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讲故事的故事》读后感摘抄

《讲故事的故事》读后感摘抄

《讲故事的故事》是一本由王倞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1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讲故事的故事》读后感(一):谁说这只能给小孩看的故事?我第一个不答应!

这本书从楔子来看,就是给不负责任的家长看的书,唤起家长们的责任心,将陪伴孩子这件事情划分到自己的责任范围,养育孩子不是给孩子吃饱穿好就行,精神需求和亲子陪伴尤为重要!

楔子讲述的是一个懒爸爸不想带孩子不想给孩子讲故事,于是求助自己的科学家好朋友,刚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可以自动生成故事的故事机,爸爸满心欢喜带回家利用自动生存的故事博得了孩子们的欢心,但是懒爸爸又觉得自己讲也很累,于是让自己的科学家好朋友改进一下,让故事机能自己讲故事,结果孩子们不满意因为不是爸爸的声音没有熟悉的感觉,于是懒爸爸又要求科学家好朋友改进,将自己的声音录入进去,让故事机用自己的语调语气来讲述故事,这下好了。孩子们心满意足、懒爸爸也落得清闲。久而久之懒爸爸发现孩子们不在与他有任何交谈,甚至对着故事机喊爸爸。懒爸爸开始意识到不对劲于是恳求孩子们把故事机还给科学家,但是孩子不愿意,这么完美有求必应会说很多故事的故事机谁会舍得丢弃呢?

从这个楔子讲述的故事我看到很多家庭的影子,我经常在地铁上、饭店里看到这么一个场景,一个孩子捧着手机刷着短视频聚精会神,家长在旁边若无其事。甚至有的家长还能掏出第二部手机和孩子做一样的事情。我时常在想养育一个孩子究竟是为了什么?是传统思想的传宗接代?是不想做旁人眼中的异类怕被人诟病说生不出孩子?还是说真的想将一个孩子抚养成人传递给他世界的真善美?

这本书里每一个故事看起来都很离奇和不可思议,作者的脑回路一定非常新奇。你能从故事里面看到很多熟悉的人的名字,也能看到常见的故事角色。将他们拼凑在一起的时候,你会觉得不伦不类不应该如此,但你看到结局的时候才恍然大悟,哦!原来搁这儿等着呢!

这些看似随意拼凑的故事情节和硬凹在故事中的人生道理,其实是告诉家长们,要珍惜每一刻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光。童年不长,占据人生很短暂的一段时光,而这段时光是作为家长不可缺席的。家长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如果复印件上出现了问题,请去原件身上找原因。

真心希望以后能看到更多的高质量的亲子陪玩和亲子共读。

《讲故事的故事》读后感(二):80后爸爸编故事,僵尸居然和白雪公主、睡美人、美人鱼相遇啦

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但讲故事却不是爸爸的擅长,面对爱听故事的孩子们,爸爸们要怎么办呢?

《讲故事的故事》是一位爸爸为了满足孩子听故事的愿望而进行的即兴创作,作为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80后, 王倞 当上爸爸之后,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苦练编故事的本领,将熟悉的故事角色重新组合,注入新的灵魂,创造出了一个个好玩、荒诞又充满现实隐喻的故事。

书名就来源于一个故事,爸爸不会讲故事,迫于孩子们的听故事压力,求助于人工智能科学家的好哥们,对方发明的自动写故事机不仅能写故事,还可以讲故事,更重要的是可以模拟爸爸的声音,堪称完美的带娃神器,爸爸以为自己从此解放了,却没想到孩子们最终喜欢上了人工智能讲故事的“爸爸”,而非真实的爸爸,于是,爸爸决定还是亲自讲故事给孩子们听,就有了这本《讲故事的故事》。

全书的故事有3个特点:

第一,生活化的问题与科技前沿技术相结合。比如,自动喂食机的故事,针对孩子很小的时候无法自如吃饭的问题,衍生出了能够精准喂食的自动投喂机,而这个特点却被人利用,成为作恶的工具,有人将自动喂食机带到了罗密欧和朱丽叶的时代,试图用它给人下毒,但没有想到的是自动喂食机有了自己的思想,并没有听从下毒的指令,从而解救了罗密欧,成全了才子佳人的爱情。

第二,对经典故事进行了重组和改写。比如,第二篇谁来大战僵尸,作者巧妙的将僵尸和白雪公主、美人鱼、睡美人等经典角色相结合组成新故事,读起来毫无违和感,并且一改僵尸害怕、恐怖的刻板反面形象,将其塑造成为善良、友好、乐于助人的角色。

第三,故事充满现实隐喻。故事角色没有绝对的反派,即使是白雪公主的继母、巫师等惯常的反派形象,也都找准了自己的定位,为这个世界作出自己的贡献。比如,坏王后、坏巫师、坏女巫组团成了了“黑魔法主题乐园”,为游客们提供寻找刺激的服务。而这个魔法主题乐园和僵尸们的城堡乐园又形成了同质化的竞争关系,如何化解呢,是恶意竞争还是共享合作,差异发展?最终决定合作共赢,差异化发展。

故事还能这么写,也许你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编出好玩有趣的故事,何不试试?

《讲故事的故事》读后感(三):《讲故事的故事》:好玩,新鲜,大杂烩!

能为自己的孩子编故事、讲故事的家长是令人佩服的,不单是对孩子的爱,还有那充沛的想象力和阅读量。

这本书来自“爸爸写给女儿的故事”,组合成为这一本书,成为“不一样的儿童文学”。作为“楔子”的《讲故事的故事》就极为有趣,说是一个不会讲故事的爸爸被七个孩子包围要求讲各种各样的故事,超级英雄、公主、恐龙、巫师、僵尸……就是一个大杂烩,真难想象这样的故事会是怎样。但正好,有位人工智能科学家发明的自动写故事机解决了编故事、讲故事的难题。孩子们围着故事机一直听一直听,然后,爸爸发现自己变孤单了。为了夺回孩子们的关注,爸爸开始为孩子讲故事了。

本书总共包括三个部分(篇)和一个尾声,共20个故事(不算《讲故事的故事》的话),每个故事的标题都是以“……的故事”构成。第一篇“神奇的事情在发生”包括七个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是独立成篇;第二篇“谁来大战僵尸”包括六个故事,是六个相互联系的故事,其中五个故事的标题带有“僵尸”二字;第三篇“故事之外还有故事”包括六个故事,也是相互独立的,但是最后一个故事却是与前面“僵尸”的故事有关系。尾声只包括一个故事,但是有着“套娃”的巧妙结构,想象力爆炸。

读罢全书,我发现“讲故事的故事”有那么几个特点:

第一, 与时俱进。

故事一开始,就有“人工智能”出现,在之后的《自动喂食机的故事》、《科学家兄弟的故事》都有出现“人工智能”。一种技术类(或理论类)的新鲜事物出现在童话中,并且这一新鲜事物本身还有着强大的潜力,就更能在童话中发挥想象力的作用,并且又能在想象中让孩子感到一抹“现实”,感到亲切。

另一种“与时俱进”就是“疫情”的反映,比如《动物飞起来的故事》就讲到了“传染病”,唯独强壮的狮子自持强壮,得了病之后还不戴口罩,最后酝酿了一个大大大喷嚏,把其他戴口罩的动物都吹上天了。

接着是“语言”的与时俱进,里面的用语有些生活化,比如《老大爷街的故事》,里面一些孩子挑衅一位老大爷,“第二批小孩的嘴皮子一个比一个利索,每分钟能说好几百个字,对着老大爷一通猛唱……第三批孩子说着,用手里的工具在铁丝网外的空地上理出一块光滑的地面,然后搭配着哟哟哟的说唱音乐,跳起舞来。”这里对说唱的描述写得极为生动又“热闹”,尤其那个“猛”字。还有诸如“粉丝”“水遁”这样的用词,既然利于表达又生动,孩子也懂,那就是可以使用的。

最后就是对“故事”的与时俱进了,这点可以和另一个“互文”的特点结合起来说。这本书除了因为事物、语言与时俱进而有新鲜感,另一个就是对熟悉的人物在不同的故事登场而来的新鲜感。比如《自动喂食机的故事》出现了罗密欧与朱丽叶,比如《王子和僵尸的故事》出现了白雪公主、睡美人、灰姑娘、小美人鱼和天鹅公主,又比如,在《棒呆和棒呆弟弟的故事(三则)》的第三则《棒呆弟弟的故事》中出现了《变形金刚》、《博物馆奇妙夜》、《冰雪奇缘》、《超级飞侠》、《超人总动员》……就像是一个影单,直到最后出现了《哪吒之魔童降世》这一“新”故事为止,这里面的人物聚集在一块保护地球,真是个超级大派对了。

串起不同故事组合成一个故事显然是作者的拿手好戏。除了《王子和僵尸的故事》,还有《龙的故事》,将“画蛇添足”、“画龙点睛”以及“叶公好龙”组合在了一起,也是极有趣的。

另外,除却“互文”元素十足的故事,也有几个故事饱含深意,比如《芭蕾舞团的故事》、《咖啡杯的故事》、《养羊女王的故事》等,这些故事都在第一篇“神奇的事情在发生”中。看后我就想,作者不仅能让童话“好玩”,还能让童话有“现实隐喻”,相信让孩子开怀大笑的同时,也能留一点反思现实的种子给孩子。

《讲故事的故事》读后感(四):家有“费爸费妈”要求讲故事的娃,那就一起“讲故事的故事”吧

“妈妈,妈妈,给我们讲个故事吧。”俩娃每天缠着我给讲故事,小马过河、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龟兔赛跑……自己印象中的故事已经不知道被讲过多少遍。

今天爸爸回家早,好不容易抓到了爸爸的空闲时间,“爸爸,爸爸,给我们讲个故事吧,妈妈讲的故事我们都听腻了!”

“你们想听故事啊……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爸爸假装饶有兴致地讲起来。

“不要,不要,我们不要听这个。”两个孩子吵吵着。

爸爸为难了,“不听这个,其他的故事我也不会啊!”

孩子们总有想听不完的故事,可是,真正会讲故事的爸妈却屈指可数。你家的娃在这方面是不是也很费爸费妈呢?伤不起~伤不起啊~

不会讲故事,那不如就《讲故事的故事》吧。what?讲故事的故事是什么?是的,讲故事的故事!我也是第一次听说,但我相信你一定很快就会被“圈粉”了。

《讲故事的故事》是浪花朵朵的新书,作者王倞是一位宝爸,能够出版这本书还要拜他的女儿所赐。同样,家有一个每天缠着他讲故事的女儿,不会讲怎么办--瞎编。是的,你没看错,瞎编。

从最初只会讲短版故事的一位宝爸,练就到不仅会讲长版故事,还出版了如此有意义的此书。什么是短版故事?哈哈~短版故事就是刚开始就已经结束了的故事,如果你是这个小女孩,会不会很失望?答案是肯定的。

作者“瞎编”的故事可以好玩、荒诞、离奇,但是每个故事又都充满了现实隐喻,对孩子们都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

比如养羊女王中,养羊女王是个妖怪,不过故事中的生意人,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拥有了更多的财富,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但是后来随着羊毛生意的衰落,他除了羊毛之外变得一无所有,觉得自己的努力全白费了,世界如此不公。当生意人不知所措时,在故事的结尾处养羊女王告诉他:“继续做你认为对的事。”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不也正是如此,任何事物的“红利期”都是有限的,但我们在期间的努力并不是徒劳的,一切都是以后的根基,在对的时候做对的事足以。

这里的每一个故事你都似曾相识,但又有你意想不到的新的元素的融入。即便你只会讲小马过河、龟兔赛跑,也一样可以给孩子讲出不一样的精彩故事。

这么说来,那我们每个人或许都可以变成讲故事的“高手”,编,“瞎编”,你也可以。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来体验这场非同凡响的故事盛宴吧。

《讲故事的故事》读后感(五):讲故事只能找故事机?那孩子会叫故事机爸爸妈妈的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故事。也许你会给孩子买书看故事,也许你会给孩子用任何电子产品放故事。但是真正的能够跟孩子们亲子交流的,还是你给孩子们讲故事,不信你来看。 有这样一个爸爸,家有女儿,应女儿的要求给他讲故事。这种情况,相信大家都能有。小孩子在想要探索这个世界的时候,就会缠着自己的爸爸妈妈。可是有的爸爸妈妈工作比较忙,也可能忽略了孩子这方面的需求。

而这个爸爸,在给孩子讲故事的过程当中。居然写出了一本书。爸爸说不会讲故事,女儿不依,那么就编出了这本《讲故事的故事》,这个爸爸就是王倞。  说起这本故事书的故事啊,真是让人意想不到。但恰恰就是这种意想不到,却让人欲罢不能得继续看下去。  一起来看看这个故事吧 大家都知道给小孩子喂饭,是一个让人很苦恼的事情。爸爸想了一个办法,发明一个喂食机器人,这个机器人啊,可以根据孩子嘴巴的高度。自动去定位,当小孩张开嘴的时候,自动喂食机就把好吃的送进孩子的嘴巴。

有趣的是速度不快也不慢,力度不大也不小,刚刚好。这样一个自动喂食机很神奇吧。之后呢,有一个人把自动喂食机带走了,他居然要教会这个自动喂食机一个不好的功能,就是下毒药。  罗密欧与朱丽叶你知道吧?他们因为不能够在一起,相继离世,而送他们走的,居然就是自动喂食机。在两个家族看到这伤心的一幕后,决定冰释前嫌,就是遗憾了这两个相爱的人。 而这个时候,罗密欧与朱丽叶居然依次醒来了。原来呀,反转在这里。自动喂食机说,我是一个智能喂食机,有更高级的思考能力,下毒药可不行。

所有人都知道了自动喂食机的智慧。拥有优秀的品质,才是最宝贵的智能。 这才是第一篇故事,后面还有很多故事。每一个都让人流连忘返。对于孩子们来说,爸爸妈妈给他们讲故事,本身就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更何况讲的是这么有趣的故事呢! 

时代在变换,岁月在变迁。给孩子故事不只是丑小鸭,三只小猪那些。孩子们需要更加与时俱进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可以自己来进行创造。如同这个爸爸给女儿讲故事一样。把那些曾经熟悉的故事角色,重新组合。  《讲故事的故事》让我们知道了故事,原来可以这样讲。好玩又有趣,还可以有充满现实隐喻。让孩子们知道故事的同时,还能够学习到很多有用的生活哲理,并且一点也不说教。 给每一个孩子一双想象的翅膀吧!让他们能够在故事的世界里翱翔。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