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软件架构实践(原书第4版)经典读后感有感

软件架构实践(原书第4版)经典读后感有感

《软件架构实践(原书第4版)》是一本由[美]伦·巴斯(Len Bass) / [美]保罗·克莱门茨(P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49.00元,页数:32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软件架构实践(原书第4版)》读后感(一):系统全面的一本架构方法论书籍

已经是第四版了,增加了一些比较新的技术点,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谈谈我个人的一些读后感。

首先,这本书不是我们通常所读的《XXX技术原理》这类计算机书籍,会将一些操作步骤,条理清晰的介绍给读者,然后读者根据操作步骤逐步学习即可,这本书之所以好在于它是站在一个非常宏观的角度去介绍软件架构设计的方法论,这对于有一些开发经验,并且希望在软件架构设计方面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的读者显得意义重大。

我主要从事分布式数据库的开发,分布式系统复杂且方案设计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架构师需要考虑多方面的系统问题,包括安全性,可靠性,性能,易用性等等,在这本书里是可以得到很多的启发的。

《软件架构实践(原书第4版)》读后感(二):有血有肉的实践原理书

软件构架是一个考验人能力的事情,在网上有好多人讲述架构的知识,都过于注重具体的实践,没有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而<软件架构实践(原书第4版)>提供了深厚的理论素养和深入浅出的普世原则,对在开发和想转变为架构师的角色提供了支撑,这本书两次获得奥斯卡Jolt大奖获奖作品,作者更是从业多年和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是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的会员.

软件如何架构是个拷问灵魂的问题,需要我们不断总结,而这本书更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经验之书,我买这本书,每次读到书中的章节,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对我的帮助很大,以前零碎和不解的问题总能在书中找到答案,这本书很值得购买,如果你再花时间好好阅读,那将是大有裨益的事情.

想想我们在开发中遇到的问题,随着业务需求的不断增大,一是代码量递增,有的甚至臃肿,没有艺术可言,二是整个项目运行效率显著下降,解决的办法:代码重构,更好的方法是架构重构,所以如果有前瞻性的架构师,是会在开始留下扩展口,方便程序再次的扩展和升级,这需要理论知识的素养和实战经验,读书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软件架构实践(原书第4版)提供许多启发点,所以同胞们程序员们买回来读起来吧

《软件架构实践(原书第4版)》读后感(三):架构实践权威指南

软件架构还重要吗?作者开篇提出了这一灵魂拷问。仔细想想,确实,现在我们似乎已经很少在架构这一环节上花费太多的时间了。做微服务,有Spring Cloud啊,做分层架构,有SSH啊,做前端,有React,有Vue啊……只需要在里面选择好合适的组件,拼装在一起不就可以了吗?!嗯,的确是不错的想法,这样真的就够了吗?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按照这样一种模式去构建系统架构,可能真的在系统上线后会平稳运行一段时间,可是,我们做的是只运行一年半载的系统吗?肯定不是!我们的想法肯定是要它平稳运行个五年、十年,这才是我们希望的。可是这样的一种架构能撑得起五到十年的风雨洗礼吗?就算你信心再足,在回答“是”的时候也会在心里打鼓吧。

很显然,这个“拼凑”起来的所谓架构是不足以支撑起我们对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需求的需要的。因为我们忽略了太多的关键特性考虑,它只是可以“跑”起来。至于能不能高效的运行,可以安全的运行,还可以方便地进行横向扩展……这些,都是要在架构这一环节要做好的工作。

《软件架构实践》一书详细的描述了基于质量属性的架构设计原理和方法。质量属性这一术语定义了功能性以外的的其他特性。就像上面所述的那样,随便找几个框架搭起来的所谓架构在系统可用性、可部署性、性能效率、安全性、易用性等方面均缺乏有效的机制,一旦出现异动,比如黑客入侵,我们的数据就有可能被“一锅端”。没有一个好的扩展性,后期在进行扩容时就会陷入被动,浪费资源。

第4版针对近年出现的虚拟化、云计算、移动化和分布式特性特别开辟了一个部分进行叙述,针对这些新模式和新现象进行了讨论。尤其在第4部分以一个可扩展架构实践为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完整的实战过程,将之前的理论转为实践案例,避免了空洞的理论描述,用生动的示例展现架构的魅力和力量。

总之,本书不论是在架构理论还是在架构实践上,都为我们呈现了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相信通过本书我们不仅可以深化对架构的理解,还能在今后的实践中,以一种标准化的指导为我们保驾护航。第4版值得你的期待。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