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自驱型孩子》读后感锦集

《自驱型孩子》读后感锦集

《自驱型孩子》是一本由赵欣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8,页数:20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自驱型孩子》读后感(一):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是培养自驱力的第一步

文 | 夏鸢的暖心小筑

催孩子写作业有用吗?如果方法用不对的话,不仅家长会着急上火,也会造成孩子的内心失衡,他们会觉得为什么一个做作业都得受到家长的催促呢?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更希望的是家长的温和语言,而不是每天叨唠着,所以,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作为家长,我们要讲究的是说话技巧,要用艺术的语言或方法去培养孩子的自驱力,只有这样,孩子才能自发自主的进行学习和做事。

在《自驱型孩子》这本书中,作者用了21天刻意练习的方法,来引导孩子学会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21天的第1天都需要做点什么?

书中讲到了我们要对孩子给予最坚强的后盾力量,要对孩子抱有一个合理的期待,千万不要让孩子超前去学习,因为一方面是超前学习会给孩子造成压力,如果孩子对这个知识会,那还好说一点,但是如果他不会呢,就会觉得如果做不好的话就会被家长说的心理了。

所以,对于超前学习这件事,我们还是需要慎重思索一下才行,可以选择合适年龄段的东西让孩子去接触和体验,在玩中学,当孩子在这个过程中获得良好的体验感之后,要及时给到孩子帮助和鼓励,从而让孩子能够感受到我们的关注。

生活中,无论是在哪个年龄段的孩子,都会有一段时间不愿意让家长管或说的情况,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就是因为他们觉得这些唠叨、管教在他们心里是没有重点的,他们有时会跟你说,别管我了、别说我了......这样的话。

其实,正是因为如此,才代表了孩子准备往独立的方向去发展,也就是说,他们的自我意识在增强。这就跟模仿一样,孩子在小的时候会耳濡目染家长的行为,所以作为家长在平时的生活中更要做到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这就是对孩子要有合理且适合的期待,不要好高骛远,而是要真正关注孩子的内心。书中讲到的方法就是用“翻译式的沟通”模式来与孩子沟通,这里强调的是孩子的感受,而不是事情的结果。

所以,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尤为重要,无论是在哪个年龄段,从心出发,才能激活和开启孩子的自主性,他们才能更好更快的成长起来。

夏鸢的暖心小筑

绘本阅读指导师

家庭教育指导师

《自驱型孩子》读后感(二):不做孩子成长路上的“绊脚石”,而是成为“脚手架”型父母

最近看《自驱型孩子》一书时,学到一个新名字,叫“脚手架”型父母。

细细想来,“脚手架”这个词用的真是妙。

书中解释“脚手架”特指促进学习所需要的支持行为,用于描述“最近发展区”成人对儿童提供帮助和指导。

“脚手架”理论创始人戴维伍德还提出两条原则:

第一当孩子明显遇到了困难时,成人应立即提供帮助。

第二孩子干得很好时,成人应该减少帮助,逐渐降低,对这一过程的干涉。

通俗来讲,孩子需要你,家长快马加鞭的出现并提供帮助,孩子不需要你的时候,家长就深藏功与名,该干嘛干嘛去。

除了这一点,“脚手架”型父母,还得具备很多功能。

比如:不给孩子贴标签;

过滤负面语言,转化成正向内容告诉孩子;

父母应该放下身段,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发展对孩子的好奇,而不是想当然的认为家长以为怎样就怎样;

培养共情能力,设身处地的与孩子站在一起;

用倾听代替说教和要求等等。

“脚手架”型父母,不仅需要帮助孩子学习成长,自己还得有过硬的本领和稳定的情绪,不然孩子在父母这个“脚手架”上,不仅不能成长,还容易摔跤。

在思考“脚手架”型父母时,忽然想到我的偶像王潇提过一个team家长的概念,可以说是和“脚手架”型父母相互补充了。

王潇_潇洒姐:

在问问成长中,我有一个心得,就是让她时刻知道,我们是一个 Team 的,是自己人。这件事的关键,不只和她一起做任务,而是当结果不好的时候,不可突然跳到对立面否定和打压她,否则一个 Team 的信念就崩塌了。一个 Team 要有难同当,共同面对外界。父母的嘴脸因为结果骤然改变,是让孩子最难过的事。

可以看到脚手架型父母是孩子在需要你的时候,你及时出现,孩子不需要你的时候,给孩子留下空间。

team型家长是和孩子在一个team,出了问题不指责孩子,永远和孩子站在一起解决问题。

作为一个家长,我真的觉得这两个概念太好了。丰富了我的育儿维度,也让我对家长的应该做什么,有了明确的认知。

《自驱型孩子》本书,分为三大部分。

第1部分叫如何让孩子爱上自主学习,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这部分内容帮助父母理清自己在陪伴孩子学习过程中的角色定位。在互相了解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孩子更好的沟通,帮助孩子爱上自主学习。

第2部分叫如何让孩子学会高效学习,理清陪伴误区,重视孩子的感受。

学习是孩子的事情,一定要重视孩子的感受,而不是以父母的感受为先。

第3部分叫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激活自驱力进入正向循环。

父母需要教孩子一些高效的学习方法。从陪孩子做到放手,让孩子独立做。教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主要是讲家长如何能帮助孩子自主学习的。

作者赵欣说:父母可以把这本书当工具书使用,从自己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入手,去阅读相关内容。

这本书讲了很多实际可行的办法,感兴趣的家长可以边学边用,很适合我国的国情。

《自驱型孩子》读后感(三):《自驱型孩子》:还孩子以生命力,生命自有驱动

生命自有驱动,然我们的孩子为什么需要外力才能驱动,难道他们离生命的概念更远了吗?或者说他们已经沦落到越来越接近机器?

人生是一粒种,落地就会生根,只要是生命,它就有在环境中学习的能力,就有用最小努力获得最大生存机会、最舒适生活的能力。

现在,安逸,给了我们最富足的外部生存条件,也给了我们内部最贫乏的生存机制。

常言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现在舆论鼓吹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妈妈,让所有稍有良心的不完美妈妈非常自责,不得一边埋藏下自己拥有非常多怨恨的心,一边忍气吞声地扮演一个完美妈妈。

结果就是,我们的妈妈在怨恨中完美,我们的孩子在完美中迟滞,对一切带有生命悸动的初望都置之不理。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妈妈越是对孩子存有高期待,孩子的心智、行动越是迟滞;妈妈越是揽下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问题,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孩子就越是一副玩世不恭、事不关己的样子。

因为他们已经知道:我不好并不是我真的不好,只是因为我妈(父母)不好我才不好。总之一句话:我越糟,父母责任越大,因为我只是果,他们才是因!

真的吗?事实真的是像舆论导向的那样吗?

我们似乎忘了,我们只是一条生命,一条如孩子一样的生命,无法为另一条生命承担太多、决定太多。我们的行为只能决定我们成为什么样的父母,并不能决定我们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孩子。因为成为什么样的孩子,完全由孩子自己决定,而这些重大的决定也往往只是在他们的一念之间。

我们无法改变任何人,我们也无法目的明确地塑造我们的孩子,只能在毫无所求的情况下潜移默化地实施微量影响。你会全然接受一个对你目的明确的人的全部指令吗?当然不会。不仅不会,你还有极大可能会采取百分之百的防御姿势!

然而,这就是我们的孩子面临的现状。

在这本《自驱型孩子:21天唤醒孩子的自主学习力》这本书中,作者阐述了这样一个明确的观点:放下对孩子学习的高期待高焦虑,给孩子的精神松绑,他们自会散发生命本身的香味,只不过,一路上一定不要缺少你的理解与帮扶。

本书作者赵欣从一位外企高管转战家庭教育,从为人父母的点滴中悟得与孩子相处的智慧之道,引领孩子成为更好的人,也把自己的经验与总结做成课件,以拯救万千处于迷局中的父母。如果你是一位有孩子的父母,请记得来看看这本书《自驱型孩子:21天唤醒孩子的自主学习力》。

因为这本书里不仅有给父母的思想解放,更有给孩子的童年拯救;既有给父母与孩子相处之道的指导,更有引导孩子成为更好自我的情绪释放;既有各年龄段孩子学习方法的支招,更有各学科不同学习方法的真实教导。

这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如何让孩子爱上自主学习,第二部分是如何让孩子学会高效学习,第三部分是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关于高效学习和学习习惯是方法给予,这些都不是秘而不宣的秘术,大家只要打开手机,就会有大量方法推送。然而,问题是这些高效且正确的方法给予为什么往往对许多家庭和孩子没有实效呢?

我想这其中的原因,要不就是没有实际行动,要不就是没有解决好学习开始时的底层逻辑,让孩子不愿意配合。

所以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解决孩子思想上的问题:如何让孩子爱上自主学习。

孩子会自主地做很多事情,有些你支持有些你不支持,但这里一定不包括你认为的“自主学习”。所以,我可以这样认为:你认为的“自主学习”,就是学校以成绩衡量的那部分学习。

诚然,这是所有家长都最最在意的事,作者赵欣显然是抓住了绝大多数家长的痛点。那我们就来说如何让孩子爱上学校课业学习。

那首先我们要明确希望孩子获得好成绩不能成为一种硬性要求,而要成为一种美好愿景,让孩子觉得只要努力,肯定可以得到,就算现在有点遥远,但将来肯定能够到达。

人生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个孩子完整的校内生涯也有十几载,不能看一次的成绩分数就做出成败已定的喜恶。很多家庭,孩子考了高分就其乐融融,考得不好就全家鸡飞狗跳,这种在动荡中生存的环境不仅会在家庭成员情致上产生影响,还会让孩子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因为任何一种可能为他带来风波的东西,都注定充满了原罪。如果成绩必定带来风波,那孩子如何真心去热爱一种已经被打上原罪印烙的东西呢?

如果成绩变得可怖,那孩子怎么可能自愿去趋近它,并产生主动去学习的欲望呢?

我们常说“无欲则刚”,其实说的就是无欲的时候,投入时就会更容易产生心流状态。

家长们为什么会为孩子的成绩而焦虑不堪?说白了,就是社会鼓吹的功利心在作怪,能深深为此焦虑的,必然又是作为父母虚荣心极强的人。

虚荣有用吗?当然有,它可以推动经济的发展。但从作为一个人的特质来讲,虚荣摧毁的是你的心智,折磨其他人的精神。在学习这件事上,显然,父母的虚荣折磨的是孩子的精神。

试问:一个精神正在被自己的父母进行折磨的孩子,如何能让他能全情投入一件事呢?

父母是选择爱孩子,把这时代的污浊踩下,还是选择全情拥抱时代的污浊,拿自己最最心爱之物――孩子去交换那一点点可怜的虚荣,相信大家心里应该有杆秤。

孩子是天生学习的尤物,只要你给予适当的引导与帮扶,他就能很快地走上这条学校学习的正轨。因为学校学习,会给你最迅捷、直观的反馈,让你在团体中获得自尊与荣誉,更容易让你的兴趣得到激发与坚持。

有许多人因兴趣冷门而默默坚持的辛酸,在学校学习中是完全没有的,这让他们如何不热爱学习?

现在我们都在谈自我驱动,其实只要是生命,哪有不是自我驱动的?但关键是作为人来讲,有人是良性驱动,有人是恶性驱动。

比如现在的孩子喜欢看手机,玩电子游戏,家长们屡禁不止,孩子们为了玩手机、游戏,与家长们斗智斗勇,就是自我驱动的,但这属于恶性驱动,不能带给孩子长久的快乐和内心恒久的力量。

因为游戏的短时效应,让商家们一本万利,而良性驱动,因一次的教诲,就会产生恒久的动力,所以,商家们不愿意做迅速使市场萎缩的事。

而我们,作为父母,是否需要像商家那样行事呢?结果不言而喻。而如何做,去做吃力不讨好的事,大多数父母并不晓得。

“深淘滩低作堰”,是一个系统化工程,需要长期的投入和精细化的工作,养育孩子,我们就要有吃力不讨好的精神准备,有“深淘滩低作堰”的奉献气质,而不是在孩子未成年时就想孩子为自己挣得几点虚荣。

生命的孵化,有赖环境各种因素的相持,物种的孕育,有赖生态总和的相互抱持,而一个带着正向生命力、敢于挑战每一个困难、向困难进发的有勇气的生命,更需要父母为他们创造一个宽松、滋润、能激发生命力的有力环境,过度干扰、干预、忽略、蔑视,都会杀死一个生命内在的正向动力。

而我们太多父母,都存在过度干扰、干预,却不知道如何对孩子的生存环境进行投入或投入较少的情况,不懂付出却问收获,成了我们许多家长的通病,所以我们的孩子显得自驱力不足,学习严重依赖于校内老师灌输校外培训机构硬塞。

自驱是生命的本能,外驱是机器的特权,而我们正在混淆这两者的区别。《自驱型孩子:21天唤醒孩子的自主学习力》犹如一口警钟,敲响21世纪孩子生存的未来。作者用自己与儿子的亲身案例细解自驱力的产生与运用;用学员反馈所得的一手资料,向我们呈现自驱力的培养过程;用实用的脑科学方法,向我们传授高效学习之道,这真的是一本浅显易懂又非常贴近我们生活的教育孩子的宝典。

抚育路上,我们与孩子一起成长。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