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软技能:代码之外的生存指南(第2版)》读后感精选

《软技能:代码之外的生存指南(第2版)》读后感精选

《软技能:代码之外的生存指南(第2版)》是一本由[美]约翰•Z. 森梅兹(John Z. Sonmez)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99.80元,页数:35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软技能:代码之外的生存指南(第2版)》读后感(一):软技能 vs 中年危机

最近一段时期,“35岁天花板”的说法甚嚣尘上,在各种自媒体中,从微信到知乎、简书等等,不一而足。甚至连官媒央视新闻、光明日报等等也下场来探讨这一话题。

所有这些林林总总都指向了“码农”必须要去面对的一个年龄危机问题,但如果单纯把这个危机限制在程序员这一职业,似乎贩卖的焦虑还不够,我们其实可以把这个问题,从开发人员扩展到到整个IT从业者,泛化到所有技术工种,甚至延伸到在一定年龄段都不得不去面对那个年龄段的体力、脑力、精力、能力都有约束条件并且还处于一个激烈竞争环境中的各色人等。这么一番操作下来,年龄危机也可能就不再是35了,可能是25、45、55, 甚至可以是5、15岁了,如果瞧瞧现在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孩子们,啊不,应该是“鸡娃”们。

各位,是不是压力山大?

《软技能:代码之外的生存指南(第2版)》读后感(二):“永远对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心存渴望”

前几天,雷军在2022年度演讲中,给大家讲了“一个工程师在产品失败后,去销售一线站店七天成为销冠”的故事。故事最初,雷军总是想和客户把技术讲明白了,却总是适得其反。当他化繁为简,用简单的几句话来阐述产品特点的时候,反而更容易赢得用户。

雷军对他这段经历的总结是“作为一个工程师,一定要做用户需要的产品,而不是做那些看起来只是高大上的产品。”

这段话深深的触动了我。很多开发朋友(包括我自己),常常陷入一种思维定势:我是一个技术人,我靠技术而不是靠什么关系吃饭,从而“逃避”对人际关系的处理,逃避和用户直接或者间接的接触。但事实上,不假思考一味的承接产品需求,是无法做出用户需要的产品的。

同样的,“做用户需要的产品”这件事,也影响着我们的职业选择:我个人的观点是做用户真正需要的事(从而创造商业价值);在此基础上,做能够真正创造社会价值的事。

对于以上几个问题,我确实都是思考过的。所以读了《软技能》这本书,之后我的收获更多:作者从程序员视角系统的讲述了为什么我们要注重人际关系、又该怎么处理人际关系;对于程序员的职业、健康与财务规划也都有着系统的阐述。没错,关键词是“系统”,在本书中作者的观点不是一颗颗散落的珍珠,而是一串珍贵的项链。

新版前言中,作者建议大家从第73章“斯多葛哲学”读起。我也是这么做的。我对哲学所知甚少,在读本书之前也没接触过斯多葛哲学。然而在读这一章的过程中,我越来越觉得斯多葛和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阿德勒的观点有着共同的底层逻辑。作者提到:好与坏,其实都是我们基于自身对“中性事件”的解释。而阿德勒也有着类似的观点:问题不在于发生了什么,而在于我们如何去诠释它。

这与我心有戚戚焉。前阵子我们公司组织了一次为期两个月的内部培训,课程有很多,但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我在这六十天的收益,我想是“永远记住,任何时候你都可以做选择”。在有难度项目中我们可以选择做一个协作者亦或是一个反抗者;在和同事的关系中我们可以选择去做朋友,也可以选择连微信都不加。过去的一个个选择让我成为了今天的我:人生不是由他人所赋予的,而是由自己所选择的。

阿德勒还有一个观点:人的一切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但是我们不可能脱离社会独立存在,所以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程序员当然也不例外,你很少能不受外界打扰的安安静静写代码:不是产品找你调研需求、就是测试找你提bug。既然无法做到不被打扰的写代码,何不想办法接受这种状态呢?

前几天和其它部门的产品经理聊天,我们提到了“社恐”。我们都觉得在工作时和陌生部门、陌生人对接是一件战战兢兢的事情。找不熟的开发查个bug、找没接触过的产品确定个需求,都容易引起焦虑,需要心理建设一番。我们获得了一个共识:所有人的工作,本质上都是和其他人打交道:只不过有人写代码、有人写PRD而已。

最后,我想致敬雷军演讲中的话来结尾:既然这些事情是我们职业生涯中所难以回避的,那我们能做的,就是直面它、克服它,成就更好的自己,这就是这些代码之外“琐事”的意义。

《软技能:代码之外的生存指南(第2版)》读后感(三):给生活一个更好的支点

相信每一个程序员,内心都梦想过这样的生活:财富自由,畅游大江南北。现实中,这样的例子,似乎也比其他领域更为普遍。我们随口就能说出不下十个这样的“偶像”,不论你是拥有十多年丰富经验的老码农,还是新入职场的菜鸟。

但是,我们也都知道,相比于整个庞大的开发人员群体,出彩者,凤毛麟角。

抛开金字塔尖的明星程序员,大部分开发人员更务实的想法是能够生活的更好。

最近有机会接触到软技能这本书,阅读过程中触动不少。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将能撬起地球。我要说的是,软技能这本书不一定能让你撬起财务自由,但可以让你的生活更好。阅读它,并加以实践,我相信,你的收获,将远远大于购书的花费和看书的时间投入。简言之,性价比超高。

而且,阅读这本书,并不会花费你多少时间(这不是吃掉大象的任务)。因为书中并不讲述任何的代码技巧,也不讲述复杂的算法,你不需要仔细推演什么,这让你阅读本书是一个迅速的过程。说实话,我每天早上花不到半小时,阅读几章。换做你,可能不到半个月,就能够读完。你完全可能是花费了一些刷手机的时间完成了一本书的阅读,这本身对你就是一种正向激励。

上面我说阅读本书是一个迅速的过程,这并不代表是轻松享受的过程,恰恰相反,之所以选择每天早上来读,就是因为想给自己一点刺激,有差距,才会有内心触动,从而让我暗示自己,要努力工作,高效工作。

下面,就分享一些阅读过程中,撞击心灵深处的内容,自勉及共勉。

1 有些错误不是我们想不犯就能避免的。比如,我写代码很仔细,从来不会引入Bug。虽然内心会有这样的想法,但是要相信统计规律,要暗示自己,无Bug是不可能的。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在开发上,你就更容易接受新的方法、思想,能够尝试拥抱变化,做出改变。改变本身,就是一大进步。

2 我只想安静的写代码,别的都不管。很多程序员都有这样的毛病(这里不客气的用了毛病这个词),把代码看成唯一。我内心也存在这样的想法,时常也与其做思想斗争。且不说我们最终打交道的是人(这才是我们最重要的工作。关于这一点,就不展开了。)任何时候给自己贴标签,限定自己,都不是明智的。这种想法,本质是将自己围在了自己的舒适区。当你走出自己的世界,才有可能看到别人的世界,理解别人的角度,才可能扩展自己的世界。

所以,当需要自己去做代码之外的事情时,暗示一下自己,也许这是一个机会,一个能够改变别人对自己看法的机会,同时也是让自己变的更好的机会。

3 接着上面一点,要有市场思维。程序员也需要包装自己,宣传自己。如果你是金子,没有发崛前,就是石头。这个时代,仍然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所以,主动展示自己,没有什么坏处。书中作者提到了很多方法,我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最近一两年我也开始写博客,参加一些技术交流群和直播交流。如果你还没有自己的平台,那就快快行动起来吧。

4 不要在想的时间上花费太多,要践行压强原理。我自己就有一个毛病,过于陷入技术,技术的每个点都想学,常常在这个方面浪费了很多时间。其实,世界早就变化了,如果你不是一个天才,那么就不要梦想成为全才,你只要成为专才就可以了。记住,一定要有自己的专长。还记得那个做PPT年入30万的小伙子吗?

5 关于学习方面,我很赞同作者的带着问题和目标学习的方法。这是消化知识最快的方法。学而不用,你就给了遗忘最好的发挥天地。还有,要通过深入思考,巩固知识。这有最简单直观的依据:如果你做过题,你就有这种感受,别人告诉你答案,下次你还是会做错,而如果是你自己思考做出的题,再次出错的可能性就很小。

6 要有毅力。看到作者讲述自己做事情的过程,我不得不感叹自己的自控力还是太差。举个例子,之前工作中,我积累了一些嵌入式TCP/IP协议栈方面的学习笔记,一直想着整理,但是又一直没有动手。直到有一天,我发现有人写了一本讲这个协议栈的书,内心有很大的触动。做一件事可能很难,而真正最难的其实是坚持。当我写这篇书评时,我还在内心作斗争,强迫自己放下手机。

7 看问题要全面。不能将小概率、冲击力事件看做正常现象。比如,某人没有上过学,却成为行业翘楚。那种概率很小很小,相反,人家背后可能付出了很多很多。我了解一个技术大拿,非科班出身,却带领着一群科班高材生做研发。结果,人家自学看的技术书籍远远超过学校里教授的那几本。这也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明,不管任何人,花环的背后是汗水的浇筑。

8 书中讲述了很多关于创业、关于房产投资、关于运动健身等的话题。这些方面,可能缺乏经验,很难讲感同身受,但是我还是认真的读了这些章节。我想这应该是完整人生所需要拼图的一部分。如果屏幕面前的你有这些方面的经验,恰好又想阅读本书,期望你分享自己的感悟。

好了,书中还有很多内容,会让你产生共鸣。说实话,很多内容,都是老生常谈。但这就是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也就是说,你我都握着成功的钥匙而没有去开成功之门。不用惊讶,事实就是这样。即便是老掉牙的论调,我仍然建议你去读一读。进化,让我们的大脑容易遗忘痛苦。时常读读,就能刺激大脑,让我们保持振奋的状态。

说了这么多,我觉得最重要最重要的就是行动起来。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所以,不但要行动起来,还要坚持。冥想一下,相信自己可以做到的。不过,第一件事是,无路如何,先放下手机。如果放下手机不知道干啥,有两个选择:看书和运动。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