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永远是创业第一天的读后感大全

永远是创业第一天的读后感大全

《永远是创业第一天》是一本由亚历克斯·坎特罗威茨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272图书,本书定价:58,页数:2021-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永远是创业第一天》读后感(一):科技巨头基业长青的工程师思维模式

创业浪潮从来不曾消弥,只是当大批量的个人创业者在创业的适者生存里渐渐在熙熙攘攘的创业大军里失去身影如潮水退却时,存活下来的都是时也运也的幸运儿。

在科技创业领域,科技企业的创新和发展也特别的激动人心,谁知道谁会在某个赛道里成为唯一的独角兽呢?每一家企业都想赢,但是却没有一家企业可以一直赢。基业长青是理想,也是追求,于是研究那些科技企业的头部公司便成为企业创业家们的必需。从亚马逊、谷歌、苹果、微软这些科技巨头上看他们曾经的辉煌、机遇与挑战。其实,作为读者其实也希望看到更多新生的、正在冉冉升起的新兴科技企业的故事。

《永远是创业第一天——科技巨头保持领先的文化基因》一书侧重于分析科技巨头的企业文化,力求从企业文化的角度反哺企业基业长青的秘决,——相信这样的角度对于当下希望做好企业文化,从而提高企业凝聚力和创新活力上会获得更多启发和参考。这样的科技企业文化分析之书,也可以帮助国内的科技企业做好科研工作的同时,获得更多创新管理哲学。对一家企业来说,企业宗旨、商业模式、运营、使命、价值观、愿景等,会成为支撑一家企业框架的骨胳,他们的综合将成为企业持续战斗力、竞争力和生命力的保障。

作者择选五家科技巨头公司并深入追踪他们的成长历程,研究他们核心驱动力,特别是工程师思维模式。什么是工程师思维模式,即在工作场景中也不断应用机器学习。多想点子,多实现这些点子,而尽量少做执行性事务。为提高创意性并减少执行性工作,利用人工智能代替大量的执行性工作。

工程师思维模式带来的企业模式是无约束等级结构、民主式创新以及高效协作的综合。这一点在巨头公司上体现得尤为鲜明,对他们来说,公司的使命就是把员工提出的想法构想变成现实,他们的首席执行官全都是工程师技术出身。因为上下一体趋同的工程师思维,所以这种思维模式维持了一种建设性、创新性、不断创造的企业文化。不过,也必须看到,这样的活力环境也相当考验企业的盈利水平。没解决生存问题,怎么可能创造这么宽松舒适自由的环境呢。

亚马逊THINK BIG管理方式:创新和简化、崇尚行动、敢于谏言,服从大局、顾客至上,且发挥主人翁精神。脸书的分享。谷歌不断创新跟上消费者变化的偏好。苹果的筒仓心态和保密原则。微软的协作。他们除了不断的求新求变,还有一个共通点就是人文关怀。

作者广泛地挖掘这些巨头公司内部运作方式,审视领导实践、企业文化、技术和流程,也对各家科技公司的创新产品略作梳理。任何一家公司的成功都有其独特性,都有其符合时代需要的创意与创新,有一个独具魅力的商业模式,对这些公司的深入研究案例,也为我们了解企业管理、创新企业、深入企业思维内核提供了更多参考。

《永远是创业第一天》读后感(二):创造力就是yyds!

你要知道一本逻辑清晰的书对一个思维跳跃逻辑混乱的人来说有多好读,这本书就是如此。

虽说可能这一辈子都没法达到大佬的高度,但从中还是可以学一下大佬的做事态度和行为准则的,成长永不停歇!

亚马逊的“创业第一天”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对亚马逊的认知只停留在线上购物,看完之后我才意识到科技巨头的称号可不是白给的。人的大脑都是可以被无限开发的,当你一直处于一个重复工作的舒适圈时,你的大脑会逐渐被麻痹,然后丧失了最重要的创造力。亚马逊的创业第一天原则就是要像一家初创企业一样进行创新。重复性的工作迟早有一天会被人工智能所代替,当员工被解放出来之后要做的就是下定创新的决心,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输出想法并执行它。

Facebook的“反馈文化“

要知道当下太多的公司都是领导说了算,员工敢怒不敢言,最后就变成了执行的工具人,毕竟能直面负面反馈的人不是太多。脸书就提倡“反馈是一件礼物”,直面那些扎心的、负面的意见,而正是这种毫无壁垒的沟通让脸书的员工们不受等级制度的束缚,丢掉畏惧心理畅所欲言,大胆发表自己的创意和想法,让脸书始终保持着快速创新的状态。

谷歌的“协作文化”

如果领导说不可以就不可以的话,那企业就变成了一个人的企业,一个人要如何去面对大量用户的各种需求呢?所以谷歌鼓励创新、民主的企业文化能激励大家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给不同的创意一个可以实行机会,并且皮查伊的协作文化确保各种想法能够横向交流,打破团队之间的障碍,在设定目标的同时尽量淡化领导者的存在,促进协作。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才会助力企业的壮大。

苹果的“难题”

和其他企业不一样的是,苹果实行的是完善者思维模式,人们只需要知道一件事,并精益求精的把这件事做到最完美,但这种基本没有创新的模式虽然创造出了成功的产品,同样限制了团队的发挥,造成了失败的产品,可哪怕它的市场份额在不断缩减,人们依然需要它。

微软的“东山再起”

曾经的微软官僚作风严重,行动迟缓,并且墨守成规,可如果能从自己的失败中汲取教训,很多公司都可以东山再起。微软就是如此,从不关心用户到开始开发用户需要的产品,从说一不二到开放态度,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微软一步步走向了新的道路。

总之,有点儿新意总是没有坏处的。在人工智能大行其道的今天,重复是迟早会被代替的,创造力才是yyds!

《永远是创业第一天》读后感(三):永远保持谦逊,方可不断进步

诺基亚,曾经的手机市场的王者,在苹果手机进入市场后迅速衰败,一个庞大的手机帝国仅仅三年时间就彻底离开了大众视野,庞大的企业组织无论如何自救都挡不住最终的衰败结局。

在BBC推出纪录片《The Rise and Fall of Nokia 2018》,揭秘了诺基亚帝国是如何走向衰落。诺基亚的前高管和员工也出镜接受采访,作为诺基亚帝国走向衰落的见证者,在纪录片中他们也对“诺基亚的衰落”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在他们看来最突出一个问题就是“傲慢”。

很多接受采访的人都在反思回忆,都有着这样的想法:庞大的资金,先进的技术(无与伦比的结实是爱摔手机人的大爱),无数专利,近乎垄断的销量数据,都让诺基亚人对很多事物带着高高在上的评估心态。

事实上,在大量资金及名气的支持下,诺基亚不是没有机会触碰到触屏手机这项技术,甚至在内核技术中还有着他们的专利。在危机潜伏时,很多员工也意识到了不对劲,但是自信到自傲的心态让他们在这场手机革命中,成为了最意想不到的牺牲品。

连诺基亚这样庞大的公司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更别提每天有多少大大小小的企业在竞争中一点点沉没。

就像人有生老病死一般,企业也有着兴衰变化,不一样的是企业中总会注入新鲜的血液,只要企业方向正确,企业文化凝聚,企业依然能保持着旺盛的竞争力。也许是出于这个考虑,美国著名作者亚历克斯.坎特罗威茨给他的书起名为《永远是创业第一天》。

在《永远是创业第一天》中,阐述了亚马逊的创新文化、脸书的反馈文化、谷歌的协作文化、苹果的完善文化、微软的企业历程,倒数第二章是通过著名的科技电影《黑镜》的思考,进而引发现代科技进步带来的更多隐忧,最后一章是对未来领导者的一点点思考。

书里重点集中在世界顶尖科技公司的发展理念、创新想法以及激励制度,对领军人物的谦虚、警惕、主动保持积极的反馈等独特理念表示推崇。

曾经的诺基亚专利无数,说明它对创新的关注度很高,但还是衰败了。那么科技公司如何能保持旺盛的活力呢?经过作者的细致探索发现,这些创办时间长,体量大,活力旺盛的顶尖科技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以一个服务者的心态对待产品使用者,而不是因为一项科技的成功自我封王,不再前进。为了保持旺盛的活力,他们积极与使用者沟通反馈,为了获得更多更好的服务,他们愿意抛弃壁垒。

在企业内部,他们把个人竞争磨圆,更多的推崇团队合作,让员工力量凝聚在一起。

总的来说,如果你渴望了解世界顶尖科技企业内部运营思路、企业文化,希望能从这些企业中获得企业长盛不衰的经验,可以阅读一下。

附:《黑镜》真的是很好看,科技类中的经典,没有看过的一定要看一下哦。

《永远是创业第一天》读后感(四):华尔街从不相信眼泪,想要赢得创业,你首先得拥有赢家的基因

自2020年以来,全美申请破产的大型企业超过500家,其中不乏资产超过5亿美金的大型能源公司。这就告诉我们,华尔街的资本从不相信眼泪,在市场上,更没有什么“大而不能倒”的故事。

没有一家企业不想赢,也没有一家企业不想一直赢。

但现实是残酷的,据粗略统计,在国内,若是以IPO为标准的话,创业成功的概率只有五万分之一;在美国,40%的创业公司会在一年后死掉,多达80%的创业公司会在5年后死掉,而能存活10年的创业公司,仅占区区4%!

这是为什么呢?那些能笑到最后的创业公司,比如亚马逊、脸书、谷歌、苹果、微软,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这些成功存活超过10年以上的公司,究竟有什么成功的基因呢?

这就是康奈尔大学知名校友、美国高级技术记者亚历克斯·坎特罗维茨在《永远是创业第一天》这本书里告诉我们的事情:想战胜企业的盛衰周期,一路向前,就要把每一天都当成“创业第一天”。

我们知道,亚马逊、脸书、谷歌、苹果、微软这五大科技公司,从创立以来,始终保持着世界巨头的领先地位。在竞争愈发激烈的当下,他们是如何逃离成功陷阱,跳出典型的企业生命周期,持续胜出的?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坎特罗维茨深入这五家企业内部,审视他们的领导实践、企业文化、技术流程,从而厘清了企业持续成功与独特的文化之间的关联。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坎特罗维茨发现,这五家公司并不完美,事实上它们离完美相去甚远,在毫无节制地追逐增长的过程中,它们竭力压榨员工,对明显的技术滥用行为视而不见,并大肆打击内部的真诚异见,等等。

尽管这五家行业巨头身上有着这样那样的不足,但他们却抢先一步找到了一个成功的“秘方”,并依赖一系列内部技术,将这种不同寻常的经营方式付诸实践,从而实现并维持了自己在行业中的主导地位。

在《永远是创业第一天》这本书里,坎特罗维茨向我们阐述了自己的发现,他毫无保留地向我们讲述了五大巨头身上共性的成功“秘方”,帮助我们看到文化基因对于企业持续成功的的效能得与失,进而从中受益。

无论是亚马逊的“创业第一天”、脸书的“反馈”,还是谷歌的“协作”、苹果的“完善者”,抑或是微软的“刷新”,都是其独特的管理哲学和创新基因。

正是得益于这种创业基因,这五大巨头才能存活至今,并成为各自行业中的主导者。正如顺为资本投资合伙人周航先生所说:

“如果一家公司想要持续在领域中胜出,那么这家公司一定需要有自己独特的管理哲学和创新基因,形成内部独特的连接模式。或许没有一种模式是完美的,但是选择一种相对适合自己的,并能够真正贯穿到企业的运营、使命、价值、愿景中,那都会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永远是创业第一天》读后感(五):十七年前,这家科技巨头禁用PPT,老板是全球首富,最近忙着和马斯克掐架……

2021年8月13日,全球首富杰夫·贝佐斯旗下的商业太空公司蓝色起源(Blue Origin)向美国联邦索赔法院起诉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继续抗议NASA向埃隆·马斯克旗下的SpaceX提供了29亿美元奖励,以进一步发展后者的Starship计划和帮助建造美国阿尔忒弥斯登月项目的载人着陆系统。

这两家公司在卫星互联网领域存在竞争关系。SpaceX给予了回击,认为亚马逊的反对理由是“无稽之谈”,在推迟Starlink进展方面的用心明显多于更新自身的Kuiper计划。

马斯克周三发推文称,“对SpaceX提起法律诉讼实际上是他的全职工作,”呼应了之前提到贝佐斯退休的推文。马斯克在更早时的推文中说:“原来贝佐斯退休是为了从事全职工作,对SpaceX提起诉讼。”

▲推特截图(图片来自互联网)

事实上,这两位“神仙”打架也不是第一次了,感兴趣的朋友在网上可以找到很多。最有意思的是2018年的时候,贝佐斯发推深情回忆:我和我最好的朋友约饭。马斯克则冷冰冰的回应道,“删掉”。

▲推特截图(图片来自互联网)

今年,杰夫·贝佐斯以1914亿美元的财富超越埃隆·马斯克,重回世界首富之位。作为美国电子商务巨头亚马逊的缔造者,自1997年以来,贝佐斯写给股东的22封信中,“第一天”这个词出现了22次,过去10年信的结尾都是:“我们还是第一天。”

贝佐斯认为,“一旦进入‘第二天’,你就会停滞不前,紧随其后的就是被边缘化,再接下来就是充满折磨和痛苦的衰落,并最终走向死亡。”

《永远是创业第一天:科技巨头保持领先的文化基因》(ALWAYS DAY ONE: How the Tech Titans Plan to Stay on Top Forever)的书名即源于贝佐斯的“第一天”的提法。

在这本探索脸书、亚马逊、微软、谷歌、苹果等科技巨头的成功与其独特运营方式之间关系的书中,亚历克斯·坎特罗威茨介绍了贝佐斯通过“六页备忘录”向决策者传递创意及“民主式创新”的管理方式,阐述了扎克伯格利用“无约束等级结构”打造了畅通的反馈渠道,确保想法在公司上下自由流动,以及谷歌CEO皮查伊为了打破团队间的障碍,在设定目标的同时尽量淡化自己的存在等管理方式。纳德拉则以工程师思维模式来管理微软,把微软从以Windows为中心的思维中解放出来。亚历克斯·坎特罗维茨认为,几大巨头中只有苹果“被卡在了‘第二天’,随着iPhone销售放缓,它将不得不做出调整”。

关于贝佐斯的“六页备忘录”,值得多写几句。

2004年6月9日下午6:02,杰夫·贝佐斯正式在亚马逊禁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软件。亚历克斯·坎特罗维茨写道,“贝佐斯明白,PowerPoint是一个非常好的兜售工具,可以通过要点展示和花哨的模板来修饰平庸的想法,让它们看起来十分出色,正因如此,它对创新而言非常好有害,它让人们可以‘掩饰创意的弱点’,从而产生存在缺陷或不完善的想法,尽管这些想法在做演示的时候看上去很完美。”黑体是我加的,相信也会让很多深受PowerPoint之“苦”的人的共鸣。

相形之下,“六页备忘录”显然更加务实——最长不超过六页,通常为单倍行距,11号的Calibri字体,边距为半英寸,没有图片,用文字详细说明提议的新产品/新服务对客户意味着什么、对亚马逊的供货商意味着什么,以及决策者可能希望了解的所有信息,包括新产品/新服务的财务计划、国际推广计划、定价策略、工作时间表、收入预测和效果的衡量标准等。高级管理层开会时,由于没有PPT可供演示,在15分钟—60分钟的时间里,与会的美国人都安静地阅读备忘录、做笔记、准备提问。然后,“(备忘录的作者)将接受一轮又一轮的提问,并一一进行回答。如果最终创意得到批准,他将拥有一个项目。”

据亚马逊前员工介绍,“六页备忘录”能够很好地将创新的想法与实践相结合,备忘录的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必须从头到尾进行全面的考虑。“在这个系统中,亚马逊的员工推动公司不断成功,他们通过六页备忘录不断改进、调整和创新,贝佐斯则扮演了促进者的角色。”

本书的作者亚历克斯·坎特罗威茨(Alex Kantrowitz)毕业于康奈尔大学劳资学院,目前是美国知名媒体Buzzfeed News的高级技术记者,也是大技术公司(Big Technology)的创始人——从领英(linkedin)上面的资料来看,这家公司就他一人儿,算是个在美国搞自媒体的。

搞自媒体的要养活自己,难免有些“跪舔”的行为。但亚历克斯·坎特罗威茨不一样,在书中他既介绍了科技巨头的成功之处,也毫不掩饰对他们的批评,甚至花了一章的篇幅来表达他对科技发展带来的担忧,例如科技巨头滥用平台权力、对创新的阻碍,以及人工智能在消灭大量工作岗位后可能带来的社会问题等。

▲亚历克斯·坎特罗威茨(图片来自领英)

如果你想要了解脸书、亚马逊、微软、谷歌、苹果的创新基因,《永远是创业第一天》是一本不错的读物。亚历克斯·坎特罗威茨在提供知识和事实的同时,他的分析与思考同样值得注意。

2021-9-2

(全文完)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