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小学作文描写怎么举手

小学作文描写怎么举手

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关于小学作文描写怎么举手,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作文描写怎么举手篇一

当你走路时,见到地上有废纸,你会主动拾起来吗?当你见到老人过马路时,你会主动挽扶他吗?当你见到路旁车辆倒在一边时,你会主动扶起来吗?也许您曾经做过这些事!日前,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的《南京零距离》报道:南京市一街道上有几颗树倒在路旁几天,无人问津。两位外国在宁打工的厨师,从厨房拿来了铲子,将几颗树一一扶起,他俩干得非常起劲,连铲子都被弄断了,于是用手去扒泥栽树,两位外国人的举动打动路旁的几位南京市民,也来一起参加,树终于一颗颗被栽好。看完电视之后,我感到很惭愧,此事深深触动了我的灵魂深处。我想了许多,这件简直是举手之劳的小事,就是这件举手之劳的小事,两位外国人不仅给南京市民上了一堂课,也是对咱们思想品质的一次考试,可这份答卷不尽人意。在现实生活中,像这些不费事,容易办到的事,无人问津、袖手旁观的人不少,因为这些人总认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却失去了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具有悠久历史文明的中国,咱们应该从举手之劳的小事做起,向雷锋叔叔那样。我们的生活将充满温暖,充满快乐! 建湖县实验初级中学一年级5班 陆浩

小学作文描写怎么举手篇二

我有一个美丽的家乡,特别是我家附近的那座吴山。一下雪,我和一些小伙伴就兴奋了起来,不玩电脑,不看电视,约好时间,在吴山上堆雪人,打雪仗了。有条件的拍照留念,这是多么快乐的事情啊!

走过了那座吴山,我们就来到了一个美丽的湖泊边比赛跑步,我可能因为年龄最大,跑的最快吧,但是,我在跑步时欣赏到的风景也就少了,在断桥上休息时欣赏着冬天西湖水的柔美,真是别具一格啊!

春天,西湖边杨柳依依十分优美各色鲜花都吐出了嫩芽儿,花儿们争先恐后地绽放着,香味扑鼻,叫人十分惬意。

夏天,西湖上满是荷花,叫人眼花缭乱,荷叶衬托着荷花,青蛙在荷叶间跳来跳去,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秋天,来到湖边,金色的树叶为你铺满了一层地毯,叫人十分喜悦夜色临近时你会看见三潭映月为你映出的无限月色,特别是月圆之日,景色将会更加美丽。

冬天,满世界都是雪,房屋上,树上,地上,像是给大地船上的一件白色大衣,十分炫丽。

这就是我的家乡,有句俗话说的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我的家乡胜似天堂,真是让我引以为荣。

小学作文描写怎么举手篇三

秋姑娘,悄悄地,悄悄地,趁你没留意,给大地换上了五彩缤纷的衣裳。山川,田野,菜园,一切都变得那么美丽。

秋姑娘来到田野上,用手轻轻一抹,一望无际的田野就变成了金色的海洋,一层层的梯田像一层层翻滚的浪花。远远望去,高粱地也穿上了一件火红的衣裳……农民伯伯们看见了,露出了满意的笑脸。

秋姑娘来到果园里,用手轻轻一抹,果园里的水果都争先恐后地成熟了。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橙红色的柿子像一团团圆圆的绒球。橘子又酸又甜,可好吃了!金黄的梨子又香又甜,让人见了直流口水。

秋姑娘来到花园里,用手轻轻一抹,花园里的花都争先恐后地开放了。牵牛花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一串串桂花你挤我碰,好像在说:“我在前,你在后,我在前,你在后……”鸡冠花像母鸡的鸡冠,又大又红,美丽极了!赏花的人们看了,纷纷夸赞。

秋天给我们带来了无穷无尽的乐趣!我爱你——秋天!

小学作文描写怎么举手篇四

我是孙敬敏,我的眼睛大大的、鼻子小小的、嘴巴也大大的、脸圆圆的。但我很胆小,信世上有鬼,也怕杀人犯。下面来讲讲我胆小的事吧。

我有时候在妈妈的办公室,里面一片漆黑。我怕极了,躲在妈妈的身后,紧紧地拉着妈妈的手,一见灯才放下,连上卫生间都叫上妈妈,不敢离开一大步,回到家才放下手来,手上都是水,妈妈对我说:“世界上没有鬼,只是装出来吓孩子的。”我说:“电视上说中国僵尸、埃及木乃伊、美国吸血鬼。”“假的,你信。”

一个夏天的晚上,我在玩玩具,突然停电了,我听见有人叫我,一下子躲到了床上,原来妈妈叫我下楼乘凉,我刚走出去一步就往后走,还是出来了,爬在地上走,下了楼梯,走了一点就不敢走了,不退后,只能前进,我站起来,跑到楼下来,就摔了个狗啃泥了知道,世界上没有鬼,只有心里有鬼,但我还是很害怕!

小学作文描写怎么举手篇五

葡萄

奶奶家住在焦溪镇,那是著名的水果之乡,葡萄就是焦溪的两大特产之一。

春天来了,葡萄树上抽出了嫩绿的纸条,奶奶说枝条不能长太多,需要用剪刀把葡萄树上的枝条剪得只剩下二三根。过了一阵子,枝条上长出来一串串美丽的葡萄花,现在奶奶就要辛苦地劳动了。她不仅要给葡萄松土、除草、还要修好,让每条树枝只剩下二三串花。等花谢了,枝条上就结出了一串串小葡萄。

气温慢慢升高了,树上的小葡萄慢慢的长大了,最后有的葡萄长到了硬币大小,有的甚至长到了兵乓球大小。这些葡萄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青中带红、红中透紫,最后整个葡萄都变成诱人的紫色,而且散发的香味会把你馋得直流口水,让你忍不住想去吃它。

当你摘下一粒葡萄放入口中一嚼,口中顿时感到甜中带酸、鲜爽无比,这就是奶奶种的葡萄。每年夏天,我总会第一个去吃葡萄,因为,我知道奶奶种的葡萄一定是最好吃的。

香蕉

“黄金布,包银条,中间弯弯两头翘。”打一水果。猜出来来吧,就是香蕉。

香蕉是多年大型草本单子叶植物,是在热带地区培养。

香蕉外形像弯弯的月亮。果柄短,果皮上有5~6个梭,香蕉的两端较细,中间一面略平,另一面略弯,呈圆缺状。

香蕉的味道,甜甜的,香味很浓郁!

香蕉可有多种吃法,例如:香蕉冰淇淋,烤香蕉,香蕉冰沙,生吃 ,香蕉可以配面包,香蕉汁等地等等。别想了,看看你的口水是不是流下来了!

香蕉种类繁多,全世界有50多种。它分为三大类:观赏类香蕉,例如:美人蕉、红花蕉等。其次为果蔬香蕉,分香蕉和甘蕉两种。

香蕉含有泛酸等成分,是人体的“开心激素”,能减轻心理压力,解除排忧,令人快乐开心。香蕉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主要功能是清理肠胃,治便秘,并有清热润肺,止烦渴等功效。由于香蕉性寒,所以我建议脾、胃、腹不好的患者最好不要吃!

这就是香蕉,你了解它了吗?是不是迫不及待的想吃了!

小学作文描写怎么举手篇六

还清楚地记得,第一天上学的时候,妈妈对我说:“彩丽,上课要积极举手发言。”来到学校,老师也这么说。这些话,我一直记得。

小学的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老师提出问题,话音刚落,同学们早已把小手举得高高的,树林一般。有的同学生怕看不见自己,还欠起半个身子,以期取得老师的注意。老师不知点谁才好,连声说:“别急,别急。”如果谁被幸运的点到名字,就好像得到了很大的恩宠,满面春风,得意洋洋的。倘若再因为回答正确,被老师表扬上几句,那便更加美的不得了,比吃了蜜还甜,当然也会被大家羡慕好一阵子的。而没有被点到名字的同学,也不泄气,耐心地等待着下一个问题。要知道,在同学们幼小的心灵中,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学生与老师关系的近远。所以,天真的我们都想通过积极举手回答问题来得到老师的赞誉。

那时的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也很快乐。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升入了初中,这时候,我渐渐发现,课堂上举手的人越来越少,那片繁茂的“树林”是被砍伐了,再也不见了。老师的问题提完半天,下面像没有人烟一样,静悄悄的毫无反应。有时被老师问得急了,教室里才稀稀疏疏的举起几只手,象秋风中瘦弱的小树,一吹即倒。儿时的那阵热闹场面不见了,变得无精打采,死气沉沉。是老师的提问变难了?还是学会矜持了?或者是对老师的提问不悄一顾?我不明白,也不曾认真的思考过,只是依旧记得妈妈和老师说过的话。

直到有一天,当老师提完问题,我举起手时,才惊讶地发现,周围竟然没有一个人举手。大有都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我,仿佛不认识似的。而在这无言的眼神中,分明有太多的“假积极、图表现”。顿时,我感到一种莫名的不安,畏畏缩缩地放下手,当我与老师的目光相遇时,心中又有种说不出的委屈和懊悔。

以后的课堂更安静了,除了老师的讲课声外,同学们大多数心不在焉,一幅置身世外,老僧入定之境。老师满怀希望地提出问题,可半晌仍是“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急得老师一个劲地问道:“谁来试试?谁来试试?”又过了好久,眼见没有接茬的主儿,老师只好失望地自问自答了事。我身为学习委员,多次想举手打破窘境,可就像被什么缚住了,动弹不得,也不敢动弹,我只能低下头去,不看老师那搜寻的目光。课后,望着老师那失望中又夹杂着几分悲哀的眼神,我不禁感到一阵阵的自责。

我们是怎么了?长大了?多了一份成熟与矜持;变傻了?回答不出问题;还是有了城府与稳重?以至于磨去了大方、单纯的个性?或者这些都是原因;或者都不是,反正叫人不懂。

小学作文描写怎么举手篇七

读过一本书或一篇文章都可能有所收获,有所感想,把自己的收获或感想写出来,就是心得体会,也叫读后感。写读后感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内容的理解,还可以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和语文水平,那么怎样指导学生写有新意、有感情、有见解、有体验的读后感呢??

一、读懂原文抓中心?

“读后感”的“感”是从读中产生的。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能感得深刻。如果有必要的话,在读文章前我们可先让学生了解一下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作者等。在读中可分三步去指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思路:以《小音乐家扬科》为例,一是初读感知,理清层次,把握文章的来龙去脉,建立起对课文的初步总体印象。初读《小音乐家扬科》我们知道文章记叙了具有音乐才能的波兰穷孩子扬科为了看看、摸摸地主仆人的小提琴而惨遭毒打,含冤死去的事。二是细读深思,抓重点,引导学生评词析句,细读深思,体会用词的生动、准确。细细品读文章,可先让学生找出一些能反映扬科热爱音乐的重点词句,再细细体会语言的形象生动,故事的扣人心弦之处。三是研读体悟,突破难点,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内容和表达的中心思想,用心去感悟生活、研读文章,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生们进一步明白了夺去小音乐家扬科生命的罪魁祸首是人吃人,人剥削人的资本主义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穷人的孩子即使有才能,也只能被埋没,甚至遭到被-迫-害至死的悲惨命运,使学生感悟到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是如此幸福。我们只有引导学生通过认真地“读”,才能领会到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才具备了写“感”的条件。?

二、选择重点作感点?

一本好书或一篇好文章的读后感,可“感”的点很多,要写好读后感,必须选好“感点”。什么叫“感点”呢?感点是由书中某一个地方的内容引起的,引发我们体会的地方,它不是凭空产生的。面对众多的感点,我们必须指导学生从众多的感点中选择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最善于写的一个或几个感点,作为自己写读后感的切入点,切不可面面俱到。例如《三顾茅庐》这篇文章,有这么三个方面可以作为感点:一是张飞对诸葛亮粗鲁无礼,张飞很莽撞。二是写刘备的语句和写张飞的语句对应起来可以看出刘备态度很谦恭。三是从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完成统一国家大业,从中体现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我们可发现第三个感点是这个故事的中心,也就是反复读这个故事后感受最深的一点,那么我们就选第三个作为读后感的切入点。?

三、读感结合有侧重

写读后感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我们说,“读”是“感”的前提和引子,“感”是“读”的结果和目的。读后感中少不了对原文的“叙”述,但它不像记叙文中的“叙”那样具体、形象、生动,读后感中的“叙”要做到简明。小学生写读后感常犯的毛病是复述原文,没有做到简明扼要。有的只“感”不“读”,离开原文意思漫无边际地胡编乱写,说道理时空发议论,而缺乏身边的实例。写读后感可以说经验,也可以谈教训。大多出色的读后感,总是受原文内容或情感触发,从而引起对生活、学习、思想等实际问题的思考。读后感,是有“读”有“感”,“读”、“感”结合的。可以先叙述文章内容,后集中谈体会,这种写法适于只谈一点体会。还可以边叙边谈体会,“读”和“感”交叉写,这种写法可以谈几点体会。无论用哪种方法写,必须叫学生做到二不要;不抄录课文:要用自己的话简要叙述;不离开文章的内容,要真切联系自己的实际抒发感想。?

四、联系实际谈感受?

这个“实际”,可以是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实际,也可以是别人的思想和生活实际。没有情感的读后感苍白无力,有情感的读后感才能感染人。以《时光老人的礼物》为例,可以这样去引导学生思考:诗中的孩子们对时光老人送的礼物很珍爱,表现在哪里?你觉得应该珍惜时光老人送的礼物吗?平时你有哪些珍惜时间的事例或不珍惜时间的做法呢?以后你会怎样对待时光老人送的礼物呢?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思考,学生就把文章内容、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这样就能写出真情实感,倾吐真实心声。而在指导学生联系实际谈体会时,不要就事论事,要注意启发学生展开想象,从古到今,从近到远,从己到人,从正面到反面,只要与文章的主要内容有关系,都应允许他们大胆自由地写,如果指导学生把自己的经验教训与作者的切身体会结合起来写,那么他们的读后感一定更真切,更有感染力。

小学作文描写怎么举手篇八

读后感,是指看了某篇(部)作品后,根据自己的感想所写的文章,属议论文的范畴,但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一般性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典型,论证严密;而读后感最突出的特点是“读”和“感”的紧密结合。

对小学生来说,“读后感”是非常好写,因为有大段的原文可提供参考,绝对不会有写不出东西的可能。

对小学生来说,“读后感”又是最难写的,因为一不小心之下,你的文章就会变成了原文内容讲述,而只能得个安慰分。

“读”,是指在文章开头交代读了何人何文,有何感发点;“感”,是在“读”的基础上,通过联想谈自己的感受。写读后感,一般采用两种形式:一是边述读(交代所读内容)边发感;二是先述读后发感。原则上讲,先述读后发感的形式比较好把握,适合初学写读后感的同学选用。要写好读后感,除掌握以上基本的文体知识外,还必须把握以下几个写作步骤:

第一,要研读原文。只有研读好原文,才能对原文的内容主旨有较深刻、全面的理解和把握,才能从中有所感悟。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基础。

第二,确立感发点。既是文章的理论基础或中心论点,又是写文章的“入手处”,千万马虎不得。选好了这一“入手处”,文章写起来就会象打开闸门的水,一泻而出,使文章一气呵成,前后贯通。不仅感动自己,也能感动别人。否则,会在文章一开头就给自己人为地设立障碍,使文章不能顺畅表达。一篇文,一本书,一部影视片,一出戏剧,内容有简有繁,线索有多有少,人物有主有次,观点有深有浅,写读后感不可能面面俱到。那么,怎样确立感发点呢?方法很简单。我们研读某篇作品后,必然会受到启发,有所感悟,而我们受启发最大、感悟最深的那一点(或几点),就可以确立为“感发点”。例如: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感发点往往是人物最突出的精神、品德等特点、最有价值的言论行动。

第三,述读与发感。述读,包括所读文章的出处、篇名及作者的交代,用简洁的话概括有关文章内容和总体感受,也可提出明确的感发点,也有开头交代一下所读作品写作背景的。目的是使读者明白这篇读后感的由来,要发什么感。这些交代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就会让读者不明白你的“感”由何而发。发感,是在述读和感发点的基础上,展开联想与引申,联系实际进行发挥,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联想与引申的原则是,要围绕感发点,要与原文材料有密切的联系。对联系的内容和实际还要进行必要的分析、议论或抒情,这样“感”才会深刻。这也是展开读后感主体部分最主要的方法。另外,在论证感发点的过程中,要注意把两种论据紧密结合起来,一是所读原文的材料,二是从现实中联想引申到的材料,缺一不可,而且应自然融和。

那么读后感怎么才能写好?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

(5)后感的结尾,结尾可概括中心,总结全文,或提出问题,发表看法,发人深思。“文无定则”。内容决定形式。根据不同类型的读后感可采用不同的结尾形式。

以上五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小学作文描写怎么举手篇九

对小学生来说,“读后感”是非常好写,因为有大段的原文可提供参考,绝对不会有写不出东西的可能。

对小学生来说,“读后感”又是最难写的,因为一不小心之下,你的文章就会变成了原文内容讲述,而只能得个安慰分。

“读”,是指在文章开头交代读了何人何文,有何感发点;“感”,是在“读”的基础上,通过联想谈自己的感受。写读后感,一般采用两种形式:一是边述读(交代所读内容)边发感;二是先述读后发感。原则上讲,先述读后发感的形式比较好把握,适合初学写读后感的同学选用。要写好读后感,除掌握以上基本的文体知识外,还必须把握以下几个写作步骤:

第一,要研读原文

只有研读好原文,才能对原文的内容主旨有较深刻、全面的理解和把握,才能从中有所感悟。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基础。

第二,确立感发点

既是文章的理论基础或中心论点,又是写文章的“入手处”,千万马虎不得。选好了这一“入手处”,文章写起来就会象打开闸门的水,一泻而出,使文章一气呵成,前后贯通。不仅感动自己,也能感动别人。否则,会在文章一开头就给自己人为地设立障碍,使文章不能顺畅表达。一篇文,一本书,一部影视片,一出戏剧,内容有简有繁,线索有多有少,人物有主有次,观点有深有浅,写读后感不可能面面俱到。那么,怎样确立感发点呢?方法很简单。我们研读某篇作品后,必然会受到启发,有所感悟,而我们受启发最大、感悟最深的那一点(或几点),就可以确立为“感发点”。例如: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感发点往往是人物最突出的精神、品德等特点、最有价值的言论行动。

第三,述读与发感

述读,包括所读文章的出处、篇名及作者的交代,用简洁的话概括有关文章内容和总体感受,也可提出明确的感发点,也有开头交代一下所读作品写作背景的。目的是使读者明白这篇读后感的由来,要发什么感。这些交代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就会让读者不明白你的“感”由何而发。发感,是在述读和感发点的基础上,展开联想与引申,联系实际进行发挥,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联想与引申的原则是,要围绕感发点,要与原文材料有密切的联系。对联系的内容和实际还要进行必要的分析、议论或抒情,这样“感”才会深刻。这也是展开读后感主体部分最主要的方法。另外,在论证感发点的过程中,要注意把两种论据紧密结合起来,一是所读原文的材料,二是从现实中联想引申到的材料,缺一不可,而且应自然融和。

小学作文描写怎么举手篇十

在爸爸的眼里,0就是篮球。

在妈妈的眼里,0就是珍珠。

在弟弟的眼里,0就是奶嘴。

在妹妹的眼里,0就是糖果。

在我的眼里,0就是冰淇淋。

在老师的眼里,0就是眼镜。

0的用途真大呀!

0知道后,会怎么样?是高兴吗?

哦,它会很高兴!

0知道了,开心地笑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