。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惊讶的事!!换作我们,肯定会发一通疑问或抱怨:“没有电话和地址我怎么找到加西亚将军 ”“漫无目的地穿越古巴丛林那是多么愚蠢的事!”“我再也坚持不下去了!”......但罗文是一个伟大的信使(这正是他异于常人之处),他没有任何抱怨,毅然决然地踏上征途、最终完成使命。

在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的难题和挑战。在困难面前,我们发出抱怨和不满的声音能够解决问题吗 不能!那甚至会使问题越来越糟糕!互相抱怨会对身边的人产生消极影响,形成恶性循环。试想,将抱怨的精力用来思考如何解决问题,不是更好吗

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用一句歌词来概括,“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人生旅途不可能一帆风顺、四通八达,免不了磕磕绊绊。在危机和困难来临时,我们应该端正态度,不抱怨,不放弃,勇敢接受挑战。诚如《不抱怨的世界》书中所言,“凡是你所渴望的东西,你都有资格得到,快朝梦想前进吧。不要打压自己、替自己找借口,或是假借批评和抱怨,将注意力转移。你应该要接受不安感来袭,同时在这样的时刻支持自己。”

第七篇

一条鱼,生活在大海里,总感到没有意思,一心想找个机会离开大海。一天,它被渔夫和他的儿子打捞上来,高兴得在网里摇头摆尾,“这回可好啦!总算逃出了苦海,可以自由呼吸了!”

就这样,鱼被放在一只破鱼缸里,每天欢畅地游来游去。

每天,渔夫总会往水缸里放些鱼虫,鱼很高兴,不停晃动身子,展示漂亮的服饰,讨渔夫喜欢。渔夫真的乐了,又撒下一大把鱼虫,鱼大口地吃着,累了则可以停下,打个盹。鱼儿开始庆幸自己的美妙命运;庆幸现在的生活;庆幸自己一身花衣。它自言自语道:这才是幸福生活。

日子一天一天地过,鱼儿一天一天地游。它似乎有些厌倦,但再也不愿回到海中去了。“我是一条漂亮的鱼。”它总这么对自己说。

后来,渔夫出海遇难了。渔夫儿子收拾东西搬家了。什么都带上了,只忘了那条漂亮的鱼。鱼在缸里大喊:“嗨!带上我,别丢下我!”没人理它。

鱼很悲伤。它开始抱怨,抱怨水缸太小,抱怨伙食太差,抱怨渔夫儿子对它无礼,抱怨渔夫轻易出海,甚至抱怨它决意离开大海时伙伴们为何不加阻拦,抱怨它所认识的一切,只忘了抱怨它自己。

它又开始幻想:一个富商路过此地,发现一条漂亮的鱼,于是把它小心地收好,养在家中的大水塘里,每天都有可口的鱼虫……

太阳升起来了,四周静俏悄,只剩下一口破水缸,一条漂亮的鱼——死鱼。

鱼儿因贪图虚荣、贪图安逸而远离了自己的生存空间,最终落了一个可悲的下场。

如果你渴望他人的赞许或同意,那么一旦获得了他人的认可,你就会感到幸福、快乐。但是,如果你陷入这种无法摆脱的虚荣之中,那么,一旦没有得到它,你就会感到身价暴跌。这时候,自暴自弃的因素就会潜入进来。在这种情况下,虚荣心使你选择让他人来恩赐你的尊严或留给你面子,只有当他们给予你表扬时,你才会感觉良好。

这种征得他人同意的虚荣心极其有害。如果你果真有这样一种虚荣心,那么,你的人生就注定会有许多痛苦和挫折。与此同时你会感到自己的自我形象是软弱无力的,是没有社会地位的。只有选择属于自己的空间,找回真正的生活,最终才会理解生活的真谛。

第八篇

当我拿到这本书时,我的心里在想这可能又是一本讲大道理的书。带着怀疑的心我开始了看书之旅,也在自己手上带起了紫手环,心里却怎么也不肯相信这样对自己有何有用之处……

但当我慢慢沉浸在书中世界时,才突然发现,这其实就是一面心灵的镜子。里面并没有什么大道理,只是用很普通的方式;很普通的事例,来告诉我们一种生活的态度。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在镜子里我们能看到自己的外表是否整洁,我们的脸上是什么表情,是愤怒还是难过……而这本书里的就是返照内心的镜子,让我们看到自己不能外露的内心世界:是乐观向上的,还是消极低沉的?这些可能在表情上我们没有表露,但在言语上或多或少有抱怨的产生。当然,有人认为抱怨是一种宣泄;一种情绪的调节方式。没有看这本书前我也是如此认为:我们把抱怨俗称“发牢骚”,认为偶尔发发牢骚有助于自己内心平衡的调节,有助于摆脱心灵的阴影。但当我看完这本书后,我才知道原来抱怨是一种流行病,你的抱怨会唤起他人的共鸣,让抱怨成为一种传递的心灵疾病,不但不能找到解决的方法,还可能让你因为抱怨的快感而升级抱怨的程度,最终又可能导致不可收拾的结果。书中主人公的狗被车撞了后,就差点让他自己成为了愤怒及抱怨的奴隶,是理智让主人公在抱怨的行动中停了下来,没有让事情更糟。而理智就是内心世界对自己行为的理性剖析与理解,而这一切都是“不抱怨”所能给与我们做到的。

紫手环在我的手上来回互换,这让我很不安我从来没有想到我的内心有如此多的抱怨,如此多的不满。我对自己的情绪好像根本没有自制力,我非常恐惧的面对这个结果,我改怎么办?但在书中我看到了也有很多的人和我一样,突然发现自己是一个有如此多抱怨的人的那种不安的心情,可是书中的一句话却让我顿然醒悟“诚实面对情绪,安于自己的不安”,对,发现自己的不足,不必惊慌,既然已经产生了,就应该诚实、勇敢的面对它;就应该去想办法结局它;也才能最终“安于自己的不安”。书里就是要求我们勇于剖析自己、找出不足、勇于改变自己。既然喜欢抱怨,那也就想办法让他闷在心里不能说出来“在还没有说出口之前,就逮住那些话语”这样“你的紫手环已经从让你发现自己正在抱怨的工具,变成你的话语在说出之前要穿越的过滤器”。有少说到学会沉默,再到安于不说的状态,最后就能真正拥有“不抱怨的世界”.

当我们没有了抱怨,我们的心灵就只剩下快乐;当人人都抛弃了抱怨,那这个世界就肯定更加和谐。我不想太多,从自己做起、从今天开始,让自己也可以有“不抱怨的世界”,最后引用比尔盖茨的一句话“人生是不平等的,去接受他吧。请记住,永远都不要抱怨!”

第九篇

不抱怨的人生才美丽

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看似无形无色,却能在人与人之间产生最深最重的伤痕。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事,在盛怒之下说出了自己原本不会说的话,伤害了原本不想伤害的人?可是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永远也收不回来。

恶言伤害,就像一地鸡毛一样,撒出去的时候只是一扬手的事,可是在外面这个风吹雨打的世界里,再想将它们捡回来,就算你愿意花费一生的时间,也许都不可能做到了。

一天,一个年轻的女子来到教堂,对牧师圣菲利普诉说自己的烦恼处境,她说她几乎没有朋友,人人都说她难以相处。通过她的诉说,圣菲利普了解了这位女子的性格,她并不是个坏人,只是喜欢背后说些闲话。于是圣菲利普对她说:“议论别人的缺点是不对的,因此你应该做一些弥补的事情来赎罪。离开这里以后,你就到市场上去买一只鸡,然后一直走出城去,一边走一边拔下鸡毛扔掉,直到拔完了,就可以回来了。”

这位女子觉得牧师的话非常奇怪,可她还是遵照圣菲利普的话去买了一只鸡,然后拔掉鸡毛到处撒,当她完成了这件事,再次回到教堂的时候,圣菲利普对她说:“刚刚你完成了赎罪的第一步,现在你去做第二步,那就是把你刚才拔掉的所有鸡毛再捡回来。”女子大惊失色,说道:“那不可能,牧师,那些鸡毛早就被风吹得到处都是了,我只能捡回来一部分,要全捡回来,那是不可能的。”圣菲利普点点头,说:“没错,孩子,你说出口的那些闲话,就和这些鸡毛是一样的啊!”女子恍然大悟。

我们应该从这个故事里学会,不要随意评论别人,更不要随意批评别人,鸡毛是会乱飞的,谣言也是会扩散的,当事情已经不在我们控制之中的时候,后悔也晚了。

吉姆放学回到家,踹开家里的大门,站在院子里对父亲说:“我讨厌我的同桌,他让我丢脸,我希望天底下最坏的事情都发生在他身上!”母亲安慰了他一下,可是吉姆仍然很不高兴,父亲在旁边看了一会儿,找出一袋木炭交给他说:“现在我们来出气,你看,衣架上晾着的那件衣服就是你的同桌,木炭就是坏事,你拿木炭用力去丢那件衣服,砸中了就表示同桌遇到一件坏事,好不好?”吉姆听了很高兴,于是抓起一块木炭冲着衣服扔了过去,直到把一袋木炭都扔完了,父亲问:“现在你还生气吗?”吉姆高兴地回答:“不生气了,我扔得好累,不过我砸中了好多次,真开心!”父亲摇摇头,拿来一面镜子对着吉姆说:“看看镜子里的你是什么样子?”吉姆冲着镜子一看,只见自己全身上下一团黑,连牙齿上都粘了不少黑炭,父亲缓缓地说:“吉姆,当你诅咒别人,希望他发生坏事的时候,就像扔木炭一样,结果只会把自己也弄黑,你明白了吗?做人是不可以这样的。”当我们说着别人的坏话时,那坏话也在伤害着我们自己。与其在涂黑别人的过程中将自己也染黑,不如在擦亮别人的过程中也照亮自己。

有一次,美国陆军部的长官斯坦顿来到林肯这里,怒气冲冲地说有一位少将侮辱他,说他做事不公平。林肯笑了笑,建议斯坦顿写一封信也狠狠地骂那个少将一顿解气,他说:“你写得越刻薄越好,最好把他骂得狗血淋头。”斯坦顿点点头觉得不错,于是就坐下来写了一封信,措辞强硬,语气激烈,然后拿给林肯看。“嗯,没错,就是这样,”林肯看了连连点头,“你写得好极了,就应该这样1斯坦顿写完这封责骂的信,心情好了很多,正准备把信装进信封里寄出去,林肯制止了他,问道:“斯坦顿,你要干什么啊?”斯坦顿莫名其妙地回答:“写了信当然是要寄出去埃”林肯摇摇头大声说:“这怎么行呢?你简直是胡闹,赶快把这封信烧掉,再重新写一封寄出去。刚才你正在气头上,写这封信是为了让你解气的,可不是让你寄出去的,现在你的气已经消了很多吧,那就重新写一封吧。”

林肯烧信的办法我们也可以学习,在怒火正盛时,不妨给自己找一个方式发泄,再回头去处理事情,不让负面情绪影响工作,就不会因一时过火做出让自己后悔的事情。

第十篇

孩子遇到失败或困难时,总爱抱怨,抱怨别人或抱怨自己,这都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绊脚石。如何改变学生爱抱怨的习惯,帮助他们形成积极良好的心态?我在实践中有以下尝试: 首先,故事引导。班队活动课上,我讲了一个《陶罐和铁罐》的故事:铁罐经常看不起陶罐,但许多年后陶罐依然完好,而铁罐却不存在了。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们分析了陶罐和铁罐的优缺点,以及它们的言语行为。让他们慢慢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能只看自己的长处,而只盯着别人的短处。 其次,和学生一同分析抱怨的弊端。我们常听的一句话“别人怎么不好……,所以我……”可见,抱怨的目的是想把失败的责任强加于他人,从而推脱自己的责任,因而不能正视失败。我问学生:“谁喜欢听别人抱怨自己?”学生都摇头皱眉。抱怨他人,容易破坏友谊,伤害他人。学生有时也会抱怨自己:“我不行,我就是最调皮……”这样做对吗?学生纷纷发言讨论,说出自己看法:抱怨自己是自我攻击,自我贬低,是不自信的表现,是关闭了自我健康发展的大门。 最后,让学生尝试短时间不抱怨实验:看谁能一天不抱怨他人或自己。通过实验,学生感到,不去抱怨别人有很多益处:可以改善同学间的关系,可以提高自信心,可以谦虚待人,防止骄傲。 最后,我和学生们一起总结: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我们要学会欣赏每一个人,包括自己。抱怨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带来许多隐患。面对失败或挫折要有信心改变,而不是抱怨。(作者单位系江西省南昌县莲塘第一小学)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