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会讲故事的经济学》经典读后感有感

《会讲故事的经济学》经典读后感有感

《会讲故事的经济学》是一本由金色摇篮工作室著作,新世纪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页数:2021-5-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会讲故事的经济学》读后感(一):让孩子轻松懂得经济学

虽然知道孩子要从小培养经济头脑,可是总是无所适从,不知道从哪里培养。他很小的时候亲戚给了他压岁钱,他都转头给了我。后来他对钱有了概念,提出让他自己保存。我专门给他买了一个储蓄罐,结果他就变成了一个“守财奴”,看到我有零钱也会抢过去塞到他的罐子里去。

后来我提议年底去银行问问看能不能给他办一张卡,可以让把钱存起来还能有利息,重要的是培养他攒钱的观念。他很兴奋,也懂得银行是干嘛的,心里不禁暗暗惊奇,现在的孩子就是聪明,我们小时候懂什么呀!

本来想着趁热打铁给孩子讲讲经济学的,怎奈那冗长的术语就把我搞得头昏脑胀了,别提对孩子说教了。

正好看到了《会讲故事的经济学》这套绘本,我翻看了几页,一下子被吸引进去了,故事里小动物们都生活在美丽的桃花岛,他们辛勤劳动,互利互市,有了市场,小熊力哥就担任着把他们各自所需的东西卖给他们,行成了贸易,随着贸易的扩大,他们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资金周转成了问题。银行也随之产生,存钱和借贷也让小动物们各取所需,获得了利润。

有趣的图画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简单易懂的话让孩子们很快就懂得了银行到底是干嘛的,知识的种子就这样轻松的在他们心里种下了

《会讲故事的经济学》读后感(二):会生活从懂经济学开始

对孩子的理财思维启蒙还无所适从的时候,10岁的孩子跟我谈起银行的建立,荷兰郁金香泡沫,两次石油危机等,我才意识到,或许早就该对孩子进行启蒙了。 无论我们的个人成就还是社会地位如何,我们生活在经济社会时代,首先就要了解经济学。都意识到经济学的重要性,但是针对经济学的著作读来总是感觉晦涩难懂,读得头昏脑胀,更不用说对孩子进行启蒙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遇到了新世纪出版社出版的会《讲故事的经济学》。小小的绘本里隐藏着经济学的最基本的原理,利用简洁有趣的故事和精美插图来讲通经济学的原理,不仅让孩子喜欢大人读来也收获不小。 在孩子们的眼里,动物的世界像人类的世界一样有趣,他们都是地球的村民,互相友爱,共同成长。《会讲故事的经济学》将故事安排在了美丽的桃花岛。勤劳的小动物们不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还会贸易交流,出售多余的物资。 随着桃花岛上经济的发展,小动物们也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说做贸易的小动物力哥,遇到资金周转问题时,小动物们开动脑筋,遇到问题不怕困难,最后建立起了银行,用通俗有趣的语言讲经济社会中流动资金和银行的作用。 小熊迪仔卖鱼,是一个很有趣的故事。刚开始卖鱼的小熊不敢开口叫卖,到了下午鱼不再新鲜,于是小熊将鱼免费分发给小动物们。得到了免费鱼的小动物们,第2天的时候纷纷去购买小熊的鱼。后来小熊的鱼越卖越好。这里就讲到了沉没成本和客户沟通。小熊即使把没有卖出去的鱼,也就是沉没成本转化成了对未来生意有利的赠品,与顾客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那什么是沉默成本呢?就像故事中不新鲜的鱼那样已经发生了,不能改变的投入。在遇到这样的问题时,不要关注沉默成本,而是把眼光放在未来。当没有心理包袱的时候,才能够做出最优的决策。 简单的故事中蕴含着经济学、金融学、贸易学和心理学等,《会讲故事的经济学》,在和孩子轻松读绘本故事的同时,一起启蒙经济学,启蒙理财思维。

《会讲故事的经济学》读后感(三):简单有趣的“财商”启蒙故事书

说起“智商”、“情商”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前者是衡量个人智力高低的标准,后者是一个人情绪、意志、性格、行为习惯组成的商数。社会上广泛认同:一个人是否能够取得成功,要看智商和情商的高低。因此,家长们很注重对孩子的智商和情商的教育提升。

但是,随着社会人才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把目标放在对孩子的“财商”启蒙上。我从“知乎”上查到一个对“财商”比较详细的阐释。财商,本意是“金融智商”,英文缩写为FQ,指个人、集体认识、创造和管理财富的能力,包括观念、知识、行为三个方面。

简单来说,财商衡量一个人正确认识财富、应用财富、积累财富和驾驭财富的能力。对现在的孩子来说,培养他的财商具有重要意义。其实我们传统文化对这方面也有论述,比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拿我自己上幼儿园的小宝来说,她现在已经开始有了要钱和花钱的概念,可能是他姥姥去银行存钱、理财老是带着她去,她甚至有了理财的概念。

于是我想,现在就是对她进行财商启蒙的最佳时机了,但是难题又来了,这么小的孩子,你跟她讲那些枯燥复杂难以理解的概念根本行不通。

还好,我发现了一套适合小孩子阅读的简单有趣的财商启蒙故事书——《会讲故事的经济学》。这本书绘本故事书给小读者们创造了一个风景如画、物产丰富、民风勤劳淳朴的桃花岛,在小岛上有普洱村和柑橘村,村民民一直过着自给自足桃花源般的生活。

随着社会发展,村子的面貌也悄悄发生变化。作者用生动有趣的小故事,把“沉没成本”“客户沟通”“互惠心理学”等实用却不好懂的概念,用图画故事的形式穿插进小故事里面,读者在看图讲故事的过程中就已经跟着故事的主人公运用了这些理论。

为了进一步促使读者从感性认知到理性概念的转化,启发孩子们的财商思维,作者还在每个小故事的最后都加了一个“知识银行”板块。

书中的主人公都是呆萌可爱的小动物,有熊猫、小牛、兔子、小猫......这样就增加了每个小故事的趣味性,我家小宝没事就爱拿出这套绘本故事书翻看。

虽然这些故事有些简单,最后也只能是让孩子们对这些复杂难懂的理论有一个较直观粗浅的认识,但是作为一套对小孩子“财商”的初步启蒙书籍,我认为还是值得一看的。

《会讲故事的经济学》读后感(四):孩子推荐给我的财商启蒙书,值得一看

这套书是我家上七年级的大宝推荐给我的。她期中考试失利,学习状态一落千丈,书中讲的经济学知识,让她意识到期中考试已经是沉没成本,学习要往前看。

我是根正苗红的工科女,业余爱好阅读写作,对经济完全不感冒,听到经济新闻立刻换台的那种。看见封面上“会讲故事的经济学”几个字,我几乎立即被劝退。

但想到它对大宝奇迹般的影响,我翻开了它,仿佛打开了一个新世界。

这是一套讲经济学的绘本,共20册,每册一个故事,讲述一个原理。

绘本极具美感,山岚中,河水温柔的环抱岛屿,岛上草木葱翠,屋舍点点,远处雾气飘渺,青黛浅浮。梦想中的世外桃源,不过如此。

岛上生活着一群可爱的动物居民,他们勤劳朴实、互助互爱,劳动促进经济发展的故事徐徐展开,晦涩的经济学原理娓娓道来。

触动大宝思想改变的这本叫做《小熊卖鱼》。

小熊迪仔一家住在金沙河边的普洱村里,熊爸爸每天捕鱼,第二天一早到集市上卖,迪仔常跟去帮忙。

接连下了几场大雨,迪仔家的屋顶严重被破坏,爸爸妈妈必须在家修屋顶,卖鱼的重任落在迪仔身上。

迪仔虽然经常帮忙卖鱼,但独自一人出摊还是第一次,他不敢吆喝,一条鱼也没卖出去。

眼看着鲜鱼变成蔫鱼,迪仔想到爸妈的辛苦,急得大喊:“今日特惠,全场鲜鱼免费送。”大家看迪仔真心诚意送鱼,纷纷来选。鱼卖光了,钱没赚到,迪仔垂头丧气地走回家,准备挨批评。

爸妈并没有责备他,还夸他做的对,第二天让他继续独自卖鱼。大家想起昨天迪仔送的鱼,都主动和他打招呼。迪仔发现卖鱼好像也不难,加上以前的经验,很快上手了。

有了送鱼的经历,大家觉得迪仔既老实又懂事,都来照顾他的生意,迪仔成长为卖鱼小能手。

故事文风清新,画风有爱。尤其是迪仔得到父母的鼓励,憨憨睡去,熊爸爸熊妈妈在两旁慈爱看着他的场景,深深戳中了我。每一个幸福的孩子,都得到过父母这样的宽慰和鼓励吧。

在文末的知识银行中,结合故事介绍了沉没成本、客户沟通、互惠心理学的定义。我这个经济盲一下就懂了,所谓沉没成本,是指已经发生,不能改变的投入。在做决策时,不要关注沉没成本,要把眼光放在未来。

说得多好啊!其实不只是经济决策,生活也是如此。大宝的期中考试已经是过去式,与其关注之前的得失,不如想想今后怎么努力。

我又想到老家的表妹,即将举办婚礼时才发现对方不是良人,碍于房子已买,彩礼已收,请柬已发,茫茫然走入婚姻,现在过得并不幸福。那些物质、名声又何尝不是沉没成本呢?如果她当时能认清这一点,眼光往前看,就不会万般牵扯,让自己陷入痛苦的境地。

绘本还通过象朵朵和猴跳跳合作摘果子的故事,讲述了分工合作的益处;通过小水牛托托开办旅店的尝试,介绍了连锁业态的概念;通过大家对水牛力哥的资金帮助,还原了银行诞生的过程。在这里,每一个动物居民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正是这些需求推动桃花岛的经济不断发展,动物居民越来越幸福。

经济学不只与钱有关,它是系统的知识架构、理性的思维模式、实用的行动指南。财商不仅关乎财富,也关乎人生观、价值观、幸福观。

这套绘本用符合孩子视角的语言和图画揭示了合作、创新、同理心等核心商业智慧,蕴含着经济、商业和财富背后的底层逻辑。它不仅打开了孩子的视野,也让我这样对经济学一窍不通的大人,对财富有了新的理解和感念。

我想,这套书值得6岁以上的孩子和所有大人们看一看。

《会讲故事的经济学》读后感(五):披着故事书的外衣,讲着经济学常识,传达的是现实生活的道理

一提到经济学,在我们脑海中,可能就浮现出“复杂、晦涩、难懂”等之类的词语。 因为经济学有太多专业性的名词;因为经济学比较枯燥;因为读经济学需要的知识起点比较高等等。 因此,如果让我们去给孩子讲经济学,那更是一项难上加难的任务了。 但是如果有这样的一本书,它把经济学讲得非常通俗易懂,就像故事书一样很有趣。并且不需要大人的讲解,孩子自己就可以看懂,那是不是一件很棒的事情呢! 《会讲故事的经济学》就是这样的一本书,它是一本专门为孩子量身定做的经济学方面的童书。书里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一些动物们生活的世界,然后通过它们之间发生的一个又一个的故事,来涉入到经济学的常识。

(一)用故事书的模式来讲述经济学,孩子读起来兴趣满满 在《会讲故事的经济学》中,有俩个原本与世隔绝的村子,村子里住着很多的小动物,作者将这些动物拟人化,它们和我们人类一样会说话,一样地生活。 作者又为它们设置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故事,并通过这些故事的发生,来涉及一些经济学的知识。 整本书读起来,就和孩子们平时喜欢看的故事书一样。 孩子们可以一边读着书中的文字, 一边看着文字旁边的插画,然后在脑海中想象一下故事的画面,其实跟看动画片的模式差不多了。 因此,它不仅符合孩子的理解力,而且也能激起孩子的兴趣。让孩子们在毫不费力,且兴趣满满的状态下就读完。 (二)在故事中引出经济学专业词,孩子理解起来毫不费力 经济学有一个专业名词叫“沉没成本”。如果让我们给孩子讲这个专业词的意思,哪怕我们解释得再清楚,可能很多孩子还是会觉得难懂。甚至更多的孩子根本都没有兴趣去听。 而在《会讲故事的经济学》中,作者通过一只动物身上发生的一连串生动的故事,很通俗易懂地便解释了“沉没成本”的意思。 书上是这样讲述的_有一天,小熊独自帮父母去集市卖鱼,但小熊比较胆小,到了集市后不敢叫卖,赶集的小动物们都不知道小熊是来做什么的,所以就没有去光顾它的生意。 最后集市上的小动物越来越少,小熊的鱼一条也没卖出去。而且由于它的鱼放了大半天,已经不太新鲜了,就算它再鼓起勇气再去叫卖,也不会小动物愿意来买了。 从这样的结果来看,在这个时候,小熊捕这些鱼所花的时间和精力成本;以及它在卖鱼时花的时间和精力成本,都已经变成沉没成本了。 讲完了这个故事后,再来告诉孩子,沉没成本就是“已经付出的且无法回收的成本”,相信孩子就基本都能理解了。 可见,当我们把经济学专业词,放在故事中的去理解,不仅通俗易懂,也能让孩子兴趣盎然。 (三)如何把经济学与生活起来,为我们所用 《会讲故事的经济学》不仅讲了经济学的知识,给予孩子经济学方面的启蒙,而且还在故事中,把经济学的道理与我们生活联系起来,让我们不仅学到经济学知识,还能把这些知识服务于生活。 比如,作者在讲沉没成本的时候,为了让孩子们知道,如何把沉没成本中蕴含的道理,运用到生活中,又继续在小熊卖鱼的故事上进行了创造。 小熊在清楚自己的鱼已经卖不出,即将浪费后,它没有陷入伤心难过中,而是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那就是把鱼全部送给大家,很快,鱼便被小动物们一抢而空。 小熊为什么这么做呢?我们看看第二天的故事就知道了。第二天小熊又继续拉着新鲜的鱼来集市卖。因为它前一天送给了大家那么多鱼,所以一下子便有很多小动物来光顾小熊的生意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生活道理是,在做决定的时候,我们不要关注沉没成本,而要更加关注未来。就像故事中,当鱼已经注定 要浪费掉时,小熊没有一味伤心,而是想到明天也要卖鱼的事,于是把当天已经成为沉没成本的鱼,送给顾客,博取顾客的好感,这也才有了第二天的好生意。 《会讲故事的经济学》有着动画片的外衣,经济学的内涵,又有着贴近实际的经济学生活道理。它符合孩子的理解能力,又能给孩子经济学的启蒙,还能教会孩子一些重要的生活道理,所以的确称得上是一本为孩子量身定做的经济学童书。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